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布撒器气动特性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胡汉东 刘长秀 +2 位作者 杨其德 周乃春 谭俊杰 《流体力学实验与测量》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7-32,共6页
为了确定布撒器的气动特性 ,在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所 0 .6m× 0 .6m风洞中进行了 1 :7缩比模型常规测力试验。实验结果表明 :在实验攻角下 ,布撒器横向稳定 ;在小攻角下布撒器呈方向静安定 ;如果俯仰舵偏为可用偏转角... 为了确定布撒器的气动特性 ,在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所 0 .6m× 0 .6m风洞中进行了 1 :7缩比模型常规测力试验。实验结果表明 :在实验攻角下 ,布撒器横向稳定 ;在小攻角下布撒器呈方向静安定 ;如果俯仰舵偏为可用偏转角度的一半 ,布撒器纵向最大配平攻角约为 4°~ 6°之间 ;如果采用全部舵偏 ,布撒器在所有实验攻角下均可配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撒器 风洞实验 气动特性 配平攻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机大攻角最大侧向力和偏航力矩预测的风洞试验方法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胡汉东 杨其德 +1 位作者 祝明红 邓学蓥 《航空工程进展》 2011年第1期19-26,共8页
具有尖头细长构型的飞行器在实际大攻角飞行和风洞试验中,侧向力系数和偏航力矩系数存在非确定性,给数据分析和使用带来很大困难。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本文发展了一种附加头部微扰动的试验技术,并在YF16模型大攻角试验中开展了应用。试验... 具有尖头细长构型的飞行器在实际大攻角飞行和风洞试验中,侧向力系数和偏航力矩系数存在非确定性,给数据分析和使用带来很大困难。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本文发展了一种附加头部微扰动的试验技术,并在YF16模型大攻角试验中开展了应用。试验中通过压力分布确定头部分离流动特征,再采用人工转捩和头部微扰动技术在大攻角风洞试验中确定侧向力和偏航力矩系数。结果表明本文发展的试验方法改善了数据的一致性,在大攻角风洞模型试验中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攻角 分离流 转捩 风洞试验 头部扰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长体大攻角分离流动的数值模拟研究
3
作者 胡汉东 邓学蓥 杨其德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B12期63-66,共4页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具有头部微小扰动细长旋成体大攻角分离流动。考察了全层流和全湍流情况下头部扰动位置和大小对背风面流动和截面侧向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在给定的扰动形式下,层流和湍流背风面流动存在明显的双稳态特征,侧向...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具有头部微小扰动细长旋成体大攻角分离流动。考察了全层流和全湍流情况下头部扰动位置和大小对背风面流动和截面侧向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在给定的扰动形式下,层流和湍流背风面流动存在明显的双稳态特征,侧向力随扰动周向位置呈双周期变化;扰动大小对层流流动的影响明显大于对湍流流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诺数 细长体 非对称涡流动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人机/载机近距飞行的简化稳定性判据 被引量:1
4
作者 胡汉东 汪文凯 +2 位作者 江雄 司芳芳 刘福军 《航空工程进展》 CSCD 2024年第4期1-9,共9页
无人机蜂群密集飞行和无人机空中回收都涉及到无人机/载机在近距干扰流场中的飞行稳定性问题。针对上述应用背景,采用无人机/载机干扰气动导数模型,分析近距飞行的影响因素,采用纵向运动动力学方程,推导出其简化稳定性判据,并采用典型... 无人机蜂群密集飞行和无人机空中回收都涉及到无人机/载机在近距干扰流场中的飞行稳定性问题。针对上述应用背景,采用无人机/载机干扰气动导数模型,分析近距飞行的影响因素,采用纵向运动动力学方程,推导出其简化稳定性判据,并采用典型飞行器参数进行初步分析。通过数值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简化判据反映了无人机运动稳定性与气动特性、干扰流场特性的关系,可用于相关无人机在干扰流场中飞行稳定性初步分析和设计;干扰流场中的下洗效应可使无人机出现幅值收敛较慢的短周期模态运动,增加了干扰流场中实现稳定可控飞行的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载机 运动稳定性 判据 干扰流场 气动特性 近距飞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长尖头旋成体大迎角非对称涡系结构 被引量:8
5
作者 周乃春 叶正寅 +2 位作者 胡汉东 马明生 杨其德 《空气动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86-489,493,共5页
本文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对细长尖拱旋成体大迎角背风侧非对称涡系结构以及与沿轴向交变的侧向力分布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求解的是N S方程,采用Jameson中心格式,湍流采用修正的B-L模型。通过数值模拟揭示了在头部开始产生非对称涡,形成二... 本文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对细长尖拱旋成体大迎角背风侧非对称涡系结构以及与沿轴向交变的侧向力分布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求解的是N S方程,采用Jameson中心格式,湍流采用修正的B-L模型。通过数值模拟揭示了在头部开始产生非对称涡,形成二次涡的机理以及在背风侧形成集中涡的过程。从而说明了采用集中涡来模拟这类流场的正确性,表明了二次涡对多个脱体集中涡形成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对称涡系 旋成体 大迎角 N-S方程 侧向力 流场 湍流 求解 中心 数值计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非常规前体机身的流动显示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杨其德 马明生 +3 位作者 余涛 胡汉东 周乃春 张家信 《流体力学实验与测量》 CSCD 1999年第1期64-72,共9页
描述了有类似Erickson前体的非常规机身的初步流动显示研究结果,包括测力、表面油流和激光片光流动显示结果和用层流N-S方程进行数值模拟的结果。计算和试验的参数范围:α=0°~50°,β=0°~20°... 描述了有类似Erickson前体的非常规机身的初步流动显示研究结果,包括测力、表面油流和激光片光流动显示结果和用层流N-S方程进行数值模拟的结果。计算和试验的参数范围:α=0°~50°,β=0°~20°,虽然计算与试验所用的外形在后部有一些不同,但是两者在涡的位置方面显示了良好的一致性。同时研究也表明,大攻角的流动特性可以通过改变机身前体形状进行控制。通过研究还表明,这类前体在改善大攻角横侧方向安定性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攻角 非常规前体 机身 流动显示 飞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尖拱弹身大攻角N-S方程数值计算 被引量:2
7
作者 邓有奇 周乃春 胡汉东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z1期109-114,共6页
本文采用有限体积的NND格式,数值模拟了弹身超音速有攻角绕流,分析了周向网格和法向网格对弹身背风区分离流态及气动性能的影响,计算与实验结果比较,两者相当一致。
关键词 数值模拟 分离流动 NND格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人机/载机近距飞行气动稳定性及位置控制研究
8
作者 胡汉东 汪文凯 +2 位作者 江雄 刘福军 司芳芳 《航空工程进展》 CSCD 2024年第6期198-208,共11页
无人机空中回收、密集编队飞行和空中加油都涉及飞行器在近距干扰流场中的飞行稳定性和位置控制问题。针对无人机横向近距飞行回收/放飞的应用背景,采用干扰气动导数模型,建立近距干扰流场中飞行器的纵向小扰动运动方程,根据飞行器位置... 无人机空中回收、密集编队飞行和空中加油都涉及飞行器在近距干扰流场中的飞行稳定性和位置控制问题。针对无人机横向近距飞行回收/放飞的应用背景,采用干扰气动导数模型,建立近距干扰流场中飞行器的纵向小扰动运动方程,根据飞行器位置稳定性要求,提出采用单独舵面偏转模拟回复力实现无人机纵向位置稳定的方法。在此基础上,结合典型飞行器数据,采用状态空间分析方法,建立代价函数,完成俯仰舵偏和变推力最优控制设计和仿真,初步验证了无人机纵向近距稳定飞行控制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载机 稳定性 干扰流场 气动特性 位置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头顶点对战斗机大迎角航向气动特性影响研究
9
作者 于昆龙 金玲 +1 位作者 胡汉东 祝明红 《实验流体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12,共5页
就机头微扰动、表面粗糙度、机头顶点形状等因素对战斗机大迎角航向气动特性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大迎角下飞机的航向气动特性对机头表面粗糙度和顶点形状较敏感,不同表面粗糙度和不同机头顶点形状使飞机大迎角下的侧向力和... 就机头微扰动、表面粗糙度、机头顶点形状等因素对战斗机大迎角航向气动特性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大迎角下飞机的航向气动特性对机头表面粗糙度和顶点形状较敏感,不同表面粗糙度和不同机头顶点形状使飞机大迎角下的侧向力和偏航力矩有较大差异,圆头机头对消除和控制飞机在大迎角下的侧向力和偏航力矩效果明显;机头颗粒和顶点细微不对称对大迎角下飞机的航向气动特性微扰动作用明显,使大迎角偏航力矩方向和极值基本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向气动特性 试验研究 机头微扰动 表面粗糙度 机头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爆破振动对周边建筑物的影响 被引量:14
10
作者 张华其 张松新 +1 位作者 周华杰 胡汉东 《爆破》 CSCD 2007年第2期98-101,共4页
湖北沪蓉西高速公路是国家公路主骨架沪蓉国道主干线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沪蓉西高速公路十八合同段劝家亭ZK107+177路堑边坡石方开挖爆破振动进行测试,通过线性回归得出爆破振动的衰减公式。确定了石方开挖爆破振动的安全允许距离,... 湖北沪蓉西高速公路是国家公路主骨架沪蓉国道主干线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沪蓉西高速公路十八合同段劝家亭ZK107+177路堑边坡石方开挖爆破振动进行测试,通过线性回归得出爆破振动的衰减公式。确定了石方开挖爆破振动的安全允许距离,为设计、施工单位制定安全、合理的爆破方案,减轻甚至避免爆破振动对房屋的影响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破振动 周边建筑物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