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GF21对H9C2心肌细胞H/R损伤及Angpt2、GLUT1表达的影响
1
作者 胡硕强 曹树军 +3 位作者 韩兰唐 邢成伟 谢刚 柳景华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6期32-36,共5页
目的探讨FGF21对H9C2心肌细胞缺氧/复氧(H/R)损伤及Angpt2、GLUT1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9C2心肌细胞并分为H9C2组、H/R组、H/R+FGF21组,H9C2组即H9C2细胞阴性对照组,H/R组给予缺氧6 h/复氧24 h处理,H/R+FGF21组则在细胞复氧时给予FG... 目的探讨FGF21对H9C2心肌细胞缺氧/复氧(H/R)损伤及Angpt2、GLUT1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9C2心肌细胞并分为H9C2组、H/R组、H/R+FGF21组,H9C2组即H9C2细胞阴性对照组,H/R组给予缺氧6 h/复氧24 h处理,H/R+FGF21组则在细胞复氧时给予FGF21(1μg/m L)处理。利用FCM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QPCR及Western blot检测各组Angpt2、GLUT1、Caspase-3的表达水平。结果 H/R组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H9C2组(P<0.01)。与H/R组比较,H/R+FGF21组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P<0.01)。QPCR及Western blot检测发现,与H9C2组比较,H/R组Angpt2、Caspase-3表达显著增加,GLUT1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H/R组比较,H/R+FGF21组Angpt2、Caspase-3表达显著降低(P<0.05或P<0.01),GLUT1表达显著增加(P<0.05)。结论外源性FGF21可显著减轻H/R损伤所致H9C2细胞凋亡,抑制炎症因子Angpt2表达和增加GLUT1表达可能是其内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GF21 H9C2细胞 缺氧/复氧损伤 Angpt2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罗非班联用前列地尔对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后心肌梗死患者心肌再灌注和心功能短期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37
2
作者 王立中 俞晓薇 +4 位作者 赵冬婧 韩兰唐 胡硕强 曹树军 马莉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17期77-79,82,共4页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前至术后联合应用替罗非班和前列地尔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PCI术后心肌再灌注和心功能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75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n=25)、替罗非班治疗...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前至术后联合应用替罗非班和前列地尔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PCI术后心肌再灌注和心功能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75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n=25)、替罗非班治疗组(n=25)和替罗非班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组(联合治疗组)(n=25);替罗非班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均于PCI术前静脉滴注替罗非班,并于PCI术中冠脉内给予负荷量10μg/kg,随后0.15μg/(kg.min)持续静脉滴注至PCI术后48 h;联合治疗组在应用替罗非班基础上PCI术前开始静脉滴注前列地尔,并于PCI术中冠脉内给予10μg,随后静脉滴注(20μg/次,2次/d)至PCI术后48 h。术后三组均常规冠心病药物治疗。三组在术后6、10、14、18、24、48 h测定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内皮素(ET)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以找出其中峰值浓度,于术后24 h和14 d测定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浓度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联合治疗组和替罗非班治疗组术后CK、CK-MB、LDH峰值浓度[(1298±346)、(1344±357)、(217±86)U/L和(235±104)、(1786±356)、(1883±389)U/L)]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1896±453)、(426±128)、(2334±454)U/L)](P<0.05),替罗非班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TNF-α、ET和hs-CRP峰值浓度[(17.69±2.39)、(85.4±11.4)ng/L和(4.13±1.56)mg/L)]明显低于替罗非班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23.36±3.14)ng/L和(25.68±3.21)ng/L、(118.3±13.9)ng/L和(121.6±14.8)ng/L、(5.98±2.07)mg/L和(6.32±2.22)mg/L](P<0.05),替罗非班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24 h血浆NT-proBNP浓度[(1325±323)、(1286±316)、(1269±299)ng/L]和LVEF[(44.6±6.7)%、(45.4±6.3)%和(45.8±6.1)%]无明显差异,联合治疗组14 d血浆NT-proBNP浓度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236±112)ng/L比(456±208)ng/L],LVEF值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54.3±5.2)%比(46.4±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替罗非班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LVEF值[(48.8±5.4)%比(46.4±5.8)%]有增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PCI中替罗非班联合前列地尔治疗不仅可通过抗血小板和抗血栓明显改善心肌微循环,而且可通过扩张冠状动脉、抗炎及改善冠脉血管内皮功能等减轻心肌再灌注损伤,联合应用两种药物较单用替罗非班可以减少心肌坏死,可改善心功能短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罗非班 前列地尔 心肌梗死 心肌再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口服叶酸、B族维生素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观察 被引量:12
3
作者 杨红英 高燕 +2 位作者 曹树军 韩兰唐 胡硕强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55-57,共3页
目的观察长期口服叶酸、B族维生素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方法 132例CHF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57例、对照组75例,对照组给予心力衰竭基础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口服叶酸5 mg、维生素B120.5 mg、维生素B... 目的观察长期口服叶酸、B族维生素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方法 132例CHF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57例、对照组75例,对照组给予心力衰竭基础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口服叶酸5 mg、维生素B120.5 mg、维生素B640 mg,每日1次。治疗持续9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浆Hcy、前型尿钠肽(BNP)水平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每搏输出量(SV)。采用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问卷量表(MLHF)评估患者生活质量(Qo L)。结果试验组出现终点事件5例、对照组18例,两组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及试验组治疗前相比,试验组治疗后血浆Hcy、BNP水平低,LVEF、SV高(P均<0.05)。结论 CHF患者长期口服叶酸和维生素B6、B12能有效改善患者心脏功能,降低血浆Hcy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同型半胱氨酸 叶酸 维生素B12 维生素B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术后ST段回落幅度对近期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5
4
作者 郭丽敏 曹树军 +4 位作者 程国杰 胡硕强 张银 王文斌 韩兰唐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6年第3期246-250,共5页
目的 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ST段回落幅度(STR)对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大兴医院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45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急诊PCI术后心电... 目的 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ST段回落幅度(STR)对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大兴医院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45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急诊PCI术后心电图单导联ST段回落幅度,将患者分为STR组和STR不良组,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心功能和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差异。结果 STR组患者148例,STR不良组患者97例,STR不良发生率为39.6%。PCI术后TIMI血流达到3级而STR小于50%患者占32.5%。STR不良组患者住院期间B型利钠肽峰值为(415.9±168.3)pg/ml,左室舒张末期内径(54.7±15.3)mm,左室射血分数(49.2±5.9)%,与STR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7例STR不良组患者中发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患者共24例,其中恶性心律失常8例、心力衰竭11例和心源性死亡4例,其比例均高于ST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后仍有相当比例的患者发生ST段回落不良,这些患者具有较高的住院期间MACE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ST段回落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脉介入术前高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对心肌灌注和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9
5
作者 程国杰 王金波 +3 位作者 曹树军 胡硕强 王文斌 郭丽敏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30期116-119,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前高剂量瑞舒伐他汀对心肌灌注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大兴医院就诊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4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急诊PCI术前是否服...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前高剂量瑞舒伐他汀对心肌灌注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大兴医院就诊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4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急诊PCI术前是否服用高剂量瑞舒伐他汀将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70例)和高剂量瑞舒伐他汀组(75例)。在急诊PCI术后两组患者均给予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其中瑞舒伐他汀钙均给予10mg,每晚1次。高剂量瑞舒伐他汀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高剂量瑞舒伐他汀20mg顿服。采用心肌灌注呈色分级(MBG)评价心肌灌注情况。并对患者进行随访,了解患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包括再发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源性死亡)的发生情况。结果高剂量瑞舒伐他汀组患者急诊PCI术后MBG3级患者明显多于常规治疗组(53.3%比30.0%)(P〈0.05)。而MBG 0~1级患者少于常规治疗组(12.0%比21.4%)(P〈0.05)。高剂量瑞舒伐他汀组患者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常规治疗组(9.3%tL22.9%)(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前高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心肌灌注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瑞舒伐他汀 心肌灌注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不同途径应用替罗非班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1
6
作者 王文斌 曹树军 +3 位作者 王立中 王金波 胡硕强 张银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9期43-45,共3页
目的分析不同用药途径应用替罗非班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transluminalcoronaryinter.vention,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segmentelevationmyocardialinfarction,STEMI)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 目的分析不同用药途径应用替罗非班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transluminalcoronaryinter.vention,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segmentelevationmyocardialinfarction,STEMI)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大兴医院2009年11月~2012年4月收治的STEMI患者182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91例。患者均行PCI术,术前应用替罗非班。观察组患者冠脉内用药,对照组患者静脉内用药。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的心肌灌注分级(TMPG)3级率(86.81%)高于对照组患者(61.54%)(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的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3级率(87.91%)高于对照组患者(41.76%)(P〈0.05);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及随访1个月内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术后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和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沪〉0.05)。结论STEMI冠脉内替罗非班给药疗效安全可靠,建议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心肌梗死 介入治疗 替罗非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严重程度对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曹树军 张建维 +7 位作者 马莉 张银 韩兰唐 王立忠 王金波 俞晓薇 胡硕强 王文斌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16期40-41,44,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严重程度对冠心病(CHD)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的分析2005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CHD患者4 500例,所有患者中合并COPD的患者950例,其中完成肺功能检查的患者900例。将其分为非COPD组(3 550例...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严重程度对冠心病(CHD)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的分析2005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CHD患者4 500例,所有患者中合并COPD的患者950例,其中完成肺功能检查的患者900例。将其分为非COPD组(3 550例)、轻度COPD组(309例)、中度COPD组(281例)、重度COPD组(186例)和极重度COPD组(124例)。记录两组患者基本临床状况及随访期间临床事件情况。结果同非COPD组相比,COPD组年龄(69.7±10.1)比非COPD组(66.2±12.1)更大(P<0.05);COPD组吸烟史、高血压、缺血性脑血管病史、心衰病史等更常见(P<0.05)。终点事件随访(包括全因死亡、心源性死亡、复发心肌缺血事件)显示:极重度组发生率最高,随后依次为重度组、中度组、轻度组。但各组均高于非COP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PD的严重程度能够影响CHD患者的预后,随着严重程度的增加,CHD患者的死亡率及复发心肌缺血事件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病 严重程度 冠心病 肺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代谢异常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B型利钠肽和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程国杰 曹树军 +3 位作者 胡硕强 王金波 张银 张弓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5年第4期361-364,共4页
目的 评价不同糖尿病状态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B型利钠肽(BNP)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12月在我院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105例,根据糖尿病病史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检测结果将其分为糖耐量正常(... 目的 评价不同糖尿病状态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B型利钠肽(BNP)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12月在我院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105例,根据糖尿病病史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检测结果将其分为糖耐量正常(NGT)、糖耐量异常(IGT)和糖尿病(DM)三组.应用美国博适Triage干式快速定量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诊断仪和BNP检测板,测定三组患者入院时和入院后第7天血浆BNP水平,同时对患者的心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AMI+DM组患者入院时和入院后第7天血浆BNP水平分别为(347.78±122.02)pg/ml和(331.53± 108.53)pg/ml,均明显高于AMI+NGT组[(158.57±75.32)pg/ml和(102.85±60.52)pg/ml]和AMI+IGT组[(167.86±72.56)pg/ml和(145.21±80.61)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IGT组患者的BNP水平亦高于AMI+NGT组,但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患者发病第7天血浆BNP水平较入院时均有下降,但仅有AMI+NGT组BNP下降程度[(158.57±75.32)pg/ml比(102.85±60.52)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DM组患者心功能Ⅲ~Ⅳ级比例(29.7%)明显高于其他两组(8.9%和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代谢异常影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BNP的分泌.合并糖尿病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BNP水平明显升高,心功能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糖代谢异常 B型利钠肽 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糖波动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张弓 程国杰 +3 位作者 张银 胡硕强 佟子川 曹树军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7年第6期550-554,共5页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糖波动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2年2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15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美敦力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Minimed)对入选患者进行连续血...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糖波动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2年2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15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美敦力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Minimed)对入选患者进行连续血糖监测,同时行冠脉造影检查,对冠脉病变进行SYNTAX评分.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将所有患者分为糖尿病组(A组,59例)和非糖尿病组(B组,97例),比较两组患者冠脉病变、血糖波动指标的差异,分析血糖波动与冠脉病变之间的关系.根据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正常与否将入选者分为MAGE〉3.9 mmol/L组41例和MAGE≤3.9 mmol/L组1 1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冠脉病变程度.结果 A组患者平均血糖(MBG)和血糖标准差(SDBG)明显高于B组[(9.7±0.7)mmol/L比(5.5±2.1)mmol/L,(2.5±1.2)mmol/L比(1.2±0.8)mmol/L,P〈0.01];A组患者MAGE明显高于B组[(3.8±1.2)mmol/L比(2.6±1.3)mmol/L,P〈0.01];A组患者冠脉SYNTAX评分明显高于B组(17.3±4.7比13.5±3.3,P〈0.01).MAGE〉3.9 mmol/L组患者冠脉SYNTAX评分明显高于MAGE≤3.9 mmol/L组(18.9±3.1比14.7±4.5,P 〈0.01).相关性分析显示,冠脉SYNTAX评分与MAGE、MBG和HBA1c之间呈正相关(r=0.854,0.372,0.468,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糖波动幅度与冠脉病变程度之间有明显相关性,血糖波动幅度越大,冠脉病变程度越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血糖波动 冠脉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尿酸水平对急诊冠脉介入治疗后冠脉无复流现象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金波 张建维 +7 位作者 曹树军 马莉 韩兰唐 俞晓薇 张银 王立中 胡硕强 王文斌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16期81-83,共3页
目的了解术前血尿酸水平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急诊冠脉介入(PCI)治疗术后冠脉无复流现象的影响。方法选择2006年10月~2011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大兴医院诊断为STEMI,并接受急诊PCI治疗的患者385例,其中高尿酸血症患者... 目的了解术前血尿酸水平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急诊冠脉介入(PCI)治疗术后冠脉无复流现象的影响。方法选择2006年10月~2011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大兴医院诊断为STEMI,并接受急诊PCI治疗的患者385例,其中高尿酸血症患者共81例为高尿酸血症组,余尿酸正常者为正常尿酸组(n=304)。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情况及无复流现象的发生,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无复流现象发生的因素。结果高尿酸血症发病率为21%(81/385);高尿酸血症组与正常尿酸组高血压(58%比41%)、既往MI病史(11.1%比4.9%)、Killip>1级(26%比16%)、多支病变(63%比50%)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尿酸血症组在TIMI分级<2级、CTFC>40、TMPG<2级所占比例高于正常尿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尿酸血症是无复流现象发生的独立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增加PCI治疗后冠脉无复流现象的发生,值得临床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酸 无复流现象 急诊冠脉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