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加工番茄氮、磷、钾营养诊断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艾尼瓦尔·吾买尔 沙洁 支金虎 《塔里木大学学报》 2017年第4期99-104,共6页
作者回顾了国内及新疆加工番茄栽培历史,总结了加工番茄氮、磷、钾养分吸收分配的特点,深入剖析了加工番茄氮、磷、钾营养诊断的研究进展,阐明了加工番茄营养诊断研究的意义、存在问题,提出根据新疆加工番茄不同生长期氮、磷、钾养分吸... 作者回顾了国内及新疆加工番茄栽培历史,总结了加工番茄氮、磷、钾养分吸收分配的特点,深入剖析了加工番茄氮、磷、钾营养诊断的研究进展,阐明了加工番茄营养诊断研究的意义、存在问题,提出根据新疆加工番茄不同生长期氮、磷、钾养分吸收特点和生长特性,建立营养诊断指标体系,确定诊断的主要诊断时期、诊断部位及丰缺指标,是进行加工番茄营养诊断的合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工番茄 氮、磷、钾 营养诊断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1H-NMR代谢组学及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罗勒黄酮类活性成分对ApoE-/-模型小鼠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周文婷 季志红 +2 位作者 阿尔祖亚·多力空 阿地力江·萨 艾尼瓦尔·吾买尔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672-672,共1页
目的利用1H-NMR代谢组学方法探讨罗勒总黄酮对ApoE^-/-基因缺陷动脉硬化模型小鼠的影响,并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罗勒黄酮类活性成分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6周龄雄性ApoE^-/-小鼠随机分成5组:模型组、辛伐他汀组、罗勒总... 目的利用1H-NMR代谢组学方法探讨罗勒总黄酮对ApoE^-/-基因缺陷动脉硬化模型小鼠的影响,并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罗勒黄酮类活性成分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6周龄雄性ApoE^-/-小鼠随机分成5组:模型组、辛伐他汀组、罗勒总黄酮低剂量组、罗勒总黄酮中剂量组、罗勒总黄酮高剂量组,高脂饲料喂养;C57BL/6J雄性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普通饲料喂养。灌胃14周后,小鼠血清进行1H-NMR检测,采用PLS-DA和OPLS-DA方法对1H-NMR图谱进行分析,确定各组小鼠血清主要差异性代谢物;HE染色观察胸主动脉病理改变。从不同开源数据库中收集罗勒黄酮类活性成分,预测和筛选出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及其作用的信号通路,构建成分-靶点-疾病网络。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中脂类、VLDL、LDL、脯氨酸、β-羟丁酸、甲胺、肌醇、β-葡萄糖和α-葡萄糖的含量增多(P<0.05);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丙氨酸、谷氨酰胺、甘氨酸、赖氨酸、牛磺酸、乳酸、肉碱、胆碱、柠檬酸、丙酮酸和肌酸的水平有不同程度下降(P<0.05)。经网络药理学研究筛选得到9种罗勒黄酮类活性成分,通过成分-靶点-疾病网络的拓扑分析,发现有25个作用靶点与心脏病、高血压,心肌梗死和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关联度较高。结论与模型组相比较,罗勒总黄酮低、中、高剂量组对上述血清代谢物具有一定程度逆转趋势,表明罗勒总黄酮可能通过调控ApoE-/-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小鼠的脂、糖、氨基酸、胆固醇及能量代谢,从而对动脉硬化病病程发展起到一定抑制作用。罗勒中9种黄酮类活性成分主要通过DYRK1A,SLC5A11,SLC5A10,SLC5A9,ERBB2,MBNL3,MBNL2和AKR1E2等不同靶点,经CGMP-PKG信号通路、钙信号通路和甘油脂代谢等途径作用于心脏病、高血压,心肌梗死和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勒 动脉粥样硬化 黄酮 代谢组学 网络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血必净注射液干预细胞因子风暴辅助治疗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潜在机制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吉米丽汗·司马依 提明·努尔 +5 位作者 艾尼瓦尔·吾买尔 买尔旦·玉苏甫 卡依赛尔·阿布都肉苏力 木哈待斯·努尔 努丽比亚·合木提 周文婷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316-1323,共8页
2019年12月底于我国湖北省武汉市爆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截止2020年4月30日,我国共确诊病例8万余,全球已确诊病例300余万,其传染性强,传播迅速广泛,引起了国内外高度关注。重症患者可因“细胞因子风暴”在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 2019年12月底于我国湖北省武汉市爆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截止2020年4月30日,我国共确诊病例8万余,全球已确诊病例300余万,其传染性强,传播迅速广泛,引起了国内外高度关注。重症患者可因“细胞因子风暴”在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病程中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器官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目前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中要求加强中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治疗也收到了积极效果。本文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血必净注射液辅助治疗重症COVID-19与干预细胞因子风暴密切相关的作用路径和潜在的机制靶点,有望对现有的诊疗方案中药临床应用做有益补充,发挥抗击疫情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必净注射液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细胞因子风暴 网络药理学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DME和“Lipinski规则”的金叶败毒颗粒辅助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活性成分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吉米丽汗·司马依 提明·努尔 +5 位作者 艾尼瓦尔·吾买尔 努丽比亚·合木提 买尔旦·玉苏甫 木哈待斯·努尔 卡依赛尔·阿布都肉苏力 周文婷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629-1636,共8页
利用中药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初步探究金叶败毒颗粒的活性成分及其靶点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之间的关联。开放数据库检索的金叶败毒颗粒成分,通过ADME和Lipinski规则筛选得到47个活性成分及其对应的128个靶点,并与GeneCards数... 利用中药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初步探究金叶败毒颗粒的活性成分及其靶点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之间的关联。开放数据库检索的金叶败毒颗粒成分,通过ADME和Lipinski规则筛选得到47个活性成分及其对应的128个靶点,并与GeneCards数据库获取的251个COVID-19相关基因进行交集,得到20个潜在靶点,20个潜在靶点用DAVID数据库分析得到256条基因功能信息和67条信号通路(FDR≤0.01)。用Cytoscape3.7.1软件分析及可视化,得到PTGS2、PTGS1、NOS3、PPARG和NOS2等核心靶点。5个核心靶点与47个活性成分通过AutoDock软件进行对接,并预测了山奈酚、甘草酚和靛玉红等药效物质基础,期待本结果能为进一步确证金叶败毒颗粒抗COVID-19有效成分和作用机制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叶败毒颗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分子对接 网络药理学 ADME Lipinski规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榅桲抗动脉粥样硬化“多成分-多靶点”作用机制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吉米丽汗·司马依 艾尼瓦尔·吾买尔 +3 位作者 买尔旦·玉苏甫 阿地力江·萨 提明·努尔 周文婷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783-1790,1771,共9页
本文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新疆榅桲活性成分其作用靶点,并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探讨其抗动脉粥样硬化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机制。本文从不同数据库收集得到10个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主要活性成分,预测得到10个主要作用靶点,... 本文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新疆榅桲活性成分其作用靶点,并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探讨其抗动脉粥样硬化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机制。本文从不同数据库收集得到10个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主要活性成分,预测得到10个主要作用靶点,调控了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白脂肪细胞分化等生物学功能,参与了PPAR等信号通路,体现了新疆榅桲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特点,为阐述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榅桲 动脉粥样硬化 活性成分 作用靶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祖卡木颗粒活性成分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整合药理学和网络药理学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吉米丽汗·司马依 提明·努尔 +4 位作者 季志红 艾尼瓦尔·吾买尔 紫若·塔里哈提 卡依赛尔·阿布都肉苏力 周文婷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1年第5期868-877,858,共11页
基于中医药整合药理学、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寻祖卡木颗粒的活性成分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探讨其治疗COVID-19的可能的机制。祖卡木颗粒的10味中药借助于开放的4大数据库进行检索,并通过ADMET水平筛选得到48个候选成... 基于中医药整合药理学、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寻祖卡木颗粒的活性成分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探讨其治疗COVID-19的可能的机制。祖卡木颗粒的10味中药借助于开放的4大数据库进行检索,并通过ADMET水平筛选得到48个候选成分。将候选成分通过预处理,作为做分子对接的配体。2019-nCoV-Mpro和ACE2作为做分子对接的受体,用AutoDock软件进行分子对接。能与2019-nCoV-Mpro和ACE2受体之间具有较好结合活性的成分有16个,其中木犀草素、毛纲草酚、大黄酸、芒丙花素、山奈甲黄素、半甘草异黄酮B、异鼠李素、洋芫荽黄素、山奈酚和槲皮素等10个活性成分满足score≥0.8的要求,并获取PIK3CG、AKT1和CDK6等91个核心靶标。核心靶标涉及226个GO和53条信号通路。祖卡木颗粒通过多成分,“神经-内分泌-免疫”多层面,多通路发挥对COVID-19的作用,为中医药-民族药进一步的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研究以及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祖卡木颗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分子对接 整合药理学 网络药理学 活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析复方麦孜彼子口服液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4
7
作者 吉米丽汗·司马依 提明·努尔 +4 位作者 艾尼瓦尔·吾买尔 季志红 阿地力江·萨 买尔旦·玉苏甫 周文婷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3161-3168,共8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探析麦孜彼子口服液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治疗机制,系统的阐述麦孜彼子口服液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方法首先,拆分麦孜彼子口服液复方,采用ADME方法筛选复方包含的4味草药的活性成分及相应的候...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探析麦孜彼子口服液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治疗机制,系统的阐述麦孜彼子口服液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方法首先,拆分麦孜彼子口服液复方,采用ADME方法筛选复方包含的4味草药的活性成分及相应的候选靶蛋白。其次,用CTD数据库筛选与前列腺炎相关的潜在靶蛋白及将潜在靶蛋白通过Uniprot数据库进行基因转换。再次,将潜在的基因上传到GeneMANIA数据库分析各基因之间的关系,然后GO和DAVID 6.8数据库进行通路分析。最后,利用Cytoscape3.6.0软件构建了复方-成分-靶点-通路网络。结果与结论复方麦孜彼子口服液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活性涉及槲皮素、山奈酚、β-谷甾醇、β-胡罗卜素、维生素E、花青素、异欧前胡素、藏花酸、豆甾醇和桑色素等10个活性成分,VCAM1、BCL2、PTGS2、PPARG和CASP3等57个潜在靶点和与人体识别病原体、神经、内分泌和人体的代谢密切相关的18个主要信号通路,从而构成"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网络结构。本研究从网络角度系统的概述复方麦孜彼子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作用机制,并为今后传统医药中其他复方制剂的研究提供了一个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复方麦孜彼子 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毛虫肌幼虫排泄分泌抗原诱导的肠道免疫保护作用研究
8
作者 那皮沙·居热提 何灵 +1 位作者 艾尼瓦尔·吾买尔 白杰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50-656,共7页
目的 研究旋毛虫肌幼虫排泄分泌抗原(Trichinella spiralis muscle larvae excretory-secretory, Ts-Es)诱导小鼠肠道保护性免疫能力以及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54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旋毛虫感染组(Ts)、旋毛虫Ts-Es抗原... 目的 研究旋毛虫肌幼虫排泄分泌抗原(Trichinella spiralis muscle larvae excretory-secretory, Ts-Es)诱导小鼠肠道保护性免疫能力以及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54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旋毛虫感染组(Ts)、旋毛虫Ts-Es抗原免疫组(Ts-Es)。空白组小鼠腹腔注射PBS;抗原免疫组小鼠腹腔注射0.1 mL的Ts-Es抗原与等量弗氏完全佐剂;旋毛虫感染组腹腔注射PBS和弗氏完全佐剂,每隔7 d注射1次,共3次,末次注射后7 d旋毛虫感染组和Ts-Es抗原免疫组用400条/mL旋毛虫感染性幼虫灌胃攻击感染。解剖取材,检查肠道成虫及肌肉幼虫减虫率,用HE染色法观察肠道病理变化,RT-qPCR法检测小肠中目的基因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旋毛虫感染组相比Ts-Es抗原免疫组成虫和肌幼虫减虫率分别为49%(t=8.109,P<0.05)和67%(t=8.090,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旋毛虫感染组小肠T-bet(t=5.25,P<0.05)、GATA3(t=2.50,P<0.05)、RORγ-t(t=4.71,P<0.05)、IFN-γ(t=3.17,P<0.05)、IL-4(t=2.60,P<0.05)、IL-5(t=3.05,P<0.05)、IL-17A(t=4.88,P<0.05) mRNA表达量升高,Foxp3表达量没有统计学差异(t=1.55,P>0.05);与旋毛虫感染组相比Ts-Es抗原免疫组T-bet(t=4.23,P<0.05)、RORγ-t(t=4.30,P<0.05)、IFN-γ(t=3.02,P<0.05)、IL-17A(t=3.17,P<0.05) mRNA表达量下降;GATA3(t=3.96,P<0.05)、Foxp3(t=2.76,P<0.05)、IL-4(t=5.16,P<0.05)、IL-5(t=3.69,P<0.05)、IL-10(t=2.61,P<0.05) mRNA表达量升高;与空白对照组相比Ts-Es抗原免疫组GATA3(t=6.4,P<0.05)、Foxp3(t=4.32,P<0.05)、IL-10(t=2.6,P<0.05)、IL-4(t=7.26,P<0.05)、IL-5(t=6.3,P<0.05) mRNA表达量升高均有统计学差异;RORγ-t(t=0.41,P>0.05)、T-bet(t=1.02,P>0.05)、IFN-γ(t=0.09,P>0.05)、IL-17A(t=1.80,P>0.05) mRNA表达量无统计学差异;肠道HE染色结果显示,与旋毛虫感染组相比抗原免疫组炎症好转,肠道HE染色结果显示,与旋毛虫感染组相比抗原免疫组炎症好转。结论 Ts-Es抗原免疫小鼠后可诱发转录因子GATA3,Foxp3相关的混合型免疫应答,并抑制旋毛虫感染引起的T-bet、RORγ-t所介导的炎症型免疫反应,抑制炎型细胞因子的释放,诱导宿主产生抗旋毛虫感染的免疫保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虫肌幼虫 排泄分泌抗原 肠道免疫 免疫保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罗勒黄酮类活性成分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2
9
作者 阿地力江·萨 周文婷 +4 位作者 阿布杜萨拉木·阿 艾再提·克热木 卡迪尔亚·卡衣沙尔 赛米热·艾尼瓦尔 艾尼瓦尔·吾买尔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53-157,I0018,共6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罗勒黄酮类活性成分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从不同开源数据库中收集罗勒黄酮类的活性成分,预测和筛选出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及其作用的信号通路,构建成分-靶点-疾病网络来阐明罗勒黄酮类成分对疾病的...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罗勒黄酮类活性成分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从不同开源数据库中收集罗勒黄酮类的活性成分,预测和筛选出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及其作用的信号通路,构建成分-靶点-疾病网络来阐明罗勒黄酮类成分对疾病的作用机制。结果筛选出了9个罗勒黄酮类活性成分,经成分-靶点-疾病网络的分析,发现有24个作用靶点主要对应心脏病、高血压病、心肌梗死、动脉粥样硬化等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结论罗勒黄酮类活性成分主要通过DYRK1A,SLC5A11,SLC5A10,SLC5A9,ERBB2,MBNL3,MBNL2,AKR1E2等不同靶点,经Cgmp-PKG信号通路、钙信号通路,甘油脂代谢等途径作用于心脏病、高血压病、心肌梗死、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罗勒 黄酮 天然药物 有效成分 作用靶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