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棉籽中胺鲜酯和甲哌鎓残留的HPLC/MS/MS法检测及其膳食摄入风险评估
1
作者 臧娅磊 周娟 +2 位作者 陈贺 张可松 郑先福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24年第8期43-48,共6页
建立了胺鲜酯和甲哌鎓在棉籽中残留的HPLC/MS/MS法检测方法,并对棉籽中胺鲜酯和甲哌鎓残留量进行了膳食摄入风险评估。胺鲜酯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8%~97%,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6.6%~7.3%;甲哌鎓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4%~92%,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3.... 建立了胺鲜酯和甲哌鎓在棉籽中残留的HPLC/MS/MS法检测方法,并对棉籽中胺鲜酯和甲哌鎓残留量进行了膳食摄入风险评估。胺鲜酯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8%~97%,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6.6%~7.3%;甲哌鎓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4%~92%,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3.6%~9.4%;棉籽中胺鲜酯和甲哌鎓的最低检测浓度均为0.01 mg/kg。按本试验设计进行施药,不同采收间隔期棉籽中胺鲜酯和甲哌鎓的残留量分别为≤0.01 mg/kg和≤0.48 mg/kg。胺鲜酯的普通人群国家估计每日摄入量是0.047 mg,占日允许摄入量的3.3%左右;甲哌鎓的国家估算每日摄入量是0.33 mg,占日允许摄入量的2.7%。认为对一般人群健康不会产生不可接受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胺鲜酯 甲哌鎓 棉籽 残留检测 膳食摄入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豆中螺螨酯残留的HPLC/MS/MS法检测及其膳食摄入风险评估 被引量:1
2
作者 臧娅磊 李萌 +2 位作者 吴绪金 张可松 郑先福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23年第4期37-43,64,共8页
建立了螺螨酯在绿豆和植株中残留的HPLC/MS/MS法检测方法,并对绿豆中螺螨酯残留量进行了膳食摄入风险评估。方法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7%~105%和81%~86%,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6.8%~7.1%和6.4%~7.3%。绿豆和植株中螺螨酯的最低检测浓度均为0.01... 建立了螺螨酯在绿豆和植株中残留的HPLC/MS/MS法检测方法,并对绿豆中螺螨酯残留量进行了膳食摄入风险评估。方法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7%~105%和81%~86%,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6.8%~7.1%和6.4%~7.3%。绿豆和植株中螺螨酯的最低检测浓度均为0.01 mg/kg。按本试验设计进行施药,不同采收间隔期绿豆和植株中螺螨酯的残留量分别为≤0.055 mg/kg和≤3.6 mg/kg。螺螨酯的普通人群国家估计每日摄入量是0.0031 mg,占日允许摄入量的0.5%左右,认为对一般人群健康不会产生不可接受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螨酯 绿豆 残留检测 膳食摄入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嘎啦苹果果形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1
3
作者 张嘉 骞天佑 +3 位作者 臧娅磊 贺保国 马朝旺 郑先福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23期144-147,共4页
以嘎啦苹果为试材,在幼果膨大期喷施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每隔1个月喷施1次,共喷施2次,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苹果外观和品质的影响,以期为西北地区苹果果实膨大提供一定的科学指导。结果表明,促进形成高桩果的最佳处理为36 mg/L 6-... 以嘎啦苹果为试材,在幼果膨大期喷施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每隔1个月喷施1次,共喷施2次,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苹果外观和品质的影响,以期为西北地区苹果果实膨大提供一定的科学指导。结果表明,促进形成高桩果的最佳处理为36 mg/L 6-BA·GA4+7,而36 mg/L 6-BA·GA4+7+0. 03 mg/L BR处理对苹果品质综合表现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生长调节剂 嘎啦苹果 果形 果实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沙糖橘夏梢控制效果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3
4
作者 骞天佑 冯志中 +4 位作者 马朝旺 王文朝 贺保国 臧娅磊 郑先福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第5期119-120,124,共3页
本文选用5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氟节胺、调环酸钙、烯效唑、矮壮素、多效唑)探究其对沙糖橘夏梢的控制效果以及对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夏梢长至1 cm左右时喷施控梢药剂,氟节胺、烯效唑与调环酸钙复配和多效唑处理均能显著降低... 本文选用5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氟节胺、调环酸钙、烯效唑、矮壮素、多效唑)探究其对沙糖橘夏梢的控制效果以及对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夏梢长至1 cm左右时喷施控梢药剂,氟节胺、烯效唑与调环酸钙复配和多效唑处理均能显著降低夏梢的长度,矮壮素处理梢长控制效果不理想;各控梢处理的坐果率和产量均高于空白对照,对果实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无影响,单果重有所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糖橘 植物生长调节剂 夏梢 坐果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萘乙酸在黄瓜中的残留及膳食摄入风险评估
5
作者 许海康 臧娅磊 +6 位作者 李萌 李通 周娟 安莉 马婧玮 宋键 吴绪金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22年第9期54-60,共7页
为探明萘乙酸在黄瓜上的残留特性,评价其膳食摄入风险。通过12地规范的田间残留试验,采用萘乙酸在黄瓜中的最终残留数据,运用膳食摄入风险评估模型进行萘乙酸在黄瓜上的急性膳食摄入和长期膳食摄入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按照有效成分用量... 为探明萘乙酸在黄瓜上的残留特性,评价其膳食摄入风险。通过12地规范的田间残留试验,采用萘乙酸在黄瓜中的最终残留数据,运用膳食摄入风险评估模型进行萘乙酸在黄瓜上的急性膳食摄入和长期膳食摄入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按照有效成分用量为10mg/kg,于黄瓜3~4叶期和初花期各喷雾施药1次,末次施药后3d,黄瓜中萘乙酸的平均残留量均<0.01mg/kg,末次施药后5d,黄瓜中萘乙酸的平均残留量均<0.01mg/kg。黄瓜中萘乙酸的国家估计短期摄入量是0.0127mg/(kg·bw),占急性参考剂量百分比是12.7%,普通人群国家估算每日摄入量是0.053mg,占日允许摄入量的0.6%,评估结果低于100%,不存在膳食风险。按本试验推荐剂量使用,黄瓜中萘乙酸的残留量不会对我国一般人群健康产生不可接受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萘乙酸 黄瓜 残留 膳食摄入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