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置挡板对环形叶栅出口流场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芦文才 韩万今 +1 位作者 周逊 王仲奇 《汽轮机技术》 E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36-40,共5页
为在环形叶栅低速风洞实验中模拟实际涡轮级静叶后径向压力梯度 ,在某型涡轮低压级静叶的下游流场设置了挡板 ,实验研究了挡板形式及设置位置对静叶出口流场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适当选择全环钻孔挡板不同半径处的钻孔率、钻孔直径与... 为在环形叶栅低速风洞实验中模拟实际涡轮级静叶后径向压力梯度 ,在某型涡轮低压级静叶的下游流场设置了挡板 ,实验研究了挡板形式及设置位置对静叶出口流场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适当选择全环钻孔挡板不同半径处的钻孔率、钻孔直径与分布 ,可调节静叶后径向静压分布 ,采用外环或内环挡板 ,并将其分别置于静叶的近、中、远下游 ,可实现静叶栅的变焓降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轮 环形叶栅 后置挡板 实验研究 出口流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孔探针非对向测量法在风洞自动测试系统的应用 被引量:20
2
作者 钟兢军 宋彦萍 +1 位作者 芦文才 徐文远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61-64,共4页
从五孔探针的校准和使用方法出发,讨论了在风洞自动测试系统中采用非对向测量方法的可行性,给出了各种校准曲线和气动参数计算公式,分析了不同测量方法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风洞自动测试系统中采用非对向测量方法是提高测... 从五孔探针的校准和使用方法出发,讨论了在风洞自动测试系统中采用非对向测量方法的可行性,给出了各种校准曲线和气动参数计算公式,分析了不同测量方法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风洞自动测试系统中采用非对向测量方法是提高测试速度、保证测试精度的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孔探针 非对向测量法 风洞 测试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的汽轮机后加载叶型的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宋彦萍 芦文才 +1 位作者 王仲奇 徐文远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55-57,共3页
与传统的汽轮机叶片负荷分布采用沿流向均匀分布规律,或最大气动负荷点位于叶片前缘的前部加载分布规律所不同的是,具有后部加载叶型的透平叶片,其最大气动负荷位置明显向下游方向移动.这种负荷分布形式使得具有后部加载叶型的叶片... 与传统的汽轮机叶片负荷分布采用沿流向均匀分布规律,或最大气动负荷点位于叶片前缘的前部加载分布规律所不同的是,具有后部加载叶型的透平叶片,其最大气动负荷位置明显向下游方向移动.这种负荷分布形式使得具有后部加载叶型的叶片具有良好的攻角适应性,以及降低二次流损失的特点.在对国产20万千瓦透平机组进行改造中,采用了以后部加载叶型代替原始传统叶型这一改造措施。通过叶栅实验对具有后部加载叶型的高压级叶栅和原型叶栅进行了对比吹风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后部加载叶型能有效地控制叶栅内二次流动,使瑞壁损失明显降低.采用后部加载叶型对国产老机组进行改造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部加载叶型 二次流动 叶栅实验 汽轮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荷分布对叶栅损失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岳国强 黄洪雁 +1 位作者 韩万金 芦文才 《航空发动机》 2005年第2期28-31,共4页
采用5孔探针、表面静压孔和墨迹显示技术,对2套具有不同载荷分布的后部加载涡轮叶栅内的三维流场进行了详细的测量分析。结果表明:优化载荷分布的叶栅和原叶栅相比,总流动损失明显降低。
关键词 涡轮叶栅 后部加载 载荷分布 流动损失 叶栅损失 试验研究 显示技术 测量分析 三维流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后部加载叶型的国产200MW汽轮机高压级弯曲叶片的壁面静压场 被引量:2
5
作者 宋彦萍 王仲奇 +1 位作者 芦文才 徐文远 《汽轮机技术》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3,共3页
将具有后部加载叶型的叶片应用于汽轮机中在我国还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本文对采用后部加载叶型的国产200MW汽轮机高压级弯曲叶片的壁面静压场进行了详细的测量,并与直叶片进行了对比。
关键词 后部加载 叶型 弯曲叶片 壁面静压场 汽轮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汽轮机先进技术在改造老机组中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宋彦萍 王仲奇 +1 位作者 徐文远 芦文才 《汽轮机技术》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352-355,365,共5页
用详尽的实验结果证实了用先进的技术对老机组进行技术改造是可行的。这是一条投资少。
关键词 改造 汽轮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速压气机设计转速近喘振点流场试验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杨海涛 黄洪雁 芦文才 《航空发动机》 2003年第3期22-26,共5页
对某低速压气机在设计转速下从设计工况点向小流量工况点发展直至发生喘振的运行过程进行了试验 ,并在第 2级静叶出口截面进行了详细的流场测量。试验结果表明 ,当流量减小时 ,在测量截面上有明显的大范围分离流动特征。经过对比分析 。
关键词 叶轮机械 低速压气机 喘振点 流场 试验 设计转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