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虑驾驶风格差异的高原公路危险路段识别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朱兴林 姚亮 +2 位作者 刘泓君 森·库肯 艾力·斯木吐拉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72-182,共11页
针对高原环境中驾驶人风格、生理变化与危险路段特征之间的潜在关联,提出一种基于驾驶状态的危险路段识别方法,辨识和分析不同风格驾驶人具有潜在风险的路段,并提出优化方案。首先,通过实车实验采集驾驶人行为及生理指标数据,使用DBSCAN... 针对高原环境中驾驶人风格、生理变化与危险路段特征之间的潜在关联,提出一种基于驾驶状态的危险路段识别方法,辨识和分析不同风格驾驶人具有潜在风险的路段,并提出优化方案。首先,通过实车实验采集驾驶人行为及生理指标数据,使用DBSCAN(Density 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s with Noise)得出驾驶风格类型,并依据行为特征对驾驶风格进行差异性分析;其次,采用卷积神经网络、双向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与注意力机制搭建危险状态识别模型,通过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点位对应实现危险路段辨识,并基于驾驶风格差异,从驾驶人感知、操纵与生理角度对危险路段进行致因分析;最后,将生理与道路线形作为优化参考,以车速建议为着力点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并按照生理舒适域确定车速建议区间。结果表明:驾驶人根据行为特点分为谨慎、稳健和激进型,3类驾驶人在上行和下行途中的危险路段多为具有弯坡特征的组合型路段;海拔提升可加速危险驾驶状态的出现,各类驾驶人在上行时的紧张状态多源于弯坡组合值和转角值的增长,激进型驾驶人在坡度大于6%的直纵坡路段时亦会开始高度紧张;下行时,谨慎与激进型驾驶人在直纵坡坡度大于3%时易出现危险状态,激进型驾驶人在转角值大于80°且弯坡组合值大于50时亦存在驾驶风险。研究成果可满足高原公路人因事故预防的需求,为线形设计与交通管理措施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危险路段识别 深度学习 驾驶状态 行车安全 驾驶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公路不同天气状况对驾驶人工作负荷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朱兴林 高超 艾力·斯木吐拉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8400-8406,共7页
为研究高原公路不同天气状况对驾驶人工作负荷的影响,共选定了32名被试驾驶人,包括7名外地驾驶员和25名本地驾驶员,在选定的试验路线上进行了实车试验。在晴天、雨天、雪天、雪天+大雾(能见度5 m)的4种不同天气状况下,选取心率变异性时... 为研究高原公路不同天气状况对驾驶人工作负荷的影响,共选定了32名被试驾驶人,包括7名外地驾驶员和25名本地驾驶员,在选定的试验路线上进行了实车试验。在晴天、雨天、雪天、雪天+大雾(能见度5 m)的4种不同天气状况下,选取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相邻心跳间期之差的均方根值(root-mean-square of difference-value of adjacent R-R interval, RMSSD)、全部窦性心博R-R间期的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of R-R interval, SDNN)、相邻NN间期差值>50 ms的百分数(percentage of R-R intervals at least 50 ms different from the previous interval, PNN50)和心率增长率作为驾驶人工作负荷表征指标,研究在高原公路不同天气状况下被试驾驶人工作负荷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高原公路不同天气状况对驾驶人的工作负荷有显著的影响,驾驶人工作负荷因天气条件的恶劣程度和海拔高度而增加,道路的天气状况、能见度及海拔高度的共同作用对驾驶员工作负荷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公路 心率变异性 心率增长率 驾驶负荷 恶劣天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驾驶员生理负荷的高原公路转角值安全风险评价 被引量:5
3
作者 王进州 艾力·斯木吐拉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939-2943,共5页
为了解在高原公路上行车时平曲线转角值对驾驶员生理负荷的影响,选取国道314线海拔3000~4030 m区间段作为试验路段,选取心率增长率、脉搏血容(pulse blood volume,BVP)作为驾驶员生理变化的评价指标,并且通过MATLAB编程给心率增长率和... 为了解在高原公路上行车时平曲线转角值对驾驶员生理负荷的影响,选取国道314线海拔3000~4030 m区间段作为试验路段,选取心率增长率、脉搏血容(pulse blood volume,BVP)作为驾驶员生理变化的评价指标,并且通过MATLAB编程给心率增长率和脉搏血容分配系数,得到K作为驾驶员生理负荷的评价指标,通过实测数据的对比分析,定量分析心率增长率、BVP与K随平曲线转角值得变化规律,并建立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心率增长率、BVP值和K值都与平曲线转角值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并且K值随平曲线转角值的增加而减小,尤其在转角值0°~10°内变化显著;在海拔与转角值的双重影响下,随着转角值越小,海拔越高,K值越大,驾驶员生理负荷越高,交通安全风险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公路 转角值 驾驶员生理负荷 心率增长率 脉搏血容 交通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公路纵断面线形与驾驶员体力负荷的试验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李文伟 王令飞 +1 位作者 王进州 艾力·斯木吐拉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1期402-406,共5页
为了解在高原公路行车过程中驾驶员体力负荷与高原公路纵断面线形的关系,选取帕米尔高原国道G314路段进行高原公路实地行车试验。采用积分肌电值(IEMG)与中位频率(MF)的比值K作为评价驾驶员体力负荷的指标,通过对比经过170个变坡点附近... 为了解在高原公路行车过程中驾驶员体力负荷与高原公路纵断面线形的关系,选取帕米尔高原国道G314路段进行高原公路实地行车试验。采用积分肌电值(IEMG)与中位频率(MF)的比值K作为评价驾驶员体力负荷的指标,通过对比经过170个变坡点附近被测驾驶员的体力负荷K的变化特征。定量分析K随高程H、竖曲线半径R以及绝对坡差|ω|的变化规律,并建立关系模型。研究表明:高程、竖曲线半径和绝对坡差对驾驶员体力负荷均有明显影响;且在竖曲线半径和高程的共同作用下,高原公路驾驶员肌电负荷的变化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安全 驾驶员 高原公路 纵断面线形 体力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