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园林小菊黑斑病菌菌丝悬浮液接种体系优化和抗病种质筛选
1
作者 黎洁华 王倩倩 +6 位作者 苏江硕 刘晔 赵爽 张飞 管志勇 陈发棣 房伟民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99-104,共6页
为优化园林小菊苗期黑斑病菌菌丝悬浮液接种抗病鉴定体系,筛选抗黑斑病种质资源,本研究以园林小菊为试验材料,进行病原菌的致病力测定以及比较不同菌丝悬浮液接种量和不同接种方法等单因素处理下的发病情况,利用建立的接种鉴定体系结合... 为优化园林小菊苗期黑斑病菌菌丝悬浮液接种抗病鉴定体系,筛选抗黑斑病种质资源,本研究以园林小菊为试验材料,进行病原菌的致病力测定以及比较不同菌丝悬浮液接种量和不同接种方法等单因素处理下的发病情况,利用建立的接种鉴定体系结合抗病模型筛选优异园林小菊抗病种质。结果表明,接种黑斑病病原菌菌株CJ31、CJ37、CJ3、F20 7 d后的病情指数分别为80.56、63.89、48.61、68.05,菌株CJ31的致病力最强且接种后的发病症状明显,适用于抗性接种试验;当菌丝悬浮液的浓度为D600 nm=1时,菌丝涂抹法接种最佳的菌丝悬浮液接种量为2.0 mL,此时供试种质在各抗病等级上有较均匀的分布,抗病、中抗、感病、高感品种的占比分别为9.09%、18.18%、36.36%、36.36%,可区分不同种质的抗病性;在相同接种体系下,活体接种和离体接种的线性相关系数r为0.76,呈极显著相关,说明活体接种和离体接种的抗性鉴定结果基本一致;基于抗病模型,对11份园林小菊种质进行综合抗病评价,最终筛选出灵峰黄这1份黑斑病抗病种质,灵岩淡黄、灵峰锦等3份中抗种质,金陵红荷、钟山奶黄等7份高感种质。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园林小菊苗期黑斑病菌菌丝悬浮液接种的抗病性鉴定方法,筛选出的黑斑病抗病种质灵峰黄可作为园林小菊黑斑病抗性育种的重要亲本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小菊 黑斑病 菌丝悬浮液 抗病模型 抗病种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花用传统秋菊瓶插特性的综合评价
2
作者 王芸菲 江婷蕊 +5 位作者 王思悦 苏江硕 管志勇 房伟民 陈发棣 张飞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44-1052,共9页
[目的]本文旨在从40个传统秋菊中筛选出瓶插特性较好的品种,探明切花用传统秋菊的瓶插特性并建立科学评价体系。[方法]以40个切花用传统秋菊为试验材料,调查花枝、花色和瓶插寿命等8个相关性状,运用层次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综合评价瓶插... [目的]本文旨在从40个传统秋菊中筛选出瓶插特性较好的品种,探明切花用传统秋菊的瓶插特性并建立科学评价体系。[方法]以40个切花用传统秋菊为试验材料,调查花枝、花色和瓶插寿命等8个相关性状,运用层次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综合评价瓶插特性,筛选优异种质。[结果]供试品种间的性状差异较大,变异系数为4.8%~40.1%,其中,花梗强度的变异幅度最大,开放度比值的变异系数最小,其余指标的变异系数均大于15.0%。层次分析结果显示,瓶插花寿命、最佳观赏期、瓶插叶寿命、瓶插花色变化程度和花序开放度比值为切花用传统秋菊综合评价主要权重指标,而色值比、花梗强度、花梗直径的权重值较小。通过聚类分析将40个菊花品种的瓶插特性划分为优、良、中、差4个等级,筛选出‘龙都白玉’‘龙都春风’‘龙都春雨’‘秣陵-178’‘龙都春晓’和‘秣陵-174’6个优级品种,具备花序和叶片瓶插寿命长、最佳观赏期长、花梗粗且硬、花序开放度比值大、瓶插花色变化小等优点。[结论]应用层次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建立的综合评价体系可以较好地对切花用传统秋菊进行评价和分级,最终筛选出6个等级为优、11个等级为良的品种,可用于大面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花 瓶插特性 层次分析 聚类分析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菊花新品种DUS测试指南测试性状的选择 被引量:4
3
作者 徐旭 苏江硕 +5 位作者 邓波 张飞 陈素梅 房伟民 陈发棣 管志勇 《中国种业》 2024年第3期108-113,共6页
随着我国菊花育种活跃度的不断提升,菊花品种的形态多样性不断丰富,迫切需要提高菊花DUS测试指南适用性。本研究连续2年对210份形态多样的菊花品种进行观测统计,以NY/T 2228—2012《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菊花》涉及... 随着我国菊花育种活跃度的不断提升,菊花品种的形态多样性不断丰富,迫切需要提高菊花DUS测试指南适用性。本研究连续2年对210份形态多样的菊花品种进行观测统计,以NY/T 2228—2012《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菊花》涉及的68个性状及本研究群体中发现的9个多样性性状或表达状态为观测依据,对现有菊花品种DUS测试指南做出优化,建议在2012年版测试指南中增加9个测试性状,剔除1个选测性状,并调整2个性状的名称表述,旨在提高菊花新品种鉴定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花 DUS指南 形态多样性 测试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烯调控植物耐涝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4
作者 陈发棣 陈素梅 +3 位作者 宋爱萍 蒋甲福 赵楠 苏江硕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03-208,共6页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极端天气的频发,涝害已成为农业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为了适应涝渍环境,植物通过乙烯等信号物质调控涝渍胁迫应答。本文从涝渍胁迫下乙烯的合成、乙烯信号转导途径关键基因及调控机制、乙烯信号...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极端天气的频发,涝害已成为农业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为了适应涝渍环境,植物通过乙烯等信号物质调控涝渍胁迫应答。本文从涝渍胁迫下乙烯的合成、乙烯信号转导途径关键基因及调控机制、乙烯信号介导的耐涝形态适应机制、乙烯信号与低氧信号交互对话等方面阐述了乙烯调控植物的耐涝机制,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以期为植物涝害应对及耐涝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涝渍 乙烯 低氧 信号转导 非生物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钙离子对NaCl胁迫下菊花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苏江硕 陈素梅 +1 位作者 管志勇 陈发棣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99-203,共5页
以耐盐性中等水平的切花菊品种雪中花为材料,采用1/2Hoagland培养法研究添加不同浓度外源Ca^(2+)(0、5、10、15、20 mmol/L)对150 mmol/L NaCl胁迫下菊花幼苗叶片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相对电导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等光合指... 以耐盐性中等水平的切花菊品种雪中花为材料,采用1/2Hoagland培养法研究添加不同浓度外源Ca^(2+)(0、5、10、15、20 mmol/L)对150 mmol/L NaCl胁迫下菊花幼苗叶片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相对电导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等光合指标的影响。结果发现,与菊花幼苗单纯盐胁迫相比,幼苗受到盐胁迫后加入一定浓度的外源Ca^(2+),MDA含量降低23.99%~46.27%,Pro含量降低1.28%~46.90%,相对电导率降低22.81%~50.45%,叶绿素含量增加5.74%~42.16%,净光合速率增加78.32%~161.74%,叶片Na^+降低48.04%~61.04%,Ca^(2+)、K+含量和Ca^(2+)/Na^+、K^+/Na^+增加幅度分别为5.65%~87.88%、9.36%~20.41%、98.37%~373.98%、121.30%~205.05%。以上结果表明,一定浓度的外源Ca^(2+)可以提高盐胁迫下菊花幼苗的抗性,缓解高浓度NaCl对植株造成的伤害,其中以15 mmol/L Ca^(2+)处理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花 外源钙离子 盐胁迫 生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7份菊花近缘种的抗旱性评价 被引量:10
6
作者 周迎雪 李沛曈 +4 位作者 苏江硕 王海滨 房伟民 陈发棣 张飞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60-1068,共9页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测定干旱胁迫下植物形态学指标,对37份菊花近缘种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挖掘优异抗旱性菊花近缘种,为菊花抗旱新品种培育提供重要亲本材料。[方法]利用盆栽控水法对37份菊花近缘种进行干旱胁迫处理,测定其地上和地下...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测定干旱胁迫下植物形态学指标,对37份菊花近缘种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挖掘优异抗旱性菊花近缘种,为菊花抗旱新品种培育提供重要亲本材料。[方法]利用盆栽控水法对37份菊花近缘种进行干旱胁迫处理,测定其地上和地下部鲜干重、株高、根长、萎蔫指数、鲜重根冠比等9个抗旱相关性状,研究菊花近缘种对干旱胁迫的表型可塑性响应模式;结合主成成分分析,采用隶属函数法和聚类分析对不同材料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并分类。[结果]干旱处理组与对照组(正常浇水)各性状存在极显著差异,9个性状干旱胁迫指数的变异系数为12.79%~72.00%,表型可塑性指数为0.37~0.90。基于抗旱性综合评价和聚类分析将供试材料分为强抗旱、抗旱、低抗旱和不抗旱4类,平均综合抗旱指数D值依次为0.80、0.54、0.42和0.26。[结论]干旱胁迫显著影响菊花近缘种的生长,从37份菊花近缘种中筛选出云台山野菊、伏牛山野菊、毛华菊和萨摩野菊4份强抗旱种质,可为菊花抗旱性遗传改良提供重要亲本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花 种质资源 干旱胁迫 抗旱性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花小菊主要分枝性状的混合遗传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杨信程 苏江硕 +4 位作者 吴洋洋 张飞 管志勇 陈发棣 房伟民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40-446,共7页
[目的]本文旨在解析切花小菊一、二级分枝性状的变异情况和主基因遗传效应。[方法]以切花小菊‘南农雪峰’בMonalisa’F_1代为试验材料,调查了F_1分离群体的总侧芽数、中上部一级分枝数、一级分枝长度、一级分枝角度、二级分枝... [目的]本文旨在解析切花小菊一、二级分枝性状的变异情况和主基因遗传效应。[方法]以切花小菊‘南农雪峰’בMonalisa’F_1代为试验材料,调查了F_1分离群体的总侧芽数、中上部一级分枝数、一级分枝长度、一级分枝角度、二级分枝总数、二级分枝长度、二级分枝角度在2015年和2016年的表型变异,利用F_2群体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方法分析了这7个分枝性状。[结果]7个分枝性状均呈连续分布,变异系数为12.89%~61.55%;各分枝性状均存在正向或负向的中亲优势和超亲分离个体,其中总侧芽数、中上部一级分枝数、一级分枝角度和二级分枝总数的中亲优势较大,中亲优势率分别为-9.69%、-9.10%、12.99%和25.51%。混合遗传分析表明,总侧芽数、二级分枝长度、一级分枝角度和二级分枝角度符合0MG模型,无主基因控制;中上部一级分枝数和二级分枝总数符合2MG-AD模型,由2对加-显性主基因控制;一级分枝长度符合1MG-AD遗传模型,由1对加性-显性主基因控制。中上部一级分枝数、一级分枝长度、二级分枝总数的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74%、46%、72%。[结论]初步明确了切花小菊主要分枝性状的遗传变异和主基因遗传效应,对今后切花小菊的株型育种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花小菊 分枝性 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 遗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2个百合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和DNA指纹图谱构建 被引量:9
8
作者 王子康 苏江硕 +5 位作者 张雪峰 宁心怡 周迎雪 房伟民 陈发棣 张飞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8-65,共8页
利用SRAP分子标记研究了亚洲百合(Lilium Asiatica Hybrids)杂种系(A)、铁炮百合(Lilium longiflorum Thunb.)与亚洲百合杂种系(LA)、东方百合(Lilium Oriental Hybrids)杂种系(O)和东方百合与喇叭百合(Lilium Trumpet Hybrids)杂种系(O... 利用SRAP分子标记研究了亚洲百合(Lilium Asiatica Hybrids)杂种系(A)、铁炮百合(Lilium longiflorum Thunb.)与亚洲百合杂种系(LA)、东方百合(Lilium Oriental Hybrids)杂种系(O)和东方百合与喇叭百合(Lilium Trumpet Hybrids)杂种系(OT)32个百合(Lilium spp.)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并构建了DNA指纹图谱。结果表明:筛选到的17对多态性引物共扩增出177个清晰的多态性条带,平均每对引物扩增10.4个多态性条带;17对引物的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指数为0.3306,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4249。32个百合品种间的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356~0.836,平均值为0.561。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遗传相似系数0.578处,32个百合品种可被分为2个类群:类群Ⅰ包含A和LA百合杂种系的15个品种,类群Ⅱ包含O和OT百合杂种系的17个品种;在遗传相似系数0.633处,类群Ⅰ可被进一步分为3个亚类群,类群Ⅱ可被进一步分为2个亚类群,其中,‘Friso’单独聚为一类,说明‘Friso’与其他供试的O和OT百合杂种系品种间的亲缘关系较远。PCR扩增结果显示:引物ME11-EM8可将32个百合品种完全区分开,基于其扩增出的18个清晰的多态性条带(DNA片段长度分别为75、110、126、146、158、170、176、187、197、216、217、238、257、277、293、304、359和410 bp)构建了32个百合品种的DNA指纹图谱,且指纹图谱的置信概率高达99.99%。综合研究表明:基于引物ME11-EM8构建的DNA指纹图谱在鉴定百合品种上具有很好的准确性,可用于百合品种资源的鉴定;在未来百合新品种的选育中,‘Friso’可作为特殊的亲本材料以增加新品种间的遗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合 品种 SRAP分子标记 遗传多样性 DNA指纹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花菊光反应周期的量化评价与变异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袁储聪 蒋甲福 +5 位作者 苏江硕 邓波 张飞 管志勇 房伟民 陈发棣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25-529,共5页
本研究以229份切花菊品种为试验材料,分别种植于南京、淮安2地,其中南京、淮安2地相同品种70个,在栽培过程中进行光周期调控处理,统计各品种从短日照处理开始至现蕾期、露色期所需天数及光反应周期。发现在品种资源群体中,光反应周期存... 本研究以229份切花菊品种为试验材料,分别种植于南京、淮安2地,其中南京、淮安2地相同品种70个,在栽培过程中进行光周期调控处理,统计各品种从短日照处理开始至现蕾期、露色期所需天数及光反应周期。发现在品种资源群体中,光反应周期存在丰富的变异,南京种植各品种光反应周期的总体变异系数为14.41%,淮安种植各品种光反应周期的总体变异系数为12.47%。在南京、淮安2个地区中,切花小菊品种的光反应周期、开始遮光处理至现蕾期时间、开始遮光处理至露色期时间这3个性状的变异幅度都比大菊品种大,其中切花小菊开始遮光处理至现蕾期时间变异系数最大,在南京、淮安2地分别为22.38%和20.08%。光反应周期与株高、叶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调查发现,光反应周期短的品种有QD3-109、松月等,为55 d左右;光反应周期长的品种有南农小草莓、莱克斯等,为90 d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花菊 品种资源 光反应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滁菊’回交BC1株系的遗传变异与综合评价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嘉伟 赵立民 +6 位作者 张飞 苏江硕 房伟民 王海滨 陈素梅 陈发棣 管志勇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58-668,共11页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回交创制优质稳产的茶用菊新种质,并对获得的BC1群体进行遗传分析和评价,以筛选综合性状优良或特定性状突出的优异材料应用于进一步的育种改良。[方法]将‘苏菊14号’(‘滁菊’杂交1代)与‘滁菊’回交获得BC1株系群...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回交创制优质稳产的茶用菊新种质,并对获得的BC1群体进行遗传分析和评价,以筛选综合性状优良或特定性状突出的优异材料应用于进一步的育种改良。[方法]将‘苏菊14号’(‘滁菊’杂交1代)与‘滁菊’回交获得BC1株系群体。对102个BC1扩繁株系的12个相关产量、外观性状以及绿原酸、木犀草苷、3,5-O-双咖啡酰基奎宁酸和总黄酮4种功能性成分含量进行测定和分析,再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BC1群体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大多数BC1群体花朵分布特征和田间适应性表现优异且遗传稳定。着花部位为偏母性遗传,花期茎枝直立程度、田间生长势、花期3个性状为偏父性遗传。12个性状的灰色关联分析权重值以田间适应性、花朵分布特征的权重值最大。利用评价结果结合聚类分析将102个回交BC1株系分为优、良、中、差4个级别。BC1群体中4种功能性成分含量均达到药用菊花规定的株系有8个,占比为7.84%,可作为茶、药兼用种质。通过综合评价,共筛选出4个优良株系,其中BC1-97的功能性成分含量水平优于‘滁菊’,其余3个株系接近‘滁菊’的功能性成分含量水平。[结论]本研究通过遗传分析、灰色关联度分析和功能性成分测定,在对‘苏菊14号’与‘滁菊’回交BC1群体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共筛选出4个优良株系,为‘滁菊’的进一步回交改良提供了中间种质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滁菊 回交 遗传分析 综合评价 功能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