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电极电弧焊接与增材制造技术的现状与未来趋势
1
作者 胡青松 闫朝阳 +1 位作者 蒋凡 陈树君 《材料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34,共18页
针对成型件高精度控形与低损伤控性的实现需求,以及在增加熔敷量的同时达到热源热、质、力深度解耦的目标,多电极电弧焊接/增材技术已逐渐成为学术界与工业界共同关注的热点。本文对多电极电弧工艺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系统综述,全面梳理了... 针对成型件高精度控形与低损伤控性的实现需求,以及在增加熔敷量的同时达到热源热、质、力深度解耦的目标,多电极电弧焊接/增材技术已逐渐成为学术界与工业界共同关注的热点。本文对多电极电弧工艺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系统综述,全面梳理了多电极电弧焊接与增材领域的前沿研究成果,并对多电极电弧中不同类型的耦合电弧进行了分类总结,多电极电弧系统通过引入多个电极,实现了对耦合电弧热质力传输过程的更精细调控,有助于优化沉积层的成形质量,降低缺陷,提高制造精度。强调了不同类型多电极电弧工艺在热源和电极排布方式,热质力解耦传输特性的区别,总结了焊接过程参数对耦合电弧稳定性的影响机制,最后,本文提出了适用于电弧熔丝增材制造领域的多电极电弧特性,探索复合材料构件的高性能制造,搭建新型多电极电弧技术的工艺数据库,为耦合电弧和多电极电弧增材制造技术的应用推广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电极电弧 电弧增材制造 热质传输 电弧特性 成形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TCN-TimeGAN的矿井瓦斯浓度智能预测方法 被引量:1
2
作者 胡青松 郑硕 +1 位作者 李世银 孙彦景 《煤炭科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321-330,共10页
瓦斯浓度预测对于保障矿井安全生产至关重要。瓦斯浓度数据具有样本量少、存在时间依赖性等特点,传统机器学习等方法通常效果不佳。提出一种时间卷积改进时序生成对抗网络(TCN-Ti-meGAN),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特性改善瓦斯数据小样本过拟合... 瓦斯浓度预测对于保障矿井安全生产至关重要。瓦斯浓度数据具有样本量少、存在时间依赖性等特点,传统机器学习等方法通常效果不佳。提出一种时间卷积改进时序生成对抗网络(TCN-Ti-meGAN),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特性改善瓦斯数据小样本过拟合的问题,利用TimeGAN网络捕捉瓦斯序列的时间特征,基于TCN网络扩大感受野以便读取长时间维度特征。在损失函数设计中,利用Wasserstein距离衡量瓦斯数据分布,并给鉴别网络损失函数添加自适应权重的梯度惩罚项,以解决数据不对性、梯度消失等问题,提高训练稳定性和预测准确度。在进行模型训练时,首先对瓦斯时间序列进行归一化、数据缺失值处理等操作,将处理结果作为模型的输入序列,输入到嵌入网络和恢复网络进行训练,以降低重构损失。随后,将输入序列输入监督网络中进行训练,以减小监督损失;最后进行联合训练,其总损失为生成网络损失和鉴别网络损失之和。实验表明,改进模型生成的数据能更全面地覆盖原始数据分布,利用改进模型生成的数据进行预测所得到预测结果的均方误差(MSE)、均方根误差(RMSE)和平均绝对误差(MAE)等指标都远小于对比模型,在所有时间段都能保持稳定准确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浓度预测 TimeGAN 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煤矿智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介质扰流柱对双层壁冷却系统性能影响的数值研究
3
作者 王一 汪翔宇 +2 位作者 李家龙 胡青松 丰镇平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1-72,共12页
为了提升双层壁冷却系统性能并强化系统的冷却优势,将双层壁冷却系统的实体扰流柱结构替换为多孔介质结构,采用气热耦合方法数值研究了多孔介质结构对双层壁冷却系统的提升性能,分析并对比了不同吹风比、扰流柱直径与扰流柱高度对多孔... 为了提升双层壁冷却系统性能并强化系统的冷却优势,将双层壁冷却系统的实体扰流柱结构替换为多孔介质结构,采用气热耦合方法数值研究了多孔介质结构对双层壁冷却系统的提升性能,分析并对比了不同吹风比、扰流柱直径与扰流柱高度对多孔介质结构和实体结构的流动及传热特性的影响规律。数值结果表明:对于多孔介质高渗透率结构,双层壁内、外壁面之间的速度和温度分布更加均匀;将实体扰流柱结构替换为多孔介质结构后,双层壁综合冷却有效度明显增大,面平均综合冷却有效度可提升3.08%~5.03%,而压力损失变化不大;随着多孔介质扰流柱直径的增大,综合冷却有效度呈现增大趋势,提升幅度为2.13%~3.03%;扰流柱高度对冷却性能的影响较为微弱。研究结果验证了多孔介质扰流柱在双层壁冷却系统中应用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热耦合 双层壁冷却 多孔介质 扰流柱 综合冷却有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井动目标定位:挑战、现状与趋势 被引量:56
4
作者 胡青松 张申 +1 位作者 吴立新 丁恩杰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59-1068,共10页
精确目标定位是煤矿安全高效生产的重要保障。分析了矿井动目标定位在巷道特征、采掘设备、多径特性、多址干扰、误差累积等方面面临的挑战;陈述了矿井定位的主流测距方法RSSI,TOA/TDOA,AOA/DOA;总结了最小二乘法、最大似然法、代价函... 精确目标定位是煤矿安全高效生产的重要保障。分析了矿井动目标定位在巷道特征、采掘设备、多径特性、多址干扰、误差累积等方面面临的挑战;陈述了矿井定位的主流测距方法RSSI,TOA/TDOA,AOA/DOA;总结了最小二乘法、最大似然法、代价函数法、指纹膜法等常规位置估计方法,以及针对巷道特殊环境而设计的距离约束法、电磁波及超声波联合定位法等矿井专属位置估计方法;剖析了煤矿巷道的NLOS识别和抑制、路径损耗指数的实时计算、空间信息辅助的结果优化技术;指出了基于矿山物联网架构的定位发展趋势,借助矿山物联网的"物-物相连特征"特征,研究出性能更优的距离测量技术、位置估计方法和定位结果优化算法,理清矿井动目标定位技术层次和发展脉络,深入剖析定位精度影响因素,为矿井动目标定位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物联网 感知矿山 目标定位 煤矿巷道 工作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煤矿技术研究与政策制定现状 被引量:32
5
作者 胡青松 钱建生 +1 位作者 李世银 孙彦景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8,共8页
目前针对智能煤矿的研究集中在顶层设计、理论架构、核心技术、管控平台、建设路线、标准制定、评价体系等方面,没有文献针对《关于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发布前后的技术研究情况进行探讨。智能煤矿具有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 目前针对智能煤矿的研究集中在顶层设计、理论架构、核心技术、管控平台、建设路线、标准制定、评价体系等方面,没有文献针对《关于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发布前后的技术研究情况进行探讨。智能煤矿具有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特征,需要由政策引导,形成汇聚政府、学术、产业、金融和用户的合力。以CNKI(中国知网)为工具,挖掘分析了智能煤矿技术研究现状、关注热点和主要研究机构。归纳梳理了国家层面及贵州、山东、山西等主要产煤大省的智能煤矿政策制定现状,各省虽在智能煤矿入手点和实施进度上略有差异,但是均在实施办法和验收定级等方面发布了指导性文件,并在标准制定、创新研发中心设立方面进行了尝试,加速了智能煤矿研究和建设步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煤矿 煤矿智能化 人工智能 顶层设计 标准制定 政策制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井无人驾驶环境感知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22
6
作者 胡青松 孟春蕾 +1 位作者 李世银 孙彦景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8-140,共13页
矿井辅助运输系统是煤矿企业运输人员和重要物料、装备的必备系统,实现矿井无人驾驶是提高运输效率、保障运输安全的必然要求,也是落实国家煤矿智能化建设部署的必由之路。矿井无人驾驶依赖于准确实时的环境感知,即利用激光雷达、毫米... 矿井辅助运输系统是煤矿企业运输人员和重要物料、装备的必备系统,实现矿井无人驾驶是提高运输效率、保障运输安全的必然要求,也是落实国家煤矿智能化建设部署的必由之路。矿井无人驾驶依赖于准确实时的环境感知,即利用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等车载感知器件和车联网支持下的协同感知,实现车辆局部甚至矿井全局的精确详尽感知。对矿井无人驾驶环境感知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梳理,指出巷道特殊环境使得矿井车载感知设备的性能都将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并对各种车载感知设备的优劣进行了总结归纳;详细阐述了矿井无人驾驶环境感知的关键技术,包括基于可见光图像或激光点云的单传感器障碍物识别方法,多传感器融合感知的分类及可见光图像+激光点云、可见光图像+毫米波点云、可见光图像+激光点云+毫米波点云、4D毫米波雷达+其他感知器件等多传感器融合方式,智能网联协同感知的实现方式、数据处理方法及其对无人驾驶的促进作用,井下巷道交通标志检测与识别方法,井下无轨胶轮车和有轨机车的巷道可行驶区域分割方法等;对矿井无人驾驶环境感知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建议提高矿井多传感器融合性能、研究矿井自适应感知算法并突破矿井智能网联协同感知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无人驾驶 辅助运输 无轨胶轮车 有轨机车 环境感知 障碍物识别 多传感器融合 网联协同感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数据与AI驱动的智能煤矿目标位置服务技术 被引量:20
7
作者 胡青松 张赫男 +1 位作者 李世银 孙彦景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21-130,共10页
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驱动下,矿山目标与事件源位置可以提供丰富的位置服务,这些服务远超出了人员定位、装备定姿、机器人导航、无人驾驶等单个系统的范畴,宜从系统观点和全局角度进行统一设计。给出了矿山目标位置服务的框架结构,研究了... 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驱动下,矿山目标与事件源位置可以提供丰富的位置服务,这些服务远超出了人员定位、装备定姿、机器人导航、无人驾驶等单个系统的范畴,宜从系统观点和全局角度进行统一设计。给出了矿山目标位置服务的框架结构,研究了其位置对象层、位置获取层、位置传输层、位置挖掘与服务层的主要构成和功能;探讨了矿山目标位置服务的3大关键技术,其中:①矿井动目标精确定位技术重点研究距离测量、距离测量优化、目标节点位置解算和定位系统研发;②矿山位置大数据技术研究大数据的获取、存储和分析策略;③矿山目标位置服务人工智能算法则主要研究感知智能、生产智能和决策智能。总结了矿山目标位置服务在应急撤离与应急救援、遥控采煤与无人采煤、矿井位置大数据应用等3大领域的研究热点,主要包括规划最佳逃生路径,确定被困人员位置与救援,事故原因分析与追责,采掘装备定位定姿与导航,多机器人协同定位与导航,矿井无人驾驶技术与装备,事件时空演化规律分析,基于轨迹的调度决策,煤矿生产过程一张图等。指出矿山目标位置服务正成为煤矿的基础设施,其发展趋势是构建融合时空属性的泛在一张网,融合位置推理的决策模型库和融合位置服务的智能矿山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目标位置服务 智能煤矿 无人采煤 矿山物联网 动目标定位 应急救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源矿井定位:一种智能煤矿位置服务新范式 被引量:9
8
作者 胡青松 钱建生 +2 位作者 李世银 孙彦景 张朕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8,I0001,共9页
矿山动目标定位系统为煤矿智能化建设提供基于位置的服务。而传统的矿井定位系统中定位信标与定位标签之间大多采用单一或组合通信技术,结构不灵活,覆盖范围受限,鲁棒性不高,定位精度有限;使用单一或组合测距技术,无法根据使用场景的不... 矿山动目标定位系统为煤矿智能化建设提供基于位置的服务。而传统的矿井定位系统中定位信标与定位标签之间大多采用单一或组合通信技术,结构不灵活,覆盖范围受限,鲁棒性不高,定位精度有限;使用单一或组合测距技术,无法根据使用场景的不同自适应选择最优测距技术;位置求解算法固定,无法根据使用场景的不同和信号变化自适应选择最优求解算法。提出了全源矿井定位新范式,可根据定位环境和目标承载平台的变化,从所有可用定位信号测量设备中动态选择满足当前需求的最优设备组合,自适应地从可用的测距算法、位置解算算法、结果优化算法中选择最优的算法组合,计算出目标节点的最优位置。给出了全源矿井定位系统架构,探讨了矿井中可用的定位信号测量设备和可用于定位的测量属性值类型,对比了单一矿井定位与全源矿井定位在定位服务器方面的功能差异。研究了全源矿井定位中的3项关键技术:统一定位框架技术,旨在解决全源定位的模块化、组合式、可扩充需求;全源定位信息融合技术,对测量属性值进行有机组织,达到提高定位精度的目的;通信定位一体化技术,通过无线通信网络本身所具有的定位能力,简化全源矿井定位系统的设计并提高定位精度。提出了基于“端-边-云”的全源矿井定位系统实施架构,以便与煤矿智能化的主流建设模式相适应,大幅降低实施难度和系统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煤矿 位置服务 矿井定位 动目标定位 全源定位 组合定位 定位信息融合 通信定位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目标定位中的非视距传播研究综述 被引量:13
9
作者 胡青松 张赫男 +2 位作者 王鹏 杨维 李世银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6-27,共12页
由于障碍物的存在,矿井等定位场景中普遍存在非视距传播现象,引起定位信号的折射、反射、衍射和散射,导致测距误差增大,进而影响目标定位精度。分析了非视距传播对TOA(Time of Arrival,到达时间)、TDOA(Time Difference of Arrival,到... 由于障碍物的存在,矿井等定位场景中普遍存在非视距传播现象,引起定位信号的折射、反射、衍射和散射,导致测距误差增大,进而影响目标定位精度。分析了非视距传播对TOA(Time of Arrival,到达时间)、TDOA(Time Difference of Arrival,到达时间差)、AOA(Angle of Arrival,到达角度)、RSSI(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接收强度指示)等定位方法的影响,并从非视距传播的识别、非视距传播误差的抑制、非视距传播的利用及非视距场景下的定位方法设计4个方面对现有文献进行综述。对于非视距传播的识别,重点探讨了残差检验法、误差统计法、能量检测法、神经网络算法和几何关系法;对于非视距传播误差的抑制,主要分析了基于滤波的方法、基于半参数的方法、基于能量检测的方法及基于数据库的方法;对于非视距传播的利用,重点综述了提高定位系统鲁棒性及基于误差学习和匹配的方法;对于非视距场景下的目标定位方法设计,分为视距与非视距混合场景及纯非视距场景2种情况进行综述。探讨了目标定位中非视距传播研究的新方向:通过多种定位技术的融合提高目标定位精度;借助新兴技术提高非视距场景下的目标定位精度;通过与其他信息系统的交互引入额外信息,实现跨系统协同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定位 非视距传播 非视距传播识别 非视距传播误差抑制 RSSI定位 TOA定位 TDOA定位 AOA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论智能煤矿建设路线——基于人工智能3.0视角 被引量:8
10
作者 胡青松 钱建生 +1 位作者 李世银 孙彦景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56-264,共9页
合理的建设路线是煤矿智能化技术落地应用的重要保障。指出智能煤矿=煤矿智能化愿景+人工智能3.0特征,只有实现了人工智能基本要素,才能让传统煤矿企业发展出"智能";只有遵循煤矿企业发展规律、以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为愿景的... 合理的建设路线是煤矿智能化技术落地应用的重要保障。指出智能煤矿=煤矿智能化愿景+人工智能3.0特征,只有实现了人工智能基本要素,才能让传统煤矿企业发展出"智能";只有遵循煤矿企业发展规律、以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为愿景的人工智能,才能称为煤矿智能化。提出一套人工智能关键要素驱动的智能煤矿建设思路,它包括煤矿应用、计算能力、知识库、算法库和数据设施5大部分,简称ACKADa(Application,Computing,Knowledge,Alogorithm,Data)。应用平台包括一个大平台、若干小平台和N个子系统,数据设施包括感知网络、骨干网络、自动化改造与综合接入、大数据中心,计算能力包括边缘计算、云计算和部分大数据中心设施,算法库包括智能设备健康算法、智能采掘算法、智能定位导航算法、智能视频分析算法等,知识库包括周知型知识库和习得型知识库。相比其他建设方法,ACKADa思路的建设内容更加完整合理,且具有理论上更易理解、实践中更易使用的优势,并能将综合自动化、矿山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边缘计算等技术统一在一个井然有序的逻辑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煤矿 人工智能 矿山物联网 云计算 边缘计算 端-边-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智能天线和动态虚拟簇的均衡节能路由 被引量:5
11
作者 胡青松 吴立新 +1 位作者 张申 丁恩杰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69-176,共8页
为WSN提出了一种能量节省与能耗均衡相结合的路由算法SaDVC-Routing。该算法在辅助中继和智能天线的波束范围内构建虚拟簇,从簇内选择中继加权值最大的节点充当路由中继。根据节点能耗情况和节点间距离,利用波束扩展法对虚拟簇进行动态... 为WSN提出了一种能量节省与能耗均衡相结合的路由算法SaDVC-Routing。该算法在辅助中继和智能天线的波束范围内构建虚拟簇,从簇内选择中继加权值最大的节点充当路由中继。根据节点能耗情况和节点间距离,利用波束扩展法对虚拟簇进行动态更新。如果波束宽度超过阈值或者中继节点死亡,则依据加权距离矩阵重新发起路由请求。仿真表明,算法既能有效降低能量消耗,也可以在局部和全局实现能耗均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虚拟簇 智能天线 能量节省 能耗均衡 中继选择 矿山物联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粒子群与模拟退火算法的改进矿井克里金定位方法 被引量:10
12
作者 胡青松 梁天河 +1 位作者 李世银 孙彦景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21-227,共7页
位置信息对于矿井作业中的人员管理和灾后救援至关重要,指纹定位可显著提高矿井定位精度,但费时费力的指纹库构建过程阻碍了其大规模应用。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粒子群与模拟退火的克里金插值算法(PSOSA-Kriging),初始阶段只需采集部分... 位置信息对于矿井作业中的人员管理和灾后救援至关重要,指纹定位可显著提高矿井定位精度,但费时费力的指纹库构建过程阻碍了其大规模应用。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粒子群与模拟退火的克里金插值算法(PSOSA-Kriging),初始阶段只需采集部分指纹采样点的数据,以这些采样点数据为依据,通过克里金模型插值获得全部指纹数据集,并利用粒子群与模拟退火算法对克里金理论模型进行优化,使得构建出的指纹库更贴合实际矿井环境。算法利用粒子群收敛速度快的优势,解决了指纹库快速构建难题。同时,利用模拟退火克服粒子群可能陷入局部最优的缺陷,使得模型拟合更准确、插值结果更精确。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在矿井环境下采集指纹数据,建立全部采样数据库、半采样与插值混合数据库,并选用最近邻算法(KNN)进行了定位验证。结果表明:POS-SA-Kriging算法不但大幅降低了指纹构建工作量,而且显著提高了定位精度,实现了指纹库构建速度与目标定位精度的联合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定位 指纹定位 克里金插值 粒子群 模拟退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分析的液压支架故障诊断与自适应调整方法 被引量:4
13
作者 胡青松 刘伟 +1 位作者 马秀萍 翟彦蓉 《煤矿机械》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244-246,共3页
为了了解采煤工作面液压支架在不同时段的工作状态及出现的故障,在已检测到液压支架压力的基础上,利用这些采集到的压力数据,提出了利用模糊分析识别的方式,判断出支架的工作状态,同时采用stateflow(有限状态机)监测、诊断液压支架工作... 为了了解采煤工作面液压支架在不同时段的工作状态及出现的故障,在已检测到液压支架压力的基础上,利用这些采集到的压力数据,提出了利用模糊分析识别的方式,判断出支架的工作状态,同时采用stateflow(有限状态机)监测、诊断液压支架工作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故障和错误,并通过简易的自适应控制算法进行自动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支架 模糊分析 监测 诊断 自适应控制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COE基因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及生物活性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胡青松 李吕木 +4 位作者 张小飞 许发芝 丁小玲 徐延伟 丁维民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342-1347,共6页
旨在利用毕赤酵母表达系统表达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COE蛋白,及研究COE蛋白免疫小鼠后产生抗体的中和病毒的能力。根据PEDV S糖蛋白基因设计引物,取患猪流行性腹泻病(PED)的仔猪肠道组织,抽提PEDV的总mRNA,进行RT-PCR扩增,获得PEDV部... 旨在利用毕赤酵母表达系统表达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COE蛋白,及研究COE蛋白免疫小鼠后产生抗体的中和病毒的能力。根据PEDV S糖蛋白基因设计引物,取患猪流行性腹泻病(PED)的仔猪肠道组织,抽提PEDV的总mRNA,进行RT-PCR扩增,获得PEDV部分保护性抗原基因(COE基因)片段。进一步将COE基因导入毕赤酵母表达载体,构建毕赤酵母表达质粒pPIC9K—COE重组质粒,并电转化入酵母感受态细胞GS1 15中,筛选高拷贝阳性重组菌进行诱导表达。利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重组蛋白及其免疫原性,病毒中和试验评价重组蛋白免疫小鼠后血清抗体的病毒中和能力。RT-PCR扩增获得大小为530 bp的PEDV COE基因,该基因在毕赤酵母表达载体中能够正确表达,SDS—PAGE结果显示毕赤酵母表达的COE蛋白大小在27 ku左右,分泌表达量约30 mg·L^(-1)。Western blot表明PEDV COE重组蛋白具有反应原性。中和试验结果表明,PEDV COE重组蛋白免疫小鼠后血清中特异性抗体具有中和活性,中和效价为1:36,而对照则小于1:2。PEDV COE基因可在毕赤酵母中获得分泌表达,且表达的蛋白具有很好的生物学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COE基因 毕赤酵母表达 中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eb的远程矿区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3
15
作者 胡青松 张申 曲忠剑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4-56,共3页
文章介绍了某集团变本地调度自动化系统为远程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改造设计,详细介绍了远程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结构组成及各个子系统的实现。远程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实现了供用电的Web在线发布和远程调度及查询。
关键词 煤矿 电力调度 远程监控 WEB VM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体行为序列化识别算法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胡青松 张亮 《电子技术应用》 2018年第4期122-125,129,共5页
针对传统方法在人体行为识别方面拓展性不强等问题,提出一种序列化的研究思想,提取骨骼图的特征矢量,用SVM训练和识别静态动作,形成序列即可表示动态动作,因此只要丰富静态动作库,就可以实现多种动态动作的识别,具有很好的拓展性。为了... 针对传统方法在人体行为识别方面拓展性不强等问题,提出一种序列化的研究思想,提取骨骼图的特征矢量,用SVM训练和识别静态动作,形成序列即可表示动态动作,因此只要丰富静态动作库,就可以实现多种动态动作的识别,具有很好的拓展性。为了减少静态动作识别错误产生的影响,提出一种基于前后信息的纠错算法。实验表明,该算法具有较高的识别准确率,并且具有很好的鲁棒性和实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作识别 骨骼图 特征矢量 SV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煤矿井下无线自组网灾后重构算法 被引量:2
17
作者 胡青松 王胜男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93-99,共7页
矿井事故常导致部分通信链路损坏、通信网络连通性恶化,利用残存节点和有限的新设节点,通过构造局部虚拟骨干网方式重构矿山救援网络可降低网络能量开销,增强连通覆盖控制能力。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维度虚拟骨干网构造的煤矿井下无线自组... 矿井事故常导致部分通信链路损坏、通信网络连通性恶化,利用残存节点和有限的新设节点,通过构造局部虚拟骨干网方式重构矿山救援网络可降低网络能量开销,增强连通覆盖控制能力。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维度虚拟骨干网构造的煤矿井下无线自组网灾后重构算法。考虑无线传感器网络介数中心度、节点紧密度、节点剩余能量筛选机制3个维度,构建了虚拟骨干网节点综合评价指标,选取综合评价指标大的节点作为统治节点,以增强虚拟骨干网的鲁棒性,延长网络寿命。介绍了虚拟骨干网构造过程:在初始阶段,通过多轮选举产生统治节点并更新支配集;在支配集连接阶段,选举出中继节点,各统治节点、中继节点建立连接,形成连通支配集。采用一阶无线电能耗模型分析了虚拟骨干网能耗。采用Matlab R2017A平台对基于该算法重构的网络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网络剩余能量、统治节点数量、节点覆盖率等指标均优于采用基于休眠机制和能量均衡的连通支配集算法、能量均衡的最小连通支配集算法构建的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通信系统 矿山救援网络 无线传感器网络 无线自组网重构 虚拟骨干网 连通支配集 统治节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认知网络体系结构设计 被引量:3
18
作者 胡青松 张申 陈艳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8-111,共4页
煤矿巷道的信道特性随着巷道的截面形状和围岩性质不断变化,对通信环境和用户需求的认知可以显著提高网络性能。文章分析了适合于矿井通信的无线认知网络的拓扑结构,并从煤矿现有网络设施和通讯手段出发,设计了一个煤矿巷道认知网络体... 煤矿巷道的信道特性随着巷道的截面形状和围岩性质不断变化,对通信环境和用户需求的认知可以显著提高网络性能。文章分析了适合于矿井通信的无线认知网络的拓扑结构,并从煤矿现有网络设施和通讯手段出发,设计了一个煤矿巷道认知网络体系结构模型。该模型主要由环境感知引擎、应用接口引擎和计算决策引擎组成,能够同时对用户需求和信道参数进行感知,克服了现有网络没有学习能力、自适应能力、决策能力的缺陷,实现对井下生产环境的全方位监控和自动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巷道 认知网络体系结构 认知语言规范 环境感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视频教学支撑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
19
作者 胡青松 盛文燕 +1 位作者 钱建生 李世银 《电视技术》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65-66,74,共3页
分析了教学环境中视频传输的特点,比较研究了纯软件、纯硬件和软硬件结合等当前的主要几种开发方案,在此基础上采用软硬件结合的方式设计实现了局域网视频教学支撑系统,并介绍了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视频编码、视频传输和视频传输... 分析了教学环境中视频传输的特点,比较研究了纯软件、纯硬件和软硬件结合等当前的主要几种开发方案,在此基础上采用软硬件结合的方式设计实现了局域网视频教学支撑系统,并介绍了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视频编码、视频传输和视频传输的控制技术。使用情况表明,该系统能够满足日常的教学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教学 网络视频教学系统 视频传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P网络摄像机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9
20
作者 胡青松 《电视技术》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77-79,共3页
分析了IP网络摄像机原理,以网络摄像机的内部结构为中心,探讨了它的主要功能和优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IP网络摄像机的远程视频监控解决方案。
关键词 IP网络摄像机 远程视频监控 网络传输 CCD CPU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