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空气分离与天然气液化组合循环 被引量:3
1
作者 脱瀚斐 厉彦忠 谭宏博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498-2504,共7页
提出了利用空分系统冷量液化天然气的联合流程思想,并介绍了一种采用氮气膨胀循环的空气分离与天然气液化联合方案,在得到液化天然气(LNG)的同时,也生产氮气、氧气等多种产品。通过流程模拟计算并采用有效能分析原理,确定了高、低温膨... 提出了利用空分系统冷量液化天然气的联合流程思想,并介绍了一种采用氮气膨胀循环的空气分离与天然气液化联合方案,在得到液化天然气(LNG)的同时,也生产氮气、氧气等多种产品。通过流程模拟计算并采用有效能分析原理,确定了高、低温膨胀量比对传热温差及有效能损失的影响规律,得到了不同液化量下的优化膨胀量之比。结果表明,基于热负荷总组合曲线的有效能分析原理能够方便、有效地研究整个传热过程的温差分布及有效能损失规律,对实际低温过程系统优化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分离 天然气液化 组合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膨胀机的煤层气液化流程计算及热力学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蒲亮 孙善秀 +2 位作者 厉彦忠 脱瀚斐 赵敏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115-1118,1126,共5页
为了比较不同煤层气液化流程中的损失、能耗的差别,首先对制冷剂中甲烷(CH4)的摩尔分数对能耗的影响进行了优化计算,在此基础上应用流程优化软件和编程手段对2种典型的液化流程方案进行了理论计算,进而对其损失、能耗进行了比较和分... 为了比较不同煤层气液化流程中的损失、能耗的差别,首先对制冷剂中甲烷(CH4)的摩尔分数对能耗的影响进行了优化计算,在此基础上应用流程优化软件和编程手段对2种典型的液化流程方案进行了理论计算,进而对其损失、能耗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CH4摩尔分数为50%左右时耗功最小,有利于流程的优化;理论上"丙烷预冷的N2-CH4单级膨胀液化循环"的损失和能耗均小于"N2-CH4串联双级膨胀液化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液化流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液化天然气冷量的液体空分新流程 被引量:12
3
作者 燕娜 厉彦忠 脱瀚斐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22-124,共3页
分析了空分装置中应用液化天然气(LNG)冷量的优势.从流程设计和现有流程改造的角度,分别提出了采用LNG冷量冷却循环氮气的液体空分装置的新方案,并采用AspenPlus软件对其进行模拟计算.研究表明:与传统流程相比较,新方案采用LNG... 分析了空分装置中应用液化天然气(LNG)冷量的优势.从流程设计和现有流程改造的角度,分别提出了采用LNG冷量冷却循环氮气的液体空分装置的新方案,并采用AspenPlus软件对其进行模拟计算.研究表明:与传统流程相比较,新方案采用LNG作为冷源冷却循环氮气后,可以代替氟利昂制冷机以及氮透平膨胀机组,取消了氮气外循环,系统得到简化,所需循环氮气量明显减少;系统最高运行压力由传统流程的4.2~5.0MPa降低到2.3~2.6MPa;液态产品的单位能耗从1.05~1.25kW·h/kg降低到0.317-0.384kW·h/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化天然气 冷量回收 空分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液化天然气低温冷藏车的相变蓄冷实验 被引量:3
4
作者 谭宏博 厉彦忠 +2 位作者 脱瀚斐 田宝聪 周满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1-35,59,共6页
针对以水为相变工质通过铜质圆管壁与低温氮气换热发生固液相变问题,通过测温和可视化测量手段模拟研究固液相变贮存LNG冷量过程,获得管内低温气体、管外液相区温度分布及冰层图相,分析了管内换热和液相区自然对流综合影响下的冰层变化... 针对以水为相变工质通过铜质圆管壁与低温氮气换热发生固液相变问题,通过测温和可视化测量手段模拟研究固液相变贮存LNG冷量过程,获得管内低温气体、管外液相区温度分布及冰层图相,分析了管内换热和液相区自然对流综合影响下的冰层变化和分布特性,结果表明:该换热问题具有典型的变壁温变热流密度的热边界条件;冰层厚度在有限时间内近似线性增长,且沿管长锥状分布、冰层锥度随时间呈对数增长趋势;由于液相区水的密度反转效应使自然对流主流向发生改变,导致上下壁面冰层厚度发生反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化天然气 低温冷藏车 蓄冷 相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纹内翅片管外水的冻结特性实验研究
5
作者 谭宏博 厉彦忠 +2 位作者 脱瀚斐 周满 田宝聪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8-21,共4页
通过测量管内低温气体、管壁温度分布及冰层图相,分析了波纹内翅片管管内传热热阻、管壁温度和冰层增长的变化特性。结果表明:内翅片管管内传热阻仅为光管的6.65%,由管壁至管内低温气体的热流量大大增加,因此,管外冰层增长速度在距入口2... 通过测量管内低温气体、管壁温度分布及冰层图相,分析了波纹内翅片管管内传热热阻、管壁温度和冰层增长的变化特性。结果表明:内翅片管管内传热阻仅为光管的6.65%,由管壁至管内低温气体的热流量大大增加,因此,管外冰层增长速度在距入口250 mm和500 mm处分别约为光管的4.2倍和1.7倍。冰层热阻占整个耦合传热总热阻的比例更大,以至于管外冰层热阻的增加引起管壁和管内气体温度的降低。由于内翅片管管内低温气体沿轴向温升更大,使其冰层厚度沿轴向斜率远大于光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结特性 变壁温 内翅片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