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塔里木河下游近20a输水的生态效益监测分析 被引量:14
1
作者 陈亚宁 吾买尔江·吾布力 +5 位作者 艾克热木·阿布拉 程勇 陈亚鹏 郝兴明 朱成刚 汪洋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05-611,共7页
自2000年实施以抬升地下水位、拯救塔里木河下游"绿色走廊"、遏制生态持续恶化为目的的生态输水工程以来,截至2020年,已向塔里木河下游实施生态输水21次,累计输水量达84.45×10^(8)m^(3)。近20 a的监测结果分析显示:(1)... 自2000年实施以抬升地下水位、拯救塔里木河下游"绿色走廊"、遏制生态持续恶化为目的的生态输水工程以来,截至2020年,已向塔里木河下游实施生态输水21次,累计输水量达84.45×10^(8)m^(3)。近20 a的监测结果分析显示:(1)在距河道100 m处,塔里木河下游的上段、中段、下段的地下水位埋深由输水前期2000年的7.76 m、9.31 m、7.82 m抬升至2020年的3.70 m、4.48 m、2.69 m,平均抬升幅度为4.06 m、4.83 m、5.13 m;在500 m处,地下水位埋深分别由输水前的8.21 m、9.45 m、9.08 m抬升至6.61 m、5.46 m、3.82 m。生态输水对塔里木河下游的上、中、下3个区段地下水位的影响范围均达到了1050 m,分别抬升了2.69 m、1.38 m、1.59 m。(2)地表水体面积由输水前的49.00 km^(2)扩大到2019年的498.54 km^(2),尾闾湖泊—台特玛湖"死而复活",地表水体面积达到455.27 km^(2)。(3)输水后,地表生态响应敏感,在距河道2000 m范围内,塔里木河下游高植被覆盖度、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植被总初级生产力(GPP)分别增加了132 km^(2)、0.07、7.6 g C·m^(-2)和1221 g C·m^(-2)·季^(-1)。(4)输水对塔里木河下游地表植被的影响和改善面积达到1423 km^(2),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功能大幅增加,碳汇区域由2001年占研究区的1.54%增长至2020年的7.80%,生态系统健康程度和生态恢复力大幅提升,土壤碳汇能力增加。近20 a的生态输水大幅抬升了塔里木河下游地下水位,沿河两岸以胡杨为主体的荒漠河岸林植被得到拯救和复壮,地表植被覆盖度增加,塔里木河下游生态退化趋势基本得到遏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输水 地下水位埋深 地表生态响应 塔里木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对地下水埋深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20
2
作者 陈永金 艾克热木·阿布拉 +6 位作者 张天举 陈亚鹏 朱成刚 程勇 刘璐 李肖杨 张齐飞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51-658,共8页
地下水是维系荒漠河岸植被生存、生长的关键因子,对于退化植被的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结合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过程中地下水埋深的实测数据,详尽分析了2000—2020年地下水埋深的时空变化及对生态输水的响应。监测结果显示:在生态输水... 地下水是维系荒漠河岸植被生存、生长的关键因子,对于退化植被的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结合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过程中地下水埋深的实测数据,详尽分析了2000—2020年地下水埋深的时空变化及对生态输水的响应。监测结果显示:在生态输水条件下,塔里木河下游河道两侧地下水埋深大幅抬升。(1)在纵向上,自上游段的英苏、中游段的喀尔达依,至下游段的依干不及麻,在距河道100 m处,地下水埋深分别由输水前的7.76 m、9.31 m、7.82 m抬升至3.70 m、4.48 m和2.69 m;在距河道300 m处,地下水埋深分别由输水前的8.09 m、9.15 m、8.25 m抬升至4.53 m、5.00 m和3.29 m;在距河道500 m处,地下水埋深分别由输水前的8.21 m、9.45 m、9.08 m抬升至6.61 m、5.46 m和3.82 m。(2)在垂直于河道方向上,根据地下水井监测数据,生态输水对塔里木河下游的上、中、下3个区段地下水位的影响范围均达到了1050 m,分别抬升了2.69 m、1.38 m、1.59 m。(3)生态输水前期(2000—2009年),上、中段地下水位抬升迅速,2009年以后,下游段依干不及麻地下水位抬升幅度明显高于英苏(0.88~4.65 m)和喀尔达依(0.53~4.07 m)。并且,70.5%监测井地下水位波动趋于稳定,说明间歇性的生态输水有助于抬高地下水埋深,是地下水补给的主要来源,对于维持地下水较高水位的动态平衡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输水 地下水位 断面 塔里木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条件下胡杨林生态系统恢复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朱成刚 艾克热木·阿布拉 +1 位作者 李卫红 周洪华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29-636,共8页
基于文献阅读,对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条件下胡杨林生态系统的恢复响应进行了讨论分析。生态输水显著抬升了地下水位,降低了地下水矿化度与土壤干旱指数,有效改善了塔里木河下游胡杨林生态系统的生境;胡杨复壮明显,距河道50 m胡杨冠幅... 基于文献阅读,对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条件下胡杨林生态系统的恢复响应进行了讨论分析。生态输水显著抬升了地下水位,降低了地下水矿化度与土壤干旱指数,有效改善了塔里木河下游胡杨林生态系统的生境;胡杨复壮明显,距河道50 m胡杨冠幅最大增长达511.20%,距河道500 m内胡杨枯枝比平均小于0.15。输水后,下游胡杨树干径向生长平均增加62.80%,以胡杨为建群种的下游荒漠河岸林植被面积从2000年的492 km^(2)增加到2020年的1423 km^(2),其中,低、中、高覆盖度植被面积分别增加20.80%、448.00%和190.00%;下游生态环境与植被群落对输水响应敏感,随输水量变化响应波动;现有输水模式因缺乏面上水文过程而难以保障下游胡杨林的有效更新,胡杨种群历经输水20 a依然保持"倒金字塔"型的退化龄级结构,并出现显著的性比偏雄与性别空间分异;胡杨群落依然处于恢复演替的初级阶段且不稳定,下游生态系统退化态势尚未彻底扭转。基于研究综述,探讨了塔里木河下游生态恢复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输水方案,扩大受水面积和采取更加积极的恢复措施"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河 生态输水 胡杨 生态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变化趋势及用水效率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艾克热木·阿布拉 王月健 +2 位作者 凌红波 徐海量 周海鹰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2-120,共9页
水资源的利用影响着流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稳定与和谐,因此,本文采用水文频率分析法、DEA模型等,并基于1960-2016年实测水文资料,科学分析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的变化规律和用水效率,结果表明:(1)近56年来,塔里木河上游三源流径... 水资源的利用影响着流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稳定与和谐,因此,本文采用水文频率分析法、DEA模型等,并基于1960-2016年实测水文资料,科学分析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的变化规律和用水效率,结果表明:(1)近56年来,塔里木河上游三源流径流总体呈增加趋势,特别是1990年后,源流的径流呈显著增加趋势;而干流的上游径流量呈不显著减少趋势,中、下游的径流量呈显著减少趋势;(2)塔里木河上游三源流径流的增加是由于山区气温升高和降水增加的效应,而干流由于人类大规模的垦荒、引水导致来水呈减少的趋势;(3)塔里木河流域整体用水效率不高,2015、2016年水资源用综合效率的平均值分别为0.769、0.701,2005-2016年间流域平均全要素生产率(TFP)仅为0.9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河流域 DEA模型 水资源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田河下游植被分布及生理指标对水分条件的响应 被引量:1
5
作者 艾克热木·阿布拉 董宗炜 +1 位作者 艾沙江·艾力 赵新风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2年第5期77-87,共11页
和田河下游绿色走廊植被具有极为重要的涵养水源、防风固沙、保护土壤、维持生物多样性、净化环境污染等功能。且在减缓自然灾害、维护生态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不可替代的天然屏障和保障作用。为了研究荒漠河岸林植被分布及生理指标... 和田河下游绿色走廊植被具有极为重要的涵养水源、防风固沙、保护土壤、维持生物多样性、净化环境污染等功能。且在减缓自然灾害、维护生态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不可替代的天然屏障和保障作用。为了研究荒漠河岸林植被分布及生理指标对水分条件的响应,文章在野外监测数据的基础上,全面分析和田河下游植被分布情况及植物丰富度变化规律;选取代表性建群植物胡杨Populus euphratica,分析其相对含水量(RWC)、叶绿素(Chl)、可溶性糖(SS)、游离脯氨酸(Pr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等生理指标对水分条件的响应机理。结果表明,胡杨是和田河下游主要建群植物,林下植被包括属于17科的45种灌木和草本植物;垂直河道方向的河漫滩、林下灌草地、灌丛草地和荒漠林地等不同样地的植物多样性变化来看,在河漫滩水分条件较好,一年生草本成为主要的优势物种,林下草地表现为较为完整的乔、冠、草3层结构群落,因此这两种样地的物种丰富度较高,分别为6.1和5.2。随着距河道距离的增加,灌丛草地内多年生草本、灌木物种增多,一年生草本逐渐消失,在荒漠林地是以耐旱、耐盐的灌木为主,同时物种丰富度也减小,这两种样地物种丰富度较低,分别为2.5和1.3,说明在和田河干流绿色走廊距离河道越近物种数越多;从胡杨各生理指标的变化来看,胡杨长势等级“中等”的情况下,其相对含水量(RWC)、叶绿素(Chl)、可溶性糖(SS)、游离脯氨酸(Pr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等生理指标达到了最高值,因为胡杨叶含水量减少和脯氨酸积累的增加是胡杨对水分亏缺的一种生理反应,即随着地下水位的降低,胡杨通过体内脯氨酸的积累,提高渗透调节能力,保持其原生质与环境的渗透平衡,说明胡杨在对水分亏缺时发生了生理上的变化以适应环境的变化。从胡杨各类生理指标对水分条件的响应可以看出,水分条件是决定荒漠河岸林植被分布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杨 生理指标 水分条件 响应机理 和田河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对地下水补给量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王万瑞 艾克热木·阿布拉 +2 位作者 陈亚宁 朱成刚 陈亚鹏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70-680,共11页
地下水对干旱区荒漠生态系统的维持至关重要,生态输水对地下水的补给量及影响范围是评估输水成效的要素之一,对于准确理解地下水循环特征至关重要。基于2000—2020年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过程中的地下水监测数据,拟合输水前后地下水水... 地下水对干旱区荒漠生态系统的维持至关重要,生态输水对地下水的补给量及影响范围是评估输水成效的要素之一,对于准确理解地下水循环特征至关重要。基于2000—2020年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过程中的地下水监测数据,拟合输水前后地下水水面线方程,结合水均衡原理,对塔里木河下游近20 a生态输水过程中的地下水埋深时空变化、地下水补给量以及输水期地下水最大影响范围进行了估算与分析。结果表明:(1)塔里木河下游实施生态输水后,地下水位呈明显抬升趋势,抬升幅度具时空差异性,在英苏、喀尔达依和阿拉干断面分别抬升了3.01 m、2.87 m、5.75 m;前10 a输水对地下水位抬升作用明显小于后10 a;(2)塔里木河下游近20 a的输水对地下水的总补给量为30.6×10^(8)m^(3)(占输水总量的36.2%),包气带补给40.1×10^(8)m^(3)(47.5%),入台特玛湖水量为11.7×10^(8)m^(3)(13.8%);(3)塔里木河下游前10 a的输水对地下水补给量(61.6%)大于后10 a(25.2%),主要归因于输水量增大,地下水埋深减小引起土壤含水量饱和差减小;(4)塔里木河下游输水期地下水的最大影响范围具有较大的波动,与输水前地下水埋深和输水量正相关;近10 a,英苏、喀尔达依、阿拉干、依干不及麻断面,输水期地下水单侧影响范围高达1075 m、2326 m、1623 m、856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位 地下水补给量 生态输水 塔里木河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