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元胡止痛分散片的制备工艺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苏乐群 顾卫平 +1 位作者 张曼红 黄欣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417-1420,共4页
目的:制备元胡止痛分散片(延胡索,白芷)。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及U9(94)均匀设计试验以多个指标考察分散片的处方和制备工艺。结果:采用优化条件选择分散片片重为400 mg/片,淀粉34%、微晶纤维素40%、乳糖10%作为填充剂,8%的交联羧甲基纤... 目的:制备元胡止痛分散片(延胡索,白芷)。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及U9(94)均匀设计试验以多个指标考察分散片的处方和制备工艺。结果:采用优化条件选择分散片片重为400 mg/片,淀粉34%、微晶纤维素40%、乳糖10%作为填充剂,8%的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cCMC-Na)为崩解剂,15%PVPK30的乙醇溶液为黏合剂。结论:所制分散片处方合理、工艺可行,溶出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胡止痛分散片 制备 工艺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GC-1α的转录调节和翻译后修饰 被引量:11
2
作者 闫春雷 黄欣 苏乐群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19,共8页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辅助激活因子-1α(PPARγcoactivator-1α,PGC-1α)是线粒体生物合成的关键调节分子.外界刺激(寒冷、饥饿、运动)一方面可以改变PGC-1α的基因和蛋...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辅助激活因子-1α(PPARγcoactivator-1α,PGC-1α)是线粒体生物合成的关键调节分子.外界刺激(寒冷、饥饿、运动)一方面可以改变PGC-1α的基因和蛋白质表达水平,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翻译后修饰方式调节其蛋白质活性,最终调节细胞能量代谢和线粒体生物合成过程.PGC-1α表达的异常是代谢性疾病及老年性疾病等发病的重要原因.本文就PGC-1α在转录水平和翻译后修饰水平的调节方式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GC-1Α 转录调节 翻译后修饰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酚类化合物对白色念珠菌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孙淑娟 娄红祥 +4 位作者 李宏建 苏乐群 马斌 葛蔚颖 凌霄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2-55,共4页
目的 :电镜观察白色念珠菌与多酚类化合物作用后形态和超微结构的改变 ,进一步评价该类化合物的抗真菌作用 ,探讨其抗真菌作用机制。方法 :将临床新分离的白色念珠菌与多酚类化合物共同培养 2 4h后 ,分离菌体 ,按常规方法进行样品处理 ... 目的 :电镜观察白色念珠菌与多酚类化合物作用后形态和超微结构的改变 ,进一步评价该类化合物的抗真菌作用 ,探讨其抗真菌作用机制。方法 :将临床新分离的白色念珠菌与多酚类化合物共同培养 2 4h后 ,分离菌体 ,按常规方法进行样品处理 ,在扫描电镜与透射电镜下观察其细胞表面形态结构变化与细胞内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扫描电镜下观察可见酚类化合物作用后的白色念珠菌 ,细胞表面皱缩不平 ,细胞壁膜有严重皱折、变薄、剥脱等现象 ,并且质地变脆 ,有裂纹形成。透射电镜下可见 ,细胞壁不完整 ,局部有缺损 ,质地疏松 ,厚薄不均 ;细胞膜轮廓不清 ,不连续 ,有凸起 ;胞质不均匀 ,细胞内成分聚集固缩成电子密度较高的团块 ,且形成大量电子密度高的光亮区 ,间成有电子光点和空胞状物。结论 :酚类化合物与白色念珠菌作用后 ,可使其超微结构发生明显的改变 ,此改变表明了其抗真菌作用 ,并为其抗真菌作用机制的研究提供了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酚类化合物 白色念珠菌 扫描电镜 透射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释二氢奎尼丁血药浓度与QTc间期、QT间期离散度、QUc间期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陈明友 周聊生 +4 位作者 娄兹谟 李宏建 苏乐群 张永浩 吕永生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433-435,共3页
目的:观察缓释二氢奎尼丁血药浓度与QTc间期、QT间期离散度、QUc间期等参数的相关性。方法:40例心房颤动病人口服缓释二氢奎尼丁。心电图记录采用50mm/s纸速,2倍电压的方法。血药浓度测定采用TDX方法。结果:①... 目的:观察缓释二氢奎尼丁血药浓度与QTc间期、QT间期离散度、QUc间期等参数的相关性。方法:40例心房颤动病人口服缓释二氢奎尼丁。心电图记录采用50mm/s纸速,2倍电压的方法。血药浓度测定采用TDX方法。结果:①缓释二氢奎尼丁疗效明显,转复窦性心律54.6%(6/11例),预防心房颤动复发有效率71.4%(25/35例)。②血药浓度与QUc间期高度相关(r=0.93,P<0.01)。③服药前、后心肌复极离散度比较无差异。用药后U波发生率明显增加,但未见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结论:缓释二氢奎尼丁血药浓度与QUc间期高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释剂 二氢奎尼丁 QT间期离散度 血药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