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平呃和胃汤对脑出血术后胃液内PGE2水平的影响
1
作者 胡珍渊 周锋 +2 位作者 张毅 方永军 罗伟 《现代中医药》 CAS 2010年第6期21-23,共3页
目的探讨平呃和胃汤对脑出血术后胃液内PGE2水平影响,明确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术后应激性溃疡及呃逆的机理。方法将56例脑出血开颅术后出现应激性溃疡及呃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分别采用平呃和胃汤及西药洛赛克治疗,治疗前... 目的探讨平呃和胃汤对脑出血术后胃液内PGE2水平影响,明确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术后应激性溃疡及呃逆的机理。方法将56例脑出血开颅术后出现应激性溃疡及呃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分别采用平呃和胃汤及西药洛赛克治疗,治疗前、后应用放射免疫法对胃液内PGE2含量进行检测,再对其中符合观察标准的病例(治疗组30例、对照组26例)PGE2水平进行回顾性的对照研究,对其疗效的有效率进行评估,并用t检验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前后两组PGE2水平有明显差别,治疗组水平高于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平呃和胃汤方剂在治疗脑出血术后呃逆方面有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呃和胃汤 脑出血术后 应激性溃疡 呃逆 胃液PGE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脑幕切迹疝48例多术式治疗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畅涛 赵晓平 +9 位作者 张毅 胡珍渊 王更新 周振国 柏鲁宁 周锋 柯尊华 范小璇 方永军 周雄波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年第2期178-180,共3页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小脑幕切迹疝的4种术式治疗的应用优劣和注意事项。方法:共收治患者48例,随机分为4组,分别采用单纯常规开颅去骨瓣减压术(A组),配合小脑幕切开技术(B组),配合额极或颞极内减压技术(C组),同时配合小脑幕切...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小脑幕切迹疝的4种术式治疗的应用优劣和注意事项。方法:共收治患者48例,随机分为4组,分别采用单纯常规开颅去骨瓣减压术(A组),配合小脑幕切开技术(B组),配合额极或颞极内减压技术(C组),同时配合小脑幕切开及内减压2种技术(D组),术前及术后48h行CT检查对比,出院随访后分析各组短期临床疗效及长期预后结果。结果:按照Jennet标准评估,术后3~6月临床随访结果:D组患者在存活率及致残率方面较A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较B、C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小脑幕切迹疝手术后脑肿胀及不可控的脑水肿仍是该类患者主要致死原因,因此在标准开颅去骨瓣减压的基础上同时配合小脑幕切开及额颞极内减压可以有效解除脑疝,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大骨瓣开颅术 额极或颞极内减压 小脑幕切迹疝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外伤性脑梗死20例分析
3
作者 畅涛 张毅 +3 位作者 赵晓平 胡珍渊 王更新 周振国 《浙江临床医学》 2012年第4期426-427,共2页
脑梗死多见于中老年,青少年较少见,因头部外伤引起脑梗死的更少见.外伤性脑梗死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且预后不佳,已成为治疗的难点.随着CT、MRI 等的普及,过去常误诊为颅内血肿、脑挫裂伤的外伤性脑梗死发现率不断提高.现对本科2003年2月... 脑梗死多见于中老年,青少年较少见,因头部外伤引起脑梗死的更少见.外伤性脑梗死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且预后不佳,已成为治疗的难点.随着CT、MRI 等的普及,过去常误诊为颅内血肿、脑挫裂伤的外伤性脑梗死发现率不断提高.现对本科2003年2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20例经CT、MRI 证实的青少年急性外伤性脑梗死病例作一分析,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脑梗死 青少年 临床表现 头部外伤 颅内血肿 脑挫裂伤 MRI 中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细胞凋亡角度探讨针刺干预蛛网膜下腔出血认知障碍的机制之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熊康 张美玲 +3 位作者 王祯芝 方永军 胡珍渊 周锋 《环球中医药》 CAS 2023年第5期1044-1050,共7页
认知障碍(cognitive impairment,CI)高发于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这一重型脑血管疾病。随着外科治疗发展,SAH病死率已获得有效控制,SAH CI越发引起关注。针刺疗法可改善出血性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对CI亦有确... 认知障碍(cognitive impairment,CI)高发于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这一重型脑血管疾病。随着外科治疗发展,SAH病死率已获得有效控制,SAH CI越发引起关注。针刺疗法可改善出血性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对CI亦有确切效果。相关研究表明细胞凋亡异常是SAH CI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本文系统分析SAH CI过程中凋亡相关通路,并详细论述针刺干预细胞凋亡的机制。由细胞凋亡的线粒体途径看来,针刺能调节B淋巴细胞瘤-2(B cell lymphoma-2,Bcl-2)、Bcl-2相关X蛋白(BCL2-associated X,Bax)、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9(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9,Caspase-9)等表达,控制Caspase级联反应以及非Caspase依赖凋亡过程。于内质网途径来说,针刺疗法可调控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葡萄糖调节蛋白78、Caspase-12等的活性,制约过度内质网应激。就死亡受体途径而言,针刺能够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与其受体结合引起的细胞凋亡与炎症反应。可知对于细胞凋亡多种途径,针刺均可发挥调控作用,对过度凋亡信号传递具有削弱效应,且与协调Janus激酶/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蛋白、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等信号通路有关,其间也可见针刺的整体、双向、良性调整作用特点。文章尝试从细胞凋亡角度探讨针刺干预SAH CI可能机理,旨在为相关研究和临床防治提供参考与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细胞凋亡 蛛网膜下腔出血 认知障碍 信号通路 细胞器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 肿瘤坏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