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成年受检者颈动脉管腔结构变化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全雪萌 华扬 +2 位作者 贾凌云 马兆毅 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脑颈动脉规范化评估数据库课题组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3-101,共9页
目的分析无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成年受检者颈动脉管腔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多中心“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脑颈动脉超声规范化评分”数据库2738例无心脑血管疾病相关危险因素的成年受检者(男78... 目的分析无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成年受检者颈动脉管腔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多中心“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脑颈动脉超声规范化评分”数据库2738例无心脑血管疾病相关危险因素的成年受检者(男787例,女1951例),分别将男性、女性分为18~29、30~39、40~49、50~59、≥60岁5组,统计比较各年龄组间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总动脉内径(D_(CCA))、颈动脉球部内径(D BULB)、颈内动脉内径(D_(ICA))及颈动脉不同节段内径之比[以颈动脉指数(CI)表示,CI_(BULB)/CCA为D_(BULB/DCCA),CI_(BULB)/ICA为D BULB/D_(ICA),CI_(ICA/CCA)为D_(ICA)/D_(CCA)]的差异性,并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及单因素线性回归方法分析各参数随年龄的变化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男女间以及不同侧别间各CI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方法分析各CI与颈总动脉IMT的相关性。应用多因素线性回归方法分析CI_(BULB)/CCA、CI_(BULB)/ICA及CI_(ICA/CCA)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1)IMT、D_(CCA)、D BULB、D_(ICA)、CI_(BULB)/CCA及CI_(BULB)/ICA与年龄呈显著正相关性(男性r值分别为0.121、0.229、0.260、0.055、0.107、0.229,女性r值分别为0.364、0.185、0.199、0.073、0.077、0.129,均P<0.01),CI_(ICA/CCA)与年龄呈负相关性(男性r=-0.118,女性r=-0.049,均P<0.05),且年龄每增长1岁,男性IMT、D_(CCA)、D BULB、D_(ICA)分别增长0.003、0.015、0.025、0.004 mm,女性IMT、D_(CCA)、D BULB、D_(ICA)分别增长0.005、0.011、0.018、0.005 mm。(2)男性CI_(BULB)/ICA小于女性(1.47±0.21比1.51±0.22;t=-5.566,P<0.01),CI_(ICA/CCA)大于女性(0.78±0.11比0.76±0.11;t=6.629,P<0.01);左侧CI_(BULB)/CCA(1.14±0.15比1.13±0.15;t=-2.973,P<0.05)、CI_(ICA/CCA)(0.77±0.11比0.76±0.11;t=-3.946,P<0.01)大于右侧。男女性别之间CI_(BULB)/CCA及左右侧之间CI_(BULB)/IC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男性比女性:1.13±0.15比1.13±0.15,t=1.212,P=0.226;左侧比右侧:1.49±0.22比1.50±0.21,t=1.112,P=0.266)。CI_(BULB)/CCA、CI_(BULB)/ICA与IMT的增加呈正相关性(r值分别为0.039、0.070,均P<0.05),而CI_(ICA/CCA)与IMT的增加呈负相关性(r=-0.032,P<0.05)。(3)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β=0.081,P<0.01)、左侧(β=0.040,P<0.05)显著正向预测CI_(BULB)/CCA,而IMT对CI_(BULB)/CCA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β=0.012,P>0.05)。年龄(β=0.148,P<0.01)、女性(β=0.070,P<0.01)及IMT(β=0.030,P<0.05)为CI_(BULB)/ICA增加的独立影响因素。年龄(β=-0.063,P<0.01)、女性(β=-0.088,P<0.01)显著负向预测CI_(ICA/CCA),左侧显著正向预测CI_(ICA/CCA)(β=0.053,P<0.01),但IMT对CI_(ICA/CCA)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β=-0.022,P>0.05)。结论无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成年受检者的颈动脉管腔结构参数与年龄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年龄、性别、侧别及IMT为颈动脉内径比值变化的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颈动脉 结构 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中心无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成年受检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杨雨佳 华扬 +2 位作者 马兆毅 贾凌云 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脑颈动脉规范化评估数据库课题组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537-543,共7页
目的分析无心脑血管危险因素的成年受检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百分位数值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连续性纳入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国内53家医院参加的“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脑颈动脉超声规范化评估”数据库中2738名无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 目的分析无心脑血管危险因素的成年受检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百分位数值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连续性纳入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国内53家医院参加的“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脑颈动脉超声规范化评估”数据库中2738名无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成年受检者颈总动脉(CCA)内径、颈动脉球部(CB)内径、颈内动脉(ICA)内径及CCA远段IMT测值。按性别与年龄对IMT进行分层描述[百分位数值以第5、10、25、50、75、90及95百分位数(P_(5)、P_(10)、P_(25)、P_(50)、P_(75)、P_(90)、P_(95))表示],并依据IMT的中位数值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IMT<0.6 mm组和IMT≥0.6 mm组,比较两组受检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侧别及CCA、CB、ICA内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IMT增加的影响因素。结果(1)女性平均IMT为(0.56±0.02)mm,男性平均IMT为(0.59±0.03)mm。女性和男性IMT百分位数值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均P<0.01);对19~69岁颈总动脉远段IMT增长值的横断面计算结果显示,男性与女性IMT每年分别增加0.003、0.005 mm。(2)IMT与CCA内径(r=0.130,P<0.01)、ICA内径(r=0.067,P<0.01)、CB内径(r=0.143,P<0.01)、年龄(r=0.302,P<0.01)、BMI(r=0.142,P<0.01)均呈正相关性,男性IMT大于女性IMT(t=8.784,P<0.01),左侧与右侧IMT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左侧比右侧:(0.57±0.02)mm比(0.57±0.02)mm,t=-0.301,P=0.763]。(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CB内径(OR=1.193,95%CI:1.109~1.283)、年龄(OR=1.049,95%CI:1.042~1.055)、女性(OR=0.688,95%CI:0.602~0.787)为IMT增加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年龄、性别、CB内径均为无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成年受检者正常范围内IMT增加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超声 动脉粥样硬化 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评估椎动脉优势所致管径不对称程度与椎动脉起始段狭窄相关性的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刘一铭 张峰 +1 位作者 华扬 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脑颈动脉规范化评估数据库课题组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744-751,共8页
目的探索无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者椎动脉优势(VAD)所致双侧椎动脉管径不对称程度与椎动脉起始段狭窄(VAOS)发生的相关性及诊断VAD的最佳管径差值(△D)截断值。方法回顾性连续性纳入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脑颈动脉... 目的探索无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者椎动脉优势(VAD)所致双侧椎动脉管径不对称程度与椎动脉起始段狭窄(VAOS)发生的相关性及诊断VAD的最佳管径差值(△D)截断值。方法回顾性连续性纳入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脑颈动脉超声规范化评估数据库”中无高脂血症、高血压病、糖尿病、肥胖(体质量指数≥28 kg/m^(2))、吸烟史、饮酒史等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非椎动脉闭塞受试者6404例。收集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双侧椎动脉管径△D及根据椎动脉起始段和椎间隙段的收缩期峰值流速和舒张末期流速评估的VAOS情况。将狭窄率≥50%的受试者划分为VAOS组,其余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及△D,将其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项目作为自变量,以发生狭窄率≥50%VAOS作为因变量,进一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其独立影响因素。使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对VAOS组和对照组按1∶5进行匹配,基于匹配后受试者以发生狭窄率≥50%VAOS为结局指标,以△D为自变量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以约登指数计算△D的最佳截断值。结果纳入的6404例受试者中,男1975例,女4429例;其中VAOS组46例,VAOS发生率0.72%。(1)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VAOS组的男性比例、年龄、体质量指数及△D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将以上变量进一步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OR=2.49,95%CI:1.36~4.67,P=0.003)、年龄(OR=1.14,95%CI:1.11~1.17,P<0.01)及△D(OR=1.81,95%CI:1.06~2.97,P=0.024)均为发生狭窄率≥50%VAOS的危险因素。(2)倾向性评分匹配后,VAOS组纳入46例,对照组纳入230例,共276例。组间比较结果显示,VAOS组△D高于对照组[0.65(0.30,1.20)mm比0.40(0.20,0.80)mm,P=0.009],余基线资料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后的276例受试者,以发生狭窄率≥50%VAOS为结局指标、以△D为自变量绘制的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D预测无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者发生狭窄率≥50%VAOS的AUC为0.622,最佳截断值为0.800 mm,特异度为78.3%,敏感度为41.3%。结论无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者双侧椎动脉管径不对称程度与发生狭窄率≥50%的VAOS相关,△D最佳截断值为0.800 mm,可作为定义VAD的参考标准,△D≥0.800 mm提示发生狭窄率≥50%VAOS的风险较高(特异度78.3%、敏感度41.3%)。本研究结果有待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 超声检查 椎动脉起始段狭窄 椎动脉优势 不对称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成年受检者颈动脉管腔结构与血流速度分布特征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李佳珊 华扬 +2 位作者 马兆毅 贾凌云 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脑颈动脉规范化评估数据库课题组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740-747,共8页
目的分析无心脑血管病史及危险因素的成年受检者不同年龄、性别、侧别的颈动脉管腔结构、血流速度差异性,以及血流速度与颈动脉指数(CI)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国内53家医院筛查既往无心脑血管病史及其危险因素的健... 目的分析无心脑血管病史及危险因素的成年受检者不同年龄、性别、侧别的颈动脉管腔结构、血流速度差异性,以及血流速度与颈动脉指数(CI)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国内53家医院筛查既往无心脑血管病史及其危险因素的健康成年受检者2738例(男787例,女1951例),记录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析年龄[40岁以上年龄组(≥40岁组)与40岁以下年龄组(<40岁组)]、性别、左右侧别之间颈总动脉(CCA)、颈动脉球部(BULB)、颈内动脉(ICA)的内径(D_(CCA)、D_(BULB)、D_(ICA))及血流速度[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包括双侧CCA和ICA的PSV(PSV_(CCA)、PSV_(ICA));舒张期末流速(EDV),包括双侧CCA和ICA的EDV(EDV_(CCA)、EDV_(ICA))]的差异性。分析组间CI[CI_(BULB/ICA)(D_(BULB)与D_(ICA)比值)、CI_(BULB/CCA)(D_(BULB)与D_(CCA)比值)、CI_(ICA/CCA)(D_(ICA)与D_(CCA)比值)]的差异性并与对应颈动脉血流速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40岁组D_(CCA)、D_(BULB)、D_(ICA)均大于<40岁组[分别为6.2(5.7,6.7)mm比6.0(5.6,6.4)mm,7.0(6.4,7.8)mm比6.7(6.1,7.4)mm,4.6(4.1,5.1)mm比4.5(4.1,5.0)mm]。男性D_(CCA)、D_(BULB)、D_(ICA)均大于女性[分别为6.2(5.8,6.7)mm比6.0(5.6,6.4)mm,7.1(6.4,7.8)mm比6.7(6.1,7.4)mm,4.8(4.4,5.3)mm比4.4(4.1,4.9)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左侧D_(CCA)小于右侧[6.0(5.6,6.5)mm比6.1(5.7,6.5)mm],右侧D_(ICA)小于左侧[4.5(4.0,5.0)mm比4.5(4.1,5.0)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40岁组受检者的PSV_(CCA)、PSV_(ICA)、EDV_(CCA)、EDV_(ICA)均高于≥40岁组[分别为95(80,112)cm/s比77(63,92)cm/s,85(72,98)cm/s比77(65,92)cm/s,28(24,33)cm/s比26(21,31)cm/s,33(28,39)cm/s比32(26,38)cm/s],女性PSV_(ICA)、EDV_(CCA)、EDV_(ICA)均高于男性[分别为84(71,97)cm/s比79(66,95)cm/s,28(23,33)cm/s比27(22,32)cm/s,34(28,40)cm/s比30(25,35)cm/s],左侧PSV_(CCA)、EDV_(CCA)均高于右侧[分别为91(75,108)cm/s比87(72,104)cm/s,28(23,33)cm/s比27(22,32)c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3)≥40岁组CI_(BULB/CCA)、CI_(BULB/ICA)均高于<40岁组[1.14(1.04,1.25)比1.12(1.03,1.21),1.53(1.38,1.69)比1.47(1.33,1.60)],CI_(ICA/CCA)低于<40岁组[0.74(0.68,0.82)比0.75(0.69,0.82)],且女性CI_(BULB/ICA)大于男性[1.50(1.36,1.64)比1.45(1.33,1.61)],而CI_(ICA/CCA)小于男性[0.75(0.69,0.81)比0.76(0.70,0.8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左侧CI_(BULB/CCA)、CI_(ICA/CCA)大于右侧[分别为1.13(1.04,1.23)比1.12(1.03,1.22),0.75(0.69,0.83)比0.75(0.69,0.8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4)CI_(ICA/CCA)与PSV_(CCA)、EDV_(CCA)之间均呈正相关(r_(s)值分别为0.122、0.056,均P<0.01),与PSV_(ICA)、EDV_(ICA)之间均呈负相关(r_(s)值分别为-0.050、-0.201,均P<0.01)。CI_(BULB/ICA)与PSV_(CCA)、EDV_(CCA)均呈负相关(r_(s)值分别为-0.111、-0.069,均P<0.01),与EDV_(ICA)呈正相关(r_(s)值为0.064,P<0.01)。CI_(BULB/CCA)与PSV_(ICA)、EDV_(ICA)均呈负相关(r_(s)分别为-0.057、-0.151,均P<0.01)。结论无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成年人颈动脉管腔、血流速度存在年龄、性别及侧别的差异性。CI与血流速度的变化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流速 颈动脉管腔结构 颈动脉指数 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评估椎动脉起始段狭窄与解剖学因素相关性的多中心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张峰 华扬 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脑颈动脉规范化评估数据库课题组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609-615,共7页
目的 分析椎动脉起始段狭窄(VAOS)与椎动脉解剖学因素(走行变异、管径和起源情况)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连续性纳入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脑颈动脉超声规范化评估数据库”中11 255例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患者。... 目的 分析椎动脉起始段狭窄(VAOS)与椎动脉解剖学因素(走行变异、管径和起源情况)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连续性纳入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脑颈动脉超声规范化评估数据库”中11 255例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患者。根据椎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期末流速(EDV)和PSV_(起始段)/PSV_(椎间隙段)]确定VAOS的程度,分为轻度(狭窄率<50%)、中度(狭窄率50%~<70%)、重度(狭窄率70%~99%)狭窄及闭塞,并依据VAOS的程度将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患者分为VAOS组(轻、中、重度狭窄及闭塞)与正常组(无狭窄)。收集患者的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椎动脉解剖学因素,包括椎动脉走行变异、起源异常、椎间隙段(V2段)内径;心脑血管疾病相关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史、饮酒史、肥胖(BMI≥28 kg/m~2)。最终统计分析时,若涉及侧别,各组以侧数进行统计,其中双侧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分别计入左侧和右侧;若未涉及侧别,各组以例数进行统计。以发生VAOS作为因变量,将一般情况、解剖学因素及心脑血管疾病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将其中P<0.05的项目作为自变量,进一步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VAOS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1)11 255例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患者中,剔除基本信息不完整、彩色多普勒超声数据缺失或录入错误者819例,共纳入符合纳排标准的患者10 436例,其中VAOS组547例,正常组9 889例。(2)10 436例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患者共20 872侧椎动脉,其中VAOS组634侧(右侧399侧、左侧235侧),右侧VAOS检出率(1.9%)高于左侧(1.1%),两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75,P<0.01);正常组20 238侧(右侧10 037侧、左侧10 201侧)。右侧椎动脉的VAOS组均无椎动脉走行变异,V2段内径较正常组粗,两组椎动脉走行变异比例及V2段内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走行变异:正常组2.98%(229/10 037),χ~2=9.31;V2段内径:3.5(3.1,3.8) mm比3.2(2.9,3.5) mm,Z=8.21;均P<0.01]。左侧椎动脉的VAOS组无椎动脉起源异常,V2段内径较正常组粗,椎动脉走行变异、起源异常比例及V2段内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走行变异:正常组2.90%(296/10 201),VAOS组0.43%(1/235),χ~2=5.09;起源异常:正常组1.75%(179/10 201);V2段内径:3.7(3.3,4.0) mm比3.4(3.1,3.8) mm,Z=5.46;均P<0.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8,95%CI:1.07~1.09,P<0.01)、吸烟史(OR=1.91,95%CI:1.53~2.37,P<0.01)、高血压病(OR=1.90,95%CI:1.56~2.31,P<0.01)、高脂血症(OR=1.30,95%CI:1.01~1.65,P<0.05)、糖尿病(OR=1.44,95%CI:1.14~1.80,P=0.002)是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患者发生VAOS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女性(OR=0.53,95%CI:0.42~0.66,P<0.01)、走行变异(OR=0.47,95%CI:0.26~0.80,P=0.009)为保护因素。结论 VAOS与椎动脉解剖学因素可能存在关联,VAOS患者中走行变异比例较低,且走行变异为VAOS的保护因素。本研究结果有待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 超声 起始段狭窄 走行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椎动脉不对称性与椎动脉起始段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张峰 华扬 +1 位作者 刘一铭 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脑颈动脉规范化评估数据库课题组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12-318,共7页
目的分析无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人群的椎动脉不对称性与椎动脉起始段狭窄(VAOS)病变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脑颈动脉超声规范化评估数据库”中无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接受颈部动... 目的分析无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人群的椎动脉不对称性与椎动脉起始段狭窄(VAOS)病变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脑颈动脉超声规范化评估数据库”中无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接受颈部动脉粥样硬化超声筛查者共6423例。收集受试者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及左、右两侧椎动脉超声检查参数,即椎间隙段(V2段)内径及采用椎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期末流速(EDV)和PSV起始段/PSV椎间隙段]评估的VAOS的程度(轻度、中度、重度及闭塞)。依据检测结果将所有患者分为VAOS组与非VAOS组。将椎动脉内径≤2.0 mm定义为椎动脉发育不良(VAH);将双侧椎动脉V2段内径差值≥1.2 mm定义为椎动脉优势(VAD),并将所有患者分为VAD组和非VAD组(内径差<1.2 mm)。最终统计分析时,若涉及侧别,各组以侧进行统计;若未涉及侧别,各组以例数进行统计。以发生VAOS作为因变量,将一般资料、解剖学因素(VAH、VAD)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将其中P<0.05的项目作为自变量,进一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VAOS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符合纳排标准的人群6423例,男1985例,女4438例;年龄19~80岁,平均(43±13)岁。其中VAD组628例,非VAD组5795例。(1)与VAD组比较,非VAD组女性占比更高(69.9%比61.3%,P<0.01),年龄更小[(43±13)岁比(45±14)岁,P<0.01],且年龄<40岁人群占比高于VAD组(46.3%比38.4%,P<0.01),VAH患者比例和VAOS发生比例均低于VAD组(分别为0.6%比17.2%和1.5%比4.0%,均P<0.01)。(2)无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人群发生VAOS的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VAOS组男性比例、年龄、BMI及VAH和VAD的比例均高于非VAOS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进一步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1.92,95%CI:1.30~2.85,P=0.001)、年龄(OR=1.12,95%CI:1.10~1.14,P<0.01)和VAD(OR=2.14,95%CI:1.30~3.40,P=0.002)是无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行颈部动脉粥样硬化超声筛查人群发生VAO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VAD的发生受性别和年龄影响,VAD是无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人群发生VAOS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 超声 起始段狭窄 椎动脉发育不良 椎动脉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