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局部配位缺陷WO_(3-x)薄膜的电致变色原位可调谐近红外减光片
1
作者 马岩 臧浩良 +5 位作者 有心 李盼 马航宇 陈硕 吕营 刘星元 《发光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684-1693,共10页
可调谐减光片是一种能够在宽谱段内均匀衰减光线强度而不改变光谱分布的光学元件,在光学成像、光电探测及光通讯等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区别于传统机械旋转等调谐方式,原位可调谐减光片的开发是其走向小型化、智能化和高度集成化... 可调谐减光片是一种能够在宽谱段内均匀衰减光线强度而不改变光谱分布的光学元件,在光学成像、光电探测及光通讯等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区别于传统机械旋转等调谐方式,原位可调谐减光片的开发是其走向小型化、智能化和高度集成化的关键。电致变色材料可在外电压作用下连续、可逆地改变光学透过率,是实现原位可调谐减光片的理想候选者。然而,受电致变色材料电子结构的限制,其各波段的光谱变化很不均衡,难以满足宽带均匀减光要求。此外,常用的透明电极如氧化铟锡(ITO),氟掺杂氧化锡(FTO)等的近红外透过率低,严重制约近红外可调减光片的发展及应用进程。针对上述挑战,本研究将局部存在配位缺陷的WO_(3-x)薄膜沉积在铈掺氧化铟(Ce∶In_(2)O_(3),ICO)可见近红外宽带透明电极上,制备了电致变色原位可调谐近红外减光片,实现了宽带均衡的透过率衰减(1000~2500 nm,透过率波动仅为7.2%),其最大光学对比度高达51.7%,着色和褪色响应时间分别为6.3 s和4.7 s,着色效率达80.7 cm^(2)·C^(-1)(1000 nm处),且在循环2500次后光学对比度仅降低4.7%。相关结果为高性能原位可调谐近红外减光片设计构筑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可调谐 近红外减光片 电致变色 WO_(3-x) 宽带透明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