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建省多花黄精炭疽病的病原菌鉴定及防治药剂筛选
1
作者 程曦 史惠燕 +3 位作者 杨益涵 牛雨晴 苏海兰 肖荣凤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0-200,共11页
为明确引起福建省多花黄精炭疽病的病原菌种类,并筛选其防治药剂,本研究采集具有典型炭疽病症状的多花黄精叶片并分离纯化病原菌,再利用形态学特征、ITS-CHS-GAPDH-ACT-TUB2多基因序列系统发育分析及致病性测定进行鉴定;采用菌丝生长速... 为明确引起福建省多花黄精炭疽病的病原菌种类,并筛选其防治药剂,本研究采集具有典型炭疽病症状的多花黄精叶片并分离纯化病原菌,再利用形态学特征、ITS-CHS-GAPDH-ACT-TUB2多基因序列系统发育分析及致病性测定进行鉴定;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生产上常用于炭疽病防治的4种杀菌剂对病原菌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分离纯化后共获得86株菌株,分别鉴定为果生炭疽菌Colletotrichum fructicola、喀斯特炭疽菌C.karsti和白蜡树炭疽菌C.spaethianum,三者的分离频率依次为67.44%、11.63%和20.93%,且存在复合侵染现象。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对3种多花黄精炭疽菌的抑菌效果均最佳,对果生炭疽菌、喀斯特炭疽菌和白蜡树炭疽菌的EC_(50)分别为0.381、0.105 mg/L和0.122 mg/L;其次是450 g/L咪鲜胺水乳剂,EC_(50)分别为1.465、1.994 mg/L和2.261 mg/L;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对3种炭疽病菌的抑制效果略差,EC_(50)分别为10.232、3.899 mg/L和1.057 mg/L,说明不同杀菌剂对炭疽菌的毒力差异较大,不同种类炭疽菌对杀菌剂的敏感性也存在差异。综上所述,果生炭疽菌、喀斯特炭疽菌和白蜡树炭疽菌是福建地区多花黄精炭疽病的主要病原菌,其中果生炭疽菌是优势种,而喀斯特炭疽菌可引起多花黄精炭疽病为国内首次报道。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450 g/L咪鲜胺水乳剂和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适用于福建省多花黄精炭疽病的田间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花黄精 炭疽病 病原菌鉴定 药剂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磷钾配方施肥提高林下七叶一枝花产量和重楼皂苷含量 被引量:1
2
作者 苏海兰 郑梅霞 +2 位作者 陈宏 朱雁鸣 朱育菁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8-136,共9页
【目的】研究氮、磷、钾不同组合用量对林下栽培七叶一枝花产量及重楼皂苷含量的影响,为七叶一枝花人工栽培合理施肥提供参考。【方法】采用“3414”试验设计,利用福建南平杉竹混交林下4年生七叶一枝花(Paris polyphylla Smith var.chin... 【目的】研究氮、磷、钾不同组合用量对林下栽培七叶一枝花产量及重楼皂苷含量的影响,为七叶一枝花人工栽培合理施肥提供参考。【方法】采用“3414”试验设计,利用福建南平杉竹混交林下4年生七叶一枝花(Paris polyphylla Smith var.chinensis (Franch.) Hara)进行田间试验,将氮、磷、钾肥当地适宜水平定为“2”,分别为N 270 kg/hm^(2)、P_(2)O_(5) 375 kg/hm^(2)、K_(2)O 300 kg/hm^(2),不足“1”和过量“3”水平分别为适宜水平的0.5、1.5倍。在七叶一枝花收获时期,测定其植株形态、根茎产量、4种重楼皂苷含量等指标,并计算生产效益。【结果】氮、磷、钾肥用量均显著影响七叶一枝花的植株形态、根茎产量和重楼皂苷含量,对七叶一枝花根茎产量的提升率分别为59.75%、27.54%、63.15%,以钾肥的贡献率最高,其次为氮肥,磷肥较低。N1水平下,增加磷、钾水平显著降低七叶一枝花的株高、茎粗和叶长,N3水平七叶一枝花的株高、叶长均达到最高,但茎粗低于N1和N2水平,表明适宜氮肥用量对七叶一枝花的生长至关重要。七叶一枝花的根茎产量和总重楼皂苷含量还受肥料交互效应的影响。当N、P_(2)O_(5)、K_(2)O用量分别为270、375、450 kg/hm^(2) (N_(2)P_(2)K_3)和270、375、300 kg/hm^(2)(N_(2)P_(2)K_(2))时,根茎产量达到最高,分别为2804、2648 kg/hm^(2)。N_(2)P_(2)K_3的总重楼皂苷含量也最大,达到1.6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施氮磷钾肥净增收效益在N_(2)P_(2)K_3处理下最高,N_(2)P_(2)K_(2)处理次之。【结论】适量的氮、磷肥配合较高的钾肥可显著提升七叶一枝花根茎产量和总重楼皂苷含量,提高七叶一枝花的经济效益。因此,在供试地区,推荐N、P_(2)O_(5)、K_(2)O用量分别为270、375、450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叶一枝花 “3414”设计 植株形态 根茎产量 重楼皂苷 经济效益 氮磷钾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提取多花黄精多糖工艺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3
作者 郑梅霞 苏海兰 +4 位作者 李炽勤 朱育菁 陈宏 朱雁鸣 牛雨晴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24年第9期1-9,共9页
通过响应面法和超声波辅助法优化多花黄精多糖的提取工艺,并研究多糖的抗氧化活性。采用单因素试验及Box-Behnken Design方法,以提取物中多糖的含量作为评估指标,以确定最佳提取工艺。结果显示,超声功率对多花黄精多糖含量影响有显著影... 通过响应面法和超声波辅助法优化多花黄精多糖的提取工艺,并研究多糖的抗氧化活性。采用单因素试验及Box-Behnken Design方法,以提取物中多糖的含量作为评估指标,以确定最佳提取工艺。结果显示,超声功率对多花黄精多糖含量影响有显著影响,液料比、超声波时间、超声波温度对实验结果影响不大。多花黄精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液料比41 mL/g、超声时间40 min,超声功率151 W,超声温度59℃,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下多花黄精多糖含量可达(16.67±0.53)%,且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30 mg/mL的多花黄精多糖对DPPH·的清除率为(61.35±0.96)%,对ABTS^(+)·的清除率为(97.58±0.70)%。因此,基于对多花黄精多糖的超声辅助进行响应面优化的提取工艺可靠、提取率高,可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多花黄精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花黄精 多糖 响应面分析法 超声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郁闭度杉木林下套种的岗梅生长适应特征分析
4
作者 江保东 王秀兰 +5 位作者 朱雁鸣 陈宏 牛雨晴 郑梅霞 朱育菁 苏海兰 《福建农业科技》 CAS 2024年第5期39-42,共4页
为了解不同郁闭度杉木林下岗梅的生长情况,选择郁闭度为0.1、0.2、0.4、0.6、0.8的杉木林地套种岗梅,以探索杉木林套种岗梅的最适宜郁闭度。结果表明:杉木林下套种岗梅的最佳郁闭度为0.4,此时岗梅农艺性状表现最优,株高、主杆粗和根粗... 为了解不同郁闭度杉木林下岗梅的生长情况,选择郁闭度为0.1、0.2、0.4、0.6、0.8的杉木林地套种岗梅,以探索杉木林套种岗梅的最适宜郁闭度。结果表明:杉木林下套种岗梅的最佳郁闭度为0.4,此时岗梅农艺性状表现最优,株高、主杆粗和根粗均最大,分别为(145.00±11.76)、(1.63±0.12)和(1.54±0.08)cm;根长次高,为(31.65±1.17)cm;根部重量和枝杆重量均最大,分别为(376.66±25.87)g和(720.00±101.03)g。相关性分析表明株高分别与枝杆重量和根部重量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可作为评价岗梅产量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郁闭度 岗梅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七叶一枝花重楼皂苷含量与影响因子分析
5
作者 罗晓锋 乔锋 +2 位作者 周建金 苏海兰 周先治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3-200,共8页
分别从福建省不同地理区域采挖7年生七叶一枝花的根茎49份,采用HPLC测定重楼皂苷I、Ⅱ、Ⅶ含量,并对重楼皂苷含量的影响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9份福建七叶一枝花重楼皂苷总含量在0.179%~1.820%,有32份供试材料达到药典要求;总含量中... 分别从福建省不同地理区域采挖7年生七叶一枝花的根茎49份,采用HPLC测定重楼皂苷I、Ⅱ、Ⅶ含量,并对重楼皂苷含量的影响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9份福建七叶一枝花重楼皂苷总含量在0.179%~1.820%,有32份供试材料达到药典要求;总含量中重楼皂苷Ⅶ占据绝对优势,达94.75%,重楼皂苷Ⅰ和重楼Ⅱ仅占比5.25%;地域来源、生长年龄和海拔对七叶一枝花重楼皂苷含量影响显著,采挖月份、经度和纬度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叶一枝花 重楼皂苷 生态因子 生长年龄 影响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辅助提取中国沙棘浆果多酚的工艺优化及其成分分析 被引量:12
6
作者 苏海兰 魏娟 +3 位作者 毕阳 胡慧敏 王振宇 葛向珍 《食品与发酵科技》 CAS 2017年第6期34-41,共8页
筛选超声波辅助提取中国沙棘浆果多酚的最佳工艺条件,并分析其成分。在料液比、乙醇浓度、超声温度和超声时间4个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优化,确定最佳工艺条件。通过有机溶剂萃取法对提取的粗多酚进行纯化,并对其成分进行分析... 筛选超声波辅助提取中国沙棘浆果多酚的最佳工艺条件,并分析其成分。在料液比、乙醇浓度、超声温度和超声时间4个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优化,确定最佳工艺条件。通过有机溶剂萃取法对提取的粗多酚进行纯化,并对其成分进行分析。单因素筛选结果表明:当料液比为1∶15g/mL、乙醇浓度为60%、超声温度为80℃和时间为30min时,多酚提取量达到最大。响应面优化的最佳工艺为:乙醇浓度51%,超声温度80℃,超声时间30min,在此条件下,中国沙棘浆果的多酚提取量可达3.03mg/g。有机溶剂萃取法可有效纯化多酚粗提物,纯化后的总酚含量是粗提物的2倍,总黄酮含量提高了52%。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共鉴定出纯化多酚的5种酚酸和4种黄酮醇,酚酸中以咖啡酸含量最高,其次是原儿茶酸、没食子酸;黄酮醇中以芦丁含量最高,其次是槲皮素和山奈酚。综上所述,超声波辅助提取可有效提高中国沙棘浆果中多酚的提取量,提取物中含有多种含量较高的酚类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沙棘 多酚 超声波提取 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沙棘乙醇提取物的体外及对HepG2细胞的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3
7
作者 苏海兰 魏娟 +3 位作者 毕阳 李霁昕 Yury Zubarev Alexander Kanarskiy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3-97,共5页
本文从生化角度全面分析了中国沙棘乙醇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并在评价细胞毒性的基础上,以Hep G2细胞为模型,利用流式细胞仪评估了提取物的细胞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中国沙棘乙醇提取物对ABTS自由基具有良好的清除效果,当浓度为5 mg... 本文从生化角度全面分析了中国沙棘乙醇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并在评价细胞毒性的基础上,以Hep G2细胞为模型,利用流式细胞仪评估了提取物的细胞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中国沙棘乙醇提取物对ABTS自由基具有良好的清除效果,当浓度为5 mg/m L时,其清除能力与阳性对照BHT相当;中国沙棘乙醇提取物对NO自由基也有良好的清除效果,但其整体清除能力不及BHT;当浓度为5 mg/m L时,中国沙棘乙醇提取物对亚油酸脂质过氧化表现抑制,但其抑制效果低于BHT;中国沙棘乙醇提取物的总抗氧化能力随浓度的增大而增强,当浓度为5 mg/m L时,其总抗氧化能力与同浓度下的BHT接近。在浓度为0.05~5 mg/m L范围内,中国沙棘乙醇提取物对Hep G2细胞不显示毒性;当处理浓度为0.5、1、5 mg/m L时,中国沙棘乙醇提取物的阳性细胞率与阳性对照相比分别降低了75.22%、72.36%和78.2%。中国沙棘乙醇提取物不仅在体外条件下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而且在Hep G2细胞内表现出良好的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 乙醇提取物 抗氧化 HEPG2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花黄精种子生产技术规程 被引量:4
8
作者 苏海兰 陈宏 +4 位作者 郑梅霞 方仙林 高嫣 罗金旺 朱育菁 《福建农业科技》 CAS 2021年第10期43-46,共4页
通过多年对多花黄精种子生产技术的实践和研究,总结了多花黄精种子生产技术规程,包括产地环境选择、母株种植、母株田间管理、授粉与护果、种子采收和加工、种子质量及检验、标识和包装、贮藏和运输、生产档案管理等种子生产关键技术规... 通过多年对多花黄精种子生产技术的实践和研究,总结了多花黄精种子生产技术规程,包括产地环境选择、母株种植、母株田间管理、授粉与护果、种子采收和加工、种子质量及检验、标识和包装、贮藏和运输、生产档案管理等种子生产关键技术规范,该技术规程可为福建省及类似环境区域多花黄精的种子生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花黄精 种子 生产技术 规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叶一枝花林下仿生态栽培关键技术 被引量:11
9
作者 苏海兰 郑梅霞 +4 位作者 陈宏 江保东 何桂强 刘祥凤 朱育菁 《福建农业科技》 2020年第4期67-70,共4页
通过基地调研、文献综合分析和多年的七叶一枝花林下种植生产研究,归纳总结了七叶一枝花的林下仿生态栽培关键技术要点。以七叶一枝花的生态习性和环境要求为主要依据,对林下仿生态栽培环境选择、清杂整地、仿生态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控... 通过基地调研、文献综合分析和多年的七叶一枝花林下种植生产研究,归纳总结了七叶一枝花的林下仿生态栽培关键技术要点。以七叶一枝花的生态习性和环境要求为主要依据,对林下仿生态栽培环境选择、清杂整地、仿生态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控、采收加工及效益分析等进行系列研究和总结。该技术已经在福建省和江西省生产上推广应用,实施和推广林下仿生态栽培七叶一枝花,利用林地的生态环境,生产高质量的药材,缓解供需矛盾,促进农民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叶一枝花 林下 仿生态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与种植博落回各部位生物碱含量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苏海兰 郑梅霞 +3 位作者 陈宏 李永 周贵斌 朱育菁 《福建农业科技》 CAS 2021年第2期32-36,共5页
探究野生与种植博落回不同部位的原阿片碱、别隐品碱、血根碱、白屈菜红碱和总生物碱的含量差异。采集明溪野生、明溪种植、光泽野生的博落回样品,利用HPLC方法对各部位原阿片碱、别隐品碱、血根碱、白屈菜红碱和总生物碱含量进行测定,... 探究野生与种植博落回不同部位的原阿片碱、别隐品碱、血根碱、白屈菜红碱和总生物碱的含量差异。采集明溪野生、明溪种植、光泽野生的博落回样品,利用HPLC方法对各部位原阿片碱、别隐品碱、血根碱、白屈菜红碱和总生物碱含量进行测定,并利用SPSS 18.0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野生与种植博落回除茎部中的原阿片碱含量和叶部中的别隐品碱外,其他生物碱含量差异不显著。不同的生长条件下博落回同一部位的生物碱含量差异较小,而同一生长条件下博落回不同部位的生物碱含量差异较大,其中根部各生物碱含量更为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落回 生物碱 野生 种植 不同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重楼种子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1
作者 苏海兰 檀灵莹 +2 位作者 郑梅霞 李希 唐建阳 《福建农业科技》 2018年第9期8-10,共3页
华重楼为百合科重楼属植物七叶一枝花的变种,是我国名贵的传统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等功效。华重楼人工栽培因种子不易萌发、繁殖系数低和块茎生长周期长而无法实现规模化生产,影响了华重楼资源利用和开发。综述了华重楼种子... 华重楼为百合科重楼属植物七叶一枝花的变种,是我国名贵的传统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等功效。华重楼人工栽培因种子不易萌发、繁殖系数低和块茎生长周期长而无法实现规模化生产,影响了华重楼资源利用和开发。综述了华重楼种子的形态学特征、种子化学成分、种子休眠与种子萌发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旨在为加快华重楼种子快速萌发、提高出苗率等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重楼 种子萌发 种子休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叶一枝花种子质量对出苗率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苏海兰 郑梅霞 +3 位作者 方少忠 陈宏 朱育菁 单寄坪 《福建农业科技》 2020年第5期62-65,共4页
明确七叶一枝花种子采收期和质量对出苗率的影响,为七叶一枝花的科学采种和种子前处理提供理论基础。以种子的萌发率和出苗率为指标,分别比较不同采收时间、果实成熟期和种子大小对出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1月份采集成熟果实,去掉种皮... 明确七叶一枝花种子采收期和质量对出苗率的影响,为七叶一枝花的科学采种和种子前处理提供理论基础。以种子的萌发率和出苗率为指标,分别比较不同采收时间、果实成熟期和种子大小对出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1月份采集成熟果实,去掉种皮过筛后的大种子,出苗率最高,为(88.7±3.5)%;七叶一枝花种子的最佳采收期为11月份果实裂开后外果皮为黄色时(果实成熟中期),种子出苗率较高,为(86.7±4.6)%;七叶一枝花大种子纵径为(4.21~5.32 mm)、横径为(2.36~3.12 mm)的出苗率显著高于小种子纵径为(2.58~3.96 mm)、横径为(1.47~2.03 mm),出苗率为(86.8±4.37)%。综合考虑,对福建省七叶一枝花种子的采收期建议为11月份时果实成熟中后期,果实开裂且果皮自然成熟呈黄色时即可采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叶一枝花 采收期 种子 萌发率 出苗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七叶一枝花产业现状及发展建议 被引量:7
13
作者 苏海兰 苏宗万 +2 位作者 郑梅霞 陈宏 朱育菁 《福建农业科技》 2020年第7期65-70,共6页
为了促进福建省七叶一枝花产业健康发展,以实地调研、科研试验、生产实践及查阅资料等形式,对福建省七叶一枝花资源与分布、种植现状、研究进展及相关政策等方面的产业发展现状进行总结和综述,对产业发展存在的种植周期长、投入成本高... 为了促进福建省七叶一枝花产业健康发展,以实地调研、科研试验、生产实践及查阅资料等形式,对福建省七叶一枝花资源与分布、种植现状、研究进展及相关政策等方面的产业发展现状进行总结和综述,对产业发展存在的种植周期长、投入成本高、种植技术有待提高、野生资源破坏和人才储备不足等问题进行了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下发展对策:加大科研投入,培育专业技术人才;提高种植水平,建立高标示范基地;加强种苗科技,建立优质种源基地;多元化种植,提高风险防控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省 七叶一枝花 产业现状 发展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叶一枝花采种母株繁殖技术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苏海兰 郑梅霞 +4 位作者 方少忠 陈宏 单寄坪 肖凤友 朱育菁 《福建农业科技》 2020年第6期62-65,共4页
为研究七叶一枝花采种母株繁殖技术的影响因子,通过2年田间重复试验,探究七叶一枝花根茎不同部位切段、不同刻痕数、不同种植时间和不同药剂处理对母株第1年的出苗率、种子产量及病害发生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带顶芽根茎繁殖的出苗率达... 为研究七叶一枝花采种母株繁殖技术的影响因子,通过2年田间重复试验,探究七叶一枝花根茎不同部位切段、不同刻痕数、不同种植时间和不同药剂处理对母株第1年的出苗率、种子产量及病害发生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带顶芽根茎繁殖的出苗率达到(90.3±3.6)%,而无顶芽根茎繁殖的第1年出苗率为0。刻痕数对根茎出苗率影响不大,但对种子产量影响显著,7、8和9个刻痕数的根茎繁殖的种子产量显著高于刻痕数小的根茎繁殖。种植时间方面,11月份繁殖的母株出苗率和种子产量明显优于3月份。根茎种植前用50%多菌灵500倍稀释液浸泡10 min,母株发病率低于其他药剂处理。综合分析表明,七叶一枝花母株繁殖技术要点为:秋季采用刻痕数7个以上带顶芽的根茎,经50%多菌灵500倍稀释液浸泡10 min后种植,并于次年采收种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叶一枝花 采种 母株 根茎 出苗率 种子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叶一枝花种子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 被引量:6
15
作者 苏海兰 方少忠 +4 位作者 李先恩 郑梅霞 单寄坪 陈宏 朱育菁 《福建农业科技》 2020年第5期66-69,共4页
通过多年的七叶一枝花种子生产实践研究,制定了七叶一枝花种子生产技术规程。根据《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要求,对七叶一枝花种子生产的产地环境要求、母株选择与处理、种植管理、授粉、护果、病虫害防治、种子采收、种子加工、种子... 通过多年的七叶一枝花种子生产实践研究,制定了七叶一枝花种子生产技术规程。根据《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要求,对七叶一枝花种子生产的产地环境要求、母株选择与处理、种植管理、授粉、护果、病虫害防治、种子采收、种子加工、种子质量及检验、包装、贮藏和运输等方面开展研究,明确种子生产过程各个关键环节最优方法和指标,以规范七叶一枝花种子生产,为其种子标准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叶一枝花 种子 生产技术规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叶一枝花种苗繁育技术规程 被引量:4
16
作者 苏海兰 方少忠 +4 位作者 郑梅霞 单寄坪 陈宏 肖凤友 朱育菁 《福建农业科技》 2020年第7期61-64,共4页
七叶一枝花种苗繁育技术是人工种植产业发展的基础,通过多年的七叶一枝花种苗繁育技术生产试验研究,制定了七叶一枝花种苗繁育技术规程。根据《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要求,对七叶一枝花种苗繁育的产地环境要求、育苗地整理、种子育... 七叶一枝花种苗繁育技术是人工种植产业发展的基础,通过多年的七叶一枝花种苗繁育技术生产试验研究,制定了七叶一枝花种苗繁育技术规程。根据《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要求,对七叶一枝花种苗繁育的产地环境要求、育苗地整理、种子育苗、根茎育苗、育苗地管理、病虫害防治、种苗起挖、种苗等级及检验、包装、贮藏和运输等方面开展研究,以明确种苗繁育过程各个关键技术最优方法和指标,规范七叶一枝花种苗繁育技术,为其种苗规模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叶一枝花 种子育苗 根茎育苗 技术规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栽培措施对元胡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苏海兰 陈宏 +5 位作者 方仙林 高嫣 郑梅霞 王旭卉 邱红斌 朱育菁 《福建农业科技》 CAS 2021年第6期1-5,共5页
为了提高福建省元胡栽培关键技术,通过3年多田间试验,研究元胡栽培关键技术包括元胡种茎用量、种茎不同贮存条件、科学施肥及光照条件等对元胡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元胡栽培关键技术参数为:元胡种茎用量600~750 kg·hm^(-2),种茎... 为了提高福建省元胡栽培关键技术,通过3年多田间试验,研究元胡栽培关键技术包括元胡种茎用量、种茎不同贮存条件、科学施肥及光照条件等对元胡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元胡栽培关键技术参数为:元胡种茎用量600~750 kg·hm^(-2),种茎最优贮存条件为山窖等阴冷、干燥环境,施肥条件为基肥施腐熟的羊粪15000 kg·hm^(-2)+钙镁磷750 kg·hm^(-2),苗期施氮肥125 kg·hm^(-2)、磷肥75 kg·hm^(-2)和钾肥180 kg·hm^(-2),光照条件为全日照,元胡产量最高可达6144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胡 种茎 贮存 光照 肥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地区七叶一枝花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被引量:3
18
作者 苏海兰 郑梅霞 +5 位作者 肖荣凤 苏宗万 江保东 刘祥凤 王长方 朱育菁 《福建农业科技》 2020年第12期57-60,共4页
七叶一枝花是一种重要的稀缺中药材,针对福建等省低山丘陵区,春季低温多雨及夏季高温高湿在生产上易出现病虫害多发、倒苗期早、根茎易腐烂及产量低等问题。在福建和江西多年多点重复调查了七叶一枝花病虫害发生的年周期规律、种类和特... 七叶一枝花是一种重要的稀缺中药材,针对福建等省低山丘陵区,春季低温多雨及夏季高温高湿在生产上易出现病虫害多发、倒苗期早、根茎易腐烂及产量低等问题。在福建和江西多年多点重复调查了七叶一枝花病虫害发生的年周期规律、种类和特性,结合病原菌分离纯化鉴定、综合防治技术应用及阅读文献等方法,明确了福建等省低山丘陵区七叶一枝花虫害以豆芫菁为主,病害以灰霉病、茎腐病和根腐病为主,其中根腐病发生率达10%~60%,病情指数10%~20%,并构建了浸种消毒(种植前根茎用多灵菌和生根剂混合液浸泡10 min)、健生栽培及雨前雨后病害防控的综合防控技术,为七叶一枝花安全、优质和高效种植提供精准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叶一枝花 病虫害 发生规律 防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叶一枝花仿生态栽培基地建设探讨 被引量:2
19
作者 苏海兰 郑梅霞 +5 位作者 陈宏 单寄坪 江保东 杨龙光 刘祥凤 朱育菁 《福建农业科技》 2020年第4期63-66,共4页
为了给七叶一枝花仿生态栽培基地建设提供参考,生产高品质药材。采用实地调查与多年的基地建设经验相结合,对七叶一枝花仿生态栽培的条件要求、基地建设规划、基地类型进行了阐述,并对育苗基地、母本园基地和药材基地的效益进行了分析,... 为了给七叶一枝花仿生态栽培基地建设提供参考,生产高品质药材。采用实地调查与多年的基地建设经验相结合,对七叶一枝花仿生态栽培的条件要求、基地建设规划、基地类型进行了阐述,并对育苗基地、母本园基地和药材基地的效益进行了分析,剖析了品种选择、技术团队和规模等影响基地建设的问题,从培养技术人才团队、建立良好的基地运营模式、提高产量品质和结合当地政策方面提出了风险防控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叶一枝花 仿生态栽培 基地建设 风险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叶一枝花种苗移栽抗病性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苏海兰 郑梅霞 +5 位作者 王长方 陈宏 王旭卉 单寄坪 肖凤友 朱育菁 《福建农业科技》 2020年第8期67-70,共4页
为提高七叶一枝花在人工栽培过程中对茎腐病和叶斑病的抗病能力,在七叶一枝花移栽前采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2%春雷霉素水剂400倍液、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600倍液、2%春雷霉素水剂400倍液和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600倍液(1∶1... 为提高七叶一枝花在人工栽培过程中对茎腐病和叶斑病的抗病能力,在七叶一枝花移栽前采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2%春雷霉素水剂400倍液、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600倍液、2%春雷霉素水剂400倍液和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600倍液(1∶1)的混合液、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600倍液5个处理对种苗进行浸泡处理,研究不同药剂处理对七叶一枝花茎腐病和叶斑病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七叶一枝花种苗采用50%多菌灵1 000倍液和2%春雷霉素水剂400倍液浸泡处理后移栽抗茎腐病效果较好,防效均达到100%;各药剂处理对叶斑病的防效为43.3%~53.9%,差异未达显著水平。但采用50%多菌灵1 000倍液浸泡处理后七叶一枝花种苗移栽植株生长状况较好,且出苗率与空白对照差异不显著。因此,综合考虑采用50%多菌灵1 000倍液浸泡种苗后进行移栽的方法较适宜在七叶一枝花生产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叶一枝花 茎腐病 叶斑病 病害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