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杏树间作下密度与钾肥对花生光合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1
作者 黄小双 胡西旦· +3 位作者 热西旦·阿木 艾合买提·肉孜 李海峰 刘志刚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2-80,共9页
为明确新疆吐鲁番地区杏树间作下花生适宜的种植密度和合理的施钾水平,本试验以当地主栽品种鲁花9号为试材,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3个种植密度:23.83万穴·hm^(-2)(D1)、17.08万穴·hm^(-2)(D2)、13.62(D3)万穴·hm^(-2),5个... 为明确新疆吐鲁番地区杏树间作下花生适宜的种植密度和合理的施钾水平,本试验以当地主栽品种鲁花9号为试材,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3个种植密度:23.83万穴·hm^(-2)(D1)、17.08万穴·hm^(-2)(D2)、13.62(D3)万穴·hm^(-2),5个钾肥水平:0 kg·hm^(-2)(K1)、45 kg·hm^(-2)(K2)、105 kg·hm^(-2)(K3)、150 kg·hm^(-2)(K4)、225 kg·hm^(-2)(K5),研究杏树间作下密度与钾肥水平对花生光合、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钾水平为K4、密度为D2时,各生育时期花生功能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苗期除外)和气孔导度(Gs)均最高,且除苗期的Pn、Tr外,其余时期各性状与其他钾肥水平间均表现为差异显著,而胞间CO_(2)浓度(Ci)均最低,显著低于除K5外的其他钾肥水平处理。不同密度下,花生功能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各生育时期均表现为随钾肥用量增加呈先升后降的变化,均在K4处理达到峰值,与其他钾肥水平间大多表现为差异显著;叶片丙二醛(MDA)含量则表现为随钾肥用量增加呈先降后增的变化,均在K4处理降到最低,与其他钾肥水平间大多表现为差异显著。不同密度下,K4处理花生荚果产量均最高,显著高于其他钾肥水平处理(D3下的K5除外)。综上可知,本试验条件下,花生密度和施钾量分别以17.08万穴·hm^(-2)和150 kg·hm^(-2)较优,可作为杏树间作下花生栽培的推荐种植管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杏树间作 密度 钾肥 光合生理特性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