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主链含酰亚胺环和炔基的聚酰亚胺型聚氨酯弹性体的合成及阻燃性能 被引量:13
1
作者 唐启恒 艾青松 +1 位作者 杨荣杰 何吉宇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99-204,共6页
以均苯四甲酸酐、D,L-苯丙氨酸和1,4-丁炔二醇为原料合成了一种含有酰亚胺环和炔基的二醇,并以其为扩链剂,采用预聚体法,与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和聚四氢呋喃醚二醇(PTMG)反应,合成了不同硬段含量的主链含有酰亚胺环和炔基的... 以均苯四甲酸酐、D,L-苯丙氨酸和1,4-丁炔二醇为原料合成了一种含有酰亚胺环和炔基的二醇,并以其为扩链剂,采用预聚体法,与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和聚四氢呋喃醚二醇(PTMG)反应,合成了不同硬段含量的主链含有酰亚胺环和炔基的热塑性聚酰亚胺型聚氨酯弹性体.用红外光谱(FTIR)、电子拉力机、热失重分析(TG)、广角X射线衍射(XRD)、UL-94垂直燃烧和极限氧指数对聚酰亚胺型聚氨酯弹性体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这种聚氨酯呈现出无定形结构;其拉伸强度随着硬段含量的增加而增大;与传统的热塑性聚氨酯相比,酰亚胺环和炔基改性的聚酰亚胺型聚氨酯弹性体的热分解过程非常缓慢,呈现出较好的热稳定性;不同硬段含量的聚酰亚胺型聚氨酯弹性体的UL-94垂直燃烧均达到V-2级别;其极限氧指数随着硬段含量的增加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型聚氨酯弹性体 酰亚胺 炔基 热稳定性 阻燃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型聚氨酯热熔胶的制备及其粘接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唐启恒 何吉宇 +1 位作者 艾青松 杨荣杰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55-59,共5页
以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采四氢呋喃醚二元醇和1,4-丁二醇为基本原料,采用两步本体聚合方法制备了一种耐热性能好、粘接强度高的反应型聚氨酯热熔胶黏合剂(RHMPA)。通过拉伸剪切强度和对接粘接强度来研究不同扩链温度和时间对RH... 以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采四氢呋喃醚二元醇和1,4-丁二醇为基本原料,采用两步本体聚合方法制备了一种耐热性能好、粘接强度高的反应型聚氨酯热熔胶黏合剂(RHMPA)。通过拉伸剪切强度和对接粘接强度来研究不同扩链温度和时间对RHMPA粘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熔胶粘接强度不仅随着扩链反应时间的延长而变大,还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并且,反应温度越高,对接粘接强度增大的幅度越明显。同时,还研究了热熔胶在盐酸溶液、NaOH水溶液、80℃的热水以及-20℃的低温下处理10h后粘接性能的变化,研究表明,这种热熔胶粘接性能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表现出良好的耐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反应型热熔胶 扩链反应动力学 粘接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纤激光的高精度三维视觉测量技术 被引量:13
3
作者 洪梓铭 艾青松 陈昆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79-86,共8页
随着现代数字制造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工业产品测量领域,对微型物体几何尺寸的测量需要满足非接触、高精度、多尺寸等需求,而现有测量技术还不能达到这些要求。为了实现多尺寸、高效、快速、非接触式的精确测量,文中利用光纤耦合激光器光... 随着现代数字制造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工业产品测量领域,对微型物体几何尺寸的测量需要满足非接触、高精度、多尺寸等需求,而现有测量技术还不能达到这些要求。为了实现多尺寸、高效、快速、非接触式的精确测量,文中利用光纤耦合激光器光束质量好、线宽超细、精度高、单色性好、体积小以及免调节等优势,研制了基于光纤激光的精密非接触测量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光纤耦合激光的超精密视觉测量方法,主要包含基于光纤线激光的目标成像、激光线滤波与提取、测量模型建立及几何参数标定、数据转换和三维重建测量等关键技术。利用光纤激光器向测量物体表面连续发射激光线,采用高分辨率相机,通过照明/不照明两次成像技术获取物体的平面尺寸和高度信息。对激光线图像进行滤波校正,快速提取激光线,对几何参数进行标定和坐标转换,然后进行处理数据,获取物体测量部位的三维测量值。实物测量和对比实验验证了文中测量方法的准确性、快速性和有效性,测量精度可达微米级。为微型物体几何尺寸的三维非接触、高精度、多尺寸测量提供了有效方法和测量仪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激光 微型物体 非接触 超精密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线激光的自然条件下路面车辙实时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洪梓铭 陈昆 +1 位作者 荆根强 艾青松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9-126,共8页
对路面车辙线激光实时检测方法进行了研究,在自然驾驶条件下,采用激光器向路面连续发射线激光,通过高分辨率相机动态获取路面车辙激光线的序列图像,并对路面车辙进行实时检测。针对路面复杂背景强干扰条件下的车辙激光线难以提取问题,... 对路面车辙线激光实时检测方法进行了研究,在自然驾驶条件下,采用激光器向路面连续发射线激光,通过高分辨率相机动态获取路面车辙激光线的序列图像,并对路面车辙进行实时检测。针对路面复杂背景强干扰条件下的车辙激光线难以提取问题,对路面车辙激光线图像进行了特征分析,给出了非负特征测度定义及非负强度计算公式,提出了基于非负特征和峰值连续性的路面车辙激光线提取方法。该方法不再采用图像处理常规方法,而是利用峰值连续性快速跟踪路面车辙激光线的显著脊点与非显著脊点,实现路面复杂背景车辙激光线的快速和精确提取。在不封路、不停车、不阻碍交通的自然运行条件下,进行了大量的路面车辙检测实验,实验结果验证了文中提取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解决了自然条件下路面车辙激光线的快速和精确提取问题,为路面车辙的自动检测及路面质量评价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面检测 车辙深度 线激光 非负特征 峰值连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半参数与优化BiLSTM的BDS-3钟差超短期预报
5
作者 潘雄 赵万卓 +3 位作者 张龙杰 蔡茂 金丽宏 艾青松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85-993,共9页
针对半参数钟差预报模型受核函数和窗宽参数选择影响较大以及双向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BiLSTM)易发生收敛速度慢、预报结果不稳定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联合半参数与优化BiLSTM的北斗3号(BDS-3)钟差超短期预报算法。引入莱维飞行算法对BiLST... 针对半参数钟差预报模型受核函数和窗宽参数选择影响较大以及双向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BiLSTM)易发生收敛速度慢、预报结果不稳定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联合半参数与优化BiLSTM的北斗3号(BDS-3)钟差超短期预报算法。引入莱维飞行算法对BiLSTM超参数进行优化,将半参数模型和优化后的BiLSTM模型组合,构建组合模型(Semi-LFA-BiLSTM)并应用到BDS-3钟差超短期预报。实验结果表明:在12 h预报中,所提组合模型对氢原子钟的预报精度达到0.2 ns左右,铷原子钟的预报结果均能保持在亚纳秒级,其平均精度相较于二次多项式模型、谱分析模型和BiLSTM模型分别提高81.00%、65.29%和44.74%,在钟差超短期预报中表现出较高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参数 钟差预报 神经网络 超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SSA与BiLSTM的北斗卫星钟差预报算法
6
作者 潘雄 黄伟凯 +3 位作者 赵万卓 张思莹 金丽宏 艾青松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82-890,共9页
针对现有的卫星钟差预报模型难以捕捉其非线性特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联合麻雀搜索算法(SSA)与双向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BiLSTM)的北斗卫星钟差预报算法。将BiLSTM应用于钟差预报中,并引入SSA进行网络超参数选择,能够更好地捕捉钟差数据... 针对现有的卫星钟差预报模型难以捕捉其非线性特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联合麻雀搜索算法(SSA)与双向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BiLSTM)的北斗卫星钟差预报算法。将BiLSTM应用于钟差预报中,并引入SSA进行网络超参数选择,能够更好地捕捉钟差数据中的特征关系,提高模型预报的准确性。利用德国地球科学研究中心提供的北斗三号精密卫星钟差数据,进行了1 h、3 h、6 h、12 h、24 h和48 h的钟差预报实验;与常用模型从卫星轨道类型和模型普适性方面,进行了单天与多天的预报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多项式模型、小波神经网络、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模型和BiLSTM模型,所提算法的钟差预报平均精度分别提升了75.12%、67.44%、75.18%和48.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钟差预报 双向长短期记忆 麻雀搜索算法 超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68例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庆 艾青松 +2 位作者 胡祥怀 何世友 胡军 《中国骨伤》 CAS 1999年第3期37-38,共2页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目前仍是治疗老年性股骨颈骨折的重要方法之一。随着近年来对该手术的认识及手术技巧的不断提高,其效果亦随之改善。我科自1990年3月以来共作了人工股骨头置换术68例,通过随访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目前仍是治疗老年性股骨颈骨折的重要方法之一。随着近年来对该手术的认识及手术技巧的不断提高,其效果亦随之改善。我科自1990年3月以来共作了人工股骨头置换术68例,通过随访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68例中男30例,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骨折 人工股骨头 股骨头置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N,N-(pyromellitoyl)-bis-L-phenylalanine diacid ester butynediol
8
作者 唐启恒 艾青松 +2 位作者 何吉宇 李晓东 杨荣杰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EI CAS 2014年第2期279-284,共6页
N,N-(pyromellitoyl)-bis-L-phenylalanine diacid ester butynediol(PBDCB)from pyromellitic dianhydride(PMDA),butynediol(2-butyne-1,4-diol)and DL-phenylalanine(DLP)was synthesized.The PBDCB can be used as chain ... N,N-(pyromellitoyl)-bis-L-phenylalanine diacid ester butynediol(PBDCB)from pyromellitic dianhydride(PMDA),butynediol(2-butyne-1,4-diol)and DL-phenylalanine(DLP)was synthesized.The PBDCB can be used as chain extender for 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The starting material of N,N-(pyromellitoyl)-bis-L-phenylalanine diacid(PBD)was synthesized through addition reaction between PMDA and DLP.Then,PBD was esterified using triethylamine as catalyst and attached antacids as well as dimethylacetamide(DMAc)as solvent.The obtained PBDCB was characterized using Fourier transformed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1 H NMR)spectroscopy,mass spectrometry(MS),thermal gravimetric(TG),and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BDCB was highly thermal stab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yurethane chain extender imide alkyny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