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性四肢软组织脂肪肉瘤MRI表现与病理学对照 被引量:3
1
作者 胡曙东 吕维富 +3 位作者 魏中华 周恩汉 王亚非 谌业荣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9年第10期1319-1321,共3页
目的:探讨四肢软组织脂肪肉瘤MRI表现与组织分化程度的关系,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原发性四肢软组织脂肪肉瘤的MRI表现和特征与术后病理标本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了解肿瘤的大小、形态、边界、信号特点和邻近组... 目的:探讨四肢软组织脂肪肉瘤MRI表现与组织分化程度的关系,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原发性四肢软组织脂肪肉瘤的MRI表现和特征与术后病理标本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了解肿瘤的大小、形态、边界、信号特点和邻近组织结构侵犯的情况,以找出它们间的关系。结果:10例中分化成熟型5例(脂肪肉瘤中脂肪瘤样脂肪肉瘤4例,硬化型1例),黏液型2例,多形性2例,1例去分化型。分化成熟型含有大量成熟脂肪,在T1、T2WI像均高或较高信号,肿瘤边界清楚、信号较均匀。粘液型脂肪肉瘤含大量粘液基质,有少量分化良好、增生的脂肪母细胞,在MRI上无或少量的脂肪信号,信号轻度不均匀。多形性脂肪肉瘤属高度恶性肿瘤,信号明显不均匀,通常无明显脂肪信号显示,周围组织结构受浸润和水肿,去分化型瘤体体积大,信号明显不均匀,增强明显强化。结论:MRI表现和特征能反映软组织脂肪肉瘤的组织学特点,可清楚地显示肿瘤的大小、边界、累及范围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可初步评估肿瘤的分化及恶性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肿瘤 脂肪肉瘤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内支架在治疗恶性胆道梗阻中的应用
2
作者 胡曙东 吕维富 +3 位作者 张行明 张学彬 张正峰 侯昌龙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4年第1期38-40,共3页
目的 :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金属内支架置入治疗恶性胆道梗阻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 2 7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经皮肝穿胆道金属内支架置入术。男 18例 ,女 9例 ,其中肝癌 6例 ,胆管癌 7例 ,胰腺癌 5例 ,转移癌 9例。梗阻部位在胆总管 1... 目的 :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金属内支架置入治疗恶性胆道梗阻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 2 7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经皮肝穿胆道金属内支架置入术。男 18例 ,女 9例 ,其中肝癌 6例 ,胆管癌 7例 ,胰腺癌 5例 ,转移癌 9例。梗阻部位在胆总管 12例 ,肝总管肝门区 15例。结果 :经皮肝胆道内支架置入术技术成功率为 10 0 %。 2 7例共置入金属内支架31枚 ,术后 1周复查肝功能血清学指标 ,总胆红素、碱性磷酸酶和谷丙转氨酶较术前明显下降 ,P <0 .0 0 1。随访开通时间平均为 14 1天 ,半年开通率 5 5 .6 % ,并发症发生率为 2 5 .9% ,主要为胆道感染 ,胆道出血等。结论 :金属内支架置入术是治疗胆道梗阻性黄疽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学 介入性 胆管阻塞 内支架 姑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气管动脉-肺循环瘘的DSA表现和介入治疗(附21例报告) 被引量:11
3
作者 吕维富 张行明 +3 位作者 张学彬 张正峰 侯昌龙 胡曙东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4年第5期360-363,共4页
目的 :总结支气管动脉 -肺循环瘘的DSA表现和介入治疗经验。方法 :2 1例咯血病人 ,经DSA证实存在支气管动脉 -肺循环瘘 ,根据血管瘘的类型、数目、瘘口的大小、循环时间选择不同种类和大小的栓塞剂对瘘口和病变血管进行栓塞。对其中 6例... 目的 :总结支气管动脉 -肺循环瘘的DSA表现和介入治疗经验。方法 :2 1例咯血病人 ,经DSA证实存在支气管动脉 -肺循环瘘 ,根据血管瘘的类型、数目、瘘口的大小、循环时间选择不同种类和大小的栓塞剂对瘘口和病变血管进行栓塞。对其中 6例DSA可见到明确瘘口并且循环时间短于 1s的病人 ,先用明胶海绵颗粒对瘘口作预栓塞 ,然后用长约1mm的 5~ 0真丝线段进一步栓塞。其余 15例循环时间长于 1s者 ,直接用真丝线段进行栓塞。栓塞术后随访 3个月至半年 ,评估治疗效果。结果 :DSA表现为支气管动脉 -肺动脉瘘和支气管动脉 -肺静脉瘘者分别为 15例和 6例 ,同时合并肋间动脉 -肺循环瘘者 5例。其中 17例经支气管动脉栓塞后达到即刻止血效果 ,有 3例栓塞术后咯血量明显减少 ,经保守治疗后痊愈出院。总有效率为 95 .2 %。另 1例因肋间动脉和锁骨下动脉参与供血 ,未能有效止血 ,在介入术后 6h转胸外科手术治疗。经随访发现 ,有 2例分别在介入栓塞后 4个月和 11个月复发 ,5例在 19个月内死于肺癌合并症。结论 :支气管动脉 -肺循环瘘在咯血病人中是常见的血管异常 ,可加重咯血和心肺疾病的进展 ,经皮穿刺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咯血 支气管动脉 栓塞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的64层螺旋CT诊断 被引量:8
4
作者 贾颖军 王亚非 +2 位作者 顾建平 单秀红 胡曙东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1年第8期1161-1163,共3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的64层螺旋CT资料,主要对原发病灶及颈部转移淋巴结的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36例均为单发病灶,左叶17例,右叶19例,大部分病灶境界...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的64层螺旋CT资料,主要对原发病灶及颈部转移淋巴结的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36例均为单发病灶,左叶17例,右叶19例,大部分病灶境界不清楚增强后表现为囊性伴壁结节灶5例,其余表现为不均匀强化,有5例周围可见晕环征,合并钙化者17例,其中细颗粒状钙化4例,粗颗粒状钙化8例,混合性钙化5例。36例患者中30例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增强后淋巴结强化明显,囊性变7例,合并壁结节4例,11例病灶内见钙化,其中细颗粒状钙化4例。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CT表现有一定的特点,64层螺旋CT多维重建能够更好地评价原发病灶及淋巴结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 乳头状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6层螺旋CT低张造影技术在小肠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1
5
作者 周月圆 胡曙东 单秀红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8年第8期1333-1336,共4页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低张造影技术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治的47例疑似小肠疾病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口服甘露醇并注射山莨菪碱后进行多层螺旋CT小肠低张造影技术扫描检查,并实施动态监测双期增强扫描,采集的数...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低张造影技术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治的47例疑似小肠疾病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口服甘露醇并注射山莨菪碱后进行多层螺旋CT小肠低张造影技术扫描检查,并实施动态监测双期增强扫描,采集的数据进行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RP)、容积重建技术(VRT)等后处理技术进行处理,诊断医师根据对图像显示情况进行分析得出能够用于诊断的显示最佳的0级率图像,同时与临床内镜或病理结果相对照,从而得出多层螺旋CT造影技术(MSCTE)在小肠病变诊断的阳性率。结果 MSCTE检查对小肠黏膜与肠壁结构、系膜血管、肠管充盈等显示良好,显示0级率分别为70. 21%(33/47)、89. 36%(42/47)和74. 47%(35/47)。47例中小肠癌15例,Crohn氏病5例,淋巴瘤1例,间质瘤3例,血管瘤1例,炎症5例,憩室4例,不完全性梗阻2例,肠系膜血管动脉瘤伴血栓5例,腹主动脉瘤2例,阴性2例,肠道准备不充分1例,漏诊1例,诊断的阳性率为91. 5%。结论MSCTE技术应用于小肠疾病诊断中具有较高价值,为临床制定有效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病变 低张造影技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选择大剂量碘化油栓塞原发巨块型肝癌(附53例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张学彬 吕维富 +4 位作者 张行明 胡曙东 荚伟萍 厉月琴 赵锡军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5年第6期469-473,共5页
目的:评价超选择大剂量碘化油栓塞治疗原发性巨块型肝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回顾分析行超选择大剂量碘化油栓塞原发性巨块型肝癌5 3例,碘化油用量15~5 5ml。选取同期行常规剂量碘化油治疗的巨块型肝癌6 0例作为对照,... 目的:评价超选择大剂量碘化油栓塞治疗原发性巨块型肝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回顾分析行超选择大剂量碘化油栓塞原发性巨块型肝癌5 3例,碘化油用量15~5 5ml。选取同期行常规剂量碘化油治疗的巨块型肝癌6 0例作为对照,碘化油用量2~15ml。分析两组术前术后病灶大小变化、肝功能变化、并发症、近期有效率及生存率。结果:大剂量组近期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剂量组,肝功能指标较常规剂量组增高,并发症发生率与常规剂量组相当。大剂量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6 .79%、39.6 2 %、2 2 .6 4 % ;而常规剂量组分别为:5 3.33%、16 .6 7%、12 .5 0 %。结论:超选择大剂量碘化油栓塞治疗巨块型原发性肝癌较常规剂量组虽疗效有明显提高,肝功能损害亦同时有所加重,但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未见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 放射学 介入性 碘化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颌下腺多形性腺瘤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 被引量:11
7
作者 谌业荣 王亚非 胡曙东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2年第1期9-12,共4页
目的:探讨颌下腺多形性腺瘤的CT特征,以期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病理证实的颌下腺多形性腺瘤的CT表现。结果:病灶均为单侧单发,位于腺体内16例,腺体外2例,呈类圆形或椭圆形13例,分叶状5例。平扫时病灶相对周边正常腺体为... 目的:探讨颌下腺多形性腺瘤的CT特征,以期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病理证实的颌下腺多形性腺瘤的CT表现。结果:病灶均为单侧单发,位于腺体内16例,腺体外2例,呈类圆形或椭圆形13例,分叶状5例。平扫时病灶相对周边正常腺体为稍低密度9例,等密度4例,稍高密度2例,等密度或稍低密度合并低密度囊变区3例;病灶与周边腺体分界欠清12例,分界较清6例;病灶内均未见钙化。增强后病灶轻、中度强化,强化较均匀,在周边明显强化腺体实质勾画下边界清晰;3例病灶行双期扫描均具有渐进性强化特征。病灶最大径1.3~4.6cm,平均2.9cm。结论:颌下腺多形性腺瘤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CT增强有很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下腺 颌下腺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DC值定量分析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与甲状腺腺瘤鉴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7
8
作者 谌业荣 陆瑜 +1 位作者 单秀红 胡曙东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8年第12期1995-1999,共5页
目的评价MR弥散加权成像(DWI)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与甲状腺腺瘤(TA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别对采用不同b值(300、500、800s/mm^2)行DWI检查的36例患者的36个甲状腺结节(术后病理PTC结节27个,TA结节9个)的实性部... 目的评价MR弥散加权成像(DWI)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与甲状腺腺瘤(TA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别对采用不同b值(300、500、800s/mm^2)行DWI检查的36例患者的36个甲状腺结节(术后病理PTC结节27个,TA结节9个)的实性部分的ADC值进行测量。对各病灶相应b值的ADC值行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其差异,绘制ROC曲线,确定相应诊断阈值并评价诊断效能。结果 PTC组ADC值均低于TA组,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 <0. 05)。PTC组及TA组平均ADC值分别为(1. 839±0. 452)×10^(-3)mm^2/s及(2. 787±0. 539)×10^(-3)mm^2/s(b值为300s/mm^2时)、(1. 507±0. 431×) 10^(-3)mm^2/s及(2. 323±0. 563)×10^(-3)mm^2/s(b值为500s/mm^2时)、(1. 245±0. 409)×10^(-3)mm^2/s及(1. 970±0. 534)×10^(-3)mm^2/s(b值为800s/mm^2时)。其中以b值为300s/mm^2时ADC值诊断效果最佳,ROC曲线下面积为0. 914;诊断阈值取2. 060×10^(-3)mm^2/s时,诊断敏感度为74. 07%,特异度为100%,阳性预测值为68. 97%,阴性预测值为56. 25%,约登指数为74. 07。结论 ADC值对PTC与TA的鉴别有一定的价值,以b值为300s/mm^2时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甲状腺腺瘤 表观弥散系数 磁共振弥散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层螺旋CT下肢动脉血管减影成像技术的探讨 被引量:2
9
作者 周恩汉 胡曙东 刘元斌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0年第8期1171-1173,共3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下肢动脉血管造影技术。方法:54例患者进行下肢64层MSCTA血管减影检查,平扫后静脉团注对比剂进行CT血管造影,将增强前后的图像重建成薄层进行减影,从减影中提取动脉进行血管三维显示。结果:54例减影均能显示下肢动...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下肢动脉血管造影技术。方法:54例患者进行下肢64层MSCTA血管减影检查,平扫后静脉团注对比剂进行CT血管造影,将增强前后的图像重建成薄层进行减影,从减影中提取动脉进行血管三维显示。结果:54例减影均能显示下肢动脉血管及主要分支。结论: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能清晰地显示下肢动脉及其病变,可以成为下肢动脉疾病术前评价和筛选的主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减影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北灌区续建配套及节水改造综合效益浅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胡曙东 肖福军 刘继续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10年第3期334-334,共1页
关键词 节水改造 续建配套 灌区 效益 社会经济状况 灌溉面积 虎林市 东方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层探测器光谱CT能谱成像对亚段肺栓塞的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吴勇 胡曙东 +2 位作者 黄虹 刘丽 乔红艳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59-1063,共5页
目的探讨双层探测器光谱CT有效原子序数(Z-eff)对检测亚段肺栓塞(SSPE)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1月—2021年8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可疑肺栓塞78例患者的影像资料,以专家组阅读CT肺动脉造影(CTPA)图像和Z-eff图及碘密度图的结... 目的探讨双层探测器光谱CT有效原子序数(Z-eff)对检测亚段肺栓塞(SSPE)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1月—2021年8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可疑肺栓塞78例患者的影像资料,以专家组阅读CT肺动脉造影(CTPA)图像和Z-eff图及碘密度图的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不同年资医师单独借助CTPA以及联合CTPA和Z-eff检出的栓子个数差异。比较栓塞区域和正常区域Z-eff及碘密度的差异。结果与单独通过CTPA图像检测相比,低年资医师依靠CTPA联合Zeff可检测出更多亚段栓塞[25个(67.6%)比33个(89.2%);χ^(2)=5.103,P=0.024]。高年资医师联合Z-eff图、CTPA与单独使用CTPA对亚段栓塞的检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发生SSPE时,栓塞区域的Z-eff和碘密度分别为(7.64±0.57)、(0.28±0.18)mg/ml,明显低于正常区域(11.06±0.47)、(1.61±0.29)m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79、-32.48,P均<0.001)。结论Z-eff图对SSPE具有很好的诊断价值,可反映肺内血流灌注,并提高低年资医师对SSPE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有效原子系数 胸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砂基础处理方法与防治措施 被引量:2
12
作者 肖福军 胡曙东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10年第5期71-71,共1页
在水利工程基础施工中,常常出现流砂现象。文章阐述了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可供选择的处理方法及防治措施。
关键词 水工建筑物 基础 流砂现象 处理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