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H_6—CO_6气体软氮化表面疏松的形成与控制 被引量:2
1
作者 苏宏义 李文成 贾怀铭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42-45,共4页
气体软氮化渗层包括表面化合物层和扩散层。表面疏松是表面化合物层的主要缺陷。它严重影响着软氮化表面硬度、接触疲劳强度、抗咬合性、耐磨性等。本文就NH_3—CO_2气体软氮化时表面疏松的形成与控制做了比较详尽的研究。
关键词 NH3-CO2气体 软氮化 表面疏松 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Cr14Ni14W2Mo钢排气阀离子氮化和离子软氮化渗层的分析和探讨 被引量:1
2
作者 毛肇庆 马仲伟 苏宏义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16-20,共5页
研究了经不同加热温度鍛造、固溶和750℃时效后钢的晶粒度、孪晶、滑移及碳化物的分布;用光镜、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俄歇谱仪对钢的基体组织、渗层组织、剥落形貌、应力状态及渗层C、N分布分析表;合适的固溶处理是可以消除过热锻... 研究了经不同加热温度鍛造、固溶和750℃时效后钢的晶粒度、孪晶、滑移及碳化物的分布;用光镜、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俄歇谱仪对钢的基体组织、渗层组织、剥落形貌、应力状态及渗层C、N分布分析表;合适的固溶处理是可以消除过热锻造危害的;离子软氮化中,碳并没有渗入;适当降低炉气中氮含量和辉光电流密度及适当提高氮化温度是消除氮化产生剥落的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热钢 离子氮化 离子软氮化 剥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渗碳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毛肇庆 马仲伟 苏宏义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24-26,共3页
用自行研制的多用途离子热处理炉研究了离子渗碳的有关工艺问题。研究表明。层深不超过2mm,在930℃渗碳,离子渗碳的保温时间只有气体渗碳的1/5.且其组织优于气体渗碳;在相同温度下,用氮做载气其功率密度较用氨做载气可降... 用自行研制的多用途离子热处理炉研究了离子渗碳的有关工艺问题。研究表明。层深不超过2mm,在930℃渗碳,离子渗碳的保温时间只有气体渗碳的1/5.且其组织优于气体渗碳;在相同温度下,用氮做载气其功率密度较用氨做载气可降低45%.但在相同时间内其渗层深度也相应降低了43%;离子渗碳只需控制载气与富化气的比例就能控制渗层中的碳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渗碳 载气 碳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Cr14Ni14W2Mo钢的奥氏体晶粒度、孪晶及碳化物 被引量:1
4
作者 毛肇庆 马仲伟 苏宏义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14-16,共3页
对锻造的4Cr14Ni14W2Mo钢经相应热处理后的奥氏体晶粒度、孪晶及碳化物类型做了研究,认为固溶处理后的臭氏体晶粒度主要取决于固溶加热温度,与正常锻造温度关系不大。固溶加热过程实质也是再结晶的继续,即二次再结晶,臭氏体晶粒的大小... 对锻造的4Cr14Ni14W2Mo钢经相应热处理后的奥氏体晶粒度、孪晶及碳化物类型做了研究,认为固溶处理后的臭氏体晶粒度主要取决于固溶加热温度,与正常锻造温度关系不大。固溶加热过程实质也是再结晶的继续,即二次再结晶,臭氏体晶粒的大小只能通过控制再结晶温度高低和时间长短来实现。该钢热处理后,碳化物类型为M_(23)C_6和M_7C_3两种,而以M_(23)C_6最多,其中M_(23)C_6为(Cr,Fe,W,Mo)_(23)C_6和(Fe,Ni)_(23)C_6两种结构,而M_7C_3为(Cr,Fe)_7C_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热钢 奥氏体 晶粒度 孪晶 碳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Cr14Ni14W2Mo钢离子渗氮层剥落的研究
5
作者 毛肇庆 马仲伟 苏宏义 《热加工工艺》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10-13,共4页
研究了经不同加热温度锻造、固溶和750℃时效后钢的晶粒度、孪晶、碳化物的分布及纯氨和氨加氩做介质离子渗氮后渗层组织、相组成、应力状态、氮碳浓度分布、剥落坑形貌。分析表明:纯氨离子渗氮后表面层的碳向里扩散,并出现一峰值... 研究了经不同加热温度锻造、固溶和750℃时效后钢的晶粒度、孪晶、碳化物的分布及纯氨和氨加氩做介质离子渗氮后渗层组织、相组成、应力状态、氮碳浓度分布、剥落坑形貌。分析表明:纯氨离子渗氮后表面层的碳向里扩散,并出现一峰值;氨加氩渗氮降低了渗层中氮浓度,从而降低了渗层中的应力,这是消除该钢渗氮层剥落的有效途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热钢 离子渗氮 渗氮层 剥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