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胡鞍钢:中国需要高瞻远瞩的卫生产业发展战略
1
作者 胡鞍钢 《中国卫生产业》 2008年第5期33-33,共1页
目前,医改的基本思路和框架已经确定,最鲜明的一点就是要加大政府投入。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投资于人民健康应该是中国卫生改革和发展的战略核心。我在《卫生与发展:建设全民健康社会》里就写过,政府要转换和丰富职能,要投... 目前,医改的基本思路和框架已经确定,最鲜明的一点就是要加大政府投入。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投资于人民健康应该是中国卫生改革和发展的战略核心。我在《卫生与发展:建设全民健康社会》里就写过,政府要转换和丰富职能,要投资于人民:投资于人民卫生、投资于人民健康、投资于人民健身,建设国家卫生保障系统。中国将成为最大的健康社会,创造最大的卫生服务产业和卫生消费市场,真正意义上成为具有丰富内涵的“全民健康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卫生改革 卫生产业 人民健康 鞍钢 政府投入 全民健康 卫生服务 卫生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学家胡鞍钢说:我国走向经济强国的八大举措
2
作者 胡鞍钢 《农电管理》 2003年第5期43-43,共1页
关键词 经济学家 胡鞍钢 中国 人力资本投资 金融体制 财政管理 经济增长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举国体制与世界数字经济强国的构建 被引量:3
3
作者 谢宜泽 胡鞍钢 《当代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20,共8页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其中,第一要务是做强。做强数字经济,必须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数字技术是数字经济的基石,数字经济的竞争本质上是数字技术的竞争。数字技术的研发面临技术和市场双重风险,发挥新...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其中,第一要务是做强。做强数字经济,必须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数字技术是数字经济的基石,数字经济的竞争本质上是数字技术的竞争。数字技术的研发面临技术和市场双重风险,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做强数字经济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攻克关键核心数字技术。为了打赢关键核心数字技术攻坚战,应牢牢抓住数字技术范式变革和数字经济动力转换的战略窗口期,强化党中央的集中领导与统筹协调;整合运用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六路大军”,系统构建政产学研用多元互动的数字技术创新格局;形成政府机制与市场机制双向嵌入、集中化与扁平化有机融合的数字技术创新模式,最终加速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数字经济强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举国体制 数字技术 数字经济 数字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经济指令计划到发展战略规划:中国五年计划转型之路(1953-2009) 被引量:49
4
作者 胡鞍钢 鄢一龙 吕捷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4-24,共11页
1953年以来,中国五年计划经历了大推动计划期、半统制计划期、混合计划期、指导规划期、战略规划期五个阶段,从经济指令计划转型为发展战略规划,由经济计划转向全面发展规划,由微观转向宏观领域,由经济指标为主转向公共服务指标为主。... 1953年以来,中国五年计划经历了大推动计划期、半统制计划期、混合计划期、指导规划期、战略规划期五个阶段,从经济指令计划转型为发展战略规划,由经济计划转向全面发展规划,由微观转向宏观领域,由经济指标为主转向公共服务指标为主。五年计划转型之路表明计划和市场两者各有优劣,需要两种手段并用,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年计划 计划失灵 市场失灵 中国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国际大通道建设与贸易自由化 被引量:14
5
作者 胡鞍钢 温军 王志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9,共5页
加入 WTO为中国建立开放型经济以及参与和分享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发展机遇,也提供了制度或游戏规则框架。本文认为中国应积极主动地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尽快开辟西南国际大通道,实现贸易自由化,加快建立自由贸易区( FTA),并在此基础... 加入 WTO为中国建立开放型经济以及参与和分享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发展机遇,也提供了制度或游戏规则框架。本文认为中国应积极主动地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尽快开辟西南国际大通道,实现贸易自由化,加快建立自由贸易区( FTA),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国际大通道 贸易自由化 经济全球化 区域经济合作 自由贸易区 开放型经济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型期水资源配置的公共政策:准市场和政治民主协商 被引量:99
6
作者 胡鞍钢 王亚华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5-11,共7页
跨区域水资源分配是一种利益分配 ,本文从政治经济学的视角提出“准市场”分配水资源的思路 :(1)将流域水资源划分为生态水、基本用水和多样化用水三部分 ,生态水不容超采 ,基本用水流域人口均等化 ,部分多样化用水进入市场交易。(2)成... 跨区域水资源分配是一种利益分配 ,本文从政治经济学的视角提出“准市场”分配水资源的思路 :(1)将流域水资源划分为生态水、基本用水和多样化用水三部分 ,生态水不容超采 ,基本用水流域人口均等化 ,部分多样化用水进入市场交易。(2)成立由各地区参加的流域行政首长委员会 ,实行一省一票、多数决定 ,当各方对水资源分配争执不下 ,由中央或上级裁定 ,在平等参与的基础上建立规范的政治民主协商制度。(3)在逐步提高水价、降低供水成本前提下 ,国家财政或国家投资对水利设施的直接补贴转向对贫困农民用户的补助 ,增加对中上游省份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加大国家对大江大河源头地区生态环境建设投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配置 准市场 政治民主协商 公共政策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健康思想与优先发展健康生产力研究 被引量:37
7
作者 胡鞍钢 王洪川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12,共8页
健康作为一种特殊的人力资本,既是人民福祉之本,又是社会生产力之基。习近平健康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强化人在全面现代化进程中的核心地位,形成"以人民为中心、以健康为根本"的思想内核,明确了... 健康作为一种特殊的人力资本,既是人民福祉之本,又是社会生产力之基。习近平健康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强化人在全面现代化进程中的核心地位,形成"以人民为中心、以健康为根本"的思想内核,明确了新时代健康促进的工作方针、发展路径、战略步骤、政治保证等重大问题。基于习近平健康思想,本文提出健康生产力理论,进一步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标准,实现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标准和价值标准的高度统一。新时代要优先发展健康生产力,促进健康生产力从不公平到公平、从不充分到充分,这就要全面建设遵循人的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公平可及、推进健康产业等非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领域充分发展、全面提高健康管理现代化水平、积极完善全民医保制度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健康思想 健康生产力 健康优先 医疗卫生事业 健康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绿色储蓄率核算:1978-2010 被引量:10
8
作者 胡鞍钢 唐啸 鄢一龙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3-15,共13页
本文借鉴世界银行提出的真实储蓄率概念和核算方法,在考虑自然灾害、人力资本、绿色投资以及在净进口外部自然资本的情况下,提出绿色储蓄率概念和核算方法,以更全面衡量绿色国民财富,作为建立新的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的基础和参照。本... 本文借鉴世界银行提出的真实储蓄率概念和核算方法,在考虑自然灾害、人力资本、绿色投资以及在净进口外部自然资本的情况下,提出绿色储蓄率概念和核算方法,以更全面衡量绿色国民财富,作为建立新的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的基础和参照。本文计算1978-2010年期间中国绿色储蓄率的变迁情况,发现它的历史轨迹是呈现早期下降,其后不断上升的"J"字型路线,反映了这一时期生态赤字从扩大到缩小,绿色储蓄率不断上升的基本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绿色储蓄率 真实储蓄率 绿色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生态赤字到生态建设:全球化条件下中国的资源和环境政策 被引量:34
9
作者 胡鞍钢 王亚华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6-13,共8页
关键词 资源环境问题 生态赤字 生态建设 全球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五”计划实施情况评估报告 被引量:16
10
作者 胡鞍钢 王亚华 鄢一龙 《经济研究参考》 2006年第2期40-55,共16页
本报告利用目标一致性评估方法,对“十五”计划的实施情况(2001—2004年)做一初步的后评价。对“十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体系的五大类、26个主要指标和近百个分项指标的定量比较表明,“十五”计划实施情况总体良好:国民经济... 本报告利用目标一致性评估方法,对“十五”计划的实施情况(2001—2004年)做一初步的后评价。对“十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体系的五大类、26个主要指标和近百个分项指标的定量比较表明,“十五”计划实施情况总体良好:国民经济持续平稳快速增长,对外开放实现了跨越武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改善,国民经济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地区发展差距扩大的速度初步抑制,各类基础设施建设增长速度大大加快,科技和教育进入黄金增长期,可持续发展事业取得新进展。“十五”期间,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为“十一五”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奠定了良好基础,也为本世纪前20年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了一个好局。“十五”计划提出的规划目标绝大多数按期实现或能够基本实现,部分目标已经提前或超额实现,只有少数目标与当初规划偏离较大,主要包括:(1)产业结构调整偏离了原定目标,第二产业快速发展,第三产业增长缓慢,产业结构失衡的问题更加突出;(2)就业结构调整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第二产业资本深化排斥劳动力的同时,第三产业吸纳就业能力减弱,“高增长、低就业”的问题更加突出;(3)能源需求增长过快,供需矛盾更加尖锐,煤炭生产和消费超常规增长,能源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更加突出;(4)主要污染物排放先下降后上升,大气污染物排放增加,酸雨污染加重。“十五”计划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几个主要偏差,表明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规划设想没有能够实现,增长模式粗放的问题不仅没有明显改观,还出现了增长质量下滑的问题。“九五”期问通过大规模结构调整,我国出现了经济增长的同时,能耗和污染排放总量下降的趋势,而进入“十五”,特别是2003年以来,投资驱动和投资效益递减成为主要特征,经济增长吸纳就业能力进一步降低,能源资源消耗增速远高于经济增长速度,主要污染物排放大幅度上升,经济增长模式发生了逆转。“十一五”规划需要将转变增长模式继续作为中心任务,核心是改变“资本高投入、就业低增长、资源高消耗、污染高排放”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武,千方百计增加就业,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国民经济体系的建立,特别是要转变工业增长模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五”计划 实施情况 评估报告 “十一五”规划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国民经济体系 就业结构调整 经济增长质量 经济增长模式 粗放型经济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开启中国绿色改革之路 被引量:6
11
作者 胡鞍钢 郎晓娟 +1 位作者 沈若萌 刘珉 《林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10,共8页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要求绿色改革。中国新一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生态效益和公平优先为特征,体现了绿色改革的核心思想,带来了积累生态资本、改善社会公平、增加绿色就业等改革红利。其成功经验包括:以理念转变为思想基础,大规模增加绿色...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要求绿色改革。中国新一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生态效益和公平优先为特征,体现了绿色改革的核心思想,带来了积累生态资本、改善社会公平、增加绿色就业等改革红利。其成功经验包括:以理念转变为思想基础,大规模增加绿色投资,鼓励绿色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改革 改革红利 绿色创新 生态资本 生态红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东阳-义乌水权交易看我国水分配体制改革 被引量:49
12
作者 胡鞍钢 王亚华 《中国水利》 2001年第6期35-37,共3页
东阳和义乌之间的跨城市水权交易的实践意义何在,它能否带来水权与水市场方面理论的突破,在这类事件中政府应充当什么样的角色,《从东阳—义乌水权交易看我国水分配体制改革》有比较权威的论述。
关键词 中国 水权交易 体制改革 水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型期水资源配置的公共政策:准市场和政治民主协商 被引量:95
13
作者 胡鞍钢 王亚华 《中国水利》 2000年第11期10-13,共4页
跨区域水资源分配是一种利益分配,从政治经济学的视角提出“准市场”分配水资源的思路:(1)将流域水资源划分为生态水、基本用水和多样化用水三部分,生态水不容超采,基本用水流域人口均等化,部分多样化用水进入市场交易。(2)成立由各地... 跨区域水资源分配是一种利益分配,从政治经济学的视角提出“准市场”分配水资源的思路:(1)将流域水资源划分为生态水、基本用水和多样化用水三部分,生态水不容超采,基本用水流域人口均等化,部分多样化用水进入市场交易。(2)成立由各地区参加的流域行政首长委员会,实行一省一票、多数决定,当各方对水资源分配争执不下,由中央或上级裁定,在平等参与的基础上建立规范的政治民主协商制度。(3)在逐步提高水价、降低供水成本前提下,国家财政或国家投资对水利设施的直接补贴转向对贫困农民用户的补助,增加对中上游省份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加大国家对大江大河源头地区生态环境建设投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配置 准市场 政治民主协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开发应优先实施知识发展战略 被引量:12
14
作者 胡鞍钢 熊义志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4-11,共8页
知识已经成为最重要的发展要素。知识促进经济增长,知识增加人类发展,知识推动社会变革。西部同东部最大的差距并不是经济发展差距,而是知识发展差距。西部发展最大的瓶颈是知识发展水平落后,必须优先实施知识发展战略,以知识促进... 知识已经成为最重要的发展要素。知识促进经济增长,知识增加人类发展,知识推动社会变革。西部同东部最大的差距并不是经济发展差距,而是知识发展差距。西部发展最大的瓶颈是知识发展水平落后,必须优先实施知识发展战略,以知识促进发展。实施知识发展战略必须分析知识发展所需的设施和服务的经济属性,依据市场规律,充分发挥市场优化配置效力和政府解决市场失效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差距 知识发展战略 西部大开发 知识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就业制度演变 被引量:26
15
作者 胡鞍钢 程永宏 《经济研究参考》 2003年第51期2-19,25,共19页
就业制度是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随着经济体制的变化,就业制度必然发生相应的变化。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城镇的就业制度相应地发展成以统包统配为主要特征的形式;改革开放以来。
关键词 中国 就业制度 经济体制 市场体系 劳动力市场 二元经济 《劳动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外援助与国家软实力:中国的现状与对策 被引量:19
16
作者 胡鞍钢 张君忆 高宇宁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13,共9页
2015年国际发展援助体系发生了深刻变化。如何理解和应对这些变化与挑战,对我国在国际发展援助体系中是否能够发挥主导作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的对外援助虽然增长较快且规模已居世界第4位,但是与我国经济总量、对外贸易、对... 2015年国际发展援助体系发生了深刻变化。如何理解和应对这些变化与挑战,对我国在国际发展援助体系中是否能够发挥主导作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的对外援助虽然增长较快且规模已居世界第4位,但是与我国经济总量、对外贸易、对外投资占世界比重仍有很大的不对称,与我国的国际地位不符并已经成为"走出去"战略的短板。我们认为,我国在坚持"严格尊重、不附带条件、不要求特权"的对外援助准则的同时,应加大对外援助力度,尤其是更加重视人力资源的援助;提高援助标准,加快建立适应国际新形式的官方宽口径对外援助资源统计方式;尽快成立以外交部牵头的国务院直属发展援助机构,开拓国际发展援助的国际合作新领域。总之,我国应以国际合作来积极应对传统援助国在新一轮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下提出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援助 国家软实力 走出去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设生态共同体,京津冀协同发展 被引量:6
17
作者 胡鞍钢 沈若萌 刘珉 《林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3-6,34,共5页
京津冀地区曾经有过森林生态赤字不断加剧的历史教训,在新中国成立后,经过森林生态建设的实践探索,积累了一些协同发展的实践经验。进一步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生态共同体,需要从合作与升级两方面入手,解放思想,统一设计。通过分工与合... 京津冀地区曾经有过森林生态赤字不断加剧的历史教训,在新中国成立后,经过森林生态建设的实践探索,积累了一些协同发展的实践经验。进一步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生态共同体,需要从合作与升级两方面入手,解放思想,统一设计。通过分工与合作,实现区域生态建设红利的共享共赢,以生态建设促进绿色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 协同发展 生态建设 森林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森林赤字到森林盈余:林业发展转型与绿色新政 被引量:8
18
作者 胡鞍钢 刘珉 《林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13,共7页
运用历史比较和国际比较的方法,得出结论:中国的森林资源总体呈"U"型曲线变化,先下降后上升。林业发展之路历经波折,新中国林业发展分为新政前时期和新政时期,可细分为六个阶段。第一次林业新政时期,我国改变了"森林赤字"的状况,... 运用历史比较和国际比较的方法,得出结论:中国的森林资源总体呈"U"型曲线变化,先下降后上升。林业发展之路历经波折,新中国林业发展分为新政前时期和新政时期,可细分为六个阶段。第一次林业新政时期,我国改变了"森林赤字"的状况,迎来了"森林盈余"的黄金时期。第二次绿色林业新政阶段,重点是林业发展转型,即林业充分发挥自然优势,全面向绿色发展转型,使林业不仅在应对金融危机、扩大内需和增加就业上发挥应有作用,更应在应对气候变化生态危机、生态多样性保护等方面发挥特殊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发展 转型 绿色新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护天然林资源 为后代积累生态资产──伊春林业建设调研报告 被引量:4
19
作者 胡鞍钢 刘珉 《林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8-24,75,共8页
运用历史回顾和国际比较的方法,通过对伊春林业建设案例的研究,得出伊春悲剧的关键在于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天然林应该得到休养生息,人工林种植不能代替天然林的保护,政府应加大财政支持,同时也应注重市场运作产业升级。
关键词 天然林 生态 财政支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就业形势分析 被引量:52
20
作者 胡鞍钢 《经济研究参考》 2002年第59期2-7,共6页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且人口总量在不断增长。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历届政府始终需要优先重点解决三个基本发展问题:第一是吃饭问题,为占世界21%的人口提供粮食与食品需求,保证粮食与食品安全;第二是就业问题,为占世界26%的劳动...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且人口总量在不断增长。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历届政府始终需要优先重点解决三个基本发展问题:第一是吃饭问题,为占世界21%的人口提供粮食与食品需求,保证粮食与食品安全;第二是就业问题,为占世界26%的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包括正规和非正规就业,固定与临时就业,全时与部分时间就业等多种灵活就业机会;第三是养老问题,为占世界1/5以上的老龄人口提供基本社会保障,保证他们能够安度晚年充分享有经济发展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就业 形势分析 结构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