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施肥处理对老茶园土壤改良及茶叶品质的影响研究
1
作者 杜颖颖 林海裕 +5 位作者 张俊 谢思宇 谢细和 高海燕 苏小琴 杨秀芳 《中国茶叶加工》 2025年第1期48-56,共9页
针对老茶园土壤酸化板结现象严重的问题,设置4个不同施肥处理方式,分析研究施肥模式对老茶园土壤以及茶叶品质的影响,筛选出适合严重酸化的老茶园土壤改良方案。结果表明,有机肥、无机肥的配施,和生物炭的施用可将土壤pH值分别提高0.72... 针对老茶园土壤酸化板结现象严重的问题,设置4个不同施肥处理方式,分析研究施肥模式对老茶园土壤以及茶叶品质的影响,筛选出适合严重酸化的老茶园土壤改良方案。结果表明,有机肥、无机肥的配施,和生物炭的施用可将土壤pH值分别提高0.72和0.30。有机肥、无机肥配施对土壤中氮、磷、钾等元素类含量和微生物活性的提升有明显的影响。与对照相比,有机肥和无机肥配施后,两年春茶水浸出物含量提高1.5%和3.05%,茶多酚含量提高0.67%和2.2%,茶氨酸含量提高0.08%和0.32%,施用生物炭和生物炭、有机肥配施对水浸出物、茶氨酸等含量的提升也有较显著影响。感官分析显示,生物炭、有机肥配施对老茶园茶叶品质提升效果最为明显,其次为有机肥和无机肥配施。因此,酸化现象严重的老茶园可选用有机肥和生物炭配施,或者有机肥和无机肥配施的方式。文章为酸化老茶园土壤改良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茶园 土壤 施肥 茶叶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优质颗粒形绿茶产业发展现状与思考 被引量:1
2
作者 苏小琴 高玉萍 +6 位作者 陆德彪 黄伟红 孔俊豪 左小博 欧阳诗云 宋鹏鹏 杨秀芳 《中国茶叶加工》 2024年第2期60-64,共5页
颗粒形绿茶是浙江省绿茶的重要品类,团队在调研浙江省优质颗粒形绿茶生产状况、加工工艺和设备、品质现状及标准建设的基础上,研制了浙江省茶叶学会颗粒形绿茶团体标准,对浙江省优质颗粒形绿茶产业的后续发展进行了思考和建议,可为浙江... 颗粒形绿茶是浙江省绿茶的重要品类,团队在调研浙江省优质颗粒形绿茶生产状况、加工工艺和设备、品质现状及标准建设的基础上,研制了浙江省茶叶学会颗粒形绿茶团体标准,对浙江省优质颗粒形绿茶产业的后续发展进行了思考和建议,可为浙江省颗粒形绿茶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形绿茶 产业现状 加工工艺 产品特征 标准 思考和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基底中微生物菌相构成分析及其对现制奶茶中菌落数量的影响
3
作者 苏小琴 宋鹏鹏 +3 位作者 孔俊豪 杨秀芳 左小博 胡秀芳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18期50-58,共9页
目的探究茶基底菌相构成及其对制成的奶茶基底微生物的影响。方法通过扩增子测序技术对茶基底微生物组成分析,按照GB 4789.2—202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GB 4789.15—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 目的探究茶基底菌相构成及其对制成的奶茶基底微生物的影响。方法通过扩增子测序技术对茶基底微生物组成分析,按照GB 4789.2—202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GB 4789.15—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霉菌和酵母计数》、GB 4789.3—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第一法-大肠菌群最近似数法(most probable number,MPN)计数法测定茶基底及制成的奶茶基底中霉菌、酵母菌、大肠菌群和菌落总数的含量。结果25个茶基底的霉菌、酵母菌、大肠菌群和菌落总数的范围分别为未检出~1.0×10^(3) CFU/g、未检出~2.0×10^(3) CFU/g、未检出~43 MPN/g及>1.1×10^(3) MPN/g、未检出~9.3×10^(4) CFU/g。6类典型的茶基底样品微生物门水平优势细菌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丰度为77.29%,优势真菌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丰度为85.38%,属水平优势细菌为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丰度占比60.57%,优势真菌属为青霉属(Penicillium),占比21.5%。选取3个不同微生物梯度水平的红茶基底样品制成奶茶基底,在25℃条件下放置6.0 h,结果显示菌落总数呈增长趋势,而霉菌、酵母菌、大肠菌群的含量均未检出。结论茶基底中的微生物尤其是菌落总数对其制成的奶茶基底菌落总数相关性较高,热奶茶的高温制备过程可有效抑制茶基底中霉菌、酵母菌、大肠菌群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基底 菌相构成 奶茶基底 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细胞Vimentin联合超声内镜引导细针穿刺活检术对胰腺实性肿瘤的诊断价值
4
作者 马洁云 田晓锋 +4 位作者 刘林霞 佟广海 陆博文 苏小琴 邰国梅 《中国内镜杂志》 2024年第11期53-58,共6页
目的评估肿瘤细胞Vimentin联合超声内镜引导细针穿刺活检术(EUS-FNB)诊断胰腺实性肿瘤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2023年12月该院接受EUS-FNB的1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胰腺实性肿瘤包括但不限于胰腺癌和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 目的评估肿瘤细胞Vimentin联合超声内镜引导细针穿刺活检术(EUS-FNB)诊断胰腺实性肿瘤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2023年12月该院接受EUS-FNB的1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胰腺实性肿瘤包括但不限于胰腺癌和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通过对比EUS-FNB与最终病理学诊断结果,评估其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性。结果获得明确组织病理学诊断的106例,占96.37%。其中,87例明确诊断为腺癌或胰腺导管腺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Vimentin在肿瘤细胞中表达;不同部位穿刺病理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直径病灶穿刺病理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Vimentin的表达水平可能与病变的性质相关。Vimentin联合EUS-FNB诊断胰腺占位性病变的总体准确率为86.09%,敏感度为84.57%,特异度为100.00%。在实性占位方面,诊断准确率达到87.67%,特异度为100.00%,敏感度为86.55%。对于胰腺囊性肿瘤,诊断准确率为65.42%,特异度为100.00%,敏感度为69.79%。结论肿瘤细胞Vimentin联合EUS-FNB诊断胰腺实性肿瘤的准确率高,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胰腺实性肿瘤 VIMENTIN 超声内镜引导细针穿刺活检术(EUS-FN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茶加工工艺及功效研究进展
5
作者 高玉萍 叶丽琴 +6 位作者 涂云飞 苏小琴 左小博 刁春华 宋鹏鹏 王盈峰 谢前途 《中国茶叶加工》 2024年第4期38-44,共7页
黄茶是我国的特有茶类,具有“黄汤黄叶”的品质特征。文章主要论述了黄茶加工工艺中鲜叶的选取、杀青、闷黄、干燥等工序的研究现状,对黄茶的主要化学成分,包括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咖啡碱、叶绿素、可溶性糖、香气成分等进行了总结归纳... 黄茶是我国的特有茶类,具有“黄汤黄叶”的品质特征。文章主要论述了黄茶加工工艺中鲜叶的选取、杀青、闷黄、干燥等工序的研究现状,对黄茶的主要化学成分,包括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咖啡碱、叶绿素、可溶性糖、香气成分等进行了总结归纳,并通过系统梳理当前对于黄茶健康功效的研究,阐释了黄茶的抗氧化、抗癌抗炎、降血糖、肠道菌群调控等功效,以期为黄茶的工艺和功效研究及衍生产品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茶 加工 闷黄 化学成分 功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饮料标准建设现状与思考
6
作者 杨秀芳 苏小琴 +2 位作者 杜颖颖 张亚丽 李文萃 《中国茶叶加工》 2024年第3期6-10,共5页
茶饮料因其兼具健康与美味的品质特性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逐渐成为饮料市场的主力军。随着人们消费生活需求的升级,标准化、健康化成为茶饮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文章从茶饮料标准化现状出发,梳理分析了工业茶饮料、现制茶饮料标准... 茶饮料因其兼具健康与美味的品质特性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逐渐成为饮料市场的主力军。随着人们消费生活需求的升级,标准化、健康化成为茶饮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文章从茶饮料标准化现状出发,梳理分析了工业茶饮料、现制茶饮料标准技术要求,重点剖析现制茶饮料标准化水平及其存在问题,对未来该领域标准化工作提出思考和展望,以期为高标准引领茶饮品行业高质高效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饮料 工业茶饮料 现制茶饮料 标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学技术在茶学研究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8
7
作者 苏小琴 马燕 +3 位作者 杨秀芳 孔俊豪 左小博 赵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333-340,共8页
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组学和代谢组学等组学技术具有高通量、高灵敏度和系统性的特点,已成为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强有力工具,也为茶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研究者应用组学技术开展了茶树栽培育种、种质资源特性、茶叶生理生化、茶叶加... 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组学和代谢组学等组学技术具有高通量、高灵敏度和系统性的特点,已成为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强有力工具,也为茶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研究者应用组学技术开展了茶树栽培育种、种质资源特性、茶叶生理生化、茶叶加工及贮藏等多方面研究,获得了重要进展,本文综述了组学技术在茶学研究中的应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组学 蛋白质组学 代谢组学 转录组学 茶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因子对扁形绿茶贮藏品质影响研究及货架期预测初探 被引量:4
8
作者 苏小琴 左小博 +4 位作者 涂云飞 刁春华 谭蓉 孔俊豪 杨秀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75-280,共6页
针对影响扁形绿茶贮藏品质的主要环境因子,研究了温度、湿度和光照对其理化和感官的品质特性影响,并采用加速货架期测试试验(ASLT)和Q10模型预测其保质期。结果表明,高温、高湿或高光条件下,扁形绿茶中水分含量、酚氨比增加显著(P<0.... 针对影响扁形绿茶贮藏品质的主要环境因子,研究了温度、湿度和光照对其理化和感官的品质特性影响,并采用加速货架期测试试验(ASLT)和Q10模型预测其保质期。结果表明,高温、高湿或高光条件下,扁形绿茶中水分含量、酚氨比增加显著(P<0.05);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下降(P<0.05);表没食子儿茶素((-)-EGC)、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和儿茶素总量呈下降趋势(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扁形绿茶贮藏中的感官评分与儿茶素总量、叶绿素总量和叶绿素b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PCA主成分分析表明,扁形绿茶贮藏中环境因子对其品质影响顺序为:温度>湿度>光照。ASLT试验表明,扁形绿茶30℃贮藏3月,40℃贮藏2月后,外形色泽黄褐,汤色黄,香气显陈气,感官评分下降,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总量下降,依据Q10模型预测扁形绿茶在4、10和20℃贮藏条件下,理论货架期分别为24个月、16个月和8个月。本研究为绿茶贮藏过程中品质特性的保持以及贮藏条件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因子 扁形绿茶 贮藏 品质 货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装方式对颗粒形绿茶贮藏品质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苏小琴 左小博 +4 位作者 黄伟红 陆德彪 孔俊豪 刁春华 杨秀芳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93-301,共9页
目的探索不同包装方式对颗粒形绿茶贮藏品质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将颗粒形绿茶分别采用单一铝箔包装和脱氧剂包装,在温度(15±1)℃、相对湿度65%下贮藏24个月,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感官审评方法和色差分析法,研究贮藏过... 目的探索不同包装方式对颗粒形绿茶贮藏品质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将颗粒形绿茶分别采用单一铝箔包装和脱氧剂包装,在温度(15±1)℃、相对湿度65%下贮藏24个月,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感官审评方法和色差分析法,研究贮藏过程中风味成分和抗氧化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与第0月比,两种包装方式颗粒形绿茶含水量整体呈上升趋势(P<0.05),单一铝箔包装颗粒形绿茶贮藏6个月咖啡碱含量显著下降(P<0.05),贮藏9个月非酯型儿茶素含量显著下降(P<0.05),贮藏12个月茶多酚、酯型儿茶素和儿茶素类总量显著下降(P<0.05)。而脱氧剂包装颗粒形绿茶贮藏12个月茶多酚、非酯型儿茶素、酯型儿茶素含量和儿茶素类总量无显著变化(P>0.05)。贮藏第24个月,单一铝箔和脱氧包装颗粒形绿茶茶汤L分别为93.88和94.49,a分别为-2.25和-2.43,b分别为14.14和13.75,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48.96%和60.87%。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包装方式颗粒形绿茶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与b/a、茶多酚、表儿茶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感官审评表明,采用脱氧包装的颗粒形绿茶的汤色、滋味和感官总分始终高于单一铝箔包装。结论相较于单一铝箔包装,采用脱氧包装更有利于保持颗粒形绿茶贮藏品质,从而延长颗粒形绿茶货架期。本研究为颗粒形绿茶贮藏品质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形绿茶 包装方式 贮藏品质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贮藏条件对扁形绿茶货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苏小琴 杨秀芳 +3 位作者 孔俊豪 刁春华 左小博 周玉翔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379-384,共6页
针对绿茶贮藏环节易氧化、陈变的行业难点问题,以温度、湿度、含氧量、干茶含水量为控制变量,研究差异化调控对绿茶贮藏品质稳定性的影响,以期获得最大限度保持绿茶品质风味和营养价值的贮藏条件。通过均匀设计,结合主成分分析、回归分... 针对绿茶贮藏环节易氧化、陈变的行业难点问题,以温度、湿度、含氧量、干茶含水量为控制变量,研究差异化调控对绿茶贮藏品质稳定性的影响,以期获得最大限度保持绿茶品质风味和营养价值的贮藏条件。通过均匀设计,结合主成分分析、回归分析优化建立了扁形绿茶的贮藏品质控制参数。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延长,茶多酚和儿茶素含量呈下降趋势,酯型/非酯型儿茶素在贮藏6个月后增加幅度明显,咖啡碱含量变化不显著。优化获得绿茶贮藏协同品控参数:干茶含水量4.5%,温度25℃、相对湿度55%、内包装含氧量0.2%,在该条件下绿茶贮藏感官风味和化学物质保留率最为稳定,其中茶多酚、儿茶素和感官评分的综合评分分别为1.28、1.10、2.09。本研究可为绿茶贮藏流通、保鲜控制规程的制定提供技术支撑和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 贮藏条件 货架品质 均匀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交试验和模糊数学评价优化冷泡茶冲泡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苏小琴 李强 +3 位作者 左小博 谭蓉 杨秀芳 孔俊豪 《中国茶叶加工》 2018年第1期49-55,共7页
冷泡茶是一种具有便捷、健康等特点的新型茶叶品类,为规范和指导消费者科学冲泡饮用冷泡茶,以夏秋冷泡茶为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冲泡条件对冷泡茶主要品质成分的浸出规律和感官品质影响。随后采用正交试验,以感官评分为指标对冲泡条... 冷泡茶是一种具有便捷、健康等特点的新型茶叶品类,为规范和指导消费者科学冲泡饮用冷泡茶,以夏秋冷泡茶为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冲泡条件对冷泡茶主要品质成分的浸出规律和感官品质影响。随后采用正交试验,以感官评分为指标对冲泡条件进行优化,进一步运用模糊数学评价法对感官评分进行计算。结果表明,随着冲泡水温升高,茶汤中C、EC、ECG、EGC、EGCG和水浸出物含量相对增加,当茶水质量比为1∶100,冲泡时间为8 min时,儿茶素和水浸出物均达最大值,且儿茶素的浸出类型主要以非酯型儿茶素C、EC和酯型儿茶素ECG为主,其中EC含量最高。另外,茶水质量体积比为1∶50、1∶100和1∶150,冲泡时间为2 min、4 min和6 min,冲泡水温为4℃、10℃和20℃,冷泡茶的综合感官评分均较高。基于单因素实验结果 ,正交试验和模糊数学评价优化的最佳冲泡条件为茶水质量体积比1∶100,冲泡温度20℃和冲泡时间6 min下,所得冷泡茶的汤色、香气和滋味俱佳,感官评分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泡茶 冲泡条件 正交试验 模糊数学 感官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贮藏条件对颗粒型绿茶品质变化规律的影响及货架期初探 被引量:3
12
作者 苏小琴 刁春华 +4 位作者 孔俊豪 涂云飞 左小博 谭蓉 杨秀芳 《中国茶叶加工》 2020年第4期13-20,共8页
为明确不同贮藏条件对颗粒型绿茶理化成分的影响并初步预测产品货架期,文章研究了湿度、温度和光照等因子在贮藏过程中对绿茶理化成分及感官品质的影响,并采用加速货架期测试模型(ASLT)分析绿茶品质变化,初步预测了绿茶贮藏理论货架期... 为明确不同贮藏条件对颗粒型绿茶理化成分的影响并初步预测产品货架期,文章研究了湿度、温度和光照等因子在贮藏过程中对绿茶理化成分及感官品质的影响,并采用加速货架期测试模型(ASLT)分析绿茶品质变化,初步预测了绿茶贮藏理论货架期。结果表明,高温、高湿或高光条件贮藏5 d和10 d后,含水率显著增加(p<0.05),其中高湿条件(25℃,HR 75%)下增幅最大。可溶性糖、叶绿素b含量显著下降(p<0.05),其中高温(60℃,HR 60%)贮藏5 d和10 d后,叶绿素b含量比贮藏前分别下降45.38%和58.33%。茶多酚、氨基酸呈下降趋势,酚氨比显著增加(p<0.05),高光(25℃,4500 lx)贮藏10 d,酚氨比达7.82,比初始值增加38.41%。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感官评分与叶绿素b和叶绿素总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叶绿素a和儿茶素总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ASLT试验表明,4℃、10℃和20℃贮藏条件下,颗粒型绿茶(贵州绿宝石)理论货架期分别为36个月、24个月和12个月。研究为颗粒型绿茶贮藏过程品质特性的保持、贮藏条件优化及保质期确定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 贮藏 品质变化 货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制红茶奶茶开封后微生物动态变化规律初探 被引量:2
13
作者 苏小琴 宋鹏鹏 +3 位作者 孔俊豪 左小博 杨秀芳 陈根生 《中国茶叶加工》 2023年第4期51-56,共6页
为探究现制市售红茶奶茶开封后微生物的动态变化规律,文章以市售3家不同品牌加冰和热红茶奶茶为研究对象,在常温(25℃),自然湿度条件下放置6 h,按照国标方法测定现制红茶奶茶中霉菌、酵母菌,大肠菌群和菌落总数含量。结果表明,与第0 h比... 为探究现制市售红茶奶茶开封后微生物的动态变化规律,文章以市售3家不同品牌加冰和热红茶奶茶为研究对象,在常温(25℃),自然湿度条件下放置6 h,按照国标方法测定现制红茶奶茶中霉菌、酵母菌,大肠菌群和菌落总数含量。结果表明,与第0 h比,现制加冰红茶奶茶25℃放置6 h,酵母菌、大肠菌群和菌落总数的含量显著增长(p<0.05),含量范围分别为1.2×10^(2)~2.8×10^(3) CFU/mL、3.0×10^(2)~1.4×10^(5) CFU/mL、6.4×10^(4)~2.7×10^(5) CFU/mL,霉菌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范围为0~15 CFU/mL。热红茶奶茶25℃放置6 h,未检出霉菌和酵母菌,大肠菌群和菌落总数含量范围分别为0~9.9×10^(4) CFU/mL、0~1.6×10^(5) CFU/mL。现制红茶奶茶开封放置过程中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呈增加趋势,加冰红茶奶茶开封后比热红茶奶茶更易滋生大肠菌群、细菌和酵母菌。研究为现制奶茶的卫生质量控制提供理论依据,为消费者科学饮用现制奶茶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制红茶奶茶 微生物 变化规律 质量控制 科学饮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泸定县主要地质灾害区域危险性评价 被引量:4
14
作者 苏小琴 朱静 凌昊平 《山西建筑》 2008年第4期123-124,共2页
在对泸定县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进行资料收集和野外调查的基础上,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地质灾害进行了以乡为单位的危险性评价,以探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方法的应用。
关键词 危险性评价 灰色关联 地质灾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术创想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苏小琴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18年第5期30-31,共2页
工艺美术设计是一项具有美学与传承性的艺术,有较高的综合性,它的创造过程涉及了各个领域,囊括了电脑美学设计、装饰画、书活设计、包装设计、广告招贴画设计、服装设计、工业产品设计和室内环境设计等知识,兼容并蓄,并且需要与扎实的... 工艺美术设计是一项具有美学与传承性的艺术,有较高的综合性,它的创造过程涉及了各个领域,囊括了电脑美学设计、装饰画、书活设计、包装设计、广告招贴画设计、服装设计、工业产品设计和室内环境设计等知识,兼容并蓄,并且需要与扎实的创作功底、生活实际、美学艺术、创作灵感以及开阔的思维相融合,这些都影响着每一个工艺美术作品的价值表现。文章结合了相关资料,总结了一些有关工艺美术设计的概述,从艺术创想角度出发,浅谈艺术创想在工艺美术设计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创想 工艺美术设计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九龙县石头沟泥石流动力学特征及其危险性评价研究 被引量:25
16
作者 铁永波 唐川 苏小琴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68-170,共3页
泥石流是山区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但由于其爆发频率低、爆发前兆不易识,往往难以引起人们的重视,一旦爆发泥石流,就容易造成灾害。研究泥石流的动力学特征是理解泥石流成因、特征及工程设计参数的重要途径,可为泥石流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泥石流是山区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但由于其爆发频率低、爆发前兆不易识,往往难以引起人们的重视,一旦爆发泥石流,就容易造成灾害。研究泥石流的动力学特征是理解泥石流成因、特征及工程设计参数的重要途径,可为泥石流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在对石头沟进行实地调查所获取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对该沟泥石流的动力学特征及成因进行分析、计算,并对其危险性做了定量评价,研究结果可为石头沟泥石流的治理及防灾减灾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动力学特征 形成机理 危险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黄素抗菌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7
作者 刁春华 孔俊豪 +4 位作者 谭蓉 涂云飞 苏小琴 左小博 杨秀芳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7年第11期4247-4252,共6页
茶黄素是红茶发酵过程中儿茶素类组分氧化聚合的产物,是红茶品质优劣的标志性成分之一。茶黄素具有独特的苯骈卓酚酮结构和更多的酚羟基团,具有多种功能活性,在抑菌性能方面有时优于儿茶素和其他多酚类成分。本文梳理了近年来国内外在... 茶黄素是红茶发酵过程中儿茶素类组分氧化聚合的产物,是红茶品质优劣的标志性成分之一。茶黄素具有独特的苯骈卓酚酮结构和更多的酚羟基团,具有多种功能活性,在抑菌性能方面有时优于儿茶素和其他多酚类成分。本文梳理了近年来国内外在茶黄素抑菌活性领域的研究进展,从抑菌谱系(细菌、真菌、病毒)、作用机制、应用范畴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综述和分析总结,发现茶黄素作为天然来源的广谱抑菌剂,在与人类相关的多种致病菌干预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从天然抑菌剂终端价值开发角度对其可能应用途径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茶叶次生代谢产物应用技术研究深入开展提供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黄素 抗菌特性 抑菌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护理干预对狼疮性肾炎儿童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被引量:12
18
作者 舒芬华 石绍南 +2 位作者 欧阳文姝 邓芳菊 苏小琴 《护士进修杂志》 2013年第1期39-41,共3页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狼疮性肾炎(LN)儿童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62例LN患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在治疗的同时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遵循自我效能理论框架为基础的健康教育...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狼疮性肾炎(LN)儿童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62例LN患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在治疗的同时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遵循自我效能理论框架为基础的健康教育模式。采用德国学者Shwarzer等编制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C)对两组患儿在出院3个月后进行测评。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自我效能感总体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通过综合护理干预,达到配合临床有效治疗,增强LN儿童对疾病的自我管理及保健意识,减少复发,提高生活(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疮性肾炎 自我效能感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渡期护理模式在儿童紫癜性肾炎出院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9
作者 舒芬华 欧阳文姝 +1 位作者 邓芳菊 苏小琴 《护士进修杂志》 2015年第7期631-632,共2页
目的:探讨过渡期护理模式(Transitional Care Model ,TCM )在儿童紫癜性肾炎(Henoch Schonlein purpura nephritis ,HSPN )出院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某三级甲等儿童医院7~14岁的HSPN患儿110例,按入院时间编号随机分为观察组... 目的:探讨过渡期护理模式(Transitional Care Model ,TCM )在儿童紫癜性肾炎(Henoch Schonlein purpura nephritis ,HSPN )出院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某三级甲等儿童医院7~14岁的HSPN患儿110例,按入院时间编号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在治疗的同时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同步实施 TCM ,由TCM医护人员对疾病进行全程管理、督导,采用自行设计的疾病知识问卷和自我管理调查表对两组患儿在出院4个月后进行测评。结果观察组对疾病的认识和自我管理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日及再住院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通过实施TCM ,把疾病管理从医院延伸到家庭,提高 HSPN儿童对疾病的认识和自我管理,保证了治疗、护理的连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渡期护理模式 儿童紫癜性肾炎 出院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黄素的毒理学评价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孔俊豪 刁春华 +4 位作者 谭蓉 左小博 涂云飞 苏小琴 杨秀芳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4-134,共11页
目的:对酶促合成茶黄素的毒理学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为其应用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急性经口毒性试验、Ames试验、骨髓细胞微核试验、精子畸形试验和大鼠30 d喂养试验等毒理学评价试验,评估茶黄素的生物安全性。结果:茶黄素对小... 目的:对酶促合成茶黄素的毒理学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为其应用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急性经口毒性试验、Ames试验、骨髓细胞微核试验、精子畸形试验和大鼠30 d喂养试验等毒理学评价试验,评估茶黄素的生物安全性。结果:茶黄素对小鼠经口急性毒性的LD50值介于2.33~3.16 g/kg·BW。遗传毒性试验结果未观察到受试物引起致突变作用,大鼠30天喂养试验发现,大鼠体重、进食量、食物利用率以及血液学指标、末期血生化指标(不含血糖)、脏体比等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脏器组织病理学等正常,各剂量组均未见引起大鼠中毒性损伤改变。结论:酶促合成茶黄素急性毒性分级属低毒级,无遗传毒性,在该试验研究剂量和条件下未见明显毒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黄素 急性毒性试验 遗传毒理性试验 30 d喂养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