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姜地膜覆盖栽培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花桂玲 杨自保 宋元洲 《安徽农学通报》 2004年第2期47-47,共1页
生姜地膜覆盖栽培能明显缩短生育期,提早上市,达到增产增收的效果。
关键词 生姜 地膜覆盖栽培 生育期 生长势 产量 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陵白姜脱毒及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花桂玲 《安徽农学通报》 2004年第4期59-59,60,共2页
利用热处理与茎尖培养相结合的方法,脱除生姜体内危害性病毒,并筛选出白姜组培的初代、继代及生根培养基,配制出试管苗炼苗移栽的基质。
关键词 生姜 白姜 脱毒 组培快繁 生根培养 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陵白姜产业发展探讨 被引量:3
3
作者 花桂玲 姚继贵 《现代农业科技》 2021年第20期82-83,共2页
铜陵白姜是稀有的优良生姜地方品种,为进一步推进铜陵白姜产业发展,本文对铜陵白姜近年的种植、加工、销售等情况进行了调研,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对策,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 铜陵白姜 发展现状 问题 原因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陵白姜种质资源保护现状及对策 被引量:3
4
作者 花桂玲 姚继贵 《现代农业科技》 2021年第21期93-94,共2页
铜陵白姜是铜陵地区历史悠久的特色农产品,2009年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授予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7年铜陵白姜种植系统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但由于长期无性繁殖,加之保种和资源保护体系不完善以及外地姜种流入等,白姜种性混... 铜陵白姜是铜陵地区历史悠久的特色农产品,2009年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授予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7年铜陵白姜种植系统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但由于长期无性繁殖,加之保种和资源保护体系不完善以及外地姜种流入等,白姜种性混杂、退化,病虫害加重,产业发展受到较大影响。本文总结了铜陵白姜种质资源现状,分析了铜陵白姜种质资源保护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以期为促进铜陵白姜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陵白姜 种质资源 保护现状 问题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规模化经营与农业技术服务的几点认识 被引量:3
5
作者 花桂玲 《安徽农学通报》 2012年第21期58-59,共2页
分析了农业规模化经营特点,针对现行农业技术服务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农业技术服务必须适应农业规模化经营新要求,推进农业技术服务于规模经营。
关键词 农业 规模化经营 技术服务 新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加速铜陵白姜组织培养应用开发及产业化的思考 被引量:3
6
作者 杨自保 花桂玲 丁祖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1年第6期793-794,799,共3页
分析了铜陵白姜组织开发前景、意义及存在问题 ,针对生姜组培应用开发的现状 ,研究建立生姜组培生物中心等一系列措施 ,并提出了加速生姜组织应用开发及产业化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 生姜 应用开发 产业化 组织培养 繁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陵白姜—青蒜周年高效栽培模式 被引量:3
7
作者 姚继贵 杨自保 +1 位作者 花桂玲 何金华 《长江蔬菜》 2013年第15期26-27,共2页
大蒜和铜陵白姜是安徽铜陵"八宝"中的两宝,也是著名的地方特色农产品。铜陵市农科所从轮作模式、技术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经济效益等方面深入探索、分析、总结,形成了铜陵白姜—青蒜周年高效栽培模式,两茬667 m2总产值达1.65万... 大蒜和铜陵白姜是安徽铜陵"八宝"中的两宝,也是著名的地方特色农产品。铜陵市农科所从轮作模式、技术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经济效益等方面深入探索、分析、总结,形成了铜陵白姜—青蒜周年高效栽培模式,两茬667 m2总产值达1.65万~1.80万元。该模式充分考虑了生姜与葱蒜类作物的合理轮作,技术规范简单,农民易于掌握,经济效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栽培模式 铜陵白姜 青蒜 经济效益 特色农产品 安徽铜陵 轮作模式 可操作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