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脑中频治疗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面神经炎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4
1
作者 韩毅 胡海芳 +3 位作者 艾玲玲 吴雪丽 陈洁 张雄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28期40-42,46,共4页
目的 观察电脑中频治疗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面神经炎的效果.方法 选择2009年9月~2012年3月杭州师范大学附属萧山第一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确诊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在常规药物基础上... 目的 观察电脑中频治疗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面神经炎的效果.方法 选择2009年9月~2012年3月杭州师范大学附属萧山第一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确诊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在常规药物基础上辅以电脑中频治疗及鼠神经生长因子,对照组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疗程均为28 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面瘫恢复情况.采用House-Brackmann分级标准评定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14 d后,治疗组总有效率(75.0%)高于对照组(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8 d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5%)依然高于对照组(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及对照组均有一定比例轻度胃肠道不适患者,加服奥美拉唑口服后好转.治疗组主要不良反应为注射部位轻微疼痛.结论 神经生长因子在神经系统受损时,能减轻神经细胞受损程度,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电脑中频治疗及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面神经炎效果好,有效率高,副作用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脑中频治疗 神经生长因子 面神经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并心房颤动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颅内出血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20
2
作者 陶安阳 王志敏 +9 位作者 陈红芳 徐冬娟 胡海芳 吴承龙 张晓玲 马小董 王亚仙 胡海涛 楼敏 浙江省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的临床行为干预研究协作组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54-259,共6页
目的:分析合并心房颤动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颅内出血转化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浙江省71家医院3272例静脉溶栓患者的资料。静脉溶栓后24 h影像学检查提示颅内出血表现定义为颅内出血转化。根据患者是否出现... 目的:分析合并心房颤动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颅内出血转化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浙江省71家医院3272例静脉溶栓患者的资料。静脉溶栓后24 h影像学检查提示颅内出血表现定义为颅内出血转化。根据患者是否出现出血转化分为出血转化组(533例)和未出血转化组(2739例),采用单因素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心房颤动是否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相关。结果:出血转化组患者的年龄、起病至溶栓时间、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基线血糖水平、心房颤动患者比例高于未出血转化组( P <0.05或 P <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房颤动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颅内出血转化的发生独立相关( OR = 2.527 ,95 % CI :2.030~3.146, P <0.01)。结论:心房颤动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增加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治疗 脑缺血/治疗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治疗应用 血栓溶解疗法 心房颤动/病因学 颅内出血 危险因素 回顾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院前急救医疗服务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4
3
作者 钟晚思 陈智才 +10 位作者 陈红芳 徐冬娟 王志敏 胡海芳 吴承龙 张晓玲 马小董 王亚仙 胡海涛 楼敏 浙江省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的临床行为干预研究协作组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41-246,共6页
目的:分析浙江省院前急救医疗服务(EMS)是否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的预后相关。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70家医院中行静脉溶栓治疗的2123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通过急救车途径到达医院急诊室分为EMS组(808例)和非EMS... 目的:分析浙江省院前急救医疗服务(EMS)是否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的预后相关。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70家医院中行静脉溶栓治疗的2123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通过急救车途径到达医院急诊室分为EMS组(808例)和非EMS组(1315例)。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2分及以下定义为预后良好。比较EMS组和非EMS组起病至溶栓时间(ONT)、起病至入院时间(ODT)、入院至溶栓时间(DNT)和预后的差异,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患者3个月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与非EMS组比较,EMS组年龄更大、病情更重、合并心房颤动病史比例更高(均 P < 0.05),两组ONT、ODT、DN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EMS与患者3个月预后良好无相关性( OR =0.856,95 % CI :0.664~1.103, P > 0.05 )。结论:目前EMS途径尚不能缩短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患者的ONT等,也未能改变其3个月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救医疗服务 卒中/治疗 脑缺血/治疗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治疗应用 血栓溶解疗法 时间因素 预后 回顾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治疗时间提前可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再灌注治疗的预后 被引量:12
4
作者 陈红芳 龚筱弦 +10 位作者 徐冬娟 王志敏 胡海芳 吴承龙 张晓玲 马小董 王亚仙 胡海涛 楼敏 陈智才 浙江省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的临床行为干预研究协作组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47-253,共7页
目的:探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再灌注治疗时间与预后的关系。方法:纳入2017年6月至2018年9月在浙江省卒中急救平台上报的71家医院中接受单纯静脉溶栓或者桥接动脉取栓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229例。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2分及以下为... 目的:探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再灌注治疗时间与预后的关系。方法:纳入2017年6月至2018年9月在浙江省卒中急救平台上报的71家医院中接受单纯静脉溶栓或者桥接动脉取栓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229例。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2分及以下为预后良好。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研究入院至溶栓时间(DNT)、入院至再灌注时间(DRT)与患者治疗后3个月预后的关系。结果: DNT和DRT分别是单纯静脉溶栓治疗、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治疗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OR = 0.994,95 % CI :0.991~0.997, P < 0.01;OR = 0.989 ,95 % CI :0.983~0.995, P < 0.01 )。对于单纯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DNT每减少1 h,3个月预后良好的比例提高约4.7 %;而对于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治疗的患者,DRT每减少1 h,3个月预后良好的比例提高约11.4 %。结论:缩短时间窗内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DNT或DRT,可以不同程度地提高患者再灌注治疗3个月预后良好的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治疗 脑缺血/治疗 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应用 血栓溶解疗法 再灌注 血管内治疗 时间因素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院内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时间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张聪聪 楼敏 +10 位作者 陈智才 陈红芳 徐冬娟 王志敏 胡海芳 吴承龙 张晓玲 马小董 王亚仙 胡海涛 浙江省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的临床行为干预研究协作组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60-266,共7页
目的:比较医院内卒中与医院外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时间的差异以及医院内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9月在浙江省71家医院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305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医院内卒中(101例)... 目的:比较医院内卒中与医院外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时间的差异以及医院内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9月在浙江省71家医院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305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医院内卒中(101例)与医院外卒中(2949例)患者溶栓治疗各时间点的差异,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医院内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3个月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医院内卒中患者比医院外卒中患者的入院至影像时间长[53.5(32.0,79.8)min vs 20.0(14.0,28.0)min, P < 0.01]、影像至溶栓时间长[47.5(27.3,64.0)min vs 36.0(24.0,53.0)min, P <0.01]、入院至溶栓时间长[99.0(70.5,140.5)min vs 55.0(41.0,74.0)min, P < 0.01 ]。在医院内卒中患者中,高级卒中中心比初级卒中中心入院至影像时间更长[59.5(44.5,83.3)min vs 37.5 (16.5,63.5)min, P < 0.01 ],入院至溶栓时间更长[110.0(77.0,145.0)min vs 88.0(53.8,124.3)min, P < 0.05],但影像至溶栓时间更短[36.5(23.8,60.3)min vs 53.5(34.3,64.8)min, P <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 OR = 0.934,95 % CI: 0.882~ 0.989, P <0.05)和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 OR = 0.912,95 % CI: 0.855~0.973, P <0.01)是医院内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3个月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与医院外卒中相比,医院内卒中存在一定延误,未来需要建立更加流畅的医院内卒中溶栓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病人 卒中/影像诊断 卒中/治疗 脑缺血/治疗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治疗应用 血栓溶解疗法 时间因素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工作时间段就诊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泮飞虎 楼敏 +10 位作者 陈智才 陈红芳 徐冬娟 王志敏 胡海芳 吴承龙 张晓玲 马小董 王亚仙 胡海涛 浙江省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的临床行为干预研究协作组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67-274,共8页
目的:比较不同工作时间段就诊并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是否存在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71家医院2017年6月至2018年9月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305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资料。比较周末组与非周末组、工作日夜间组与白... 目的:比较不同工作时间段就诊并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是否存在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71家医院2017年6月至2018年9月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305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资料。比较周末组与非周末组、工作日夜间组与白天组、非常规工作时间组与常规工作时间组的基线资料及预后,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研究周末、工作日夜间、非常规工作时间是否为静脉溶栓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周末组与非周末组、工作日夜间组与白天组、非常规工作时间组与常规工作时间组患者7 d病死率、 3个月病死率和3个月预后良好的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周末、工作日夜间、非常规工作时间均不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3个月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均 P >0.05)。结论:浙江省周末与非周末、工作日夜间与白天、非常规工作时间与常规工作时间接受静脉溶栓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治疗 脑缺血/治疗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治疗应用 血栓溶解疗法 时间因素 预后 回顾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PRS/EGPRS无线优化探讨
7
作者 胡海芳 《移动通信》 2008年第1期68-70,共3页
GSM系统引入分组交换后,通过分组交换技术使无线传输速率得到极大提升,无线数据通信从此为传统的无线通信网络打开了多媒体移动应用的大门。文章就中国移动业已商用的GPRS/EGPRS网络的无线优化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GSM GPRS EGPRS 无线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在黄颡鱼体内代谢动力学和残留研究
8
作者 程世刚 谭曜 胡海芳 《科学养鱼》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51-53,共3页
邻苯二甲酸酯(PhthaliCAcidEsters,简称PAEs)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在工业上,广泛应用于塑料(如PVC、PVA)和一次性塑料消费品(食品包装材料、容器、医疗用品)的增塑剂,主要作用是增强塑料的可塑性,占整个增塑剂用量的80%... 邻苯二甲酸酯(PhthaliCAcidEsters,简称PAEs)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在工业上,广泛应用于塑料(如PVC、PVA)和一次性塑料消费品(食品包装材料、容器、医疗用品)的增塑剂,主要作用是增强塑料的可塑性,占整个增塑剂用量的80%左右。另外,还可作为原料用于油漆、印染、润滑剂、农药、化妆品、香料和冷凝剂领域。1949年起,PAEs即作为增塑剂应用于聚氯乙烯(PVC)的生产和加工过程中,在PVC塑膜中的用量通常为30%~50%。过去一直认为PAEs类化合物是无毒性或低毒性的,因而毫无限制地生产和使用,从而导致PAEs大量进入环境。调查显示,全球每年PAEs的使用量约为I.8亿吨,在水体、土壤、大气及生物体中广泛存在,已成为全球最普遍的污染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酯 代谢动力学 黄颡鱼 二甲酯 PAES 残留 体内 食品包装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线宽带PON网络千兆提速演进策略及应用 被引量:9
9
作者 严沁 步彤 +1 位作者 胡海芳 张奇 《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 2019年第6期19-23,共5页
目前,有线宽带网络已突破低频电缆束缚,全面迈向光纤到户的宽带PON网络时代,用户接入速率从之前的几兆带宽到如今主流的百兆带宽,用户需求从基本带宽消费逐渐向内容感知体验倾斜,以百兆带宽用户接入速率为基础的PON网络已经掀起了下一... 目前,有线宽带网络已突破低频电缆束缚,全面迈向光纤到户的宽带PON网络时代,用户接入速率从之前的几兆带宽到如今主流的百兆带宽,用户需求从基本带宽消费逐渐向内容感知体验倾斜,以百兆带宽用户接入速率为基础的PON网络已经掀起了下一个提速浪潮。本文就上述背景,以PON网络为对象分析网络升级至10Gbit/s速率的演进策略和方法,并结合中国移动上海公司“全球双千兆”示范区的建设,介绍10GGPON网络升级方式及应用要点,总结归纳给出网络升级的要点和重点,指导规模升级工程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ON 10GGPON 千兆提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