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稻谷加工环节损失及形成机制分析
1
作者 胡南燕 关佳晨 +1 位作者 胡永浩 武拉平 《粮油食品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4-119,共6页
加工环节在产业链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减少粮食加工环节损失对于保障粮食安全至关重要。基于安徽省、湖北省实地调研数据,对加工损失进行深入分析。研究表明,稻谷加工企业大多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在加工过程中存在多道抛光、多... 加工环节在产业链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减少粮食加工环节损失对于保障粮食安全至关重要。基于安徽省、湖北省实地调研数据,对加工损失进行深入分析。研究表明,稻谷加工企业大多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在加工过程中存在多道抛光、多道色选等过度加工行为,导致出品率普遍不高。通过完善加工设备、优化加工工序等方法可有效提升出米率。针对稻谷加工减损面临的现实问题,既要从引导消费者观念、升级加工设备、优化工艺流程等方面推动适度加工,减少稻谷加工损失,也要从发展精深加工,提升副产物综合利用等方面发力,充分挖掘稻谷加工减损潜力,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谷加工企业 粮食安全 加工损失 副产物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1N1猪流感广东株血凝素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胡永浩 姚学萍 +3 位作者 李海燕 赵有淑 杨焕良 陈化兰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2-176,共5页
用RT- PCR方法扩增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广东分离株 A/Swine/GuangDong/711/2001 HA基因,对其进行了克隆和测序。结果显示,HA基因全长 1 771 bp,共编码 579 个氨基酸。A/Swine/GuangDong/711/2001HA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中有 8 个糖基化... 用RT- PCR方法扩增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广东分离株 A/Swine/GuangDong/711/2001 HA基因,对其进行了克隆和测序。结果显示,HA基因全长 1 771 bp,共编码 579 个氨基酸。A/Swine/GuangDong/711/2001HA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中有 8 个糖基化位点,5 个位于 HA1 基因的第 27、28、40、104 和 287 位点,3 个位于HA2基因的21、153和213位点。与H1N1亚型猪流感经典毒株比较后发现,血凝素糖基化位点并不是高度保守的。将A/Swine/GuangDong/711/2001与自GenBank读取的1918年人流感毒株 A/South Carolina/1/18、1991 年人流感毒株A/MD/12/91和1997年猪流感毒株 A/Swine/Wisconsin/238/97 等进行核苷酸同源性比较分析,A/Swine/GuangDong/711/2001与A/South Carolina/1/18、A/MD/12/91和 A/Swine/Wisconsin/238/97 等毒株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 93. 9%、94. 7%和 93. 9%。从系统发生树来看, A/Swine/GuangDong/711/2001 与 A/SouthCarolina/1/18和A/Swine/Wisconsin/238/97的亲缘关系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流感病毒 HA基因 位点 毒株 广东株 l基因 序列分析 人流感 血凝素基因 亚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达H1N1、H3N2猪流感病毒HA基因重组质粒在小鼠的免疫效力 被引量:3
3
作者 胡永浩 包世俊 +4 位作者 赵有淑 温峰琴 姚学萍 杨焕良 陈化兰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410-1413,共4页
应用已构建的真核表达质粒pCI-H1-HA、pCAGGS-H1-HA、pCI-H3-HA和pCAGGS-H3-HA作为DNA疫苗,利用BALB/c小鼠进行免疫保护试验,通过测定不同免疫期HI抗体滴度、分析攻毒后BALB/c小鼠体重变化及肺脏病毒含量,评价DNA疫苗的免疫效力。结果表... 应用已构建的真核表达质粒pCI-H1-HA、pCAGGS-H1-HA、pCI-H3-HA和pCAGGS-H3-HA作为DNA疫苗,利用BALB/c小鼠进行免疫保护试验,通过测定不同免疫期HI抗体滴度、分析攻毒后BALB/c小鼠体重变化及肺脏病毒含量,评价DNA疫苗的免疫效力。结果表明:构建的DNA疫苗均可诱导小鼠产生免疫力;BALB/c小鼠体重变化统计学分析显示,免疫组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pCAGGS表达载体构建的DNA疫苗免疫效果优于pCI表达载体构建的DNA疫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流感病毒 HA基因 DNA疫苗 免疫效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独特型抗体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感染的免疫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胡永浩 龚振华 蒋正军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72-277,共6页
用PRRSV感染SPF猪,血清检测结果显示,机体不仅产生抗PRRSV抗原的各种抗体(Ab1),而且产生针对这些抗体的抗独特型抗体(Ab2).根据各种蛋白质的等电点不同,应用IEF技术分离纯化出PRRSV感染猪血清中的不同IgG.分别以纯化的抗PRRSV-GP5蛋白、... 用PRRSV感染SPF猪,血清检测结果显示,机体不仅产生抗PRRSV抗原的各种抗体(Ab1),而且产生针对这些抗体的抗独特型抗体(Ab2).根据各种蛋白质的等电点不同,应用IEF技术分离纯化出PRRSV感染猪血清中的不同IgG.分别以纯化的抗PRRSV-GP5蛋白、抗PRRSV-M蛋白的Ab2免疫SPF猪各5头,7 d后经鼻腔感染PRRSV,定期采集血样进行病毒分离或鉴定试验.抗PRRSV-GP5蛋白的Ab2免疫的猪,其血样自感染后3~7 d均检出PRRSV;3头猪在感染后14~63 d未检出PRRSV 2头猪在感染后14~35 d检出PRRSV,从42~56d转为阴性,其中1头猪在63 d时检出PRRSV.抗PRRSV-M蛋白的Ab2免疫的猪,其血样自感染后3~7 d均检出PRRSV;2头猪在感染后14~63 d未检出PRRSV 3头猪在感染后14~35 d检出PRRSV,从42~56 d转为阴性,其中1头猪在63 d时检出PRRSV.抗PRRSV-GP5和抗PRRSV-M蛋白的Ab2免疫作用显著,可作为PRRSV-GP5和PRRSV-M蛋白的替代抗原产生具有中和效应的抗体,保护机体免受PRRSV的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出 感染后 GP M蛋白 抗独特型抗体 免疫作用 血样 PRRSV SPF猪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NS静基座初始对准的超球体采样STFUKF算法 被引量:1
5
作者 胡永浩 王养柱 赵启兵 《电光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9-63,共5页
初始对准是实现惯性导航高精度的一项关键技术。无迹滤波(UKF)在SINS系统静基座大方位失准角初始对准中计算量大,在不精确或错误的噪声统计情况下,收敛速度变慢,估计精度下降,甚至滤波发散。针对这一问题,将超球体采样与强跟踪无迹滤波(... 初始对准是实现惯性导航高精度的一项关键技术。无迹滤波(UKF)在SINS系统静基座大方位失准角初始对准中计算量大,在不精确或错误的噪声统计情况下,收敛速度变慢,估计精度下降,甚至滤波发散。针对这一问题,将超球体采样与强跟踪无迹滤波(STFUKF)算法相结合,提高了运算速度和对准精度。利用SINS的非线性误差模型,通过数字仿真将卡尔曼滤波、UKF和STFUKF的性能进行比较,证明该方法具有精度高、抗干扰性好、跟踪能力强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始对准 超球体采样 强跟踪滤波 UKF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弯杆菌富集培养试验 被引量:1
6
作者 胡永浩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1期24-27,共4页
本文报道了一种固-液双相培养系统富集培养弯杆菌的方法。这种双相培养系统系由在扁瓶底层制备的胰胨大豆胨琼脂平板与平板上层覆加的改良布氏肉汤所构成。在常规培养条件下,双相培养系统与单纯改良布氏肉汤进行培养对比试验。结果表... 本文报道了一种固-液双相培养系统富集培养弯杆菌的方法。这种双相培养系统系由在扁瓶底层制备的胰胨大豆胨琼脂平板与平板上层覆加的改良布氏肉汤所构成。在常规培养条件下,双相培养系统与单纯改良布氏肉汤进行培养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两种培养方法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p<0.05),双相培养系统明显地优于单纯改良布氏肉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弯杆菌 富集培养 家畜微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改良的提取猫细小病毒基因重组质粒(pEH20)DNA方法
7
作者 胡永浩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4年第4期414-417,共4页
通过对碱变性和PEG法提取纯化质粒DNA的改进,成功地进行了pEH20DNA的制备,得到了高纯度的质粒DNA。改进的方法使碱变性法与PEG法有机地衔接起来,具有经济、省时、简便、可靠的特点,可用于相关质粒DNA的大量... 通过对碱变性和PEG法提取纯化质粒DNA的改进,成功地进行了pEH20DNA的制备,得到了高纯度的质粒DNA。改进的方法使碱变性法与PEG法有机地衔接起来,具有经济、省时、简便、可靠的特点,可用于相关质粒DNA的大量制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猫细小病毒 重组质粒 DNA 碱变性法 PEG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羊痘的流行及防治措施 被引量:20
8
作者 郝宝成 梁剑平 +3 位作者 王学红 郭志廷 郭文柱 胡永浩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52-154,共3页
山羊痘是由山羊痘病毒属的痘病毒引起的羊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文章从山羊痘流行病学、症状、诊断和防治措施等方面对山羊痘进行综述。
关键词 山羊痘病毒 流行病学 诊断 防治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反刍兽疫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9
作者 李景玉 高玉竹 +6 位作者 李元果 孙喜清 徐亚杰 秦峻岭 胡永浩 黄耕 高玉伟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74-280,共7页
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是副黏病毒科(Paramyxoviridae)麻疹病毒属(Morbolivirus)的成员,主要感染山羊、绵羊等小反刍动物,引起一种高度接触性病毒性传染病。小反刍兽疫为一种重大的外来性疾病,2007年在中国西藏自治区日土县首次发生。自2... 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是副黏病毒科(Paramyxoviridae)麻疹病毒属(Morbolivirus)的成员,主要感染山羊、绵羊等小反刍动物,引起一种高度接触性病毒性传染病。小反刍兽疫为一种重大的外来性疾病,2007年在中国西藏自治区日土县首次发生。自2013年末以来中国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内蒙、湖南、辽宁等地频繁暴发小反兽疫疫情,给中国的畜牧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引起极大的重视。为更好的分析小反刍兽疫的病原特性及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文章对小反刍兽疫的病原学及疫苗研究进展进行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反刍兽疫 病原学 疫苗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牦牛源干燥棒状杆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6
10
作者 温峰琴 项海涛 +3 位作者 郝宝成 邢小勇 包世俊 胡永浩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27-232,共6页
一只牦牛屠宰后肝有干酪样结节,为了探究其形成原因,本研究对该牦牛肝进行细菌的分离培养,对所分离可疑致病菌的16SrRNA以及rpoB基因序列进行扩增和序列分析,并用Vitek 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进行生化表型的鉴定,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 一只牦牛屠宰后肝有干酪样结节,为了探究其形成原因,本研究对该牦牛肝进行细菌的分离培养,对所分离可疑致病菌的16SrRNA以及rpoB基因序列进行扩增和序列分析,并用Vitek 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进行生化表型的鉴定,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经细菌分离培养得到一株革兰阳性、棒状、可疑致病菌;其16S rRNA扩增片段大小1 483bp,GenBank序列编号为MH000696,该菌的16SrRNA与干燥棒状杆菌GD34株(KF928790.1)等的相似性最高,序列一致性为99%,系统进化树显示,本菌与干燥棒状杆菌在同一进化分支上;rpoB基因扩增片段大小434bp,GenBank序列编号为MH006608;Vitek 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鉴定为变异库克菌,可信度为93%。该菌对妥布霉素、氨曲南、头孢哌酮、米诺环素等多种药物高度敏感。综上所述,分离的细菌为干燥棒状杆菌,但基因序列,如rpoB等以及生化表型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变异,本研究为兽医临床上该菌的分离和鉴定提供了依据,且为该菌的致病性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棒状杆菌 16SrRNA RPOB 生化试验 药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PCR方法快速鉴别猪伪狂犬疫苗毒和野毒 被引量:23
11
作者 蔺芳 尹双辉 +3 位作者 尚佑军 刘艳红 刘湘涛 胡永浩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3期5889-5891,共3页
根据Genbank中PRV的gB、gE、TK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引物,对样品中PRVDNA进行多重PCR扩增及反应条件优化,得到与设计相符合的3条特异性条带,分别为427 bp(gB)、298 bp(gE)和208 bp(TK)。用这3对引物对四种伪狂犬疫苗样品DNA进行多次多重PC... 根据Genbank中PRV的gB、gE、TK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引物,对样品中PRVDNA进行多重PCR扩增及反应条件优化,得到与设计相符合的3条特异性条带,分别为427 bp(gB)、298 bp(gE)和208 bp(TK)。用这3对引物对四种伪狂犬疫苗样品DNA进行多次多重PCR扩增,其中1种疫苗得到与设计相符的1条特异性条带,其余为2条。该结果表明,此检测方法敏感度较高,适用于科学研究、临床诊断以及流行病学调查,对根除伪狂犬病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狂犬病病毒 多重PCR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支原体武威株脂蛋白P48基因的克隆、原核表达及亚细胞定位 被引量:8
12
作者 胡国明 邢小勇 +5 位作者 李娜 苏炜德 温峰琴 项海涛 胡永浩 包世俊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共7页
【目的】验证牛支原体P48蛋白在细胞中的位置,并为后续功能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运用Overlap PCR扩增获得点突变后的牛支原体武威分离株P48基因,并将其克隆至pGEM-T Easy,将测序正确的质粒克隆至表达载体pET-28a中,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 【目的】验证牛支原体P48蛋白在细胞中的位置,并为后续功能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运用Overlap PCR扩增获得点突变后的牛支原体武威分离株P48基因,并将其克隆至pGEM-T Easy,将测序正确的质粒克隆至表达载体pET-28a中,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ET-P48,表达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并在IPTG诱导下成功获得融合蛋白表达产物rMbP48,大小约为51ku.重组蛋白纯化后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多克隆抗体.在分离牛支原体膜蛋白的基础上应用Western-blot及间接ELISA对P48蛋白在细胞中的分布进行分析.【结果】P48蛋白主要存在于牛支原体的膜分离相.全菌免疫荧光试验进一步证实脂蛋白P48位于牛支原体的膜表面.【结论】牛支原体P48蛋白是存在于牛支原体表面的一种具有免疫原性的脂蛋白.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P48蛋白的生物学特性及建立高效的牛支原体诊断方法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支原体 P48 基因克隆 原核表达 亚细胞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口蹄疫病毒对三种动物细胞嗜性的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吴锦艳 刘湘涛 +5 位作者 胡永浩 尚佑军 田宏 孙世琪 尹双辉 冯霞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3期306-310,共5页
将猪FMDV毒株(O/GD/MSH/86)分别适应牛肾细胞(Bovinekidney,MD-BK)、幼仓鼠肾细胞(Babyhamsterkidney,BHK-21)和猪肾细胞(Porcinekidney,PK-15),研究了FMDV在宿主细胞上的嗜性。结果发现,该毒株在MD-BK细胞上不产生细胞病变(CPE),从细... 将猪FMDV毒株(O/GD/MSH/86)分别适应牛肾细胞(Bovinekidney,MD-BK)、幼仓鼠肾细胞(Babyhamsterkidney,BHK-21)和猪肾细胞(Porcinekidney,PK-15),研究了FMDV在宿主细胞上的嗜性。结果发现,该毒株在MD-BK细胞上不产生细胞病变(CPE),从细胞液中也未检测到病毒,而在BHK-21和PK-15细胞上能够稳定产生CPE。可见,猪FMDVO/GD/MSH/86毒株不能在MD-BK细胞上增殖,而在BHK-21和PK-15细胞上则增殖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蹄疫病毒 细胞 嗜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SIFT算法的无人机遥感影像匹配 被引量:12
14
作者 赵启兵 王养柱 胡永浩 《电光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6-39,55,共5页
为解决无人机景象匹配导航及制导对匹配算法实时性要求较高的问题,对SIFT算法中的生成特征描述符环节进行改进,提出了以特征点为圆心构造同心圆环划分特征邻域的匹配算法;同时对匹配点对进行筛选,减小模型估计误差,提高精度。以大量的... 为解决无人机景象匹配导航及制导对匹配算法实时性要求较高的问题,对SIFT算法中的生成特征描述符环节进行改进,提出了以特征点为圆心构造同心圆环划分特征邻域的匹配算法;同时对匹配点对进行筛选,减小模型估计误差,提高精度。以大量的存在尺度缩放和角度旋转的遥感影像进行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法在保持SIFT算法定位精度的前提下提高了算法的实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遥感系统 景象匹配 SIFT 局部特征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温扩增技术的原理及其在病原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5
作者 高瑶 孟星宇 +2 位作者 罗玉子 胡永浩 仇华吉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03-109,共7页
等温扩增技术(IAT)作为一种新型的体外核酸扩增技术,与PCR相比,该技术具有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简单便捷和成本低等优点。目前,等温扩增技术在病原检测方面得以应用,论文对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依赖解旋酶的等温扩增(HDA)、依赖核酸... 等温扩增技术(IAT)作为一种新型的体外核酸扩增技术,与PCR相比,该技术具有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简单便捷和成本低等优点。目前,等温扩增技术在病原检测方面得以应用,论文对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依赖解旋酶的等温扩增(HDA)、依赖核酸序列的等温扩增(NASBA)、链置换等温扩增(SDA)、交叉引物扩增(CPA)5种扩增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应用分别予以介绍,为该技术在病原检测的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温扩增技术 原理 病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起源及演化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9
16
作者 易华山 常惠芸 +1 位作者 胡永浩 马鲜平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6年第7期24-27,共4页
通过综述感染人类的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起源及演化关系,表明感染人的A/Hongkong/97(H5N1)株及目前流行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可能起源于禽源的A型流感病毒株(A/Goose/Guangdong/1/96)。自1996年以来,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基因型... 通过综述感染人类的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起源及演化关系,表明感染人的A/Hongkong/97(H5N1)株及目前流行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可能起源于禽源的A型流感病毒株(A/Goose/Guangdong/1/96)。自1996年以来,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基因型经Gs/Gd,A,B,C,D,E,V,W,X0-X3,Y,Z和Z+不断的演化为目前流行的基因型Z。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H7和H9亚型)在禽,特别是水禽体内的重组或重配而相互传播,并随候鸟的迁徙而传播不易消灭,H5N1亚型的禽流感在不同地区的不断暴发与流行已严重威胁着养禽业的发展及人类的健康,需要进行长期监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流感病毒 基因型 起源 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7
作者 李建强 柳纪省 +7 位作者 胡永浩 程杰 兰喜 殷相平 李宝玉 李志勇 杨彬 马友记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6年第2期1-4,共4页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基因组为不分段的单股正链RNA,其编码4种结构蛋白和3种非结构蛋白。TGEV S蛋白是基因工程研究的重点,近年来,S蛋白在大肠埃希菌、沙门菌、腺病毒等中得到了高效表达。将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的基因组人工改造成为...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基因组为不分段的单股正链RNA,其编码4种结构蛋白和3种非结构蛋白。TGEV S蛋白是基因工程研究的重点,近年来,S蛋白在大肠埃希菌、沙门菌、腺病毒等中得到了高效表达。将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的基因组人工改造成为感染性cDNA的表达载体,此载体可在ORF3处插入外源基因,异源基因绿荧光蛋白可稳定、高效地表达。TGEV基因1和其他冠状病毒相比保守性很强,所以对TGEV聚合酶的研究,特别是其中保守酶的研究,对于抗TGEV及其他冠状病毒药物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 分子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芯片技术及其在兽医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8
作者 龚成珍 胡永浩 +2 位作者 王东升 张世栋 严作廷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4716-4718,共3页
基因芯片技术是由生命科学与物理学、微电子技术、生化技术等众多科学领域交叉综合的一项高新技术,具有强大的类比性、重复性、微型化和自动化等特点。对该技术的原理、分类、技术流程、优点及其在兽医学中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概述,... 基因芯片技术是由生命科学与物理学、微电子技术、生化技术等众多科学领域交叉综合的一项高新技术,具有强大的类比性、重复性、微型化和自动化等特点。对该技术的原理、分类、技术流程、优点及其在兽医学中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概述,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芯片技术 兽医学 基因组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口疮的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沈正达 靳诚 +13 位作者 沈斌元 王锡祯 罗德英 卢洪英 潘光炎 滕振文 陈燕军 宋勇 白吉荣 左玉婷 胡永浩 王蒲 汪清 常泽生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89年第1期1-16,共16页
本文报道了对羊口疮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实验病理学、血清学诊断以及免疫预防等问题所进行的系列研究结果。应用电镜技术,首次在国内观察到了羊口疮的病原——羊口疮病毒。对该病毒的某些生物学特性和理化学特性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该... 本文报道了对羊口疮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实验病理学、血清学诊断以及免疫预防等问题所进行的系列研究结果。应用电镜技术,首次在国内观察到了羊口疮的病原——羊口疮病毒。对该病毒的某些生物学特性和理化学特性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该病毒的感染范围比较广泛,对干燥耐受性强,对热、紫外光和福马林敏感;在奶山羊睾丸细胞上生长良好,CPE变化显著,并有多倍性现象;通过系统取样和超薄切片,在电镜下观察到了病毒在培养细胞中的主要复制过程,以及培养细胞本身的亚微结构变化。试用差速离心联用30—45%蔗精密度梯度超速离心,能有效地提纯病毒,为纯化痘类病毒提供了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中性无离子去污剂TritonX—100与2—巯基乙醇联合,可使病毒裂解,便于分离囊膜蛋白亚单位;用SDS—PAGE分析法,发现病毒最少可泳动出28条多肽区带,而病毒的囊膜亚单位则由18条多肽区带组成。将病毒亚单位作为抗原免疫羔羊,可激发羊只产生抗全病毒抗体和迟发性变态反应,这在国内属首次报道。流行病学的调查表明,羊口疮在甘肃省存在历史已久,分布广泛,对养羊业危害严重;病的自然感染主要见于绵羊和山羊,以羔羊最为易感,除口唇感染外,未见其他临诊病型;采取不同地区的病羊痂皮在羊体作交叉免疫试验,未发现病毒有型别差异。人工感染病羊的血常规检查和血清蛋白的电泳分析未见异常;病理组织学变化以表皮的网状变性、真皮的炎性浸润和结缔组织增生为最特征。首次在国内将反向间接血凝、对流免疫电泳、酶联免疫吸附,琼脂凝胶扩散以及血清中和等五种血清学方法用于羊口疮的诊断,填补了国内在这方面的空白,其中前三种方法在当时的国外文献中也未见有报道。以改良、完善现行方法为目的,对活毒苗免疫接种法作了系统的研究,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应急性免疫措施,有在疫区推广应用的价值;对灭活苗所进行的探索性试验表明,灭活的病毒似能激发羊体产生一定程度的免疫,为今后进一步提高灭活苗的免疫效果以及研究其在实践中应用的可能性打下了有益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口疮 电镜技术 多倍性 抗全病毒抗体 迟发性变态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马豆素提取工艺及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0
作者 郝宝成 杨贤鹏 +1 位作者 胡永浩 梁剑平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5-90,共6页
苦马豆素是疯草类植物的主要毒性成分,是危害草原畜牧业和草原生态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而近年来最新研究发现,苦马豆素又是一种天然抗免疫抑制药物,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肿瘤候选药物之一,显示出其广阔的应用潜力。结合近年来现代检... 苦马豆素是疯草类植物的主要毒性成分,是危害草原畜牧业和草原生态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而近年来最新研究发现,苦马豆素又是一种天然抗免疫抑制药物,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肿瘤候选药物之一,显示出其广阔的应用潜力。结合近年来现代检测技术在苦马豆素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综述了苦马豆素的提取工艺、检测方法的最新研究成果,并重点从薄层色谱(TLC)、气相色谱(GC)、高效液相色谱(HPLC)、α-甘露糖苷酶活性抑制分析法(α-MIA)等几个方面介绍了苦马豆素定性、定量检测方法,并对各种检测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马豆素 薄层色谱 气相色谱 高效液相色谱 α-甘露糖苷酶活性抑制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