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四川省凉山州移民生态效应研究
被引量:3
- 1
-
-
作者
胥梦娇
赵伟
蔡俊飞
杨羽佳
-
机构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
-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241-3252,共12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071349)
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2020JDJQ0003)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科研项目(IMHE⁃CXTD⁃02)。
-
文摘
土地利用变化是自然演变与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大量的人口流动一定程度上将影响土地利用方式,进而对区域生态环境质量产生影响作用。因此,研究人口流动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及生态效应,能为合理调控区域人地关系,促进区域生态环境与经济的平衡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基于长时序高空间分辨率土地利用数据,以具有典型移民现象的四川省凉山州为研究区,针对移民驱动下的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及其诱发的生态效应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1)2000—2020年间,受人口迁移影响,凉山州土地资源的利用结构和程度都发生了相应改变,以耕地、草地、林地及不透水面的面积变化最为显著。在人口迁入较多的西昌、冕宁和德昌等县市内,供人类生活、生存所需要的耕地和建筑用地的数量显著增加;相反,对于大量人口迁出的喜德、昭觉和美姑等地区,人类活动强度的降低为生态用地的恢复和重建提供了条件,生态用地面积不断上涨。(2)受土地利用类型、地形条件、人口分布等因素的影响,凉山州整体生态环境质量呈西高东低、北高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2000—2020年,整体生态环境质量仅下降了0.36%,总体较为稳定。(3)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区域集中于东部的越西、美姑及昭觉等县市,而生态环境质量降低的区域主要位于盐源、会里、西昌和德昌等县市。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变与区域移民活动存在紧密联系,其中由移民迁入引发的耕地和不透水面对生态用地的挤占,对生态环境质量退化贡献比重达87.97%,而随着移民迁出为生态工程的实施提供条件,凉山州内生态用地面积共增加775.84 km2。
-
关键词
移民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效应
凉山州
生态环境质量
-
Keywords
migration
land use change
ecological effect
Liangshan Prefecture
eco-environment quality
-
分类号
F301.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X32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D632.4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