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震沉积学在塔里木盆地古城地区下寒武统沉积结构与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徐兆辉 曾洪流 +5 位作者 胡素云 张君龙 刘伟 周红英 马德波 傅启龙 《岩性油气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3-165,共13页
塔里木盆地轮探1井揭示深层下寒武统白云岩具备油气勘探潜力,古城地区与轮探1井位于同一台缘带。利用地震沉积学的地震地貌学和地震岩性学两大分支学科原理研究了古城地区下寒武统沉积特征,将相位旋转、小波分频、wheeler域转换、地层... 塔里木盆地轮探1井揭示深层下寒武统白云岩具备油气勘探潜力,古城地区与轮探1井位于同一台缘带。利用地震沉积学的地震地貌学和地震岩性学两大分支学科原理研究了古城地区下寒武统沉积特征,将相位旋转、小波分频、wheeler域转换、地层切片和RGB融合技术整合,形成了地震地貌学(模式驱动)研究流程,从而定性表征沉积相;将相位旋转、小波分频、地震属性提取、主因子分析和随机拟合技术整合形成了地震岩性学(数据驱动)研究流程,从而定量预测储层分布。研究结果表明:①塔里木盆地古城地区下寒武统自西向东发育内缓坡、中缓坡、外缓坡至盆地环境,组成完整沉积相序。中缓坡发育3套(6期)礁滩体,第2套受后期潮道改造,形成潮道改造型碳酸盐岩颗粒滩,潮道内地层较均质,潮道间地层垂向非均质性强导致地震频率较高。②研究区外缓坡近端发育线物源斜坡扇,外缓坡远端至盆地区域发育点物源盆底扇。源自中缓坡礁滩体系的沉积物沿着同沉积走滑断裂相关峡谷被搬运,从而形成了斜坡扇和盆底扇。③研究区储层多发育于中缓坡,外缓坡至盆地较少,内缓坡几乎不发育。外缓坡至盆地区域发育的斜坡扇和盆底扇、中缓坡发育的潮道间岩溶颗粒滩和潮道口发育的潮汐三角洲储层厚度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沉积学 地震地貌学 地震岩性学 潮道 颗粒滩 线物源斜坡扇 点物源盆底扇 下寒武统 古城地区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古老碳酸盐岩-膏盐岩组合油气成藏特征 被引量:7
2
作者 石书缘 胡素云 +10 位作者 刘伟 王铜山 周刚 徐安娜 黄擎宇 徐兆辉 郝彬 王坤 姜华 马奎 白壮壮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8-61,共14页
通过分析塔里木、四川和鄂尔多斯三大海相盆地埃迪卡拉系—奥陶系,并对比参考东西伯利亚、阿曼和澳大利亚Officer三大国外盆地新元古界—寒武系的地层特征,将碳酸盐岩-膏盐岩组合划分成碳酸盐岩类和膏盐岩类互为夹层型、碳酸盐岩类和膏... 通过分析塔里木、四川和鄂尔多斯三大海相盆地埃迪卡拉系—奥陶系,并对比参考东西伯利亚、阿曼和澳大利亚Officer三大国外盆地新元古界—寒武系的地层特征,将碳酸盐岩-膏盐岩组合划分成碳酸盐岩类和膏盐岩类互为夹层型、碳酸盐岩类和膏盐岩类互层型以及碳酸盐岩类、膏盐岩类和碎屑岩类共生型3种类型,明确了碳酸盐岩-膏盐岩组合的概念及内涵。结果表明:(1)碳酸盐岩-膏盐岩组合的油气通常来源于泥页岩和泥质碳酸盐岩两类烃源岩,咸化环境膏盐岩可促进烃源岩生烃。(2)主要发育膏云坪型、颗粒滩和微生物丘型两大类白云岩储集层,准同生期或表生期的大气淡水淋滤是储集层规模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后期埋藏溶蚀作用对储集层有调整和改造作用。(3)碳酸盐岩-膏盐岩组合油气成藏模式可划分为盐下成藏模式、盐上成藏模式和盐间成藏模式3大类8小类模式。塔里木盆地塔中隆起北坡、麦盖提斜坡和玛扎塔格前缘隆起带寒武系、四川盆地东部—南部地区寒武系和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盐间马家沟组四段等为未来的有利勘探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膏盐岩组合 白云岩储集层 烃源岩 油气成藏 四川盆地 塔里木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肖尔布拉克组上段烃源岩分布预测及油气勘探意义 被引量:5
3
作者 徐兆辉 胡素云 +6 位作者 曾洪流 马德波 罗平 胡再元 石书缘 陈秀艳 陶小晚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3-358,共16页
通常认为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海相烃源岩以下寒武统玉尔吐斯组泥质岩为主、中下奥陶统泥质岩为辅,下寒武统肖尔布拉克组上段(肖上段)以白云岩储层为主。塔中和塔北地区均钻遇了肖上段泥灰岩,最近钻探的京能柯探1和轮探3井肖上段泥灰岩样... 通常认为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海相烃源岩以下寒武统玉尔吐斯组泥质岩为主、中下奥陶统泥质岩为辅,下寒武统肖尔布拉克组上段(肖上段)以白云岩储层为主。塔中和塔北地区均钻遇了肖上段泥灰岩,最近钻探的京能柯探1和轮探3井肖上段泥灰岩样品TOC含量多数>0.3%,少量>2%。盆地内不同地区五口井肖上段发育泥灰(云)岩烃源岩,与苏盖特布拉克露头肖上段暗色泥灰岩地化指标(TOC含量是0.41%、R o是1.14%)一致,表明肖上段泥灰岩具备生烃能力。本文基于露头、地震和钻测井资料,利用地震沉积学理论技术、属性与正演相结合,建立了肖上段台内多期叠置“礁滩源”沉积模式。发现烃源岩分布在礁前至坡脚变缓处,连片分布广、叠合厚度大,是规模有效烃源岩,可为邻近储层供烃。经测算,古城三维区肖上段泥灰岩烃源岩总生烃量超亿吨。研究认识拓展了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海相烃源岩类型、层系和分布范围,提升了寒武系盐下油气资源潜力,坚定了勘探重点从台缘带向台内战略转移的信心,为塔里木盆地古城地区乃至全盆地油气勘探带来新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肖尔布拉克组上段 泥灰岩 烃源岩 地震沉积学 油气勘探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中央坳陷西部下二叠统风城组天然气勘探潜力与重点领域 被引量:2
4
作者 唐勇 胡素云 +4 位作者 龚德瑜 尤新才 李卉 刘海磊 陈轩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90-500,512,共12页
基于准噶尔盆地中央坳陷西部下二叠统风城组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天然气组分和稳定碳同位素组成等分析数据,结合区域沉积环境与生烃演化模拟实验,评价风城组烃源岩的生气潜力,刻画规模有效源灶分布,厘定天然气成因来源,优选有利勘探领... 基于准噶尔盆地中央坳陷西部下二叠统风城组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天然气组分和稳定碳同位素组成等分析数据,结合区域沉积环境与生烃演化模拟实验,评价风城组烃源岩的生气潜力,刻画规模有效源灶分布,厘定天然气成因来源,优选有利勘探领域。结果表明:(1)风城组为1套倾油型烃源岩,但滞留液态烃有利于晚期裂解成气,具有生气潜力大、晚期规模成藏的特点;(2)风城组烃源岩最大厚度可达900 m,盆1井西凹陷和沙湾凹陷已进入规模生气阶段,生气强度大于20×10^(8) m^(3)/km^(2)的面积约6 500 km^(2);(3)环中央坳陷西部发现的碳同位素组成较轻的天然气主要为来自风城组烃源岩的高熟油型气,其他则为来自于石炭系煤系烃源岩的煤成气;(4)中央坳陷西部天然气勘探需重点关注源边构造型、源边地层型、源内页岩气型和源内构造型4种类型的有利勘探领域,其勘探潜力值得期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中央坳陷西部 下二叠统风城组 生气潜力 气源对比 勘探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车前陆盆地幕式冲断活动、层序-沉积响应特征及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杨海军 胡素云 +8 位作者 杨宪彰 胡明毅 谢会文 张亮 李玲 周露 章国威 罗浩渝 邓庆杰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54-1266,共13页
综合利用野外露头剖面、钻井岩心、二维地震大剖面及重点区三维地震资料,建立库车前陆盆地三叠系构造-层序地层序列,探讨幕式冲断构造对沉积充填演化和烃源岩分布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①库车前陆盆地三叠纪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完整的强... 综合利用野外露头剖面、钻井岩心、二维地震大剖面及重点区三维地震资料,建立库车前陆盆地三叠系构造-层序地层序列,探讨幕式冲断构造对沉积充填演化和烃源岩分布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①库车前陆盆地三叠纪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完整的强烈—减弱—松弛—宁静幕式冲断活动,与之对应可以划分4个二级层序(对应三叠系俄霍布拉克组、克拉玛依组、黄山街组、塔里奇克组)和11个三级层序(SQ1—SQ11),每个层序或层序内幕受次级幕式冲断构造活动影响,形成“下粗上细”的“二元”结构。②幕式冲断作用与区域层序序列、沉积充填以及烃源岩发育与分布具有明显的响应,幕式冲断作用初始强烈至宁静过程中,三叠纪自下而上的沉积演化呈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湖泊—辫状河三角洲—曲流河三角洲沉积演化的特点,幕式冲断活动初始强烈—减弱期对应于厚层粗粒砂砾岩储层发育期,幕式冲断活动松弛—宁静期对应于烃源岩发育期。③受幕式冲断活动期次与强度控制,近东西走向逆冲断层下盘烃源岩不仅在黄山街组沉积时期明显沉积增厚,成为三叠系烃源岩发育中心,而且烃源岩软地层经历多期次的逆掩推覆,呈“叠垛式”堆积。(4)库车前陆盆地深层具备形成规模气藏的基础与条件,可以形成自生自储型岩性、下生上储型断块-岩性、地层不整合等多种类型的气藏,是未来天然气勘探规模增储建产的重要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车 前陆盆地 三叠系 幕式冲断 层序结构 沉积充填 烃源岩 气藏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陆相页岩油发展潜力与技术对策 被引量:179
6
作者 胡素云 赵文智 +5 位作者 侯连华 杨智 朱如凯 吴松涛 白斌 金旭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19-828,共10页
陆相页岩油是埋藏300 m以深、Ro值大于0.5%的陆相富有机质页岩层系中赋存的液态烃和各类有机物的统称,是源岩油气的重要组成类型。以成熟度控制富有机质页岩生排油演化模式为依据,将陆相页岩油划分为中高成熟度和中低成熟度两种类型,研... 陆相页岩油是埋藏300 m以深、Ro值大于0.5%的陆相富有机质页岩层系中赋存的液态烃和各类有机物的统称,是源岩油气的重要组成类型。以成熟度控制富有机质页岩生排油演化模式为依据,将陆相页岩油划分为中高成熟度和中低成熟度两种类型,研究发现中国陆相页岩层系:①发育淡水和咸水两类湖相优质烃源岩,存在碎屑岩、碳酸盐岩、混积岩、沉凝灰岩、泥页岩等多种类型储集层,形成多套近源或源内聚集的“甜点段”和大面积分布的“甜点区”,具规模资源基础。②富有机质页岩实验分析表明,波状和水平纹层状页岩具良好储集条件,页岩水平渗透率是垂向渗透率的数十倍—数百倍,利于源内页岩油横向规模运聚。③经评价,中高成熟度页岩油地质资源总量超过100×10^8 t,采用水平井体积压裂技术可以有效开发,是近期石油勘探现实领域;中低成熟度页岩油资源潜力大,初步评价技术可采资源量为(700~900)×10^8 t,是未来石油工业发展的战略性接替资源,需要原位转化等技术突破才能实现效益开发。陆相页岩油是中国陆上油气勘探从“源外”走向“源内”的必然选择,突破“甜点区”评价优选、水平井体积压裂工程技术以及原位转化技术装备等核心理论技术,是实现陆相页岩油规模效益发展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 页岩油 资源潜力 甜点段 甜点区 关键技术 源内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陆相致密油效益勘探开发 被引量:112
7
作者 胡素云 朱如凯 +3 位作者 吴松涛 白斌 杨智 崔景伟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37-748,共12页
在北美致密油勘探开发现状调研基础上,总结北美致密油规模效益勘探开发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分析中国陆相致密油与北美海相致密油成藏地质条件差异,提出中国陆相致密油产业发展的技术对策。北美致密油规模勘探、效益开发有6方面经验值得借... 在北美致密油勘探开发现状调研基础上,总结北美致密油规模效益勘探开发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分析中国陆相致密油与北美海相致密油成藏地质条件差异,提出中国陆相致密油产业发展的技术对策。北美致密油规模勘探、效益开发有6方面经验值得借鉴:在成熟探区寻找新的效益勘探层系;加强"甜点区"经济评价,重点开发高收益"甜点区";通过重复压裂、立体压裂,最大限度提高致密油储量动用程度;优化钻完井技术,降低工程作业成本;采用商品套期保值措施确保公司长期持续盈利;加强不同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提升整体经济效益。中国陆相致密油有较好的资源基础,借鉴北美海相致密油勘探开发的成功经验,针对中国致密油储集层地质条件,提出4方面建议:评价致密油资源潜力,优选致密油勘探战略选区;选准"甜点区"、"甜点段",实现精准高效开发;采用先进致密油压裂改造技术实现经济效益开发;通过管理体制创新,推进致密油规模效益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致密油 甜点区 甜点段 效益勘探开发 中国 北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陆相中高成熟度页岩油非均质地质条件与差异富集特征 被引量:64
8
作者 胡素云 白斌 +10 位作者 陶士振 卞从胜 张天舒 陈燕燕 梁晓伟 王岚 朱如凯 贾进华 潘哲君 李思洋 刘羽汐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24-237,共14页
基于页岩油基本地质条件和富集特征的对比研究,明确了中国陆相中高成熟度页岩油源储条件的非均质性与差异化富集特征。研究认为:①相比北美页岩油大面积分布的较为均质的源储等有利条件,中国陆相中高成熟度页岩油形成地质条件总体上差... 基于页岩油基本地质条件和富集特征的对比研究,明确了中国陆相中高成熟度页岩油源储条件的非均质性与差异化富集特征。研究认为:①相比北美页岩油大面积分布的较为均质的源储等有利条件,中国陆相中高成熟度页岩油形成地质条件总体上差异明显,陆相多旋回构造演化形成了多期多类型湖盆,不仅为陆相页岩油规模发育提供场所,也形成了规模优质源岩、多类型储集体以及复杂多样的源储组合,呈现出显著的非均质特征;②不同沉积水体环境的差异导致源岩岩性、岩相和有机母质类型的非均质性,物源供应和沉积相带的差异形成泥质岩、过渡岩性、致密粉砂岩等多样的储集体以及复杂的源储组合类型;③源岩的非均质性控制了生排烃的差异化、储集类型的多样性决定了储集性能的差异化和源储匹配的复杂性,最终决定了富集规律的不同,优质源岩生排烃差异能力影响页岩油富集程度,淡水烃源岩TOC值大于2.5%、咸化烃源岩TOC值为2%~10%时,滞留烃量高,相对有利;④高丰度有机质泥页岩是源内页岩油富集的物质基础,液态烃除在页岩内滞留外,沿纹层、成岩缝、砂质薄层等多种运移路径运聚富集在源内泥质粉砂纹层、粉砂岩、泥质白云岩、白云质粉砂岩等低有机质丰度页岩层系,呈现出富集规律的差异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页岩油 中高成熟度 地质特征 非均质性 富集规律 准噶尔盆地 松辽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 三塘湖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石油油气资源潜力分析与勘探选区思考 被引量:43
9
作者 胡素云 李建忠 +8 位作者 王铜山 汪泽成 杨涛 李欣 侯连华 袁选俊 朱如凯 白斌 卓勤功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13-823,共11页
随着油气勘探工作的不断深入,勘探难度日益加大、勘探对象和资源赋存条件更加复杂,更加亟需明确油气勘探现状与挑战,评价国内常规与非常规油气资源潜力,明确剩余油气资源分布特点,评价落实重点勘探领域与有利勘探区带,夯实油气资源家底... 随着油气勘探工作的不断深入,勘探难度日益加大、勘探对象和资源赋存条件更加复杂,更加亟需明确油气勘探现状与挑战,评价国内常规与非常规油气资源潜力,明确剩余油气资源分布特点,评价落实重点勘探领域与有利勘探区带,夯实油气资源家底。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提出五大举措强力推进油气勘探,取得了10项战略发现和10项重大突破,中西部地区集中勘探落实了15个规模储量区,油气探明储量持续保持高位增长。梳理了中国石油近十年来油气油气勘探形势、挑战及重要举措,分析了中国石油剩余油气资源潜力及分布状况,论述了中国石油探区未来油气勘探重点领域、方向和区带,明确提出深层海相碳酸盐岩、岩性地层、前陆冲断带下组合以及页岩油等四大领域是未来油气勘探突破发现和规模增储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资源 勘探形势 剩余资源潜力 勘探选区 中国石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大中型气田(藏)形成条件与勘探方向 被引量:50
10
作者 胡素云 王小军 +3 位作者 曹正林 李建忠 龚德瑜 徐洋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47-259,共13页
准噶尔盆地现有勘探结果呈现出'油多气少'的特点,与天然气地质条件不匹配。基于主力气源灶分析、天然气地质条件与控藏要素评价,认为准噶尔盆地具备大中型气田(藏)形成基本条件,未来天然气勘探应关注3大重点领域与勘探方向:①... 准噶尔盆地现有勘探结果呈现出'油多气少'的特点,与天然气地质条件不匹配。基于主力气源灶分析、天然气地质条件与控藏要素评价,认为准噶尔盆地具备大中型气田(藏)形成基本条件,未来天然气勘探应关注3大重点领域与勘探方向:①石炭系火山岩,东北、东南和西北3大活动陆缘均发育石炭系残余生烃凹陷和规模火山岩储集层,火山岩储集层与上乌尔禾组湖泛泥岩配置形成优质储盖组合,控制天然气聚集,存在滴南凸起带、东部隆起带和中拐凸起带3大有利勘探方向;②南缘下组合发育成排成带的构造圈闭,保存完整,圈源时空配置好,多套有效碎屑岩储集层与超压泥岩盖层配置形成有利储盖组合,是侏罗系大中型煤型气田(藏)勘探有利方向,南缘中东段7大构造圈闭是近期探索的重点目标;③中央坳陷带发育玛湖、沙湾和阜康等大型生烃凹陷,烃源岩埋深大,热演化程度高,是寻找二叠系高—过成熟天然气田(藏)的有利方向,存在深大构造和大型构造-岩性两类勘探目标。建议立足3大含气系统,围绕3大重点领域,按3个层次加快盆地天然气勘探步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天然气勘探 石炭系火山岩 南缘下组合 中央坳陷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膏盐环境对碳酸盐岩层系成烃、成储和成藏的影响 被引量:42
11
作者 胡素云 石书缘 +6 位作者 王铜山 刘伟 白斌 徐安娜 涂建琪 黄士鹏 姜华 《中国石油勘探》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0-27,共8页
碳酸盐岩油气勘探实践证明,膏盐岩对油气的形成和成藏有重要影响。以实验为主要技术手段分别探讨了膏盐环境对碳酸盐岩层系成烃、成储和成藏的影响。成烃方面,蒸发潮坪和潟湖是烃源岩形成与保存的有利沉积环境,膏盐岩—干酪根组合的生... 碳酸盐岩油气勘探实践证明,膏盐岩对油气的形成和成藏有重要影响。以实验为主要技术手段分别探讨了膏盐环境对碳酸盐岩层系成烃、成储和成藏的影响。成烃方面,蒸发潮坪和潟湖是烃源岩形成与保存的有利沉积环境,膏盐岩—干酪根组合的生烃潜力模拟实验证实,膏盐岩对烃源岩生烃有明显促进作用。成储方面,与膏盐岩共生的白云岩是主要储层,表生期大气淡水溶蚀是蒸发潮坪白云岩储层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埋藏溶蚀作用可以有效改善白云岩储层质量。成藏方面,随埋深增大,膏盐岩由脆性转变为塑性,封闭性加强,有利于深部油气保存。构造变形物理模拟实验揭示挤压构造背景下,盐上和盐下地层发生不协调褶皱变形,深层发育隐伏有效圈闭,可以形成规模油气聚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膏盐岩 碳酸盐岩 烃源岩 储层 油气成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空间分布预测方法 被引量:27
12
作者 胡素云 郭秋麟 +3 位作者 谌卓恒 刘蕴华 杨秋琳 谢红兵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3-117,共5页
在分析和解剖已有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利用多元统计学与信息处理技术预测油气空间分布的方法。该方法用马氏距离判别法对信息进行集成,用贝叶斯公式计算已知样本的含油气概率,并由此建立不同马氏距离值下的含油气概率模板,然后采用该... 在分析和解剖已有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利用多元统计学与信息处理技术预测油气空间分布的方法。该方法用马氏距离判别法对信息进行集成,用贝叶斯公式计算已知样本的含油气概率,并由此建立不同马氏距离值下的含油气概率模板,然后采用该模版预测油气资源在空间分布的概率。南堡凹陷应用结果表明,在凹陷西北部的北堡和老爷庙油田(陆地区),预测结果与目前的含油气井分布吻合;对勘探程度较低的凹陷东南部滩海区进行预测,指出了老堡南、南堡南、蛤坨等有利含油气区块。2005年度已钻17口探井结果与预测符合率达81%,证明该预测模型对降低风险、提高勘探成功率有显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资源 空间分布 风险预测 南堡凹陷 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相湖盆致密油充注运聚机理与富集主控因素 被引量:19
13
作者 胡素云 陶士振 +12 位作者 王民 庞正炼 白斌 陈燕燕 卢双舫 陈悦 杨怡青 金旭 贾进华 王建 张天舒 林森虎 吴因业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81-490,529,共11页
通过中国陆上不同类型致密油典型实例解剖,开展烃源岩、储集层、原油等样品测试分析,运用核磁-驱替物理模拟、格子玻尔兹曼数值模拟等技术方法,研究了中国陆相湖盆致密油充注运聚机理与富集主控因素。研究表明陆相湖盆致密油充注运聚机... 通过中国陆上不同类型致密油典型实例解剖,开展烃源岩、储集层、原油等样品测试分析,运用核磁-驱替物理模拟、格子玻尔兹曼数值模拟等技术方法,研究了中国陆相湖盆致密油充注运聚机理与富集主控因素。研究表明陆相湖盆致密油充注运聚机理:优质烃源岩生排烃动力是决定致密油充注效率和聚集效果的动力基础,原油运移阻力是影响致密油充注效率和聚集效果的关键要素,充注动力与致密储集层孔喉阻力耦合作用控制聚集效果及富集程度。陆相湖盆致密油富集程度主要受烃源岩、储集层孔喉大小、储集层结构各向异性及裂缝4大因素控制:优质烃源岩控制致密油近源分布,储集层物性及孔喉大小与致密油富集程度呈正相关,储集层结构各向异性揭示顺层运移速率最高,层内裂缝提高运聚效率与含油饱和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 核磁-驱替物理模拟 格子玻尔兹曼数值模拟 充注运聚机理 富集因素 陆相湖盆 致密储集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起动机输出齿轮铜套压装设备的研制 被引量:2
14
作者 胡素云 谭赞武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45-48,共4页
针对目前国内汽车起动机输出齿轮铜套的压装主要采用油压机来完成,压入力大小无法监控;压装过程中的过度挤压造成铜套内孔变形、变小,严重影响起动机的使用寿命的问题。开发设计了一种通过PLC数字化形式来监控铜套压入过程,并对铜套内... 针对目前国内汽车起动机输出齿轮铜套的压装主要采用油压机来完成,压入力大小无法监控;压装过程中的过度挤压造成铜套内孔变形、变小,严重影响起动机的使用寿命的问题。开发设计了一种通过PLC数字化形式来监控铜套压入过程,并对铜套内孔进行挤孔的铜套压装专用设备。它能对铜套压装过程中压入力和位移曲线进行实时监控,读取铜套内孔挤孔所产生的最大挤孔力,及时发现不合格产品,对提高机械制造业尤其是汽车电器行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套压装设备 压入力 挤孔力 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速起动机行星轮销轴压装设备的研制 被引量:2
15
作者 胡素云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86-89,93,共5页
针对目前国内销轴的压装主要采用油压机来完成,其压入过程中压入力大小无法监控的现状,开发设计了一种通过数字化形式来监控销轴压入力大小的减速起动机行星轮销轴压装专用设备。该设备能对销轴压入力大小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不合格产... 针对目前国内销轴的压装主要采用油压机来完成,其压入过程中压入力大小无法监控的现状,开发设计了一种通过数字化形式来监控销轴压入力大小的减速起动机行星轮销轴压装专用设备。该设备能对销轴压入力大小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不合格产品,对提高机械制造业、尤其是汽车电器行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销轴压装设备 压入力 传感器 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监控齿轮销压机的设计 被引量:2
16
作者 胡素云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8-10,15,共4页
通过计算得出行星齿轮减速器销轴安装时压入力在4.708~8.199 kN之间,根据压入力范围开发一种通过压力传感器将压力信号输入到PLC来监控齿轮销压入过程的齿轮销压入专用设备。该设备控制系统采用PLC及人机界面,操作简洁明了;机械部分压... 通过计算得出行星齿轮减速器销轴安装时压入力在4.708~8.199 kN之间,根据压入力范围开发一种通过压力传感器将压力信号输入到PLC来监控齿轮销压入过程的齿轮销压入专用设备。该设备控制系统采用PLC及人机界面,操作简洁明了;机械部分压力单元采用全气液控制,能耗、油污及噪声都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该设备对提高机械制造业尤其是汽车电器行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轮销压机 压入力 传感器 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起动锁动铁芯顶杆专用压铆设备气动系统设计 被引量:1
17
作者 胡素云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6-58,共3页
汽车起动锁动铁芯顶杆专用压铆设备采用气动控制,文章介绍了该设备压头、定位、送料等主要装置的气动系统设计方案,分析了如何通过正确选用气动元件来确保设备各执行元件准确、可靠的工作,对工程设计人员进行气动系统设计有一定的借鉴... 汽车起动锁动铁芯顶杆专用压铆设备采用气动控制,文章介绍了该设备压头、定位、送料等主要装置的气动系统设计方案,分析了如何通过正确选用气动元件来确保设备各执行元件准确、可靠的工作,对工程设计人员进行气动系统设计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铆设备 气动系统 压入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摩擦驱动恒张力系统的起动机转子数控专用车床的研制
18
作者 胡素云 舒大松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36-39,58,共5页
针对目前国内起动机转子外圆表面的加工采用普通数控车床,产品质量严重依靠技术工人操作水平,无法满足目前市场对汽车零部件质量和产能要求的现状,开发一种起动机转子数字化控制专用车削设备。该设备采用恒张力系统及自动定位系统工艺,... 针对目前国内起动机转子外圆表面的加工采用普通数控车床,产品质量严重依靠技术工人操作水平,无法满足目前市场对汽车零部件质量和产能要求的现状,开发一种起动机转子数字化控制专用车削设备。该设备采用恒张力系统及自动定位系统工艺,加工的换向器外圆圆度小于0.01 mm,片间跳动小于0.004 mm,换向器外圆对轴颈跳动小于0.03 mm;通过数控系统及系统内部PLC程序,实现柔性自动化控制,使汽车起动机转子外圆表面的车削加工工艺更合理、更有效,对提高我国汽车电器行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动机转子 摩擦驱动恒张力系统 数控专用车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起动锁动铁芯顶杆专用压铆设备的设计
19
作者 胡素云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96-99,共4页
目前国内汽车起动锁动铁芯顶杆的压铆采用油压机、分两道工序来完成,压铆过程中压入力和铆紧力的大小无法监控。针对此现状,设计了一种汽车起动锁动铁芯顶杆专用压铆设备,使用该设备能同时完成压装和铆紧两道工序,并通过PLC来实时监控... 目前国内汽车起动锁动铁芯顶杆的压铆采用油压机、分两道工序来完成,压铆过程中压入力和铆紧力的大小无法监控。针对此现状,设计了一种汽车起动锁动铁芯顶杆专用压铆设备,使用该设备能同时完成压装和铆紧两道工序,并通过PLC来实时监控顶杆压入力和铆紧力的大小,能对铆紧前后顶杆与动铁芯的相对位置进行比较,及时发现不合格产品,确保了汽车起动锁制造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起动锁 动铁芯顶杆 专用压铆设备 气动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陆相页岩油类型、资源潜力及与致密油的边界 被引量:301
20
作者 赵文智 胡素云 +4 位作者 侯连华 杨涛 李欣 郭彬程 杨智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0,共10页
陆相页岩油包括中低成熟度和中高成熟度两大资源类型,二者在资源赋存环境、潜力、开采方式与使用技术以及工业评价标准等方面均不同,此外,陆相页岩油与美国页岩油和致密油也有诸多不同,科学界定这些资源类型的不同内涵,对推动陆相页岩... 陆相页岩油包括中低成熟度和中高成熟度两大资源类型,二者在资源赋存环境、潜力、开采方式与使用技术以及工业评价标准等方面均不同,此外,陆相页岩油与美国页岩油和致密油也有诸多不同,科学界定这些资源类型的不同内涵,对推动陆相页岩油勘探从"源外"进入"源内",成为未来战略接替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明确了中低成熟度和中高成熟度两类陆相页岩油的内涵,前者是指埋藏300 m以深且Ro值小于1.0%的陆相富有机质页岩层系中赋存的液态烃和多类有机物的统称,后者是指埋深在蒂索(Tissot)模式"液态窗"范围、Ro值大于1.0%的富有机质页岩段中存在的液态石油烃的总称;系统总结了不同类型陆相页岩油的地质特征、资源潜力和经济评价标准。经评价,中国中低成熟度页岩油原位转化技术可采资源量约为(700~900)×10^8 t,中等油价(60~65美元/bbl)下的经济可采量为(150~200)×10^8 t,是保证陆相页岩油革命发生的主体,应依据井组累计采出量规模、建产规模、保存条件及开采经济性等关键参数,优选试验靶区,同时攻关核心技术装备;中高成熟度页岩油地质资源量约100×10^8 t,可采量尚需在单井日产量与累计采出量达至经济门限后确定。陆相页岩油与致密油有明确的边界,存在岩性组合、相带分布与产能评价标准等不同,二者可以按不同资源类型独立区分、并行存立。中国陆相页岩油类型、资源潜力及与致密油边界系统厘定,可为即将到来的页岩油勘探开发实践提供借鉴,有助于中国陆相页岩油革命的顺利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中高成熟度 中低成熟度 资源潜力 致密油 边界 页岩油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