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现代旧体诗坛上有建树的六位名家 被引量:1
1
作者 胡迎建 《中国韵文学刊》 2005年第4期100-108,共9页
二十世纪的新文学运动崛起之后,旧体诗坛并未消歇,仍有很多学者、教授探索革新之途,其中有一大批是接受新式教育洗礼的新生代诗人,他们成为旧体诗队伍的主体。文中列举的六位名家,都是在各方面努力创新并有建树有影响的诗人,他们是:力... 二十世纪的新文学运动崛起之后,旧体诗坛并未消歇,仍有很多学者、教授探索革新之途,其中有一大批是接受新式教育洗礼的新生代诗人,他们成为旧体诗队伍的主体。文中列举的六位名家,都是在各方面努力创新并有建树有影响的诗人,他们是:力求对旧体诗作适当变革的吴芳吉、以反映现实为己任的王统照、“陶熔今情入古体,创造旧句写新思”的王礼锡、努力反映下层人民苦难的诗人潘伯鹰、力创自家风格的汪辟疆、邵潭秋。正是由于这样一些名家的努力,使旧体诗有了新的活力,在困境中焕发出新的光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诗史 名家 创新 中国 文学评论 旧体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陈三立西山崝庐时期诗歌 被引量:1
2
作者 胡迎建 《中国韵文学刊》 2022年第3期49-54,共6页
光绪二十四年(1898)冬,被罢职的湖南巡抚陈宝箴携其子陈三立至南昌,在城外西山筑崝庐。不到两年,陈宝箴去世。此后陈三立每年清明、冬至要从江宁(南京)回到西山祭扫并短住。自号散原,以志内心隐痛。一生最感动人、最精彩的诗,多作于此... 光绪二十四年(1898)冬,被罢职的湖南巡抚陈宝箴携其子陈三立至南昌,在城外西山筑崝庐。不到两年,陈宝箴去世。此后陈三立每年清明、冬至要从江宁(南京)回到西山祭扫并短住。自号散原,以志内心隐痛。一生最感动人、最精彩的诗,多作于此地。有三方面内容:祭奠哀悼诗,寄托家难国变情怀,深蕴哀愤之情;西山景物诗,运用多种比拟手法,使山水景物显得神奇诡谲,有新奇之趣,有如灵境辉映;乡邦民生诗,了解乡村民众的经受旱灾水灾、又遭受苛政繁敛的悲苦情景。民生凋敝是治政失修的后果。上天赋予人民以智力德,这是富国基础。可见他忧国忧民,关心乡邦民生的襟怀。诗作写荒寒之景,抒哀恸之情,吐郁勃之气,独创其奥邃苍坚的艺术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三立 靖庐 诗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朱熹的哲理诗 被引量:1
3
作者 胡迎建 《中国韵文学刊》 2018年第3期46-53,共8页
朱熹是理学诗派中的代表诗人。其哲理诗主要有四种类型:一,立志研学穷理诗,从理直言宜到渐以形象表达之;二,在自然中悟天地造化之理,以物境表达之;三,即景遣兴以悟性、理、情;四,以诗言宇宙、历史之大道,格局恢宏,精义叠出。
关键词 朱熹 理学诗 不同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民国时期旧体诗的发展轨迹与特征 被引量:1
4
作者 胡迎建 《中国韵文学刊》 2014年第2期84-92,共9页
民国时期的旧体诗在困境中生存,因应时代而发展,在新文化运动时扮演了尴尬的角色,却最终能与新诗并存。此时期反映社会生活的诗作呈现出变风变雅的特点与意识形态多元化的倾向;昭示人们的民主意识、主体意识的觉醒与现代精神的张扬。民... 民国时期的旧体诗在困境中生存,因应时代而发展,在新文化运动时扮演了尴尬的角色,却最终能与新诗并存。此时期反映社会生活的诗作呈现出变风变雅的特点与意识形态多元化的倾向;昭示人们的民主意识、主体意识的觉醒与现代精神的张扬。民国旧体诗经历了驼峰状的轨迹演变,由初期的高峰跌入低谷,然后复苏,抗战八年得到复兴,进入高峰期。通过对这一时期的旧体诗作进一步的搜集、挖掘、整理与研究,有利于人们对这一时期文学现状有一全貌的认识,丰富中国文学宝库,完善现代文学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 旧体诗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刘淑、徐灿词作之比较
5
作者 胡迎建 刘李英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2009年第2期115-119,共5页
刘淑、徐灿皆为明末清初的卓越女子,她们生于同时,命途多舛,有着共同的易代之悲,相似的亡国遭遇。她们亦有着超出闺秀的笔力和不俗的见识,坚守儒家忠君爱国的道德与气节。不同的是,刘淑除熟谙诗书之外,还兼善兵法剑术,曾一度操练军队出... 刘淑、徐灿皆为明末清初的卓越女子,她们生于同时,命途多舛,有着共同的易代之悲,相似的亡国遭遇。她们亦有着超出闺秀的笔力和不俗的见识,坚守儒家忠君爱国的道德与气节。不同的是,刘淑除熟谙诗书之外,还兼善兵法剑术,曾一度操练军队出征,故而多出一份侠女的气概与风范,有把爱国理想化为具体行动的实践。徐词辞藻优美,多凄苦哀怨之情,刘词则铿锵豪宕,多硬朗豪放之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淑 徐灿 爱国情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千篇继涪皤,灵襟融造化——陈三立对黄庭坚的承传与创新
6
作者 胡迎建 《中国韵文学刊》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15,43,共7页
陈三立对黄庭坚极为喜好而推崇,他起初在长沙学汉魏六朝诗,后在武昌选定黄庭坚作为效法的重要对象。学黄庭坚诗之风神、格调、气味,亦学其句法与字面,但不追求形迹之似。比较陈三立与黄山谷诗风之异同,既有承传又有所创新,逐渐自成面目... 陈三立对黄庭坚极为喜好而推崇,他起初在长沙学汉魏六朝诗,后在武昌选定黄庭坚作为效法的重要对象。学黄庭坚诗之风神、格调、气味,亦学其句法与字面,但不追求形迹之似。比较陈三立与黄山谷诗风之异同,既有承传又有所创新,逐渐自成面目。陈三立还极力奖掖并指导年轻一辈人学黄庭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崇 承传 创新 比较 指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秦观的交游诗
7
作者 胡迎建 《中国韵文学刊》 2020年第2期34-39,79,共7页
秦观在与同僚、上下级官员、师友的交游中,写有不少酬赠唱和诗,分类以言之:一、以出题写景为主的交游诗,描写同时所见景物,游踪相同,主旨、范围大体相近;二、离别相赠之作,或送友人或自己告别师友,重在写双方友情,相互慰勉;三、别后怀... 秦观在与同僚、上下级官员、师友的交游中,写有不少酬赠唱和诗,分类以言之:一、以出题写景为主的交游诗,描写同时所见景物,游踪相同,主旨、范围大体相近;二、离别相赠之作,或送友人或自己告别师友,重在写双方友情,相互慰勉;三、别后怀念师友之作,或因触景而怀友;四、以咏物为题材的赠答诗,在咏物诗中体贴被送者之心境与情志。从这些诗中见其性情才识,激浊扬清,臧否人物。交游诗体现了宋代文化的某些特征,也与其清真隽雅的诗风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题写景 离别 怀念 咏物题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夏承焘先生诗作兼及对今人的启示
8
作者 胡迎建 《中国韵文学刊》 2011年第1期103-110,共8页
夏承焘是一代词宗,而他在诗作方面的成就同样卓著,其成功经验能予今人以启示。第一、重视交谊,切磋诗艺,尊重诗坛前辈耆宿,又与吟坛高明抗手,取人之长,补己不足;第二、注重游历以开扩胸襟,壮大诗境;第三、选择学诗门径,青年学李义山、... 夏承焘是一代词宗,而他在诗作方面的成就同样卓著,其成功经验能予今人以启示。第一、重视交谊,切磋诗艺,尊重诗坛前辈耆宿,又与吟坛高明抗手,取人之长,补己不足;第二、注重游历以开扩胸襟,壮大诗境;第三、选择学诗门径,青年学李义山、黄仲则诸家诗。中年以后改学宋,从江西诗派门径入,师法陈后山、陈简斋。于近代主张从江湜、郑珍入手,转入韩昌黎、黄山谷拗峭一路。入而后能出,自成一体;第四、根据五七古与律绝等不同体式之特点写好诗,讲求章法布置;第五、重视句法之变化以避免雷同,力求劲健,讲求炼字尤其是炼动词以求奇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承焘 作诗 经验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论欧阳修的山水诗 被引量:1
9
作者 胡迎建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11年第4期79-85,共7页
历来士人以山水之乐作为人生的美好境界。欧阳修尤其如此。性好山水,吟赏山水,有着欲求隐居山水的情结,得到山林之趣与心境的契合。本文探讨欧阳修的山水诗写作追求与表现手法:一、探山水之险,得幽奥之境;二、写出山水相济相衬之状;三... 历来士人以山水之乐作为人生的美好境界。欧阳修尤其如此。性好山水,吟赏山水,有着欲求隐居山水的情结,得到山林之趣与心境的契合。本文探讨欧阳修的山水诗写作追求与表现手法:一、探山水之险,得幽奥之境;二、写出山水相济相衬之状;三、写出山容云态之美;四、写出壮阔与细微的反差;五、从高远、深远、平远不同角度对山水进行观照;六、不同地域的山水当写出不同的特征;七、视觉与听觉的交错与转换;八、山水与人相映衬;九、即目、回忆、想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阳修 山水诗 写作追求 表现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更斫诗探天地秘——论胡先骕的诗歌成就 被引量:3
10
作者 胡迎建 《中国韵文学刊》 2010年第1期93-101,115,共10页
胡先骕诗共有700首。从学宋诗入手,步踪同光体沈曾植、陈三立、郑孝胥等。汲取多家,入而能出,自成一家。其感时诗反映军阀混战、日寇入侵、二次世界大战的动乱世局,见其赤子之心与中华民族命运息息相关;感兴诗以静观动,即目会心,在万物... 胡先骕诗共有700首。从学宋诗入手,步踪同光体沈曾植、陈三立、郑孝胥等。汲取多家,入而能出,自成一家。其感时诗反映军阀混战、日寇入侵、二次世界大战的动乱世局,见其赤子之心与中华民族命运息息相关;感兴诗以静观动,即目会心,在万物生机中悟得天人合一的境界。对老庄、儒学、佛禅学说的涉猎、汲取而成为作诗"心源";述怀诗纵横议论,发挥其对古往今来时空的卓识,对宇宙、人类社会、中外历史、种族、政体、宗教提出疑问并予以解答;集中以纪游诗为最多,不同名山,各呈特征,布局各具匠心。咏物诗有将万物牢笼于篇幅中的笔力,如《水杉歌》被誉为亘古未有的科学诗,内涵丰富,意境浑涵。其诗气骨开张,苍雄雅健,主要师法杜、韩;讲求炼字与句法,得江西诗派之奥妙。既重传统,又以雄厚魄力摄入哲理乃至科学知识,兼学人之诗与诗人之诗为一体。胡先骕是在同光体嬗变时赣派中承先启后的一大家,在二十世纪诗坛上足可独张一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先骕 诗歌 成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南社与同光体 被引量:2
11
作者 胡迎建 《中国韵文学刊》 2003年第1期46-52,共7页
本文论述南社唐宋之争的起因、过程,指出其领导人柳亚子由于主观独断而造成南社分裂的错误,对南社解体负有责任。并试图将南社与同光体在诗歌思想与艺术方面的不同特征作一比较,指出各自的得失。
关键词 南社唐宋之争 同光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朱熹与佛禅五题 被引量:1
12
作者 胡迎建 《宜春学院学报》 2012年第10期46-50,55,共6页
朱熹少年时师从刘子翚,受其影响参禅,任同安主簿时研究佛经。静观万物,以悟佛家无为之法。早年的诗带有空、寂禅境。以后他从学李侗,始将"禅学搁起",扬弃早年信奉的佛家学说,但他以形象悟理的一些诗,仍受禅宗活法影响,避免了&... 朱熹少年时师从刘子翚,受其影响参禅,任同安主簿时研究佛经。静观万物,以悟佛家无为之法。早年的诗带有空、寂禅境。以后他从学李侗,始将"禅学搁起",扬弃早年信奉的佛家学说,但他以形象悟理的一些诗,仍受禅宗活法影响,避免了"理障",富有禅机禅趣。其名作《观书有感二首》《春日》等,以理说法,以物显理,借物说理,禅趣与理味交融。他仍爱以佛家语、故事、禅语入诗,仍爱结交僧人。同时他又以诗辟佛,批判佛教的空寂与虚幻。所作《斋居感兴》第十六首,是对佛学批判的檄文。从青年到老年的作诗生涯中,若隐若现地留下他受佛禅影响而又与之解脱乃至批判的痕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佛禅 接受与批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陳三立與同光體贛派
13
作者 胡迎建 《岭南学报》 2017年第2期183-201,共19页
同光體詩派是晚清民國以來形成的一個影響最大的詩歌流派。下分閩派、贛派、浙派。其中贛派主要承宋代江西詩派。贛派首領陳三立,獨辟詩境,表現在如下方面:擅長寫荒寒之景;抒極哀慟之情;比喻、借代、擬人手法生動;意象新穎;通感手法之妙... 同光體詩派是晚清民國以來形成的一個影響最大的詩歌流派。下分閩派、贛派、浙派。其中贛派主要承宋代江西詩派。贛派首領陳三立,獨辟詩境,表現在如下方面:擅長寫荒寒之景;抒極哀慟之情;比喻、借代、擬人手法生動;意象新穎;通感手法之妙;煉字奇警;句法拗峭奇崛。其詩學淵源承傳黄庭堅而又有創新,其内容深廣,萬象紛呈,境界闊大蒼莽,風格沉雄,則又爲黄所不及。此派中遠承宋代江西詩派而近受陳三立影響的有:江西籍詩人華焯、王浩、胡梓方等;江西籍學者詩人辛際周、汪辟疆、胡先驌、王易等;陳三立之子衡恪、隆恪、寅恪、方恪。在南京還有一批並非贛籍而可歸爲贛派的學人,如王瀣、胡翔冬、胡光煒,均或多或少受陳三立影響。陳三立以其鮮明的詩風,沾溉後學衆多,可謂廣大教化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光體 贛派 陳三立 詩境 承傳 創新 影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高百代古无比,书法画法前人前──恭读《八大山人全集》
14
作者 胡迎建 《美术之友》 2000年第6期4-6,共3页
关键词 八大山人 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代新声
15
作者 陈子波 王天石 +26 位作者 邱世友 张文勋 袁第锐 李汝伦 洪柏昭 王俨思 陶俊新 韦甘睦 伏家芬 刘勋政 陶光 李庆苏 王文英 张 星 侯孝琼 蒋哲伦 霍成武 彭颂声 夏剑钦 王春霖 邵天柱 孙一今 胡迎建 熊东遨 周燕婷 周孝杰 张玉伟 《中国韵文学刊》 2002年第1期113-119,共7页
  诗三首 [台]陈自波   机中得句时戌…………
关键词 瑶光 拜将坛 河岳 琼楼 绝尘 明堂 诗魂 风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代新声
16
作者 陈子波 伍晓蔓 +13 位作者 斯琴 郑明哲 霍松林 王震宇 胡迎建 杨启宇 沈利斌 叶嘉莹 李维嘉 胡炳生 杨逸明 王蛰堪 曾渊如 滕伟明 《中国韵文学刊》 2006年第4期118-122,共5页
关键词 金缕曲 西湖博览会 蛱蝶 孤山 三台阁 草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代新声
17
作者 庞坚 楼立剑 +9 位作者 星汉 苏俊 杨学军 马斗全 熊东遨 杨逸明 刘如姬 胡迎建 钟家佐 邓世广 《中国韵文学刊》 2010年第2期116-121,共6页
五言绝句 兽羽鳞介虫杂咏(五十四首选十二)庞坚 其二三 俊鹰击高天,落低常可恕。 人恕己须儆,下有婴缴虑。
关键词 诗歌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时代新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