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转录组学探讨黄药子诱导胆汁淤积致肝脏毒性的分子机制
1
作者 侯万熙 吴采栋 +1 位作者 雷棋博 臧凯宏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25年第4期85-91,共7页
目的基于转录组学探究黄药子的肝毒性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将40只SPF级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黄药子低、中、高剂量组,连续灌胃黄药子水煎液14 d。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含量,HE染色进行肝... 目的基于转录组学探究黄药子的肝毒性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将40只SPF级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黄药子低、中、高剂量组,连续灌胃黄药子水煎液14 d。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含量,HE染色进行肝组织形态观察及病理评分,采用转录组学技术检测肝组织基因表达谱,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通过检测血清碱性磷酸酶(ALP)、肝组织总胆汁酸(TBA)含量及Western blot验证关键靶点。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黄药子高剂量组小鼠血清ALT、AST含量升高(P<0.05),肝细胞水肿、体积增大,肝血窦扩张,部分区域出现坏死,病理评分升高(P<0.05)。转录组学结果显示,黄药子干预后肝脏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于胆固醇代谢过程、类固醇代谢过程、胆固醇生物合成过程及类固醇生物合成、胆固醇代谢、胆汁分泌、初级胆汁酸生物合成等信号通路。实验验证结果表明,黄药子高剂量组血清ALP及肝组织TBA含量升高(P<0.05),肝组织胆固醇合成相关蛋白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合酶1(HMGCS1)、细胞色素P450(CYP)51A1,促进胆固醇转变为胆汁酸蛋白CYP27A1、CYP7A1表达升高(P<0.05,P<0.01),以及促进胆汁酸排泄的阴离子转运体多药耐药蛋白4(MRP4)表达降低(P<0.05)。结论黄药子诱导肝脏毒性与促进胆固醇合成及转化为胆汁酸,抑制胆汁酸排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药子 肝脏毒性 转录组学 胆汁淤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归藁本内酯抗老年痴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2
作者 荔淑楠 马骏 +4 位作者 臧凯宏 王引权 张秋菊 樊秦 夏琦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6年第5期674-677,共4页
当归藁本内酯是当归挥发油的主要活性成分,其在当归中的含量较高。随着当归藁本内酯提取、贮存技术的发展,藁本内酯的药理作用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前人对其降压、镇痛、平喘、消炎、解热、抗菌、镇静、催眠等的药理作用作过较多综... 当归藁本内酯是当归挥发油的主要活性成分,其在当归中的含量较高。随着当归藁本内酯提取、贮存技术的发展,藁本内酯的药理作用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前人对其降压、镇痛、平喘、消炎、解热、抗菌、镇静、催眠等的药理作用作过较多综述,本文就近年来当归藁本内酯对老年痴呆药理作用的研究展开综述,为其治疗老年痴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 藁本内酯 老年痴呆 药理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甲苷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和肝脏损伤共病的分子机制网络药理学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臧凯宏 刘丽丽 +2 位作者 吴建军 高甜甜 秦红岩 《中国药物警戒》 2022年第11期1196-1201,共6页
目的 研究黄芪甲苷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和肝脏损伤共病的药理作用机制,为黄芪甲苷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利用PharmMapper和DRAR-CPI数据库分析黄芪甲苷活性作用靶点,利用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检索UC或肝脏损伤疾病靶点。将黄芪... 目的 研究黄芪甲苷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和肝脏损伤共病的药理作用机制,为黄芪甲苷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利用PharmMapper和DRAR-CPI数据库分析黄芪甲苷活性作用靶点,利用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检索UC或肝脏损伤疾病靶点。将黄芪甲苷靶点分别与UC和肝脏损伤疾病靶点进行映射;应用Cytoscape软件构建黄芪甲苷治疗UC与肝脏损伤成分–疾病靶点网络,将结果导入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蛋白互作网络,分析黄芪甲苷治疗UC与肝脏损伤共同靶点;利用DAVID数据库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信号通路分析,利用分子对接技术对黄芪甲苷与关键靶点的结合进行验证。结果 共筛选得到黄芪甲苷活性靶点322个,其中抗UC靶点202个,抗肝脏损伤靶点219个,152个靶点为黄芪甲苷抗UC和肝脏损伤的共同作用靶点。KEGG分析结果显示,黄芪甲苷治疗UC和肝脏损伤的共同机制涉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叉头状转录因子O亚家族蛋白(FoxO)、JAK-STAT、过氧化物酶体激活物增殖受体(PPAR)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等信号通路对免疫应答反应、炎症因子表达、细胞增殖分化等过程的调控。结论 黄芪甲苷治疗UC和肝脏损伤共病的作用机制涉及AKT、Fox O、STAT、PPAR及MAPK等信号调节过程,免疫应答反应、炎症因子表达、细胞增殖分化调控等过程在黄芪甲苷治疗UC和肝损伤共病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甲苷 溃疡性结肠炎 肝脏损伤 网络药理学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乙酰转移酶研究槲皮素对大鼠体内异烟肼代谢的影响
4
作者 饶志 臧凯宏 +1 位作者 王晓华 秦红岩 《中国药物警戒》 2021年第2期121-125,共5页
目的基于N-乙酰转移酶(NAT)的表达及活性检测,研究槲皮素对大鼠体内异烟肼(INH)代谢及药动学特征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单独灌胃给予INH(60 mg/kg)或槲皮素(50 mg/kg)联合INH(60 mg/kg)。分别于给药后不同时间收集血清,应用液质联用... 目的基于N-乙酰转移酶(NAT)的表达及活性检测,研究槲皮素对大鼠体内异烟肼(INH)代谢及药动学特征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单独灌胃给予INH(60 mg/kg)或槲皮素(50 mg/kg)联合INH(60 mg/kg)。分别于给药后不同时间收集血清,应用液质联用技术测定血清中INH及其代谢物乙酰异烟肼(Ac-INH)浓度并计算药动学参数;收集肝脏组织用于测定NAT蛋白表达及酶活性。结果与INH单独用药组相比,槲皮素给药可显著提高大鼠血清INH浓度(P<0.05),并显著降低Ac-INH浓度(P<0.05);且槲皮素与INH联合给药组药动学参数AUC0→t(60.15±9.69 vs 43.40±2.89)mg h/L和t1/2(3.09±1.56 vs 1.07±0.13)h均明显增高(P<0.05),而CL/F却明显降低(0.93±0.15 vs 1.38±0.11 L/h/kg,P<0.05)。与INH单独给药组相比,槲皮素给药动物肝脏中NAT活性显著降低(P<0.05),而NAT蛋白表达未见明显变化(P>0.05)。结论槲皮素可通过抑制NAT活性而减少INH代谢及Ac-INH生成,阐明槲皮素对INH体内药动学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有望为INH肝毒性防治提供重要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烟肼 槲皮素 N-乙酰基转移酶 药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