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空气冷却式降温服用半导体制冷装置的实验与模拟 被引量:1
1
作者 程哲铭 李彬 +1 位作者 欧阳新萍 苏博文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2-159,共8页
设计了一款空气冷却式降温服,并确定其冷却功率及进出口空气的状态参数和流量,同时计算了空气冷却式降温服用半导体制冷装置所需的制冷功率。对半导体制冷装置进行实验和数值模拟,通过实验数据验证了数值模拟计算模型的准确性,并提出优... 设计了一款空气冷却式降温服,并确定其冷却功率及进出口空气的状态参数和流量,同时计算了空气冷却式降温服用半导体制冷装置所需的制冷功率。对半导体制冷装置进行实验和数值模拟,通过实验数据验证了数值模拟计算模型的准确性,并提出优化方案。采用验证过的数值模拟计算模型对半导体制冷装置进行优化设计与计算,优化后半导体制冷装置在干球温度为34.4℃、湿球温度为27.9℃的环境中可提供流量和温度分别为6.283×10^(-3) m^(3)/s和29℃的冷风,符合空气冷却式降温服的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温服 半导体制冷 珀尔贴效应 空气冷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ATCOM非线性交叉解耦控制研究"
2
作者 苏博文 陈志彬 马燕 《信息技术》 2015年第10期131-133,137,共4页
为了克服静止同步补偿器(STATCOM)进行动态补偿时有功电流和无功电流的非线性、强耦合问题,建立了d-q坐标下STATCOM的数学模型,提出了非线性交叉解耦控制方法,利用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对系统进行了仿真,通过实验结果验证了静止同步... 为了克服静止同步补偿器(STATCOM)进行动态补偿时有功电流和无功电流的非线性、强耦合问题,建立了d-q坐标下STATCOM的数学模型,提出了非线性交叉解耦控制方法,利用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对系统进行了仿真,通过实验结果验证了静止同步补偿器在解耦控制下,有良好的无功电流跟踪特性,能有效改善电网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止同步补偿器 功率因数 交叉解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监测数据的重力坝施工期-蓄水期-运行期工作性态仿真分析
3
作者 李龙龙 何嘉琦 +4 位作者 苏博文 王振红 汪娟 张步 张凯恒 《水力发电》 CAS 2024年第11期34-39,92,共7页
在“双碳”背景下,由于抽水蓄能电站大坝初次蓄水后运行水位升降变化频繁,致使大坝不同阶段边界条件不断变化,其施工期-蓄水期-运行期工作性态值得重视和研究。针对这一问题,以周宁抽水蓄能碾压混凝土重力坝为例,结合监测数据分析和三... 在“双碳”背景下,由于抽水蓄能电站大坝初次蓄水后运行水位升降变化频繁,致使大坝不同阶段边界条件不断变化,其施工期-蓄水期-运行期工作性态值得重视和研究。针对这一问题,以周宁抽水蓄能碾压混凝土重力坝为例,结合监测数据分析和三维有限元仿真计算程序Saptis,对重力坝施工期-蓄水期-运行期工作性态进行全过程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施工期混凝土实际监测温度与仿真计算温度过程基本吻合,混凝土最高温度受浇筑季节和材料分区影响,混凝土最大应力不超过1.5 MPa,满足抗裂要求;蓄水期水位以下混凝土表面温度基本等于库水温,随着库水温变化而发生周期性变化,水位变化区的混凝土变形和应力随着水位的变化而变化;长期运行后,大坝变形逐渐增大,坝顶最大可达到16 mm,大坝混凝土长期应力小于混凝土允许应力,抗裂安全满足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测数据 重力坝 施工期 蓄水期 运行期 工作性态 仿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井窄煤柱沿空掘巷合理掘进时机与控制技术
4
作者 师鑫 范钢伟 +2 位作者 苏博文 高涵 肖延庆 《能源与环保》 2024年第12期37-44,共8页
针对深井窄煤柱沿空掘巷掘进时机无据可依及巷道围岩稳定性控制困难等问题,采用现场实测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了深井窄煤柱沿空掘巷合理掘进时机与控制技术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现场微震监测数据拟合分析,沿空巷道掘进时机为1... 针对深井窄煤柱沿空掘巷掘进时机无据可依及巷道围岩稳定性控制困难等问题,采用现场实测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了深井窄煤柱沿空掘巷合理掘进时机与控制技术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现场微震监测数据拟合分析,沿空巷道掘进时机为1502工作面回采结束后51 d;同时,建立了1502工作面数值计算模型,监测了1502回风巷帮部垂直应力-时步变化,并与实测垂直应力-时间变化相对应,给出了模型运算时步与现实时间的对应关系,据此得出巷道合理掘进时机为1502工作面回采结束后85 d。综合以上结果,确定1503回风巷掘巷时机为1502工作面回采结束后85 d。针对1503回风巷提出了4种支护方案,分析了不同支护方案下围岩变形、应力分布特征,优选出最佳支护方案为顶板锚杆间排距920 mm×900 mm,顶板锚索间排距1700 mm×900 mm。结果显示,采用该支护方案后,巷道顶底板最大移近量为136 mm,两帮最大移近量为173 mm,巷道支护效果良好。研究成果可有效指导深井窄煤柱沿空掘巷掘进时机确定及巷道围岩稳定性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井 沿空巷道 掘进时机 控制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固体废弃物制备二氧化硅功能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5
作者 苏博文 史公初 +3 位作者 廖亚龙 张宇 王伟 郗家俊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026-3032,共7页
近年来,我国每年产出约33亿t固体废弃物。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常常露天堆存于自然环境中,对土壤、水及大气环境产生污染,也给人类的生存带来巨大的潜在危险。综合利用的效率较低且增值空间不大是固体废弃物大量堆积的主要原... 近年来,我国每年产出约33亿t固体废弃物。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常常露天堆存于自然环境中,对土壤、水及大气环境产生污染,也给人类的生存带来巨大的潜在危险。综合利用的效率较低且增值空间不大是固体废弃物大量堆积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寻求高效的综合利用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方法迫在眉睫。电炉黄磷渣、钢铁及有色金属冶炼过程产生的炉渣、建材及电力行业产生的粉煤灰等是常见的大宗固体废弃物,这些废弃物中皆富含二氧化硅,且二氧化硅主要以硅酸盐、晶态二氧化硅和非晶态二氧化硅等形式存在。此外,根据固体废弃物产生的渠道和生产方式不同,也会含有其他不同的矿物相组分,有时也会存在稀土元素、氧化铝及其他高价值的有色金属元素。将固体废物中的稀土金属及氧化铝等高值有价元素分离提取后,可以制备白炭黑、二氧化硅气凝胶,也可以同时利用固体废弃物中的二氧化硅和氧化铝制备沸石。白炭黑是具有高孔隙率、高分散性及良好热稳定性的无定形纳米二氧化硅材料,是制备催化剂、橡胶增强剂、触变剂、热绝缘体等材料的重要原料,被广泛用于橡胶、化工、电子、医药等领域。二氧化硅气凝胶拥有比表面积大、体积密度低和导热系数低等优点,可用于制备催化剂的载体、保温隔热材料、电子薄膜材料及射电发光器件等。由氧化铝源、硅源形成铝硅酸盐凝胶后再经水热处理合成沸石,其由于发达的孔结构可以容纳多种阳离子,具有吸附、离子交换和催化等一种或多种性质,被广泛用作工业吸附剂、催化剂、膜材料和膜加工的添加剂、离子交换材料及化学传感器等。将富含二氧化硅的固体废弃物中的高价值有价元素提取后,制备白炭黑、二氧化硅气凝胶或者沸石,是提高固体废弃物利用率和增值率的一种有效途径。本文对比分析了几种典型富含二氧化硅的固体废弃物的组成和二氧化硅在其中的矿相特征,综述了该典型固体废弃物中二氧化硅的分离及制备白炭黑、气凝胶和沸石等功能材料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固废制备二氧化硅功能材料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废弃物 二氧化硅 白炭黑 气凝胶 沸石 综合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车站主体结构防水施工技术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苏博文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2年第20期156-159,共4页
在地铁车站施工中,地下结构难免会出现渗漏水现象,如果不处理好渗漏水问题,将会对地铁车站的建设及使用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对渗漏水问题的处理十分关键。为了有效地控制地铁防水施工质量,满足主体结构抗渗要求,结合常州地铁2号线潞城... 在地铁车站施工中,地下结构难免会出现渗漏水现象,如果不处理好渗漏水问题,将会对地铁车站的建设及使用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对渗漏水问题的处理十分关键。为了有效地控制地铁防水施工质量,满足主体结构抗渗要求,结合常州地铁2号线潞城站主体结构施工实际,对结构渗漏水原因进行了分析,以止水帷幕施工、结构外包防水层施工、施工缝、诱导缝、特殊部位防水和混凝土自防水施工为研究对象,提出地铁车站主体结构防渗漏的应对措施。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后,结构表面基本无明显渗漏现象,达到较为理想的预期效果,为其他城市的地铁车站结构防渗漏施工提供重要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主体结构 防水工程 施工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冷换热器双侧强化换热管的实验方法对比
7
作者 苏博文 欧阳新萍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1-68,共8页
大型制冷系统中的换热管通常采用管内、管外表面双侧强化结构,因不便在壁面布置温度传感元件,双侧强化管需要特别的实验方法来测定其性能,包括Wilson图解法(WPM)、修正Gnielinski公式法(MGF)、Wilson-Gnielinski公式法(W-GF)。不同的方... 大型制冷系统中的换热管通常采用管内、管外表面双侧强化结构,因不便在壁面布置温度传感元件,双侧强化管需要特别的实验方法来测定其性能,包括Wilson图解法(WPM)、修正Gnielinski公式法(MGF)、Wilson-Gnielinski公式法(W-GF)。不同的方法有各自的应用场合和使用局限性。本文针对双侧强化管提出一种便于应用的新方法,称为待定指数法(UEM),通过线性拟合和优化得到关联式中的待定参数,可有效分离管内、管外对流换热表面传热系数。在双侧强化管上进行了R134a管外蒸发、水管内流动的两组实验,以此对包含新方法的4种实验方法进行应用对比。结果表明:4种实验方法得到的强化管管内、管外对流换热表面传热系数的强化倍率分别在2.88~3.23、3.15~3.54之间,不同方法得到的管内、管外对流换热表面传热系数差异分别在15%、11%以内。4种实验方法可根据不同的应用条件选择使用,UEM限制条件少、应用方便,是一种更加高效、准确的实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热系数 实验方法 制冷换热器 双侧强化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冶炼渣制备建筑材料及功能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8
作者 史公初 廖亚龙 +2 位作者 张宇 苏博文 王伟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13044-13049,13057,共7页
铜是现代工业中不可或缺的基础材料,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精炼铜生产国,我国每年产出近2000万t铜冶炼渣(以下简称铜渣)。虽然铜渣中含有大量有价金属,但因其综合利用率极低,绝大部分的铜渣露天堆积,占用大量土地。此外,铜渣中含有不可生物... 铜是现代工业中不可或缺的基础材料,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精炼铜生产国,我国每年产出近2000万t铜冶炼渣(以下简称铜渣)。虽然铜渣中含有大量有价金属,但因其综合利用率极低,绝大部分的铜渣露天堆积,占用大量土地。此外,铜渣中含有不可生物降解性的砷、铅等剧毒物质,在堆积过程中会浸入土壤、流入江河,在生物体内积累,导致许多疾病与健康隐患。如何利用铜渣缓解矿产资源压力,实现经济与环境共赢,已成为当下迫切需要处理的难题。铜渣富含铁和硅元素,主要由铁硅酸盐和磁铁矿相组成,提取和分离其中的铜、铁等有价元素的工艺不仅能耗高,也达不到无害化和减量化处理的目的。而铜渣能够直接、完全应用于建筑材料的制备,可获得相应高性能的材料,工艺过程环保,是铜渣清洁利用的首选方案。用铜渣取代天然矿物制备的铜渣微晶玻璃与矿渣棉不仅具有与传统微晶玻璃、矿棉相似甚至更优的性能,而且能够减少环境污染,降低工业成本,实现废渣高附加值再利用,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此外,虽然铜渣在建筑、功能材料等领域的应用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研究。例如,利用铜渣制备混凝土时,需要对铜渣的活性进行激发,但物理激发因经济因素导致效果有限,而化学激发不能应用于大规模工程;铜渣制备出的微晶玻璃产品质量不稳定、成品率低、色调单一,不能满足市场需求;铜渣成分复杂且差异较大,严重影响水泥混凝土、微晶玻璃的性能可控性。本文综述了不同炼铜工艺所产生的铜渣的物相特征及物理性质,分析了利用选矿及物理化学方法提取铜渣中铜、铁有价金属过程存在的问题,介绍了铜渣直接用于水泥、混凝土、沥青路面等建筑材料以及微晶玻璃、矿渣棉、磨料等功能材料方面的应用研究现状,剖析了铜渣在制备建筑、功能材料方面的清洁工艺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并展望了其应用与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冶炼渣 物相特征 清洁利用 建筑材料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砼桥面用渗透修复型环氧基层处理剂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朱可嘉 苏博文 《公路与汽运》 2022年第2期130-132,135,共4页
用低黏度改性环氧树脂、活性稀释剂、低黏度固化剂及其他助剂为主要原材料,制备具有超低黏度特性、可对桥面砼进行渗透修复的环氧基层处理剂,并测试其黏度、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与砼正拉黏结强度。结果表明,该处理剂的黏度仅为90 MPa... 用低黏度改性环氧树脂、活性稀释剂、低黏度固化剂及其他助剂为主要原材料,制备具有超低黏度特性、可对桥面砼进行渗透修复的环氧基层处理剂,并测试其黏度、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与砼正拉黏结强度。结果表明,该处理剂的黏度仅为90 MPa·s,固化产物拉伸强度为30.5 MPa,断裂伸长率达30%,与砼正拉黏结强度为4.0 MPa(砼内聚破坏)。将其应用于湖北某长江大桥预制节段接缝处和桥面临时开孔处,处理后这些部位未出现开裂或漏水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 砼桥面 渗透修复型环氧树脂 基层处理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