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北京水资源战略——三位一体的海水淡化生态技术
被引量:1
- 1
-
-
作者
郝晓地
胡沅胜
李会海
-
机构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可持续环境生物技术研究发展中心
-
出处
《水资源保护》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4-107,共4页
-
基金
北京市属市管高等学校人才强教计划资助项目(BJE10016200611)
-
文摘
通过对输水成本、供水安全的分析,指出"南水北调"工程未必是从根本上解决北京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最佳战略选择。根据生态经济学原理,提出将海水淡化、风力发电、盐业化工三种行业有机结合,集成一种三位一体的生态经济技术。这种战略构想目的在于贯彻全球普遍倡导的可持续经济发展战略以及落实我国目前实施的"循环经济"政策,从而一劳永逸地解决北京水资源的短缺问题。清洁的风电为反渗透海水淡化提供动力需要,反渗透产物不仅仅产生淡水,同时又为海盐等化工生产创造了浓缩液条件,集成这3种行业可以形成一种污染物零排放的可持续清洁生产技术。
-
关键词
南水北调工程
海水淡化
风能发电
海盐生产
反渗透
清洁生产技术
-
Keywords
the South-to-North Water Transfer Project
seawater desalination
wind electric power generation
sea-salt production
reverse osmosis
cleaner production
-
分类号
TV213.9
[水利工程—水文学及水资源]
-
-
题名微藻厌氧消化产甲烷:潜能、瓶颈及解决方案
- 2
-
-
作者
吴宇涵
张晓然
胡沅胜
-
机构
北京建筑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
北控水务(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北京建筑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
-
出处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4237-4249,共13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308024)
北京建筑大学博士启动基金(ZF14047)
北京市教委青年拔尖人才培育计划(21147517010)及北京市教委科技计划一般项目(SQKM201710016016)。
-
文摘
厌氧消化产甲烷是实现微藻生物质能生产的重要方式,但存在消化不彻底、甲烷转化率偏低等问题。本文从理论产甲烷潜力入手,揭示了各类微藻生物质均具有良好的产甲烷潜力,普遍高于活性污泥等典型生物质,与富含能量的厨余垃圾相当。然而大部分微藻生物质的甲烷转化率都低于50%,使其实际甲烷产率处于甚至低于活性污泥的水平。微藻破壁困难和C/N比低是其甲烷转化率低的主要原因。文章从预处理和共消化两方面总结归纳了强化微藻厌氧消化的各种方法。其中低温热处理是目前最具经济技术可行性的预处理方法。与高含碳基质共消化是解决C/N比低的有效手段,但其作用需在高有机负荷下才能显现。剩余污泥不宜单独作为微藻的共消化基质。最后建议进一步探究预处理与共消化的协同作用以及重点考察连续运行工况下微藻厌氧消化的实际效果。
-
关键词
微藻
厌氧消化
预处理
共消化
-
Keywords
microalgae
anaerobic digestion
pretreatment
co-digestion
-
分类号
X70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