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污泥、建筑垃圾为基料制备高强轻质发泡环保陶瓷板 被引量:16
1
作者 余江 熊平 +3 位作者 刘建泉 苏子艺 王慈 贾璐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61-167,共7页
以建筑垃圾、污泥或河道底泥等固体废弃物为基料,通过探讨烧成条件、固相(包括骨料和玻璃碎片)、动物发泡剂、膨润土对于发泡陶瓷板发泡情况以及吸水率、显气孔率、密度、抗压强度等性能指标的影响,确定了比较理想的配方和烧成工艺条件... 以建筑垃圾、污泥或河道底泥等固体废弃物为基料,通过探讨烧成条件、固相(包括骨料和玻璃碎片)、动物发泡剂、膨润土对于发泡陶瓷板发泡情况以及吸水率、显气孔率、密度、抗压强度等性能指标的影响,确定了比较理想的配方和烧成工艺条件,原料配方(质量百分比)为:建筑垃圾、污泥混合骨料∶废玻璃碎片∶动物发泡剂∶膨润土=70%∶20%∶(5%~7%)∶(5%~7%);烧制工艺条件为:预热温度700℃,预热时间40 min,烧成温度1 200℃左右,烧成时间30 min。获得了最佳发泡陶瓷性能指标:吸水率1.62%,显气孔率70.12%,抗压强度5.12 MPa,体积密度0.48 g/cm3,产品性能达到甚至优于国家相关标准。所研制的具有防水、保温性能的高强轻质发泡陶瓷板,不仅摆脱了原材料的限制,使得成本大幅降低,同时还将固废资源化,改善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泡陶瓷板 动物蛋白发泡剂 污泥 建筑垃圾 发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活污泥制备轻质高比表面积陶粒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苏子艺 余江 +2 位作者 王慈 刘建泉 胡进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74-378,共5页
以生活污泥为主要原料,粉煤灰和膨润土为辅料,探讨污泥配方和烧成条件对陶粒各项性能(如堆积密度、比表面积和筒压强度等)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较为理想的配方和烧成工艺条件:原料配方(质量分数)是污泥约58%,粉煤灰35%,膨润土7%;... 以生活污泥为主要原料,粉煤灰和膨润土为辅料,探讨污泥配方和烧成条件对陶粒各项性能(如堆积密度、比表面积和筒压强度等)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较为理想的配方和烧成工艺条件:原料配方(质量分数)是污泥约58%,粉煤灰35%,膨润土7%;烧成工艺条件是烘烤温度120℃,烘烤时间10 min,烧结温度1 100℃,烧结时间45 min.获得高性能的轻质高比表面积陶粒:堆积密度520 kg/m3,比表面积5.01 m2/g,筒压强度3.05 MPa,产品性能指标达到国家相关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 固体废弃物资源化 生活污泥 陶粒 筒压强度 高比表面积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复合纳米薄膜材料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8
3
作者 王慈 余江 +1 位作者 苏子艺 刘建泉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39-244,共6页
采用溶胶-凝胶溶液浸涂法制备Ti O2纳米材料,将其负载于全透光类玻璃球体,并用其对城市生活污水原水和生物二级处理水进行处理.利用紫外灯作为光源,探究不同涂裹次数及不同反应容器光学性质对废水处理效率的影响,并观察Ti O2薄膜的重复... 采用溶胶-凝胶溶液浸涂法制备Ti O2纳米材料,将其负载于全透光类玻璃球体,并用其对城市生活污水原水和生物二级处理水进行处理.利用紫外灯作为光源,探究不同涂裹次数及不同反应容器光学性质对废水处理效率的影响,并观察Ti O2薄膜的重复使用效率.研究结果显示,Ti O2薄膜对原水中的氨氮和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去除率可分别达到23.13%和68.68%;对生物二级处理水的氨氮和COD去除率可分别达到43.95%和78.95%;涂裹次数增至5次,去除率可比涂裹1次时提高4~5倍;以内壁反光材料为反应容器时处理效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Ti O2薄膜重复使用4次时,对氨氮仍有29.9%的去除率,且仍可使COD降低35.09%左右.研究表明,Ti O2薄膜是一种具有良好光催化性能且可回收利用的纳米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材料 纳米材料 二氧化钛纳米薄膜 水处理 光催化降解 氨氮 化学需氧量 去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莱茵衣藻对养猪废水氮磷营养盐去除效果 被引量:2
4
作者 吴玥蓉 苏子艺 +1 位作者 郭欣 余江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26-332,共7页
【目的】构建养殖废水-微藻培育耦合体系,通过优化莱茵衣藻的生长条件,以资源化利用和处理养殖废水。【方法】通过调控养殖废水中氮磷营养盐的浓度,探讨莱茵衣藻生物量和比生长速率的变化规律,跟踪监测养殖废水中氨氮、总氮、总磷和pH... 【目的】构建养殖废水-微藻培育耦合体系,通过优化莱茵衣藻的生长条件,以资源化利用和处理养殖废水。【方法】通过调控养殖废水中氮磷营养盐的浓度,探讨莱茵衣藻生物量和比生长速率的变化规律,跟踪监测养殖废水中氨氮、总氮、总磷和pH值的变化情况,以获得养殖废水-莱茵衣藻培育耦合体系的最佳工作策略。【结果】将养殖废水稀释至30%并灭菌处理后,莱茵衣藻能够充分利用其中的氮磷营养盐生长,并能获得高达899.08 mg/L的生物量;莱茵衣藻的最适pH环境为8.5~9.5,养殖废水的初始pH值(8.86)在其最适范围内,故养殖废水-莱茵衣藻培育耦合体系中的pH值无须调节;经过培育莱茵衣藻后,养殖废水中的氨氮、总氮、总磷去除率分别可达到48.76%、54.39%、93.2%,出水水质TP低于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结论】本研究能够为养殖废水处理和微藻经济化提供一种新的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猪废水 高浓度营养盐 莱茵衣藻 去除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