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一带一路”背景下内蒙古电影的共同体美学 |
苏也菲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2
|
“好戏”或“爽剧”:话题剧《三十而已》的叙事与文化逻辑 |
苏也菲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21 |
5
|
|
3
|
“爽感”形式与“丧味”风格:现实题材剧的话题性实践 |
苏也菲
窦兴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22 |
1
|
|
4
|
扶贫剧创作中情感叙事的得与失 |
苏也菲
窦兴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21 |
1
|
|
5
|
蒙古族音乐与文化的关系辨析 |
苏也菲
李永凤
|
《黄河之声》
|
2018 |
1
|
|
6
|
新时代下扶贫剧的叙事突围与价值建构 |
苏也菲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7
|
现实之痛与人之境:新东北电影的现实美学实践 |
苏也菲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21 |
0 |
|
8
|
新媒介环境下内蒙古电视的融合发展策略 |
苏也菲
|
《语文学刊》
|
2017 |
0 |
|
9
|
视觉修辞与情感动员:内蒙古主流媒体抗疫报道的传播策略 |
苏也菲
|
《新闻论坛》
|
2022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