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立地条件下施肥措施对闽楠生长量的影响试验
1
作者 艾辉辉 黄婉玲 《南方农业》 2025年第5期206-209,共4页
闽楠是国家二级珍稀树种,具有材质优良、用途广泛的特点,是重要的用材林树种。为探究立地条件及施肥措施对闽楠生长的影响,在广西国有大桂山林场不同立地条件下,设置多种施肥处理,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闽楠胸径、树高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闽楠是国家二级珍稀树种,具有材质优良、用途广泛的特点,是重要的用材林树种。为探究立地条件及施肥措施对闽楠生长的影响,在广西国有大桂山林场不同立地条件下,设置多种施肥处理,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闽楠胸径、树高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合理施肥可以显著促进闽楠生长,其中施肥方式以穴施效果更佳;立地条件和施肥处理之间存在显著交互作用,优良的立地条件可为施肥措施充分发挥作用创造有利条件。实际生产中,在肥沃地种植闽楠,可采取每株穴施复合肥0.1 kg+尿素0.1 kg的方法,以培养高品质乔木;而综合考虑可操作性和成本,在中等地和贫瘠地宜选择每株穴施复合肥0.2 kg的方式,以保证闽楠更好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楠 立地类型条件 施肥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珍贵乡土树种人工林林下植物的多样性
2
作者 黄康庭 周娟 +4 位作者 陈晓龙 艾辉辉 梁明伟 王荣洁 余平福 《桉树科技》 2025年第1期49-56,共8页
为提高珍贵乡土树种的经营水平,以江南油杉、闽楠、米老排和刨花润楠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主坐标分析(PCoA)与相关性分析,探究林下植物群落构成及其多样性指数,分析林分结构、生境因子与植物多样性指数的关系。结果表明:各林分灌草层... 为提高珍贵乡土树种的经营水平,以江南油杉、闽楠、米老排和刨花润楠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主坐标分析(PCoA)与相关性分析,探究林下植物群落构成及其多样性指数,分析林分结构、生境因子与植物多样性指数的关系。结果表明:各林分灌草层主要植物种类不同,草本层植物物种数和多样性指数整体大于灌木层,江南油杉林下植物物种多样性最高,米老排和闽楠林下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较低;各林分灌木层之间的植物物种组成有显著差异,江南油杉和米老排草本层的共有种较多;灌木层植物多样性受林分结构、坡向和土壤厚度的影响,而草本层植物多样性主要受到林分结构的影响。为提升林下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和森林质量,可适当间伐米老排等成熟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树种 人工林 物种多样性 林分结构 生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国有大桂山林场桉树套种绿肥的生长影响试验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艾辉辉 《绿色科技》 2024年第3期165-168,共4页
套种绿肥是促进桉树林生长的主要方法之一,为量化林间套种不同绿肥对桉树生长的影响,在广西国有大桂山林场开展了相关试验。结果表明:套种白灰毛豆和田菁的处理能显著提高土壤中的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2种绿肥处理也能... 套种绿肥是促进桉树林生长的主要方法之一,为量化林间套种不同绿肥对桉树生长的影响,在广西国有大桂山林场开展了相关试验。结果表明:套种白灰毛豆和田菁的处理能显著提高土壤中的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2种绿肥处理也能显著增加桉树的树高、胸径和蓄积量。通过熵权法基于3种评价体系进行综合评价,均表明白灰毛豆处理对桉树生长的促进效果最好,田菁处理次之,而对照组效果最差。建议在桉树林生产实践中推广林下套种白灰毛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国有大桂山林场 桉树林 套种绿肥 土壤养分 生长情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坡位对杉木桉树混交林生长效应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艾辉辉 黄婉玲 《农村科学实验》 2024年第7期181-183,共3页
该研究以广西国有大桂山林场的杉木桉树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坡位对其生长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坡位的杉木桉树混交林的生长情况存在明显差异(P﹤0.05)。其中,下坡的杉木和桉树的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和蓄积量等生长指标均... 该研究以广西国有大桂山林场的杉木桉树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坡位对其生长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坡位的杉木桉树混交林的生长情况存在明显差异(P﹤0.05)。其中,下坡的杉木和桉树的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和蓄积量等生长指标均显著高于中坡和上坡的杉木和桉树,中坡的生长指标次之,上坡最小。下坡处土壤肥力较高,养分储备量大,尤其是速效养分,树木可以更充分地吸收利用,有利于树木的生长;而上坡处土壤肥力较差,养分较为贫乏,不利于树木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位 杉木 桉树 混交林 生长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林龄桉树人工林土壤团聚体活性碳组分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3
5
作者 黄康庭 韦增宾 +3 位作者 容常永 艾辉辉 梁建新 何欣欣 《南方农业》 2024年第1期246-251,共6页
揭示不同林龄桉树人工林土壤团聚体中有机碳(organiccarbon,OC)和活性有机碳(labile organiccarbon,LOC)组分的变化,对更好了解桉树人工林土壤碳源或碳汇效应具有重要意义。以广西国有大桂山林场为研究区域,选择传统轮伐期内不同林龄(1 ... 揭示不同林龄桉树人工林土壤团聚体中有机碳(organiccarbon,OC)和活性有机碳(labile organiccarbon,LOC)组分的变化,对更好了解桉树人工林土壤碳源或碳汇效应具有重要意义。以广西国有大桂山林场为研究区域,选择传统轮伐期内不同林龄(1 a、2 a和4 a)桉树人工林土壤以及邻近撂荒地土壤(0 a)为研究对象,采集0~20 cm土层原状土样,通过湿筛法将土样分为4个粒级团聚体(>2 mm、2~1 mm、1~0.25 mm和<0.25 mm),针对不同粒级土壤团聚体,测定其OC和LOC组分含量。结果表明,在不同林龄桉树人工林中,土壤团聚体OC和LOC组分含量随着团聚体粒级减小而显著升高,从而导致更多的土壤OC和LOC组分分布在<0.25 mm粒级团聚体中。在桉树种植过程中,土壤OC和LOC组分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桉树种植2 a时最高,表明该林龄桉树人工林土壤中积累了更多的OC和LOC组分。因此,种植桉树2 a以后,应注意土壤有机碳的积累,从而维持桉树人工林土壤的碳汇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人工林 土壤团聚体 有机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