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敏感性-重要性-连通性”框架的神木市生态网络规划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文婷 任巧慧 胡泳茵 《中国城市林业》 2024年第1期53-61,共9页
构建生态网络对改善区域生态安全和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生态敏感性-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景观连通性”综合评价结果识别生态源地,运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和重力模型判定生态廊道,基于电路理论提取生态节点,形成点-... 构建生态网络对改善区域生态安全和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生态敏感性-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景观连通性”综合评价结果识别生态源地,运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和重力模型判定生态廊道,基于电路理论提取生态节点,形成点-线-面交汇的生态网络,并对神木市生态修复关键区域进行分级划定。结果表明:神木市生态源地共22个,面积达536.80 km^(2),多集中在东南部,平均dPC值为7.16,总体连通性不佳;判定出潜在生态廊道46条,廊道总长度365.39 km,多集中在东南部;提取出生态节点124个,包括生态夹点42个、生态障碍点59个、生态断裂点23个。依据生态网络规划结果,识别低质量生态空间,并划分为重点修复区、生态提升区、生态保育区;在此基础上提出源地、廊道、节点、低质量生态空间的分级管控策略,以期为其他生态脆弱型县域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网络 生态敏感性 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 景观连通性 神木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