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国在匈牙利事件中的态度与政策 被引量:3
1
作者 胡舶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75-80,共6页
美国对匈牙利事件采取了“不干涉”政策 ,这种政策经历了从观望到最后确立的一个过程。美国政府实行严格“不干涉”政策的深层次原因在于 ,美国担心苏联会因其在东欧地位的严重恶化陷于绝望 ,进而诉诸于极端措施 ,从而引发美苏之间的直... 美国对匈牙利事件采取了“不干涉”政策 ,这种政策经历了从观望到最后确立的一个过程。美国政府实行严格“不干涉”政策的深层次原因在于 ,美国担心苏联会因其在东欧地位的严重恶化陷于绝望 ,进而诉诸于极端措施 ,从而引发美苏之间的直接对抗乃至于爆发世界大战 ,因此 ,美国不愿冒战争的危险去拯救一个与自己关系不大 ,且处于苏联势力范围内的中欧小国 ,这就是美国外交政策现实主义原则的充分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外交政策 匈牙利事件 艾森豪威尔 态度 "不干涉" 政策 现实主义 1956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联与1956年波兰十月事件 被引量:3
2
作者 胡舶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77-82,共6页
苏联在斯大林死后虽然有限地调整了对东欧的政策,相对放松了对东欧的控制,但并未放弃它在东欧的绝对支配地位。苏联在1956年波兰十月事件中,开始就决定干涉,后在武力干涉的图谋受挫后,又不得不暂时“妥协”退让,但并未放弃军事干涉的念... 苏联在斯大林死后虽然有限地调整了对东欧的政策,相对放松了对东欧的控制,但并未放弃它在东欧的绝对支配地位。苏联在1956年波兰十月事件中,开始就决定干涉,后在武力干涉的图谋受挫后,又不得不暂时“妥协”退让,但并未放弃军事干涉的念头,而且赫鲁晓夫一直对波兰问题存有一种欲阻不能、欲罢不休的复杂矛盾心态。只是后来由于匈牙利事发,苏联对外视线的重心转移,才迫使其忙于应付匈牙利危机,并最终放弃武力干涉波兰的想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月事件 赫鲁晓夫 哥穆尔卡 波苏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对匈牙利事件的反应、对策及其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胡舶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49-156,共8页
中共领导人在匈牙利事件问题上表现出极大的反复性。一方面,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出发要求苏联对匈牙利在政治、经济上放手,在军事上也放手,并促使苏联发表《宣言》。但后来的迹象表明,《宣言》只不过是一障眼法,旨在掩盖苏军进一步的军... 中共领导人在匈牙利事件问题上表现出极大的反复性。一方面,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出发要求苏联对匈牙利在政治、经济上放手,在军事上也放手,并促使苏联发表《宣言》。但后来的迹象表明,《宣言》只不过是一障眼法,旨在掩盖苏军进一步的军事行动;另一方面,基于整个华沙条约考虑,中共领导人后来又坚决要求苏军不撤兵,要保住匈牙利的社会主义。尽管如此,也不能说明中国对苏联的第二次出兵决策起了主要作用,或者说对苏决策起了决定性的影响。对苏联决策的改变起加速和促进作用的因素是1956年10月31日国际风云突变,即英法侵略埃及。苏联正是从两大阵营对抗的角度出发,充分利用苏伊士危机的机会,才最终做出了武力解决匈牙利事件的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匈牙利事件 中国 苏联 东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伊士危机与苏联再次出兵匈牙利
4
作者 胡舶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19-125,共7页
美国、俄罗斯以及东欧国家披露的一些档案及回忆录显示,1956年苏联第二次出兵匈牙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匈牙利事件是对苏联在东欧控制权的严重挑战,苏共领导害怕匈牙利事件会波及整个东欧地区乃至于苏联,从而使整个苏东社会主义阵营毁... 美国、俄罗斯以及东欧国家披露的一些档案及回忆录显示,1956年苏联第二次出兵匈牙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匈牙利事件是对苏联在东欧控制权的严重挑战,苏共领导害怕匈牙利事件会波及整个东欧地区乃至于苏联,从而使整个苏东社会主义阵营毁于一旦。纳吉政府采取骑墙立场并越来越受反动力量的影响,特别是他已不能左右布达佩斯的局势以及美国政府所谓的"不干涉"政策等都是赫鲁晓夫再次出兵的重要原因。影响苏联决策改变的决定性促进因素是1956年10月31日苏伊士危机导致国际形势的突变,即英、法发动的侵埃战争并"频频得手",最终使苏联决心再次以武力解决匈牙利危机,因为苏联决不能让匈牙利投入北约的怀抱,或成为反苏的"桥头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与匈牙利关系 苏伊士危机 匈牙利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56年苏联对匈牙利政治干预的最初尝试
5
作者 胡舶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06-110,共5页
苏共“二十大”以后,苏联为了加强其对东欧国家的控制,巩固这些国家的稳定,用政治手段干预这些国家的内政,扶持那些既能控制动荡局势、又能忠于苏联的东欧国家领导人上台执政。“匈牙利事件”爆发前,为缓和匈牙利的国内局势,在不得已的... 苏共“二十大”以后,苏联为了加强其对东欧国家的控制,巩固这些国家的稳定,用政治手段干预这些国家的内政,扶持那些既能控制动荡局势、又能忠于苏联的东欧国家领导人上台执政。“匈牙利事件”爆发前,为缓和匈牙利的国内局势,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苏联从开始支持拉科西到后来以格罗取代之,但实质上是换汤不换药。苏联对匈牙利的早期政治干预,不仅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激化了匈牙利劳动人民党的党内矛盾,刺激了匈牙利国内强烈的仇俄与反苏情绪,强化了匈牙利业已存在的紧张的国内气氛,为后来发生的“匈牙利事件”埋下了伏笔,也为“匈牙利事件”的悲剧结局拉开了帷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外交政策 匈牙利 政治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联新经济政策时期市场发展状况与私商——兼论二十年代市场的特点
6
作者 胡舶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59-65,共7页
市场问题是苏联新经济政策时期很重要的一个问题。此时期的市场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市场发展尚处在初级阶段;市场受产权和国家政策的制约;市场只是被当作一种手段来利用,并没有使其成为一种体制。私商在此时期市场中的存在有其必然性... 市场问题是苏联新经济政策时期很重要的一个问题。此时期的市场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市场发展尚处在初级阶段;市场受产权和国家政策的制约;市场只是被当作一种手段来利用,并没有使其成为一种体制。私商在此时期市场中的存在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其作用不可低估。二十年代苏联经济最重要的问题并不是说市场已经发展得很充分了,而是由于政权意志或行政命令手段左右经济,破坏了经济本身的发展规律,使经济畸形化发展,为苏联后来经济发展造成了障碍,从而大大影响并延迟了苏联的现代化历史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新经济政策 市场 私商 产权 商品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对匈牙利事件的反应、对策及其影响
7
作者 胡舶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28-128,共1页
近年在有关匈牙利事件的历史研究中,西方史学家往往重视苏美对该事件的态度和反应,而中国史学家除强调苏联作用外,还特别指出中国在苏联对匈政策的决策中所具有的决定性影响,进而认为正是在中国的影响之下,苏联才作出第二次对匈牙... 近年在有关匈牙利事件的历史研究中,西方史学家往往重视苏美对该事件的态度和反应,而中国史学家除强调苏联作用外,还特别指出中国在苏联对匈政策的决策中所具有的决定性影响,进而认为正是在中国的影响之下,苏联才作出第二次对匈牙利动武的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匈牙利事件 中国 反应 历史研究 史学家 苏联 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