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HHT方法的场地液化的识别 被引量:13
1
作者 胡聿贤 张郁山 梁建文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66-72,77,共8页
利用HHT方法定义了一种地震加速度记录的瞬时频率时程,该瞬时频率时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将原始加速度记录的频率非平稳特性予以量化。以此为依据,提出了一种根据地震加速度记录对场地液化进行识别的方法。通过分析实测的地震动加速度记录... 利用HHT方法定义了一种地震加速度记录的瞬时频率时程,该瞬时频率时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将原始加速度记录的频率非平稳特性予以量化。以此为依据,提出了一种根据地震加速度记录对场地液化进行识别的方法。通过分析实测的地震动加速度记录,参照实际的震害调查资料,并与现有其他方法的识别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该方法的识别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希尔伯特-黄变换(HHT) 地震加速度记录 瞬时频率 场地液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HHT方法从竖向地震动记录识别场地液化的物理过程 被引量:11
2
作者 胡聿贤 张郁山 梁建文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11,共11页
利用HHT方法分析1987年美国SuperstitionHills地震在Wildlife场地上获得的地震加速度记录,深入地论述了实际地震中土层液化对竖向地震动非平稳特性的影响,进而达到了应用HHT方法从地震动记录识别场地液化物理过程的目的。
关键词 液化 竖向地震动记录 HHT方法 时频分析 瞬时频率时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乏地震动加速度记录地区地震动估计的映射法 被引量:37
3
作者 胡聿贤 周克森 阎秀杰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10,共10页
本文提出了缺乏地震动加速度记录地区地震动估计的映射法,此法的关键步骤是利用缺乏地震动加速度记录地区B和已有足够地震动加速度记录地区A的地震烈度衰减关系的映射法,从而求得此两地区的映射地震对,使地震对中的地震所给出的两... 本文提出了缺乏地震动加速度记录地区地震动估计的映射法,此法的关键步骤是利用缺乏地震动加速度记录地区B和已有足够地震动加速度记录地区A的地震烈度衰减关系的映射法,从而求得此两地区的映射地震对,使地震对中的地震所给出的两地区的地震烈度相同。此法的基本假设是:对于A区内的任一地震(MA,RA),在B区内必然存在着一个与之相应的地震(MB、RB),使得此一对地震在各自区内引起的地震烈度I和地震动参数Y相等,即IA(MA,RA)=IB(MB,RB)和YA(MA,RA)=YB(MB,RB)。这里,M和R分别为地震的震级和表示空间位置的距离。此法的优点是:(1)无需寻求地震动参数与地震烈度、地震活动性参数之间的函数关系,因为这种关系不易求得;(2)可以估计任何地震动参数,只要它是可以根据地震的大小和距离来估计;(3)地区的地震地质背景的影响在烈度衰减关系中得到了考虑。文中给出了例题说明这一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工程 地震动 映射法 地震烈度 加速度记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危险性估计中不确定性的概率分析 被引量:13
4
作者 胡聿贤 陈汉尧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1-9,共9页
本文首先介绍了地震危险性估计中存在的随机、知识不完备(模型)、模糊这三类不确定因素以及当前对这三类因素处理的几种方法;然后提出了作者自己的见解,即这三类看来性质不同的不确定因素,归根到底,都来自知识不完备,或为了简化而不求完... 本文首先介绍了地震危险性估计中存在的随机、知识不完备(模型)、模糊这三类不确定因素以及当前对这三类因素处理的几种方法;然后提出了作者自己的见解,即这三类看来性质不同的不确定因素,归根到底,都来自知识不完备,或为了简化而不求完备;接着说明了这三类因素的不确定性都可以用概率密度表示,随机因素用客观概率,后两类用主观概率;最后指出,在地震危险性分析中,这三类因素可以统一按Bayesian方法综合处理,从而避免了过去采用的超越概率曲线的分位数曲线这种概率的概率的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危险性 概率分析 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地震危险性估计中不确定性的统一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胡聿贤 陈汉尧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511-518,共8页
本文首先全面回顾了国内外现有地震危险性估计中的不确定性分析方法,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同时,通过分析认为,不确定性可以分为随机、模糊及知识不完备三类,它们均与知识不完备性相关,因而可以进行统一分析。由此,基于随机标值... 本文首先全面回顾了国内外现有地震危险性估计中的不确定性分析方法,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同时,通过分析认为,不确定性可以分为随机、模糊及知识不完备三类,它们均与知识不完备性相关,因而可以进行统一分析。由此,基于随机标值点过程理论,给出了地震危险性估计的一般表达式;基于全概率理论,给出了地震危险性估计中不确定性的统一分析表达式;最后,探讨了本文提出的地震危险性估计中不确定性分析方法与国内外主要不确定性分析方法的关系。分析表明,它们只是本文的特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危险性估计 不确定性 统一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关设计地震动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5
6
作者 胡聿贤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8,共8页
本文针对国际发展趋势及我国现状,讨论了下述有关设计地震动的估计和规定的几个问题:(1) 在核电厂选址中规定的地震危险性分析确定性方法。指出它并不是最为保险的极限值,而仍然是一个需要许多选择判断的估计值,这是一种比较过时的方法... 本文针对国际发展趋势及我国现状,讨论了下述有关设计地震动的估计和规定的几个问题:(1) 在核电厂选址中规定的地震危险性分析确定性方法。指出它并不是最为保险的极限值,而仍然是一个需要许多选择判断的估计值,这是一种比较过时的方法,概率方法应该是现在采用的主要方法。(2) 地震动衰减关系。说明了我国当前采用的关系尚无明确的原则性规定,井指出烈度衰减是外包线,而地震动衰减是平均值,应该采用烈度衰减的平均关系才能与加速度一致;并强调烈度与加速度转换应该采用三参数关系,而且这种转换关系与地震动衰减关系都存在巨大离散性,在地震动估计中应考虑这种离散性,国际核电厂选址要求中已有规定,但我国一股在确定性方法中均不考虑。(3) 规范中关于设计地震动的规定。首先指出国际上差不多全都在抗震规范中舍弃了地震烈度这个宏观词,并提出我国应该用加速度分区图代替地震烈度分区图,并应进一步采用国际上逐渐流行的等效加速度与等效速度这样的双指标区划和设计规定。(4) 地震小区划。指出重大工程地震危险性估计与大城市小区划工作的必要性,并指出先求基岩地震动,再进而求局部场地的地震反应是当前可行的方法,否则将不能反映实际情况。近十余年来,我国已进行过不少重大工程的地震危险性估计,刚刚颁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 地震活动性 抗震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设施地震危险性估计中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3
7
作者 胡聿贤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308-316,共9页
总结了地震安全性估计方法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指出我国在用确定性方法确定设计地震动时,有些不确定性并未考虑,不少主观决定并非总是足够安全的。文中推荐了概率方法。场地影响分析中,特别是座落于软基上的核设施,需要对输入面的选择及... 总结了地震安全性估计方法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指出我国在用确定性方法确定设计地震动时,有些不确定性并未考虑,不少主观决定并非总是足够安全的。文中推荐了概率方法。场地影响分析中,特别是座落于软基上的核设施,需要对输入面的选择及土层反应分析中的多种不确定因素进行考虑。最后指出场地地震相关反应谱对座落于软基上的核设施的重要意义,以及大远震与小近震对反应谱的不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危险性 场地影响 核电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确定性概念的合理描述及其处理方法 被引量:3
8
作者 胡聿贤 陈汉尧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1-8,共8页
在实际中,经常需要合理描述并处理各种不确定性。目前,在对不确定性的处理中,常出现将原本是不确定性的概念用习惯性的确定性方法表达并处理的矛盾做法。针对这种现象,本文指出了它的不足,同时给出了合理的不确定性描述及其处理方法。... 在实际中,经常需要合理描述并处理各种不确定性。目前,在对不确定性的处理中,常出现将原本是不确定性的概念用习惯性的确定性方法表达并处理的矛盾做法。针对这种现象,本文指出了它的不足,同时给出了合理的不确定性描述及其处理方法。文中还利用实例分析了处理方法不同带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设计 抗震 不确定性 描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工程的跨世纪发展趋势 被引量:21
9
作者 胡聿贤 周锡元 《工程抗震》 1999年第1期3-9,共7页
本文对国内外近几年来发生的几次地震所提供的经验教训进行了简要的评述,指出近场地震中的高强度速度脉冲的破坏作用在抗震设计中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在许多震害实例中还可以发现高层建筑、高架桥梁等基础设施和工业设备的地震保护尚... 本文对国内外近几年来发生的几次地震所提供的经验教训进行了简要的评述,指出近场地震中的高强度速度脉冲的破坏作用在抗震设计中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在许多震害实例中还可以发现高层建筑、高架桥梁等基础设施和工业设备的地震保护尚存在许多薄弱的环节。在强烈地震中,这些结构和设施的破坏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和对社会的冲击是很大的。为了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应该将防震减灾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加以研究,应用现代化的高科技手段和灾害管理技术发展经济高效的减灾措施,在地震学家、土木工程师、工业和材料专家、经济师、社会科学和管理专家的共同参与下,使下一世纪的抗震防灾工程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震区划 防震减灾 高科技 地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8年汶川地震近断层竖向与水平向地震动特征 被引量:53
10
作者 谢俊举 温增平 +2 位作者 高孟潭 胡聿贤 何少林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796-1805,共10页
选取分布在北川映秀中央断裂两侧断层距120 km以内的40个强震动台站的记录,对汶川地震近断层地震动竖向和水平向加速度峰值、速度峰值、竖向和水平向加速度反应谱及谱比值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表明:(1)地震动加速度峰值有显著的上盘效应... 选取分布在北川映秀中央断裂两侧断层距120 km以内的40个强震动台站的记录,对汶川地震近断层地震动竖向和水平向加速度峰值、速度峰值、竖向和水平向加速度反应谱及谱比值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表明:(1)地震动加速度峰值有显著的上盘效应,经验衰减模型的结果表明,在距地表破裂3~60 km的范围内,龙门山发震断层上盘一侧竖向与水平向的加速度峰值要比衰减模型得到的平均值大30%~40%.上盘的加速度峰值残差大部分是正值,而断层下盘残差大部分为负;水平地震动的东西分量幅值总体要大于南北分量,东西分量衰减相对较慢.(2)地震动长周期成分较弱,加速度反应谱值随周期增大而迅速减小,在周期1.0 s时,即使在靠近中央断裂的最大加速度反应谱值也只有0.5 g;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谱比值(竖向/水平向)沿龙门山断层周围的分布,在较长周期(T=0.2 s,0.5 s,1.0 s)与短周期(T=0.05 s,0.1 s)有明显的不同.(3)近断层竖向地震动显著,地震动加速度峰值比在(竖向/水平向)可达1.4.在龙门山发震断层的上盘,地震动加速度峰值比整体上比下盘要大,竖向地震动尤为剧烈.部分近断层记录的地震动谱比值(竖向/水平向)在短周期(<0.1 s)甚至超过1.5,统计分析还表明谱比值在短周期段(<0.1 s)随断层距的增大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动 谱比值 汶川地震 上盘效应 近震源 断层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断层作用下埋地管线壳有限元分析的等效边界方法 被引量:45
11
作者 刘爱文 胡聿贤 +3 位作者 赵凤新 李小军 高田至郎 赵雷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S1期141-147,共7页
壳有限元方法是目前较先进的分析地震活动断层作用下埋地管线反应的方法 ,但是由于受断层错动影响的管道一般较长 ,因此该方法需要较大的计算资源 .本文提出一种等效边界方法 ,可以克服现有壳有限元方法的缺点 .埋地管线在地震断层作用... 壳有限元方法是目前较先进的分析地震活动断层作用下埋地管线反应的方法 ,但是由于受断层错动影响的管道一般较长 ,因此该方法需要较大的计算资源 .本文提出一种等效边界方法 ,可以克服现有壳有限元方法的缺点 .埋地管线在地震断层作用下的大变形反应往往只发生在断层附近 ,而离断层较远处管段的变形反应相对较小 .本文从理论上得出一个等效边界 ,以非线性弹簧的形式应用到壳单元分析模型的两端 ,替代模型以外管段的影响 .这样只需对感兴趣的发生大变形的管段进行壳单元建模型 ,从而解决了现有的壳有限元方法需要大量计算机时和资源的缺点 .与现有的壳模型固定边界方法进行比较 ,验证了等效边界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埋地管线 断层运动 壳模型有限元方法 等效边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断层作用下埋地管线的反应分析 被引量:46
12
作者 刘爱文 张素灵 +1 位作者 胡聿贤 李小军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2-27,共6页
本文在王汝梁分析方法的基础上 ,提出一种物理概念明确、简单实用而又保证其精确度的计算方法。在该方法中作某些简化便可退化到Newmark Hall或Kennedy方法上。本文还找到一个无量纲的物理量Θ ,它与管子与断层的夹角、断层的错距、管... 本文在王汝梁分析方法的基础上 ,提出一种物理概念明确、简单实用而又保证其精确度的计算方法。在该方法中作某些简化便可退化到Newmark Hall或Kennedy方法上。本文还找到一个无量纲的物理量Θ ,它与管子与断层的夹角、断层的错距、管子的直径、壁厚和管土间的摩擦系数有关 ,其物理意义为管截面内轴向应变与弯曲应变的比值。当它在个范围内变化时 ,管中应变以弯曲应变为主 ,当它在另一个范围内变化时 ,管中应变以轴向应变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埋地管线 地震断层 管材 应力应变本构关系模型 摩擦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桩土动力分析中接触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41
13
作者 王满生 周锡元 胡聿贤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16-620,共5页
本文分析了目前常用ANSYS软件中土—结构动力作用中接触单元的工作机理,认为采用此软件中的接触单元对桩土动力接触分析会带来一定的误差。文中通过对桩—土—结构的动力相互作用简化分析中常用的Goodman接触单元的分析,在现有的Goodma... 本文分析了目前常用ANSYS软件中土—结构动力作用中接触单元的工作机理,认为采用此软件中的接触单元对桩土动力接触分析会带来一定的误差。文中通过对桩—土—结构的动力相互作用简化分析中常用的Goodman接触单元的分析,在现有的Goodman单元的基础上加上阻尼成分,解决了Goodman单元只能考虑桩土之间力的传递,而不能考虑桩土动力相互作用中部分能量的耗散问题。通过分析比较,得出在中小地震作用下Goodman接触单元考虑阻尼后上部结构所受弯矩﹑剪力以及水平位移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可见采用原来的Goodman单元分析高估了上部结构的受力和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SYS接触单元 Goodman单元 阻尼 桩-土动力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带与地震统计区关系探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潘华 金严 胡聿贤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08-313,共6页
总结和分析了中国地震带划分的研究历史、目的和用途、划分原则、表现形式以及基本特点 ,指出地震带是以地震活动性区域划分研究为目的 ,它不同于概率地震危险性方法中的地震统计区的概念 .文中对地震统计区概念及其演化历史进行了分析... 总结和分析了中国地震带划分的研究历史、目的和用途、划分原则、表现形式以及基本特点 ,指出地震带是以地震活动性区域划分研究为目的 ,它不同于概率地震危险性方法中的地震统计区的概念 .文中对地震统计区概念及其演化历史进行了分析和论述 ,认为地震统计区与地震带在统计意义、物理内涵、层次性、划分规模的要求、对空间重叠的排斥性以及划分目的和用途等方面 ,均存在较大差异 .现行工作中将两者不加区分地使用是不合适的 ,一方面造成地震统计区未形成自身的适应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的划分理论 ,另一方面也造成以地震活动特征和地震孕育发生环境、机制研究为目的的地震带划分研究的停滞不前 .文中最后指出 ,地震统计区划分是以地震带划分研究为基础 ,它产生并服务于考虑地震活动时空不均匀性的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 ,应将其与地震带概念加以明确区分 ,并加强其划分原则、理论和方法的研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带 地震统计区 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 CPSHA方法 地震安全性 地震活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动非平稳性与幅值谱和相位差谱的关系 被引量:79
15
作者 赵凤新 胡聿贤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6,共6页
本文将地震动时程视为非平稳的随机过程,通过将其分解为一系列窄频带波包的方法,讨论了地震动强度及频率非平稳性与幅值谱和相位差谱的关系,并着重分析了相位差谱及其均值和方差对地震动非平稳性作用的机制。
关键词 地震动 非平稳性 幅值谱 相位差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相关地震动场模拟的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李小军 赵凤新 胡聿贤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212-215,共4页
空间相关地震动场模拟的研究李小军赵凤新胡聿贤(中国北京100081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主题词场地条件生命线系统地震动场相位差谱重要性极高的生命线系统工程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其空间分布与延伸性.在同一次地震下,这... 空间相关地震动场模拟的研究李小军赵凤新胡聿贤(中国北京100081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主题词场地条件生命线系统地震动场相位差谱重要性极高的生命线系统工程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其空间分布与延伸性.在同一次地震下,这类结构各部分受到的地震荷载将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地条件 生命线系统 地震动场 地震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层参数的随机性对场地传递函数的影响 被引量:11
17
作者 赵松戈 胡聿贤 廖旭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7-12,共6页
本文采用秦勒级数展开估计土层参数随机性对场地传递函数的影响。对单层土模型在土层参数服从独立高斯分布假定下进行了公式推导和实例计算,比较了不同的泰勒级数阶次、土层参数变异系数以及阻尼比对传递系数随机性的综合效应.结果表... 本文采用秦勒级数展开估计土层参数随机性对场地传递函数的影响。对单层土模型在土层参数服从独立高斯分布假定下进行了公式推导和实例计算,比较了不同的泰勒级数阶次、土层参数变异系数以及阻尼比对传递系数随机性的综合效应.结果表明,即使在小参数摄动范围内采用一阶泰勒级数也是不够的;一般情况下采用二阶泰勒级数即可给出满意的估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层参数 随机性 泰勒级数 传递函数 场地 震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线性单自由度体系强迫动力反应的Hilbert谱与本征振动模态:输入简谐波频率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张郁山 梁建文 胡聿贤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10,共10页
系统地研究了双线性单自由度体系在简谐波输入下表现出非线性力学行为时,输入简谐波频率对体系动力响应的H ilbert谱、H ilbert边缘谱及Fourier幅值谱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如果体系输入简谐波频率为f,那么体系动力响应H ilbert边缘谱... 系统地研究了双线性单自由度体系在简谐波输入下表现出非线性力学行为时,输入简谐波频率对体系动力响应的H ilbert谱、H ilbert边缘谱及Fourier幅值谱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如果体系输入简谐波频率为f,那么体系动力响应H ilbert边缘谱的能量分布在f附近一个较宽的频带上,该频带的产生是体系动力响应H ilbert谱中所蕴含的波内调制的必然结果,它源自于体系某个本征振动模态瞬时频率的波动,而这种瞬时频率的波动描述了体系屈服与卸载的非线性力学行为;体系动力响应的Fourier幅值谱自3f起,每隔2f就会出现一个幅值明显高出周围其它分量的Fourier“伪”谐波分量,这也是体系非线性力学行为所造成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希尔伯特-黄变换(HHT) 双线性SDOF体系 Hilbert谱 Hilbert边缘谱 Fourier谱 本征模态函数(IMF) 波内调节机制 波间组合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上海市《建筑抗震设计规程》中长周期设计反应谱的讨论 被引量:23
19
作者 俞言祥 胡聿贤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27-34,共8页
在上海市地方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程》(DBJ08-9-92)及其1996年局部修订增补版本中,对上海市Ⅳ类场地建筑结构的地震影响系数进行了特殊规定,并将结构自振周期延长到10s,同时给出了三条加速度时程用于时程分析.本文主要针对《建... 在上海市地方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程》(DBJ08-9-92)及其1996年局部修订增补版本中,对上海市Ⅳ类场地建筑结构的地震影响系数进行了特殊规定,并将结构自振周期延长到10s,同时给出了三条加速度时程用于时程分析.本文主要针对《建筑抗震设计规程》中有关长周期反应谱部分的规定,根据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一些探讨,指出所提供的一条人造地震动时程和两条国外加速度记录用于上海市Ⅳ类场地长周期建筑结构的时程分析可能并不合适;文中并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周期反应谱 时程 抗震设计 上海市 建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76年唐山地震近、远场加速度的半经验合成 被引量:12
20
作者 罗奇峰 胡聿贤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75-282,共8页
本文建立一非均匀唐山地震断层模型,它由北东30°的南段和北东50°的北段两个大的走滑断层组成,总长114km、总地震矩为1.4×1020N·m;而每一走滑断层又分别由长为37km和20km的两个子断层... 本文建立一非均匀唐山地震断层模型,它由北东30°的南段和北东50°的北段两个大的走滑断层组成,总长114km、总地震矩为1.4×1020N·m;而每一走滑断层又分别由长为37km和20km的两个子断层组成.震中定在南段和靠近南、北两段走滑断层的交汇处.用ML5.7、MS6.9的余震记录作经验格林函数,用考虑大小地震不相似的改进的经验格林函数法分别合成唐山地震主震(MS7.8)的近、远场加速度时程.远场合成加速度时程的峰值、持时、反应谱与真实记录符合较好;近场合成结果与唐山地震烈度分布符合较好.合成的唐山地震的近场最大加速度峰值达1.1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走滑断层 地震烈度 抗震 速度 半经验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