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相过成熟页岩有机质孔隙与分子官能团的响应关系:来自基于原子力显微镜红外光谱的证据
1
作者 赵建华 刘可禹 +8 位作者 赵生辉 胡钦红 吴伟 陈扬 刘国恒 李俊乾 俞凌杰 游祖辉 王晔 《石油勘探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95-407,共13页
以四川盆地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为例,采用基于原子力显微镜的红外光谱(AFM-IR)对不同类型和赋存状态有机质开展亚微米尺度分子官能团分析,结合扫描电镜下孔隙发育程度定量统计,探讨海相过成熟页岩中有机质孔隙形成演化机理与有机质化... 以四川盆地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为例,采用基于原子力显微镜的红外光谱(AFM-IR)对不同类型和赋存状态有机质开展亚微米尺度分子官能团分析,结合扫描电镜下孔隙发育程度定量统计,探讨海相过成熟页岩中有机质孔隙形成演化机理与有机质化学组成及结构变化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页岩中笔石表皮体和焦沥青AFM-IR光谱在波数约1600 cm^(-1)处代表芳香族化合物共轭双键C═C的伸缩振动占主导地位,1375,1450,1720 cm^(-1)波数附近代表脂肪族和羰基/羧基官能团吸收位出现微弱峰值。整体上,相同成熟度页岩样品中有机质的AFM-IR光谱结构参数与面孔率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即A和C因子值越低,有机质孔越发育,与其热演化过程中较多的脂肪链和含氧官能团脱离形成油气有关。焦沥青-黏土矿物复合体孔隙发育普遍较好,这可能与黏土矿物脱水参与生烃反应,导致较多的官能团脱离有关。此外,在高—过成熟阶段有机质-黏土复合体内部有机质热演化生烃可导致体积增大而发生爆裂并释放油气,较高的排烃速率有利于形成孔径较大的孔隙和沿片状黏土矿物呈裂缝形态的孔隙。研究成果显示,亚微米尺度分子官能团的研究可以更为深入诠释过成熟页岩有机质演化路径和有机质孔发育机制,并为页岩油气地质勘探提供储层评价方面的参数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FM-IR光谱 有机质分子官能团 有机孔发育程度 龙马溪组页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长宁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电阻率控制因素及含气分布规律
2
作者 闫建平 黄莉莎 +7 位作者 郭伟 唐洪明 胡钦红 廖茂杰 邱小雪 聂彧晗 郑马嘉 黄毅 《天然气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2-95,共14页
四川盆地南部长宁地区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地层存在测井低电阻率(<10Ω·m)、超低电阻率(<5Ω·m)异常现象,不同区域低电阻率含气层的产气量差异较大。为深入认识该区页岩低电阻率成因及对含气性的影响,基... 四川盆地南部长宁地区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地层存在测井低电阻率(<10Ω·m)、超低电阻率(<5Ω·m)异常现象,不同区域低电阻率含气层的产气量差异较大。为深入认识该区页岩低电阻率成因及对含气性的影响,基于该区页岩X射线衍射、物性、扫描电镜、激光拉曼光谱、地球化学特征测试分析结果和测井解释成果等的系统分析,明确了低电阻率成因以及电阻率与含气性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页岩在不同构造单元的测井电阻率差异明显,低、超低电阻率井主要分布在双龙—罗场向斜、建武向斜西侧及叙永向斜,正常电阻率井集中分布于建武向斜;(2)双龙—罗场向斜、叙永向斜页岩低、超低电阻率主要成因受有机质石墨化和高含水饱和度的双重控制,而建武向斜以西页岩低电阻率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有机质弱石墨化及部分层段黏土矿物含量高;(3)超低电阻率页岩普遍存在于大型断裂体系较发育、深埋藏(大于3 000 m)、有机质热演化程度较高的地质背景下,含气性较差、勘探风险大;(4)低电阻率出现在断裂弱发育、有机质演化程度适中—略高的地质条件下,含气性相对较好;正常电阻率页岩保存条件受破坏程度弱、含气性良好。结论认为:(1)低电阻率并不意味着页岩气储层具有差含气性,保存条件及有机质热演化程度对低电阻及含气性有重要影响;(2)双龙—罗场向斜东南、东、东北边缘,即向建武向斜过渡的低电阻率区域,以及叙永向斜NX33井区以西的低电阻率区域,含气量通常大于1.0 m^(3)/t,含气性较好,具有一定的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长宁地区 五峰组—龙马溪组 低电阻率页岩 超低电阻率页岩 电阻率差异 含气分布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型密闭玻璃管(MSSV)热模拟技术在油气地质研究中的应用
3
作者 王雅文 杨升宇 +7 位作者 胡钦红 谭静强 韩元佳 吴亮亮 潘松圻 曹婷婷 王旭阳 冯家乐 《非常规油气》 2025年第3期1-13,共13页
随着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针对页岩含油气性、生排烃特征以及油气相态模拟等精细的有机地球化学表征研究愈发关键。系统地介绍了微型密闭玻璃管(MSSV)热模拟系统,凝练了其主要功能和地质应用。MSSV的在线分析功能包括热裂解和... 随着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针对页岩含油气性、生排烃特征以及油气相态模拟等精细的有机地球化学表征研究愈发关键。系统地介绍了微型密闭玻璃管(MSSV)热模拟系统,凝练了其主要功能和地质应用。MSSV的在线分析功能包括热裂解和热蒸发气相色谱,其中,热裂解气相色谱主要用于评价页岩生油气特征,预测有机相类型,揭示干酪根结构信息;热蒸发气相色谱可以表征岩样的含油气性,刻画页岩层系内的微运移过程,估算页岩的吸附能力等。MSSV的离线加热功能主要应用于生烃热模拟、催化加氢和生氢模拟。其中,生烃热模拟可以刻画页岩在不同热演化阶段的生油气组分和生烃量特征,计算生烃动力学参数,实现生油气相态模拟;催化加氢可释放大分子有机化合物的键合态生标,从而在游离态生标缺失或受到污染的情况下仍能提供关键信息;结合热导检测器,MSSV还可以揭示富有机质页岩的生氢潜力和过程。总之,MSSV热模拟技术具有实验成本低、样品需求量少、实验精度高以及结果可重复性强的优势,在生烃模拟、运移演化和成藏富集等多个研究领域均可发挥重要作用,是常规和非常规油气,尤其是页岩油气地质研究的关键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模拟 MSSV 微运移 相态模拟 键合态生物标志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气井地质工程套管变形类型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闫建平 来思俣 +5 位作者 郭伟 石学文 廖茂杰 唐洪明 胡钦红 黄毅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4,共14页
通过调研国内外大量页岩气井套管变形方面的文献,总结了页岩气井套管变形的类型,探讨了深、浅层页岩气套管变形影响因素差异及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及下一步主要研究方向。研究结果表明:(1)页岩气井套管变形类型主要包... 通过调研国内外大量页岩气井套管变形方面的文献,总结了页岩气井套管变形的类型,探讨了深、浅层页岩气套管变形影响因素差异及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及下一步主要研究方向。研究结果表明:(1)页岩气井套管变形类型主要包括挤压缩径变形和剪切变形,深层页岩气井出现套管变形的概率较中浅层更大,主要为剪切变形。(2)造成套管变形的工程因素包括井筒降温、固井质量、套管疲劳、套管质量以及井眼狗腿度等,地质因素包括岩石力学特性、非均匀地应力以及天然裂缝/断层滑移等;深层页岩气井套管变形主要受天然裂缝/断层滑移的影响。(3)页岩气井套管变形风险防治措施包括控制井筒温度及注入强度,采用水泥环力学性能参数较低的水泥进行固井作业,适当减小套管外径、增大壁厚、提升钢级等提高套管质量,以及尽量让井轨迹平滑等;对深层页岩气井可通过将井眼水平段延伸方向与岩层层理方向设计为一致,掌握裂缝分布情况、尽量避开高风险剪切滑移层段,对不同级别滑移风险层段合理降低压裂规模、调整井筒方位等措施来降低套管剪切变形的风险。(4)页岩气井套管变形防治研究方向主要包括优选岩石力学特性好的压裂层段、最优井轨迹与地应力的关系分析、裂缝识别与评价、断层滑移量与套变量计算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套管变形 剪切变形 水力压裂 天然裂缝 断层滑移 水平井 固井作业 地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沧东凹陷孔二段页岩生排烃效率及对含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冯家乐 杨升宇 +6 位作者 胡钦红 马斌玉 文家成 王旭阳 蒲秀刚 韩文中 张伟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5-56,共12页
渤海湾盆地沧东凹陷孔二段页岩油资源潜力巨大,且通过水平井钻控获得了稳产工业油流。应用常规热解和分步热解技术,优化生排烃物质平衡法,提出了基于原始生烃潜力和现今残余生烃潜力的页岩生烃和排烃效率氢指数平衡计算方法,并探索成熟... 渤海湾盆地沧东凹陷孔二段页岩油资源潜力巨大,且通过水平井钻控获得了稳产工业油流。应用常规热解和分步热解技术,优化生排烃物质平衡法,提出了基于原始生烃潜力和现今残余生烃潜力的页岩生烃和排烃效率氢指数平衡计算方法,并探索成熟度以外孔二段页岩排烃效率的主控因素及其与含油性的关系。选取深度和成熟度较为接近的样品,以排除成熟度这一公认的生排烃效率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页岩有机质丰度和类型、微观孔隙结构和岩石类型等是控制其生排烃效率的重要因素。Ⅲ型干酪根产物以轻烃为主,排烃效率变化大且普遍高于Ⅰ型和Ⅱ型干酪根。Ⅰ型和Ⅱ型干酪根在TOC超过3%以后,排烃效率随TOC的增加而增大。墨水瓶型孔对液态烃的滞留能力强于狭缝型孔;对气态烃而言墨水瓶型孔反而是利于排烃的优势通道。纹层状页岩比薄层状页岩具有更低的排烃效率。生排烃共同控制着页岩的含油量,页岩中含油量与排烃效率整体呈负相关,但与生烃潜力、生烃效率和滞留烃率的乘积呈明显的正相关性,展示了生排烃效率计算方法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沧东凹陷 孔二段 页岩油 排烃效率 含油量 生烃潜力平衡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页岩油储集层微米-纳米级孔隙体系表征 被引量:49
6
作者 胡钦红 张宇翔 +3 位作者 孟祥豪 李政 谢忠怀 黎茂稳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81-690,共10页
针对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东营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典型(块状、纹层状、层状)灰质泥页岩样品的微米—纳米级孔隙体系结构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利用高压压汞法(MICP)检测多个连通孔隙体系,同时表征其孔隙度、渗透率和孔道迂曲度;采用不同样... 针对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东营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典型(块状、纹层状、层状)灰质泥页岩样品的微米—纳米级孔隙体系结构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利用高压压汞法(MICP)检测多个连通孔隙体系,同时表征其孔隙度、渗透率和孔道迂曲度;采用不同样品(粒径500~841μm GRI(美国应用天然气研究所)标准的颗粒,边长1 cm的立方体,直径2.54 cm、高度2~3 cm的岩心柱),通过低压气体物理吸附、基质渗透率测定、高压压汞分析、氦气孔隙度测定、非稳态脉冲渗透率测定等分析方法测定泥页岩的孔渗参数。高压压汞法测得泥页岩样品平均孔隙度为(6.31±1.64)%,基质渗透率在(27.4±31.1)×10^(-9)μm^2,基于体积法的中值孔喉直径为(8.20±3.01)nm,孔隙主要分布在孔喉直径5 nm区域,孔喉比随着孔隙直径的减小而降低。具有层理的泥页岩样品的渗透率是泥页岩基质渗透率的近20倍。泥页岩纳米级(孔喉直径为2.8~10.0 nm)孔隙体系的几何迂曲度高达8.44,说明具有较差的孔隙连通性和输导流体的能力,会影响泥页岩油气的保存和开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东营凹陷 古近系 页岩油 孔隙结构 孔隙度 渗透率 连通性 几何孔道迂曲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南泸州地区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裂缝发育模式及意义 被引量:18
7
作者 闫建平 罗静超 +5 位作者 石学文 钟光海 郑马嘉 黄毅 唐洪明 胡钦红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0-71,共12页
通过岩心、电成像测井及常规测井等资料,对川南泸州地区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深层页岩地层开展了电成像测井图像上的裂缝类型及组合特征、裂缝信息提取、裂缝发育模式等研究,分析了不同裂缝发育模式的声波测井响应及对后期压裂... 通过岩心、电成像测井及常规测井等资料,对川南泸州地区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深层页岩地层开展了电成像测井图像上的裂缝类型及组合特征、裂缝信息提取、裂缝发育模式等研究,分析了不同裂缝发育模式的声波测井响应及对后期压裂改造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川南泸州地区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随地层深度增加裂缝倾角逐渐减小、构造裂缝种类复杂程度逐渐降低,离构造活动强烈带较近的井靶体段可见明显的中、高角度构造裂缝发育。(2)按照构造裂缝和层理发育的关系,可将研究区裂缝发育模式分为构造裂缝与层理混合发育型、中密度层理型、紧密层理型、强构造裂缝弱层理型、大尺度构造裂缝型、致密型等6种,其中构造裂缝与层理混合发育型和中密度层理型是压裂的优选类型。(3)引入L曲线(σ=k/n,k为常数,σ为平均开度,n为层理条数),σ和n值的范围能够有效表征构造裂缝和层理的相对发育程度,从而可在坐标系内对不同裂缝发育模式进行划分与识别。(4)不同裂缝发育模式在纵、横波时差和岩石力学性质方面具有一定差异:构造裂缝与层理混合发育型和强构造裂缝弱层理型的纵波时差小于中密度层理型和紧密层理型,中密度层理型的抗剪强度小于紧密层理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页岩气 裂缝发育模式 电成像测井 声波时差 岩石力学 五峰组—龙马溪组 泸州地区 川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相页岩油地层岩相组合类型划分及其油气勘探意义——以博兴洼陷沙河街组为例 被引量:15
8
作者 林中凯 张少龙 +5 位作者 李传华 王敏 闫建平 蔡进功 耿斌 胡钦红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23年第1期39-51,共13页
为实现陆相富有机质页岩油储层高效开发,以东营凹陷博兴洼陷沙三下—沙四上纯上亚段湖相页岩为研究对象,利用岩石薄片、全岩衍射以及主微量元素等多种地质资料,在厘清岩相类型和沉积古环境演化阶段及二者耦合关系的基础上,划分出8种岩... 为实现陆相富有机质页岩油储层高效开发,以东营凹陷博兴洼陷沙三下—沙四上纯上亚段湖相页岩为研究对象,利用岩石薄片、全岩衍射以及主微量元素等多种地质资料,在厘清岩相类型和沉积古环境演化阶段及二者耦合关系的基础上,划分出8种岩相组合类型,并基于不同组合类型页岩油甜点评价参数对比分析,确定了优势组合类型及其平面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博兴洼陷沙三下—沙四上纯上亚段主要发育富有机质纹层状泥质灰岩和灰质泥岩、富有机质层状泥质灰岩和灰质泥岩以及含有机质块状泥质灰岩和灰质泥岩6种岩相类型;(2)沙四上纯上至沙三下地层,沉积古环境整体上呈现出古气候由干旱到湿润、古氧化还原性变化不大、古盐度由高到低、古物源由少到多的变化特征,显示出8个演化阶段,对应8种岩相组合类型;(3)岩相组合F和D分别为沙三下和沙四上纯上亚段有利岩相组合类型,整体产能高且与当前生产实践吻合性较好;平面上,前者主要分布在F159-F156-F160井区,后者主要FYP1-F116-F119和F156-F159-F161井区,为博兴洼陷页岩油富集高产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相页岩油 沉积古环境 岩相组合类型 平面分布 博兴洼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沾化凹陷沙河街组湖相泥页岩夹层特征及测井识别方法 被引量:14
9
作者 赵笑笑 闫建平 +6 位作者 王敏 何贤 钟光海 王军 耿斌 胡钦红 李志鹏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8-129,共12页
为了研究沾化凹陷沙三段湖相页岩夹层与页岩油产能之间的关系,在分析岩心描述、薄片鉴定、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压汞等资料的基础上,利用反褶积方法处理测井资料识别夹层类型。结果表明:(1)砂质夹层和灰质夹层的脆性矿物含量高,易形成... 为了研究沾化凹陷沙三段湖相页岩夹层与页岩油产能之间的关系,在分析岩心描述、薄片鉴定、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压汞等资料的基础上,利用反褶积方法处理测井资料识别夹层类型。结果表明:(1)砂质夹层和灰质夹层的脆性矿物含量高,易形成裂缝。其中砂质夹层长英矿物和灰质夹层碳酸盐岩矿物的质量分数高达46.7%,57.95%;(2)夹层中发育异常压力缝、矿物收缩缝、层间缝,在砂质夹层中还发育构造缝。出现裂缝的夹层平均渗透率高达7.59 mD;(3)夹层主要发育微—纳米级孔隙,有粒间孔、溶蚀孔和晶间孔,孔隙连通性较好。粒间孔常见于砂质夹层。溶蚀孔常见于灰质夹层,大孔隙较多;(4)夹层测井曲线响应特征:砂质夹层和灰质夹层都表现为低自然伽马和高电阻率特征,砂质夹层具有自然伽马在高背景下低回返、三孔隙度曲线和深侧向电阻率向右偏移,灰质夹层的三孔隙度曲线呈明显向右"靠拢"。利用反褶积方法处理后的自然伽马、深侧向电阻率曲线进行重叠可快速识别夹层且分辨率更高、更直观,能够有效地识别湖相泥页岩夹层,为页岩油评价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砂质夹层 灰质夹层 测井识别 反褶积 曲线重叠法 沙河街组 沾化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环境化学的研究动态 被引量:1
10
作者 胡钦红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193-197,共5页
本文简要介绍了国内外土壤环境化学的研究内容及研究热点,提出8个方面的问题,作为我国土壤环境化学研究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土壤 环境 化学 生态 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渝西区块页岩气储集层微观孔-缝配置类型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9
11
作者 付永红 蒋裕强 +8 位作者 董大忠 胡钦红 雷治安 彭浩 谷一凡 马韶光 王子萌 尹兴平 王占磊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16-927,共12页
以渝西区块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储集层为研究对象,开展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及饱和不同润湿介质核磁共振实验,结合图像处理技术与现场解吸结果,分析微观孔-缝配置类型及其对页岩气赋存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1)储集空间... 以渝西区块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储集层为研究对象,开展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及饱和不同润湿介质核磁共振实验,结合图像处理技术与现场解吸结果,分析微观孔-缝配置类型及其对页岩气赋存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1)储集空间包括有机孔、无机孔和微裂缝,微裂缝发育特征的井间差异明显,有机孔发育程度与毗邻微裂缝的距离成反比,而无机孔则正好相反;(2)依据有机孔、微裂缝发育类型、程度及相互接触关系,将孔-缝配置类型划分为4类;(3)根据饱和油、水核磁T2谱差异构建并计算孔-缝配置的评价参数,其值越小,孔-缝配置越好;(4)孔-缝配置好的页岩储集层具有有机孔发育、孔隙度高、渗透率高、含气性高的特点,而孔-缝配置差的页岩则表现为微裂缝相对发育,增强了天然气输导能力,导致孔隙度和含气性偏低;(5)基于孔-缝配置类型,从有机质生烃、微裂缝提供运移通道的角度出发,建立3类页岩气微观赋存模式。图8表3参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储集层 微观孔-缝配置 品质参数 含气特征 页岩气 上奥陶统五峰组 下志留统龙马溪组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沧东凹陷孔二段页岩储层特征及页岩油可动性评价 被引量:11
12
作者 文家成 胡钦红 +5 位作者 杨升宇 马斌玉 王旭阳 蒲秀刚 韩文中 张伟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3-70,共8页
渤海湾盆地沧东凹陷孔二段页岩油资源丰富,但对于页岩油的储层特征、油气赋存、可动性及其关联性研究较少。为此,采用氩离子抛光-场发射扫描电镜、中子散射、高压压汞、低温氮气吸附等实验,对孔二段页岩油储层开展微观孔隙结构描述,对... 渤海湾盆地沧东凹陷孔二段页岩油资源丰富,但对于页岩油的储层特征、油气赋存、可动性及其关联性研究较少。为此,采用氩离子抛光-场发射扫描电镜、中子散射、高压压汞、低温氮气吸附等实验,对孔二段页岩油储层开展微观孔隙结构描述,对比抽提前后的孔体积之差与饱和-离心核磁共振结果,揭示了页岩油赋存及可动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孔二段页岩主要发育纳米级的粒间孔、溶蚀孔、有机质孔及微米级的微裂缝等储集空间;页岩油主要赋存于直径为20~40 nm和80~200 nm的孔隙中;长英质页岩具有较高的可动油饱和度,表明其具有更好的孔隙连通性和渗流能力,有利于页岩油的运移。页岩储层中矿物含量和孔隙结构共同控制了页岩油的可流动性。孔径小于50 nm的孔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对页岩油的吸附能力较强,不利于页岩油的流动。该研究成果对页岩油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储层特征 孔隙结构 赋存空间 可动性 孔二段 沧东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页岩气甜点分类的地质−工程评价指标体系及应用:以四川盆地LZ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为例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少龙 闫建平 +7 位作者 石学文 钟光海 郑马嘉 黄毅 蔡进功 唐洪明 胡钦红 梁强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666-3680,共15页
为了实现海相深层页岩气(埋深大于3500 m)储层强非均质性背景下的有利层段划分和甜点区域圈定,以川南LZ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海相深层页岩为研究对象,在分析页岩气甜点主控因素基础上,从地质−工程相结合的角度入手,提出8项甜点评价参数... 为了实现海相深层页岩气(埋深大于3500 m)储层强非均质性背景下的有利层段划分和甜点区域圈定,以川南LZ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海相深层页岩为研究对象,在分析页岩气甜点主控因素基础上,从地质−工程相结合的角度入手,提出8项甜点评价参数并优选出4项核心指标,构建多因素控制下的海相深层页岩气储层甜点分级分类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核心指标精细求取结果,在平面上圈定了有利地质−工程甜点区域。研究结果表明:深层页岩气富集高产主要受控于岩性、厚度、孔隙度、总有机碳质量分数(w(TOC))、成熟度、含气量、压力系数以及脆性指数即8项甜点评价参数,其中w(TOC)、孔隙度、总含气量及脆性指数是甜点评价最核心的4个指标;研究区深层页岩气储层甜点类型可分为3大类,其中最优的I类甜点层段核心指标界限为:w(TOC)>3.0%、孔隙度超过5.0%、总含气量超过3.0 m^(3)/t以及脆性指数大于0.55;平面上,I类甜点主要分布在G202-h1,L203,L207和L208等井区,整体产量较高,为深层页岩气富集高产区域,且与当前生产实践吻合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页岩气 地质−工程耦合 指标体系 测井评价 平面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泸州地区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沉积微相划分及测井识别 被引量:10
14
作者 邱晨 闫建平 +5 位作者 钟光海 李志鹏 范存辉 张悦 胡钦红 黄毅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17-130,共14页
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物性测试、薄片鉴定、地球化学分析以及测井资料,对川南泸州地区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深层页岩地层开展了沉积微相细分,明确了其测井响应特征及识别方法。研究结果表明:(1)泸州地区页岩沉积微相可细分为5个... 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物性测试、薄片鉴定、地球化学分析以及测井资料,对川南泸州地区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深层页岩地层开展了沉积微相细分,明确了其测井响应特征及识别方法。研究结果表明:(1)泸州地区页岩沉积微相可细分为5个大类、8个小类,其中强还原富有机质富硅深水陆棚相物性好、含气量高、TOC含量高、脆性矿物含量高,是最优微相细分类型,主要分布于龙一段一亚段一小层;(2)利用无铀伽马、自然伽马、钍含量、声波时差、中子、横波时差及钍铀比等7条敏感曲线,通过K-means的贝叶斯判别法划分的页岩地层微相细分类型,与取心结果的吻合率高于9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页岩气 微相细分 测井识别 贝叶斯判别法 “甜点”预测 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 泸州地区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及共存金属离子对生物质炭吸附铅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刘荣琴 钱林波 +3 位作者 晏井春 韩璐 胡钦红 陈梦舫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67-475,共9页
生物质炭对重金属吸附性能的稳定性是评价生物质炭修复效果的重要指标。本文研究了不同pH、金属离子Cd和Al存在下,Pb在不同炭化温度(100℃、400℃、700℃)生物质炭上的脱附性能及脱附过程。结果表明,pH越低,Pb的脱附率越大。其主要是由... 生物质炭对重金属吸附性能的稳定性是评价生物质炭修复效果的重要指标。本文研究了不同pH、金属离子Cd和Al存在下,Pb在不同炭化温度(100℃、400℃、700℃)生物质炭上的脱附性能及脱附过程。结果表明,pH越低,Pb的脱附率越大。其主要是由于H^+的竞争效应,以及生物质炭表面官能团的质子化,促进了Pb的重新活化。在Cd和Al共存时,Pb的脱附率进一步增加。当pH=3.5时,Cd和Al的存在分别使Pb从CM100、CM400和ZKZ700上的脱附率提高了13.9%、1.0%、3.4%和26.8%、13.0%、11.3%。这主要归因于多金属的水解使得更多的H^+得以释放,进而促进了Pb的脱附。Pb在生物质炭上的脱附率随脱附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增加,反应前4 h,脱附率迅速增加并均已达最大脱附率的70%,4 h后脱附速率减慢。Pb的脱附动力学符合伪一级动力学模型及颗粒内扩散模型(前4 h)。当Cd和Al存在时,解吸液对Cd、Al易解吸态的优先脱附降低了Pb的脱附速率并延长了其脱附所达平衡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炭 吸附稳定性 PH 共存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南长宁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评价新方法 被引量:10
16
作者 温康 闫建平 +6 位作者 钟光海 井翠 唐洪明 王敏 王军 胡钦红 李志鹏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5-105,共11页
为了准确评价川南长宁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海相页岩气的含气量,将页岩气分成吸附气和游离气单独进行计算再求和,以等温吸附实验数据为基础,提出并构建了基于微孔充填理论和D-A(Dubibin-Astakhov)方程相结合的吸附气量评价模型,模型中... 为了准确评价川南长宁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海相页岩气的含气量,将页岩气分成吸附气和游离气单独进行计算再求和,以等温吸附实验数据为基础,提出并构建了基于微孔充填理论和D-A(Dubibin-Astakhov)方程相结合的吸附气量评价模型,模型中的可变参数微孔最大吸附量V_(0)、与吸附体系对气体的亲和力有关的常数B、与吸附体系表面非均质性相关的参数t的计算中均考虑了影响吸附气量的关键参数,如地层压力、总有机碳(TOC)含量和孔隙度等;以含气饱和度法为基础,结合吸附态甲烷对孔隙体积的影响,构建了对游离气量进行定量校正的评价模型。结果表明:新建立的吸附气与游离气含量评价模型在研究区页岩含气量评价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计算的含气量与实测数据相关系数超过0.90。该研究成果为页岩气资源潜力评价和"甜点"预测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含气量 吸附气 游离气 等温吸附 微孔充填理论 D-A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湖相富有机质页岩纹层特征和储集性能 被引量:24
17
作者 陈扬 胡钦红 +5 位作者 赵建华 蒙冕模 尹娜 张晓贝 许格非 刘惠民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07-324,共18页
以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沙四上亚段)页岩为研究对象,通过有机质分析、薄片观察、扫描电镜、高压压汞和低压氮气吸附等技术,明确页岩纹层特征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为页岩油勘探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沙四上亚段页岩按照... 以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沙四上亚段)页岩为研究对象,通过有机质分析、薄片观察、扫描电镜、高压压汞和低压氮气吸附等技术,明确页岩纹层特征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为页岩油勘探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沙四上亚段页岩按照成分可划分出4种在孔隙发育特征上具有差异性的纹层单元,总结出7种纹层组合类型。粒状方解石纹层+混合纹层+有机质纹层组合是沙四上亚段储集能力最好的纹层组合类型,同时发育较多的纳米孔和微米孔,纳米孔主要由混合纹层的粘土矿物晶间孔和粒状方解石纹层中的有机质收缩缝构成,微米孔主要由混合纹层内微裂缝和粒状方解石纹层边界处的微裂缝提供。泥晶方解石纹层+有机质纹层组合储集能力次之,纳米孔主要由泥晶方解石纹层中的脆性矿物粒间孔构成,微米孔主要由纹层间薄弱面形成的微裂缝提供。页岩的储层物性受到埋藏压实作用、粘土矿物转化作用、方解石重结晶作用和有机酸溶蚀作用等多重因素影响,不同纹层组合的页岩储层物性影响因素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纹层组合类型 纹层单元 有机质 储层物性 湖相页岩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南地区龙马溪组页岩有机质孔隙差异化发育特征及其对储集空间的影响 被引量:39
18
作者 高之业 范毓鹏 +4 位作者 胡钦红 姜振学 黄志龙 王乾右 成雨 《石油科学通报》 2020年第1期1-16,共16页
页岩储层孔隙结构控制着页岩气的富集和运移,特别是有机质孔隙是页岩气重要的贮存空间,而不同组分有机质内部的孔隙结构特征尚不明确,亟需开展相关研究。本研究以川南地区长宁、泸州和渝西区块龙马溪组页岩为研究对象,开展有机地化和矿... 页岩储层孔隙结构控制着页岩气的富集和运移,特别是有机质孔隙是页岩气重要的贮存空间,而不同组分有机质内部的孔隙结构特征尚不明确,亟需开展相关研究。本研究以川南地区长宁、泸州和渝西区块龙马溪组页岩为研究对象,开展有机地化和矿物组成分析并划分页岩岩相,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并结合相关图像处理软件对页岩储层有机质孔隙结构进行定量化表征,利用N2吸附和高压压汞实验对各区块不同岩相页岩样品孔隙结构进行联合定量表征。结果显示,根据有机质孔隙发育程度和特征,川南地区页岩的有机质类型可分为A、B、C、D、E类型,有机质显微组分、矿物组成、异常压力的不同导致有机质的孔隙形态、孔径、面孔率等孔隙结构参数存在较大差异。有机质孔隙差异化发育是导致页岩储集空间不同的重要原因,以B、D类型有机质为主的长宁区块页岩样品孔隙最为发育,以A、B、D类型有机质为主的泸州区块次之,以B、C有机质为主的渝西区块孔隙发育程度最差。本研究成果对完善页岩储层评价,优选有利页岩岩相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龙马溪组页岩 孔隙结构 有机质类型 有机质孔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