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牛肉宰后冷却贮藏期肉色稳定性的变化及其机制 被引量:1
1
作者 吕锦涛 舒一梅 +1 位作者 全威 沈清武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208-216,共9页
为了进一步研究宰后牛肉在贮藏期间肉色稳定性及其变化机制,本实验以牛背最长肌为研究对象,对宰后75 min、2 d、8 d 3个贮藏期高、低肉色稳定组分别进行了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蛋白质组学结果显示,在高、低肉色稳定组中共鉴定到1 377种... 为了进一步研究宰后牛肉在贮藏期间肉色稳定性及其变化机制,本实验以牛背最长肌为研究对象,对宰后75 min、2 d、8 d 3个贮藏期高、低肉色稳定组分别进行了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蛋白质组学结果显示,在高、低肉色稳定组中共鉴定到1 377种蛋白质,其中有136种差异蛋白质。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高、低肉色稳定性组的差异蛋白主要参与氧化还原、糖代谢、信号转导、细胞凋亡等宰后生化过程,与调控贮藏期宰后肉色的稳定性密切相关。进一步对鉴定出的差异蛋白进行功能分析,筛选出4种与呼吸电子传递链相关的关键差异蛋白,分别为细胞色素复合亚基(UQCR10)、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VIIa肽1(COX7A1)、线粒体合成酶(ATP5MG)、线粒体ATP合成酶亚基(ATP5MF),这些蛋白质参与宰后能量代谢和氧化还原过程并影响氧化还原酶活性,进而影响了贮藏期间牛肉肉色的稳定性。本研究通过对不同贮藏期间的高、低肉色稳定组差异蛋白的分析,探索调控肉色稳定性的分子机制,为今后肉色稳定性的调控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肉 肉色稳定性 定量蛋白质组学 差异蛋白 电子传递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胶层析法分离猪股骨降血压肽及其体外稳定性 被引量:8
2
作者 舒一梅 李诚 +6 位作者 付刚 陈姝娟 何利 杨勇 胡滨 张志清 苏赵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100-104,共5页
将猪股骨酶解液超滤分离后,对分子质量小于5 k D的酶解滤液(IC50值为1.362 mg/m L)进行凝胶层析分离,研究洗脱液、流速、上样量3个因素对猪股骨降血压肽分离纯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去离子水为洗脱液,流速0.6 m L/min,上样量体积分... 将猪股骨酶解液超滤分离后,对分子质量小于5 k D的酶解滤液(IC50值为1.362 mg/m L)进行凝胶层析分离,研究洗脱液、流速、上样量3个因素对猪股骨降血压肽分离纯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去离子水为洗脱液,流速0.6 m L/min,上样量体积分数1%时,能够得到最佳分离效果,其最高活性组分IC50值达到0.401 6 mg/m L。研究凝胶层析分离后抑制率最高的组分的稳定性,发现其有较好的耐热和耐酸碱、耐盐性,在p H 2~6中有良好的溶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股骨酶解液 降血压肽 凝胶层析 稳定性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半抑制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交换层析法分离猪股骨降血压肽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舒一梅 李诚 +5 位作者 郑丽君 潘姝璇 陈娜 郭威 王诗熠 付刚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53-256,260,共5页
猪股骨酶解液经超滤、凝胶层析初步分离后,为了得到高活性且纯度较高的降血压肽,采用离子交换层析对凝胶层析分离后的高活性组分进一步分离。通过对洗脱液p H、离子强度、流速三个因素进行研究,确定了最佳分离条件:以p H=6.0、0.05mol/... 猪股骨酶解液经超滤、凝胶层析初步分离后,为了得到高活性且纯度较高的降血压肽,采用离子交换层析对凝胶层析分离后的高活性组分进一步分离。通过对洗脱液p H、离子强度、流速三个因素进行研究,确定了最佳分离条件:以p H=6.0、0.05mol/L磷酸盐缓冲液为A液、B液为含1mol/LNa Cl的p H=6.0、0.05mol/L磷酸盐缓冲液,洗脱流速为0.8m L/min。结果显示:离子交换层析分离得3个组分,其中组分1的活性最高,其IC50值为0.1012mg/m L;再利用凝胶层析将组分1进行脱盐,其峰2的IC50值达到0.0836mg/m L,脱盐率达到86.6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解 降血压肽 离子交换层析 凝胶层析 ACE半抑制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备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猪股骨降血压肽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舒一梅 李诚 +5 位作者 李凌希 郭威 陈娜 郑丽君 肖岚 曾珍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65-268,共4页
猪股骨酶解液经超滤、凝胶层析、离子交换层析分离后,为了得到高活性且纯度较高的降血压肽单体,采用制备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对离子交换层析分离后的高活性组分进一步分离。通过对洗脱条件的优化,确定了最佳分离条件:0~5min... 猪股骨酶解液经超滤、凝胶层析、离子交换层析分离后,为了得到高活性且纯度较高的降血压肽单体,采用制备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对离子交换层析分离后的高活性组分进一步分离。通过对洗脱条件的优化,确定了最佳分离条件:0~5min 0%~80%A;5~8min 80%~100%A;8~15min 80%~60%A;15~20min 60%~20%A。结果显示:第一步RP-HPLC分离得到三个组分,其中峰Z2的活性最高,其IC50值为0.0437mg/m L;组分Z2进行第二步RP-HPLC分离,其峰Z21的IC50值达到0.0352mg/m L,其纯度达到96.7%。通过分析Z21的氨基酸组成以及LC-MS的分离鉴定,确定其含有6种氨基酸(Glu、Ala、Val、Leu、Phe、Pro),其分子量为76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股骨酶解液 降血压肽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液质联用 ACE半抑制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同萃取条件马铃薯酒香气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林巧 范力瑞 +4 位作者 刘军华 李成 杨军 蔡利 舒一梅 《食品工程》 2020年第4期37-44,共8页
研究了马铃薯酒的香气成分,采用溶剂萃取法对马铃薯酒香气成分进行萃取,用GC-MS方法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马铃薯酒的最佳萃取条件是用4 mL正丁醇与5 mL马铃薯酒进行萃取,萃取时间为15 min。在得到最佳萃取条件后,研究柱流速、分流比、升... 研究了马铃薯酒的香气成分,采用溶剂萃取法对马铃薯酒香气成分进行萃取,用GC-MS方法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马铃薯酒的最佳萃取条件是用4 mL正丁醇与5 mL马铃薯酒进行萃取,萃取时间为15 min。在得到最佳萃取条件后,研究柱流速、分流比、升温程序3个因素对马铃薯酒出峰个数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得出在柱流速即载气压力为60 kPa、分流比为20∶1、升温程序起始柱温50℃保持1 min,以6℃/min的速率升温至250℃保持10 min的条件下马铃薯酒香气成分检测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酒 香气成分 气质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食品微生物检验创新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林巧 花旭斌 +4 位作者 姚昕 舒一梅 清源 徐洲 罗帮州 《中国食品工业》 2022年第23期108-110,共3页
“食品微生物检验”是食品科学与工程基础专业的基础核心,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牢固准确的基础知识。为了顺应时代发展与科技更迭,紧跟新工科的步伐,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探索能力、思考问题能力和综合创新能力,本文详细分析... “食品微生物检验”是食品科学与工程基础专业的基础核心,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牢固准确的基础知识。为了顺应时代发展与科技更迭,紧跟新工科的步伐,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探索能力、思考问题能力和综合创新能力,本文详细分析了“食品微生物检验”教学的不足,阐述教学现状和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并采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设计与应用”和教学实践结合,进行了初步教学改革的探索,对虚拟线上食品微生物检测实验与学生线下实验操作的结合起到了一定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设计与应用 创新创业素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低度白酒酿造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林巧 阿库巾伍 +2 位作者 蔡利 舒一梅 张忠 《现代食品》 2019年第15期53-59,共7页
此次试验以马铃薯、苦荞壳、米糠、糖化酶及酒曲为原料,采用蒸馏白酒酿造工艺,研究马铃薯与苦荞壳的比例、糖化酶的添加量、酒曲的添加量、发酵时间及搅拌频率5个因素对马铃薯低度白酒的酒精度及感观评价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马铃薯... 此次试验以马铃薯、苦荞壳、米糠、糖化酶及酒曲为原料,采用蒸馏白酒酿造工艺,研究马铃薯与苦荞壳的比例、糖化酶的添加量、酒曲的添加量、发酵时间及搅拌频率5个因素对马铃薯低度白酒的酒精度及感观评价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马铃薯与苦荞壳的总量为1 000 g时,马铃薯比苦荞壳为8∶2、酒曲添加量为1.40%、糖化酶添加量为0.40%、发酵时间为24 d且搅拌频率为24 h/次的条件下能得到较好的产品,为今后马铃薯低度白酒酿造生产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白酒 正交试验 感观分析 出酒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酒的HPLC指纹图谱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林巧 苏姣姣 +4 位作者 刘军华 李成 张忠 蔡利 舒一梅 《现代食品》 2021年第17期169-173,共5页
本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通过优选合适的梯度洗脱条件实现物质分离,试验以甲醇和0.5%的乙酸作为流动相,流速为0.8 mL·min-1,检测波长为290 nm,左右柱温均为30℃,建立了马铃薯酒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指纹图谱,并通过相似度分析考查了... 本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通过优选合适的梯度洗脱条件实现物质分离,试验以甲醇和0.5%的乙酸作为流动相,流速为0.8 mL·min-1,检测波长为290 nm,左右柱温均为30℃,建立了马铃薯酒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指纹图谱,并通过相似度分析考查了酒样的质量稳定性。随机选择10批马铃薯酒样品建立其指纹图谱,从图谱中找到5个色谱峰作为共有峰,并进行相似度分析。结果表明,相似度在0.93以上,说明10个批次样品的质量比较稳定。该法方便有效,在马铃薯酒质量控制和检验掺伪方面具有研究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酒 高效液相色谱法 指纹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股骨酶解液中降血压肽的活性及其体外稳定性研究
9
作者 舒一梅 李诚 +5 位作者 李凌希 潘姝璇 王诗熠 郭威 付刚 肖岚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4-78,共5页
采用0.22、0.45μm两种孔径滤膜过滤猪股骨酶解液,再利用截留分子量为5、3、2ku的超滤离心管对过滤后的酶解液进行超滤,比较两种滤膜过滤的酶解液超滤分离后的各分子量段滤液的色值、澄清度、蛋白损失率及ACE(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活性... 采用0.22、0.45μm两种孔径滤膜过滤猪股骨酶解液,再利用截留分子量为5、3、2ku的超滤离心管对过滤后的酶解液进行超滤,比较两种滤膜过滤的酶解液超滤分离后的各分子量段滤液的色值、澄清度、蛋白损失率及ACE(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活性,并将ACE抑制活性最高的分子量段进行模拟胃肠道及耐热、耐酸碱实验。研究显示:0.22μm微孔滤膜处理的酶解液超滤后的色值、澄清度效果好于0.45μm微孔滤膜,两者超滤后各个分子量段的ACE抑制率差异不显著,蛋白回收率前者较低,分子量<2ku的滤液活性最高,其IC50值为0.83mg/m L。分子量<2ku经胃蛋白酶、胰蛋白酶作用后,ACE抑制活性仍然保持原来的95%以上,该分子量段的滤液有良好的胃肠道耐受性、热稳定性及耐酸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股骨酶解液 降血压肽 超滤 稳定性 ACE半抑制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排酸时间对凉山黄牛肉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0
10
作者 舒一梅 郑翔 +3 位作者 达小梅 万晓阳 林巧 张勇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44-350,共7页
为探究不同排酸时间对凉山黄牛肉品质的影响,并为凉山黄牛排酸肉的实际生产提供一定的指导,本研究选取凉山黄牛牛背最长肌为肉样,在4°C的排酸库中分别排酸1、2、3、4、5、6、7 d,对不同排酸时间下的细菌总数、僵直指数、挥发性盐... 为探究不同排酸时间对凉山黄牛肉品质的影响,并为凉山黄牛排酸肉的实际生产提供一定的指导,本研究选取凉山黄牛牛背最长肌为肉样,在4°C的排酸库中分别排酸1、2、3、4、5、6、7 d,对不同排酸时间下的细菌总数、僵直指数、挥发性盐基氮值(TVB-N值)、硫酸巴比妥酸值(TBARS值)、失水率、质构性质、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MFI指数)、蛋白质热性质等指标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凉山黄牛肉排酸7 d时,其细菌总数、TVB-N和TBARS值虽有明显上升,但仍处于新鲜肉的数值范围内。排酸3~7 d的凉山黄牛肉硬度、失水率、僵直指数均降低明显(P<0.05),MFI值显著增加(P<0.05),此阶段牛肉蛋白降解,牛肉嫩度得到极大改善,保水性提高。排酸2、3 d凉山黄牛肉肌球蛋白的热变性温度较高,肌肉中形成大量难以解离的肌动球蛋白,在排酸4~7d其变性温度显著下降(P<0.05),肌肉热稳定性降低。因此,就改善凉山黄牛肉品质和提高食用品质的角度而言,将屠宰后的凉山黄牛肉排酸4~7 d具有较好的食用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酸时间 凉山黄牛 牛肉品质变化 食用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