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树麻雀表型的环境适应进化 被引量:4
1
作者 兰敏敏 范龙梅 +6 位作者 刘方庆 文陇英 景鑫 朱诚 王玲 胡梦英 祖晓晴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392-1400,共9页
树麻雀(Passer montanus)分布范围广、海拔梯度大,也是人类活动的伴随物种。对中国837个样本的10个形态特征与温度、日照、海拔和风速等4个主要环境因子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树麻雀的体重、嘴裂、翅长、尾长、跗跖长、脑骨宽、眼间距... 树麻雀(Passer montanus)分布范围广、海拔梯度大,也是人类活动的伴随物种。对中国837个样本的10个形态特征与温度、日照、海拔和风速等4个主要环境因子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树麻雀的体重、嘴裂、翅长、尾长、跗跖长、脑骨宽、眼间距与日照因子显著相关(P<0.05),体重、体长、翅长、尾长、跗跖长与海拔因子显著相关(P<0.05),体重、嘴峰、翅长、脑骨长与温度因子显著相关(P<0.05),表明树麻雀的形态指标易随环境因子的变化而变化。通过控制经度和海拔两个变量,对形态指标与纬度的偏相关分析表明,体重、翅长、脑骨长和脑骨宽与纬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体表突出部分嘴峰、嘴裂与纬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即随着纬度的升高,树麻雀身体逐渐变大,符合贝格曼规律;体表突出部分嘴峰和嘴裂随纬度升高变短,符合阿伦规律。飞行能力与海拔因子呈极显著正相关(n=92,r=0.217,P=0.038),表明树麻雀在高海拔地区具有更强的飞行能力,这也许是它成为广布种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麻雀 形态特征 环境因子 表型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燕科和雨燕科部分鸟类系统发育比较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方庆 胡梦英 文陇英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73-578,共6页
本文通过选择物燕科8个物种以及雨燕科5个物种,以线粒体基因Cyt b作为分子标记,通过分子生物学手段对燕科和雨燕科部分鸟类进行重建系统发育树,采用贝叶斯推论法(Bayesian Inference)和最大似然法(ML,Maximum Likelihood)以验证分子生... 本文通过选择物燕科8个物种以及雨燕科5个物种,以线粒体基因Cyt b作为分子标记,通过分子生物学手段对燕科和雨燕科部分鸟类进行重建系统发育树,采用贝叶斯推论法(Bayesian Inference)和最大似然法(ML,Maximum Likelihood)以验证分子生物学分类结果是否与宏观形态学分类结果相一致。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所建系统发育树具有相同的拓扑结构,燕科和雨燕科鸟类形成两个不同的支系。进一步的遗传距离分析表明,白腰雨燕和洋斑燕之间遗传距离最大,达到0.197,暗背雨燕和白腰雨燕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小,为0.035。雨燕科和燕科之间遗传距离较大,而各科内部种间遗传距离较小。因此,燕科鸟类和雨燕科鸟类亲缘关系较远,此分类结果与目前形态学分类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科 雨燕科 系统发育 贝叶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