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奶牛场明串珠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分析
1
作者
仝静迪
李霄韩
+7 位作者
任美奕
宋德源
赵岩
宋金尚
苏娅澜
温向福
程佳
刘明超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874-2883,共10页
【目的】从奶牛场环境和牛体样本中分离明串珠菌(Leuconostoc)并深入探究其生物学特性,为防治奶牛乳房炎提供益生菌菌株。【方法】通过菌体形态学观察及分子生物学手段对分离菌进行菌种鉴定,通过双层平板法分析菌株对奶牛乳房炎常见病...
【目的】从奶牛场环境和牛体样本中分离明串珠菌(Leuconostoc)并深入探究其生物学特性,为防治奶牛乳房炎提供益生菌菌株。【方法】通过菌体形态学观察及分子生物学手段对分离菌进行菌种鉴定,通过双层平板法分析菌株对奶牛乳房炎常见病原菌的抗菌活性,并分析其主要抑菌物质成分,建立生长曲线及产酸曲线,探究其消化道环境耐受特性,并通过药敏试验和溶血试验评估菌株的安全性。【结果】分离得到3株益生菌,在MRS琼脂培养基上均呈乳白色单菌落,镜检为革兰阳性球菌,分别命名为11、14和18号菌株。16S rDNA测序结果显示,11和14号菌株与NCBI登录的肠膜明串珠菌相似性均在99%以上,18号菌株与乳明串珠菌相似性在99%以上,确定3株分离株均为明串珠菌。3株明串珠菌对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抑菌圈直径均>19 mm,具有良好的抑菌活性。3株明串珠菌对大肠杆菌的抑菌物质主要包括有机酸、细菌素和过氧化氢;而11、14号菌株对肺炎克雷伯菌的主要抗菌物质包括有机酸和过氧化氢,18号菌株主要包括有机酸。生长曲线显示,3株明串珠菌生长规律基本一致,其中0~2 h为迟缓期,2~12 h为对数期,12 h后为稳定期,菌液产酸pH均稳定为4.0左右,具有较好的产酸性能。3株明串珠菌在人工胃液、人工肠液中培养4 h后的存活率均在56%以上,胆盐浓度为0.3%时,3株明串珠菌存活率均在26%以上,说明菌株具有良好的耐受性。药敏试验结果显示,3株明串珠菌对红霉素、米诺霉素、妥布霉素等高度敏感;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和万古霉素耐受;对头孢呋辛、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等中度敏感。3株明串珠菌均不具有溶血性。【结论】本研究分离得到的3株明串珠菌均具有较好的抑菌特性和安全性,为后续开展益生菌防治细菌性奶牛乳房炎提供了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乳房炎
明串珠菌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奶牛场明串珠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分析
1
作者
仝静迪
李霄韩
任美奕
宋德源
赵岩
宋金尚
苏娅澜
温向福
程佳
刘明超
机构
河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出处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874-2883,共10页
基金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培育项目(C202304074)
河北农业大学引进人才科研专项(3118133)
+1 种基金
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HBCT2024230201)
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奶/肉牛创新团队定州综合试验推广站(HBCT2024230406)。
文摘
【目的】从奶牛场环境和牛体样本中分离明串珠菌(Leuconostoc)并深入探究其生物学特性,为防治奶牛乳房炎提供益生菌菌株。【方法】通过菌体形态学观察及分子生物学手段对分离菌进行菌种鉴定,通过双层平板法分析菌株对奶牛乳房炎常见病原菌的抗菌活性,并分析其主要抑菌物质成分,建立生长曲线及产酸曲线,探究其消化道环境耐受特性,并通过药敏试验和溶血试验评估菌株的安全性。【结果】分离得到3株益生菌,在MRS琼脂培养基上均呈乳白色单菌落,镜检为革兰阳性球菌,分别命名为11、14和18号菌株。16S rDNA测序结果显示,11和14号菌株与NCBI登录的肠膜明串珠菌相似性均在99%以上,18号菌株与乳明串珠菌相似性在99%以上,确定3株分离株均为明串珠菌。3株明串珠菌对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抑菌圈直径均>19 mm,具有良好的抑菌活性。3株明串珠菌对大肠杆菌的抑菌物质主要包括有机酸、细菌素和过氧化氢;而11、14号菌株对肺炎克雷伯菌的主要抗菌物质包括有机酸和过氧化氢,18号菌株主要包括有机酸。生长曲线显示,3株明串珠菌生长规律基本一致,其中0~2 h为迟缓期,2~12 h为对数期,12 h后为稳定期,菌液产酸pH均稳定为4.0左右,具有较好的产酸性能。3株明串珠菌在人工胃液、人工肠液中培养4 h后的存活率均在56%以上,胆盐浓度为0.3%时,3株明串珠菌存活率均在26%以上,说明菌株具有良好的耐受性。药敏试验结果显示,3株明串珠菌对红霉素、米诺霉素、妥布霉素等高度敏感;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和万古霉素耐受;对头孢呋辛、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等中度敏感。3株明串珠菌均不具有溶血性。【结论】本研究分离得到的3株明串珠菌均具有较好的抑菌特性和安全性,为后续开展益生菌防治细菌性奶牛乳房炎提供了研究基础。
关键词
奶牛乳房炎
明串珠菌
抑菌活性
Keywords
bovine mastitis
Leuconostoc
antibacterial activity
分类号
S823 [农业科学—畜牧学]
Q939.117 [生物学—微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奶牛场明串珠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分析
仝静迪
李霄韩
任美奕
宋德源
赵岩
宋金尚
苏娅澜
温向福
程佳
刘明超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