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南四湖流域农田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特征研究
被引量:
5
1
作者
荣方旭
吕十全
+4 位作者
胡树翔
王贵珍
刘璟
侯国琴
刘爱菊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1-120,共10页
土壤碳(C)、氮(N)、磷(P)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养分,但农田土壤氮磷营养元素的流失也是导致区域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因素,因此,明确流域农田土壤N、P的空间分布特征对农业生产及其面源污染控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野外采样调查分析的基础...
土壤碳(C)、氮(N)、磷(P)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养分,但农田土壤氮磷营养元素的流失也是导致区域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因素,因此,明确流域农田土壤N、P的空间分布特征对农业生产及其面源污染控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野外采样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地统计学和经典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对南四湖流域农田土壤有机碳(SOC)、总氮(TN)和总磷(TP)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肥力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其SOC、TN和TP平均含量分别为7.37、3.66 g·kg^(-1)和0.70 g·kg^(-1);其化学计量比C∶N、C∶P、N∶P平均值分别为2.34、13.20、6.68,土壤C∶N∶P平均值为10.53∶5.23∶1,说明P是该区域土壤主要的限制因素。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土壤C、N、P及其化学计量比的空间分布特征是土地利用类型和环境因子相互作用的结果,同时也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总之,长期的不科学施肥方式和耕作模式导致南四湖流域的氮磷负荷较大,具有较大的流失风险,是流域的农业面源污染管理需要关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四湖流域
克里金插值
土壤碳、氮、磷
生态化学计量学
面源污染
空间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Cu^(2+)共存对磺胺嘧啶在土壤中吸附的影响
被引量:
2
2
作者
徐子文
董梦阳
+6 位作者
刘喜娟
邵翼飞
吕十全
胡树翔
许玉芝
胡欣欣
刘爱菊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773-2779,共7页
选取土壤环境中检出率高的铜和磺胺类抗生素为目标污染物,采用批次平衡试验法研究了在Cu^(2+)共存时,磺胺嘧啶(SDZ)在pH值、离子浓度、有机质含量、颗粒粒径等因子影响下的吸附特征,并对吸附前后的土样进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表征....
选取土壤环境中检出率高的铜和磺胺类抗生素为目标污染物,采用批次平衡试验法研究了在Cu^(2+)共存时,磺胺嘧啶(SDZ)在pH值、离子浓度、有机质含量、颗粒粒径等因子影响下的吸附特征,并对吸附前后的土样进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表征.结果表明,在不同pH值环境中,Cu^(2+)显著提高了SDZ的吸附量;Cu^(2+)和Ca^(2+)均能与SDZ通过络合反应和离子桥作用促进SDZ的土壤吸附;有机质对SDZ的土壤吸附的影响与共存Cu^(2+)浓度密切相关;Cu^(2+)对黏粒吸附SDZ的影响较小;FT-IR分析表明,土壤对SDZ-Cu的吸附以物理吸附为主,并伴随氢键作用、表面络合、π-π共轭等作用.Cu^(2+)可显著增加SDZ在土壤中持留能力,降低其环境迁移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胺嘧啶
土壤
铜
吸附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钙离子浓度下铜对磺胺嘧啶在土壤中的吸附/解吸特征
被引量:
2
3
作者
吕十全
胡树翔
+3 位作者
荣方旭
高心雨
巢亮
刘爱菊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02-607,613,共7页
为探究重金属-抗生素共存时环境条件对土壤吸附/解吸抗生素的影响,通过批次平衡试验研究不同Ca^(2+)浓度下Cu^(2+)对磺胺嘧啶(SDZ)在土壤上的吸附和解吸行为及其交互作用。结果表明,Cu^(2+)浓度的增大显著促进了土壤对SDZ的吸附,同时Ca^...
为探究重金属-抗生素共存时环境条件对土壤吸附/解吸抗生素的影响,通过批次平衡试验研究不同Ca^(2+)浓度下Cu^(2+)对磺胺嘧啶(SDZ)在土壤上的吸附和解吸行为及其交互作用。结果表明,Cu^(2+)浓度的增大显著促进了土壤对SDZ的吸附,同时Ca^(2+)的竞争吸附会抑制这种促进作用。Freundlich、Langmuir模型能较好地拟合SDZ在土壤中的吸附曲线,其拟合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0,而滞后系数(HI)在0.726~1.155,接近于1,表明土壤对SDZ的吸附和解吸过程中没有明显的滞后现象。吉布斯自由能变化量(ΔG)在-20.051~-17.468 kJ/mol,|ΔG|均低于40 kJ/mol,是物理吸附;而进一步的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表明,Cu^(2+)和SDZ在土壤中的主要吸附机制是物理吸附,伴随着氢键效应和络合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说明,Cu^(2+)可明显提高SDZ在土壤中固持能力,降低其环境迁移的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胺嘧啶
土壤
铜
吸附
解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南四湖流域农田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特征研究
被引量:
5
1
作者
荣方旭
吕十全
胡树翔
王贵珍
刘璟
侯国琴
刘爱菊
机构
山东理工大学农业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
山东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出处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1-120,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77122,42077129,41671322)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基础研究项目(ZR2020ZD19)。
文摘
土壤碳(C)、氮(N)、磷(P)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养分,但农田土壤氮磷营养元素的流失也是导致区域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因素,因此,明确流域农田土壤N、P的空间分布特征对农业生产及其面源污染控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野外采样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地统计学和经典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对南四湖流域农田土壤有机碳(SOC)、总氮(TN)和总磷(TP)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肥力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其SOC、TN和TP平均含量分别为7.37、3.66 g·kg^(-1)和0.70 g·kg^(-1);其化学计量比C∶N、C∶P、N∶P平均值分别为2.34、13.20、6.68,土壤C∶N∶P平均值为10.53∶5.23∶1,说明P是该区域土壤主要的限制因素。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土壤C、N、P及其化学计量比的空间分布特征是土地利用类型和环境因子相互作用的结果,同时也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总之,长期的不科学施肥方式和耕作模式导致南四湖流域的氮磷负荷较大,具有较大的流失风险,是流域的农业面源污染管理需要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
南四湖流域
克里金插值
土壤碳、氮、磷
生态化学计量学
面源污染
空间变异
Keywords
Nansi Lake basin
Kriging interpolation
Soil carbon,nitrogen and phosphorus
Ecological stoichiometry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Spatial variation
分类号
S153.61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Cu^(2+)共存对磺胺嘧啶在土壤中吸附的影响
被引量:
2
2
作者
徐子文
董梦阳
刘喜娟
邵翼飞
吕十全
胡树翔
许玉芝
胡欣欣
刘爱菊
机构
山东理工大学农业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
山东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出处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773-2779,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基金资助项目(41877122,41671322)
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2019GSF109058)。
文摘
选取土壤环境中检出率高的铜和磺胺类抗生素为目标污染物,采用批次平衡试验法研究了在Cu^(2+)共存时,磺胺嘧啶(SDZ)在pH值、离子浓度、有机质含量、颗粒粒径等因子影响下的吸附特征,并对吸附前后的土样进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表征.结果表明,在不同pH值环境中,Cu^(2+)显著提高了SDZ的吸附量;Cu^(2+)和Ca^(2+)均能与SDZ通过络合反应和离子桥作用促进SDZ的土壤吸附;有机质对SDZ的土壤吸附的影响与共存Cu^(2+)浓度密切相关;Cu^(2+)对黏粒吸附SDZ的影响较小;FT-IR分析表明,土壤对SDZ-Cu的吸附以物理吸附为主,并伴随氢键作用、表面络合、π-π共轭等作用.Cu^(2+)可显著增加SDZ在土壤中持留能力,降低其环境迁移的风险.
关键词
磺胺嘧啶
土壤
铜
吸附
影响因素
Keywords
sulfadiazine
soil
copper
adsorption
influencing factors
分类号
X131.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钙离子浓度下铜对磺胺嘧啶在土壤中的吸附/解吸特征
被引量:
2
3
作者
吕十全
胡树翔
荣方旭
高心雨
巢亮
刘爱菊
机构
山东理工大学农业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
山东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出处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02-607,613,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41877122、No.42077129、No.41671322)
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No.2019GSF109058)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基础研究项目(No.ZR2020ZD19)。
文摘
为探究重金属-抗生素共存时环境条件对土壤吸附/解吸抗生素的影响,通过批次平衡试验研究不同Ca^(2+)浓度下Cu^(2+)对磺胺嘧啶(SDZ)在土壤上的吸附和解吸行为及其交互作用。结果表明,Cu^(2+)浓度的增大显著促进了土壤对SDZ的吸附,同时Ca^(2+)的竞争吸附会抑制这种促进作用。Freundlich、Langmuir模型能较好地拟合SDZ在土壤中的吸附曲线,其拟合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0,而滞后系数(HI)在0.726~1.155,接近于1,表明土壤对SDZ的吸附和解吸过程中没有明显的滞后现象。吉布斯自由能变化量(ΔG)在-20.051~-17.468 kJ/mol,|ΔG|均低于40 kJ/mol,是物理吸附;而进一步的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表明,Cu^(2+)和SDZ在土壤中的主要吸附机制是物理吸附,伴随着氢键效应和络合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说明,Cu^(2+)可明显提高SDZ在土壤中固持能力,降低其环境迁移的危险性。
关键词
磺胺嘧啶
土壤
铜
吸附
解吸
Keywords
sulfadiazine
soil
copper
adsorption
desorption
分类号
X5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南四湖流域农田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特征研究
荣方旭
吕十全
胡树翔
王贵珍
刘璟
侯国琴
刘爱菊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Cu^(2+)共存对磺胺嘧啶在土壤中吸附的影响
徐子文
董梦阳
刘喜娟
邵翼飞
吕十全
胡树翔
许玉芝
胡欣欣
刘爱菊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不同钙离子浓度下铜对磺胺嘧啶在土壤中的吸附/解吸特征
吕十全
胡树翔
荣方旭
高心雨
巢亮
刘爱菊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