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三氟乙酸掺杂的聚苯胺微/纳米管的制备和表征
被引量:
4
1
作者
胡景芝
孙东豪
+1 位作者
戴礼兴
白伦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21-123,共3页
三氟乙酸(TFA)为掺杂剂,过硫酸铵为氧化剂,在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中,通过改变三氟乙酸和苯胺(An)单体的物质的量比([TFA]/[An]),实现了聚苯胺微/纳米结构的可控自组装。在较低的苯胺浓度下,即[TFA]/[An]=2或1时,聚苯胺形态为颗粒状;随着反...
三氟乙酸(TFA)为掺杂剂,过硫酸铵为氧化剂,在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中,通过改变三氟乙酸和苯胺(An)单体的物质的量比([TFA]/[An]),实现了聚苯胺微/纳米结构的可控自组装。在较低的苯胺浓度下,即[TFA]/[An]=2或1时,聚苯胺形态为颗粒状;随着反应体系中苯胺浓度的升高,物质的量比[TFA]/[An]=0.5,0.25时,产物能形成聚苯胺微/纳米管,其外径大约为200 nm^300 nm,空心处内径大约为30 nm^80 nm,微/纳米管表面凹凸不平,存在圆球状聚苯胺颗粒。聚苯胺微/纳米管为掺杂态,在电子吸收光谱中,分别在350 nm附近和630 nm处出现吸收峰。聚苯胺微/纳米管的电导率为10-3S/cm^10-4S/cm。XRD结构分析表明,聚苯胺微/纳米管为部分结晶性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氟乙酸
聚苯胺
微/纳米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三氟乙酸掺杂的聚苯胺微/纳米管的制备和表征
被引量:
4
1
作者
胡景芝
孙东豪
戴礼兴
白伦
机构
苏州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
苏州大学纺织与服装学院
出处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21-123,共3页
基金
国家973项目(2005CB623906)资助课题
文摘
三氟乙酸(TFA)为掺杂剂,过硫酸铵为氧化剂,在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中,通过改变三氟乙酸和苯胺(An)单体的物质的量比([TFA]/[An]),实现了聚苯胺微/纳米结构的可控自组装。在较低的苯胺浓度下,即[TFA]/[An]=2或1时,聚苯胺形态为颗粒状;随着反应体系中苯胺浓度的升高,物质的量比[TFA]/[An]=0.5,0.25时,产物能形成聚苯胺微/纳米管,其外径大约为200 nm^300 nm,空心处内径大约为30 nm^80 nm,微/纳米管表面凹凸不平,存在圆球状聚苯胺颗粒。聚苯胺微/纳米管为掺杂态,在电子吸收光谱中,分别在350 nm附近和630 nm处出现吸收峰。聚苯胺微/纳米管的电导率为10-3S/cm^10-4S/cm。XRD结构分析表明,聚苯胺微/纳米管为部分结晶性材料。
关键词
三氟乙酸
聚苯胺
微/纳米结构
Keywords
trifluoroacetic acid
polyaniline
micro/nanostructure
分类号
TB383 [一般工业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三氟乙酸掺杂的聚苯胺微/纳米管的制备和表征
胡景芝
孙东豪
戴礼兴
白伦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