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塔里木盆地古生代重要演化阶段的古构造格局与古地理演化
被引量:
154
1
作者
林畅松
李思田
+5 位作者
刘景彦
钱一雄
罗宏
陈建强
彭莉
芮志峰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10-218,共9页
塔里木盆地在古生代经历了中-晚奥陶世、晚奥陶世末、中泥盆世末等多个重要的盆地变革期,形成了多个重要的不整合,盆地构造古地理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中、晚奥陶世盆地的变革形成了由巴楚古斜坡-塔中隆起-和田河隆起构成的大型古隆起带...
塔里木盆地在古生代经历了中-晚奥陶世、晚奥陶世末、中泥盆世末等多个重要的盆地变革期,形成了多个重要的不整合,盆地构造古地理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中、晚奥陶世盆地的变革形成了由巴楚古斜坡-塔中隆起-和田河隆起构成的大型古隆起带、相对沉降的北部坳陷带以及由于挤压挠曲沉降形成的塘古孜巴斯坳陷带。中部古隆起带制约着晚奥陶世东窄西宽的弧立碳酸盐岩台地体系的发育,而开始形成于震旦纪的满加尔拗拉槽及东南侧的塘古孜巴斯坳陷接受了巨厚的中、晚奥陶世重力流沉积。奥陶纪末的盆地变革形成了北东东向展布的西南-东南缘和西北缘的强烈隆起带,总体的古构造地貌控制着早志留世北东东向展布的滨浅海陆源碎屑盆地的沉积格局。中泥盆纪世末期的盆地强烈隆升并遭受了夷平化的剥蚀作用,形成了大范围分布的角度不整合面,并以塔北隆起和塔东隆起的强烈抬升为显著特征。盆地古构造地貌从东低西高转为东高、西低,制约着晚泥盆和早石炭世由东向西南方向从滨岸到浅海的古地理分布。中、晚奥陶世主要不整合及其剥蚀量的分布反映出北昆仑向北碰撞和挤入是造成盆地南缘、东南缘及盆内隆起的主要原因。南天山洋的俯冲、碰撞在奥陶世末至早志留世已对盆地西北缘产生影响,导致塔北英买力隆起的抬升和遭受剥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要变革期
隆坳格局
古地理
早古生代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塔里木盆地奥陶纪碳酸盐岩台地的层序结构演化及其对盆地过程的响应
被引量:
40
2
作者
林畅松
杨海军
+4 位作者
蔡振中
于炳松
陈建强
李浩
芮志峰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07-919,共13页
塔里木盆地奥陶纪的碳酸盐岩台地发育有长达3千余千米的台地边缘带。通过综合大量的地震、钻井及野外剖面的分析,奥陶纪碳酸盐岩系中识别出4个以不整合面为界的复合(二级)层序。它们均显示出从上超的水进沉积到进积或加积的高位域的沉...
塔里木盆地奥陶纪的碳酸盐岩台地发育有长达3千余千米的台地边缘带。通过综合大量的地震、钻井及野外剖面的分析,奥陶纪碳酸盐岩系中识别出4个以不整合面为界的复合(二级)层序。它们均显示出从上超的水进沉积到进积或加积的高位域的沉积结构。其内可进一步划分出10个沉积层序或三级层序。它们的组合和分布决定着碳酸盐台地沉积层序结构的基本特征。沉积层序的水进早期或高位域晚期以颗粒灰岩、生物灰岩等沉积相组合为主;而水进期或高位域早期则以泥晶—粉晶灰岩、簿层白云质灰岩等沉积相组合为主。古地貌恢复并结合钻井资料的沉积相分析揭示出,盆地东北部早、中奥陶世的碳酸盐岩台地边缘的分布受到满加尔深水凹陷的边缘斜坡带古构造地貌的控制,形成一向西凸的弧形碳酸盐岩台地边缘带,沿台地边缘发育有礁—滩沉积复合体。中奥陶世的构造古地理变革使盆内的碳酸盐岩台地分异成塔中、塔北、塘南等多个孤立台地,并由深水、半深水的凹陷所分隔。台地边缘的发育和分布常受古隆起边缘的控制。沿台地边缘的礁、滩相带为重要的有利储集层发育带。中奥陶统中央隆起带缺失中奥陶世早期和晚奥陶世早期沉积,并形成了大范围分布的喀斯特岩溶不整合面。喀斯特岩溶体系以发育垂向的、由断裂控制的串珠状洞穴和多层状分布的岩溶洞穴为特征。跨盆地不同构造带的井—震结合解释剖面的追踪对比表明,盆内与二级、三级层序对应的海进—海退旋回是同时变化的,并与Haq的海平面变化曲线可对比。这反映出盆地范围的或全球海平面变化对沉积旋回结构的发育具有控制作用。盆地西缘露头剖面和盆内钻井岩心的碳、氧同位素分析也为海平面变化的旋回结构分析提供了制约。主要海平面下降期的氧同位素δ18O都发生了明显的正偏。盆内晚奥陶世的海平面总体是呈上升趋势的,晚奥陶世中期海平面的上升导致了盆内碳酸盐岩台地的总体淹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台地
层序结构
沉积演化
奥陶系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东海盆地西湖凹陷构造样式及其演化
被引量:
28
3
作者
宋小勇
储呈林
芮志峰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6-93,共8页
西湖凹陷是经历多期构造作用的白垩—第三纪盆地。多期裂陷和反转构造作用的叠加导致了相对复杂的构造格架样式和盆地地质结构。凹陷总体上具有东西分带,南北分块的构造格局。裂陷期的同沉积断裂组成了多种复合的构造样式:西部斜坡带主...
西湖凹陷是经历多期构造作用的白垩—第三纪盆地。多期裂陷和反转构造作用的叠加导致了相对复杂的构造格架样式和盆地地质结构。凹陷总体上具有东西分带,南北分块的构造格局。裂陷期的同沉积断裂组成了多种复合的构造样式:西部斜坡带主要发育断阶、地堑和地垒构造;中央洼陷带则以复合"Y"字型、羽状和似花状断裂组合为主;东缘断阶带主要发育"Y"字型、梳状和羽状组合。坳陷反转期,早期的同沉积断裂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逆冲反转,形成了多种复合的构造样式,例如反冲叠瓦扇构造、后断叠瓦式逆冲构造等叠合构造样式。从盆地的构造样式出发,探讨了盆地的形成演化和构造-沉积充填过程对有利圈闭带发育分布的控制作用,对富生烃凹陷油气预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湖凹陷
构造样式
圈闭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塔里木盆地古生代重要演化阶段的古构造格局与古地理演化
被引量:
154
1
作者
林畅松
李思田
刘景彦
钱一雄
罗宏
陈建强
彭莉
芮志峰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能源学院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出处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10-218,共9页
基金
中石化海相前瞻性项目(YPH08114)
国家973项目课题(2006cb202302)
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372056)联合资助
文摘
塔里木盆地在古生代经历了中-晚奥陶世、晚奥陶世末、中泥盆世末等多个重要的盆地变革期,形成了多个重要的不整合,盆地构造古地理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中、晚奥陶世盆地的变革形成了由巴楚古斜坡-塔中隆起-和田河隆起构成的大型古隆起带、相对沉降的北部坳陷带以及由于挤压挠曲沉降形成的塘古孜巴斯坳陷带。中部古隆起带制约着晚奥陶世东窄西宽的弧立碳酸盐岩台地体系的发育,而开始形成于震旦纪的满加尔拗拉槽及东南侧的塘古孜巴斯坳陷接受了巨厚的中、晚奥陶世重力流沉积。奥陶纪末的盆地变革形成了北东东向展布的西南-东南缘和西北缘的强烈隆起带,总体的古构造地貌控制着早志留世北东东向展布的滨浅海陆源碎屑盆地的沉积格局。中泥盆纪世末期的盆地强烈隆升并遭受了夷平化的剥蚀作用,形成了大范围分布的角度不整合面,并以塔北隆起和塔东隆起的强烈抬升为显著特征。盆地古构造地貌从东低西高转为东高、西低,制约着晚泥盆和早石炭世由东向西南方向从滨岸到浅海的古地理分布。中、晚奥陶世主要不整合及其剥蚀量的分布反映出北昆仑向北碰撞和挤入是造成盆地南缘、东南缘及盆内隆起的主要原因。南天山洋的俯冲、碰撞在奥陶世末至早志留世已对盆地西北缘产生影响,导致塔北英买力隆起的抬升和遭受剥蚀。
关键词
主要变革期
隆坳格局
古地理
早古生代塔里木盆地
Keywords
Major evolutional stages
Tectonic framework
Paleo-geography
Paleozoic Tarim basin
分类号
P531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塔里木盆地奥陶纪碳酸盐岩台地的层序结构演化及其对盆地过程的响应
被引量:
40
2
作者
林畅松
杨海军
蔡振中
于炳松
陈建强
李浩
芮志峰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出处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07-919,共13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1130422)
国家973项目(2011CB201100-03)联合资助
文摘
塔里木盆地奥陶纪的碳酸盐岩台地发育有长达3千余千米的台地边缘带。通过综合大量的地震、钻井及野外剖面的分析,奥陶纪碳酸盐岩系中识别出4个以不整合面为界的复合(二级)层序。它们均显示出从上超的水进沉积到进积或加积的高位域的沉积结构。其内可进一步划分出10个沉积层序或三级层序。它们的组合和分布决定着碳酸盐台地沉积层序结构的基本特征。沉积层序的水进早期或高位域晚期以颗粒灰岩、生物灰岩等沉积相组合为主;而水进期或高位域早期则以泥晶—粉晶灰岩、簿层白云质灰岩等沉积相组合为主。古地貌恢复并结合钻井资料的沉积相分析揭示出,盆地东北部早、中奥陶世的碳酸盐岩台地边缘的分布受到满加尔深水凹陷的边缘斜坡带古构造地貌的控制,形成一向西凸的弧形碳酸盐岩台地边缘带,沿台地边缘发育有礁—滩沉积复合体。中奥陶世的构造古地理变革使盆内的碳酸盐岩台地分异成塔中、塔北、塘南等多个孤立台地,并由深水、半深水的凹陷所分隔。台地边缘的发育和分布常受古隆起边缘的控制。沿台地边缘的礁、滩相带为重要的有利储集层发育带。中奥陶统中央隆起带缺失中奥陶世早期和晚奥陶世早期沉积,并形成了大范围分布的喀斯特岩溶不整合面。喀斯特岩溶体系以发育垂向的、由断裂控制的串珠状洞穴和多层状分布的岩溶洞穴为特征。跨盆地不同构造带的井—震结合解释剖面的追踪对比表明,盆内与二级、三级层序对应的海进—海退旋回是同时变化的,并与Haq的海平面变化曲线可对比。这反映出盆地范围的或全球海平面变化对沉积旋回结构的发育具有控制作用。盆地西缘露头剖面和盆内钻井岩心的碳、氧同位素分析也为海平面变化的旋回结构分析提供了制约。主要海平面下降期的氧同位素δ18O都发生了明显的正偏。盆内晚奥陶世的海平面总体是呈上升趋势的,晚奥陶世中期海平面的上升导致了盆内碳酸盐岩台地的总体淹没。
关键词
碳酸盐岩台地
层序结构
沉积演化
奥陶系
塔里木盆地
Keywords
carbonate platform, sequence architecture, depositional evolution, Ordvician, Tarim Basin
分类号
TE121.34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东海盆地西湖凹陷构造样式及其演化
被引量:
28
3
作者
宋小勇
储呈林
芮志峰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
出处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6-93,共8页
文摘
西湖凹陷是经历多期构造作用的白垩—第三纪盆地。多期裂陷和反转构造作用的叠加导致了相对复杂的构造格架样式和盆地地质结构。凹陷总体上具有东西分带,南北分块的构造格局。裂陷期的同沉积断裂组成了多种复合的构造样式:西部斜坡带主要发育断阶、地堑和地垒构造;中央洼陷带则以复合"Y"字型、羽状和似花状断裂组合为主;东缘断阶带主要发育"Y"字型、梳状和羽状组合。坳陷反转期,早期的同沉积断裂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逆冲反转,形成了多种复合的构造样式,例如反冲叠瓦扇构造、后断叠瓦式逆冲构造等叠合构造样式。从盆地的构造样式出发,探讨了盆地的形成演化和构造-沉积充填过程对有利圈闭带发育分布的控制作用,对富生烃凹陷油气预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关键词
西湖凹陷
构造样式
圈闭类型
Keywords
Xihu sag
tectonic styles
trap types
分类号
P618.130.22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塔里木盆地古生代重要演化阶段的古构造格局与古地理演化
林畅松
李思田
刘景彦
钱一雄
罗宏
陈建强
彭莉
芮志峰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
15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塔里木盆地奥陶纪碳酸盐岩台地的层序结构演化及其对盆地过程的响应
林畅松
杨海军
蔡振中
于炳松
陈建强
李浩
芮志峰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4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东海盆地西湖凹陷构造样式及其演化
宋小勇
储呈林
芮志峰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2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