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州北部龙马溪组页岩特征及页岩气勘探前景 被引量:14
1
作者 胡晨林 张元福 +2 位作者 王志峰 李俊杰 张海波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4-47,153,共4页
利用野外露头观测、岩心观察、薄片观察及相关测试分析结果,对贵州北部地区下古生界龙马溪组页岩沉积特征及页岩气勘探前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龙马溪组页岩厚度普遍较大,由20 m到200 m不等,主要发育于陆棚环境。页岩矿物成分以碎屑石... 利用野外露头观测、岩心观察、薄片观察及相关测试分析结果,对贵州北部地区下古生界龙马溪组页岩沉积特征及页岩气勘探前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龙马溪组页岩厚度普遍较大,由20 m到200 m不等,主要发育于陆棚环境。页岩矿物成分以碎屑石英和黏土矿物为主,岩石类型主要包括黑色页岩、粉砂质页岩、炭质页岩、钙质页岩和泥质粉砂岩。龙马溪组页岩有机质类型以Ⅰ—Ⅱ型为主,Ro平均为1.87%,大多处于成熟—过成熟阶段,具有高TOC含量和高含气量,且二者具有较好的正相关性。龙马溪组页岩沉积环境稳定,页岩发育厚度大且分布稳定,烃源岩品质好,脆性矿物含量较高,具备页岩气勘探开发的基本参数要求,研究区页岩气具备较大的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沉积特征 勘探前景 贵州北部 下志留统 龙马溪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达巴松凸起沉积模式及油气成藏条件 被引量:7
2
作者 张军生 胡晨林 +3 位作者 田继军 王小彩 苗蒙 张喜淳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31-635,共5页
为了建立准噶尔盆地达巴松凸起三叠系百口泉组沉积模式,综合利用钻测井、岩心、化验分析等资料,对百口泉组的沉积背景和沉积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达巴松凸起三叠系百口泉组发育扇三角洲相和湖泊相沉积,具有物源充足、缓坡、水浅的... 为了建立准噶尔盆地达巴松凸起三叠系百口泉组沉积模式,综合利用钻测井、岩心、化验分析等资料,对百口泉组的沉积背景和沉积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达巴松凸起三叠系百口泉组发育扇三角洲相和湖泊相沉积,具有物源充足、缓坡、水浅的沉积背景,扇三角洲前缘亚相为有利相带;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发育,横向分布广泛,纵向多期叠置,河口坝微相局部发育;建立了研究区扇三角洲沉积模式。文中对研究区油气成藏条件进行了分析,认为百口泉组具备优质烃源岩、良好的储盖组合、立体网格式运移和良好的保存条件。研究成果可为达巴松凸起的后续勘探开发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特征 成藏条件 百口泉组 达巴松凸起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南ZX向斜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孔隙特征及差异性 被引量:6
3
作者 张喜淳 胡晨林 +3 位作者 田继军 吝文 张介辉 杨斌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69-474,共6页
文中选取四川盆地南缘ZX向斜五峰组—龙马溪组下段页岩样品进行研究,系统分析了其纳米孔隙结构特征和产生差异性的主要影响因素,根据Frenkel-Halsey-Hill模型计算了页岩孔隙的分形维数。结果表明:页岩孔隙的比表面积主要受控于微孔和介... 文中选取四川盆地南缘ZX向斜五峰组—龙马溪组下段页岩样品进行研究,系统分析了其纳米孔隙结构特征和产生差异性的主要影响因素,根据Frenkel-Halsey-Hill模型计算了页岩孔隙的分形维数。结果表明:页岩孔隙的比表面积主要受控于微孔和介孔,孔体积主要受控于介孔和宏孔,随着埋深增加,比表面积明显增大;总有机碳质量分数(TOC)与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呈正相关性,镜质组反射率(Ro)对纳米孔隙发育有积极影响,钙质硅质混合页岩的分形维数较大。总体上,TOC和Ro是影响页岩纳米孔隙发育的主要因素,钙质硅质混合页岩具有更复杂的孔隙结构,是有利于开发的优质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孔隙结构 页岩气 五峰组—龙马溪组 ZX向斜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东部北三台凸起烧房沟组沉积模式及其对储层发育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4
4
作者 罗亮 胡晨林 +3 位作者 唐雅妮 但顺华 韩长城 刘子铭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18,共10页
为认识准噶尔盆地东部北三台凸起地区三叠系烧房沟组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厘清储层发育的制约因素,在沉积学的基础上,结合岩心、薄片、粒度、常规物性等资料,开展了烧房沟组沉积模式及其对储层发育的控制作用研究。研究表明:烧房沟组共发... 为认识准噶尔盆地东部北三台凸起地区三叠系烧房沟组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厘清储层发育的制约因素,在沉积学的基础上,结合岩心、薄片、粒度、常规物性等资料,开展了烧房沟组沉积模式及其对储层发育的控制作用研究。研究表明:烧房沟组共发育9种典型的岩相类型,分别为槽状交错层理砾岩相、板状交错层理砾岩相、块状层理砾岩相、槽状交错层理砂岩相、板状交错层理砂岩相、块状层理砂岩相、浪成砂纹层理砂岩相、平行层理粉砂岩相和块状层理泥岩相;烧房沟组主要以辫状河三角洲相为主,沉积微相包括泛滥平原、水上辫状河道、心滩、天然堤、水下辫状河道、分流河道间、水下天然堤、河口坝、前三角洲泥和滩坝10种类型,其中,水下辫状河道、河口坝及滩坝储层物性最好,平均孔隙度分别为17.31%、20.66%、21.81%,平均渗透率分别为6.89、7.05、12.98 mD;该区储层物性主要受到沉积作用的控制,优质储层主要发育于水下辫状河道、河口坝及滩坝微相中。研究认识可为研究区油气进一步精细勘探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模式 辫状河三角洲 沉积特征 烧房沟组 准噶尔盆地东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庄36区块长8油层组沉积特征
5
作者 张楠 胡晨林 +1 位作者 田继军 张文文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22年第1期155-159,共5页
为明确庄36区块沉积微相类型及沉积演化规律,在地层对比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地层厚度、砂岩厚度、沉积构造特征等单因素的分析,对研究区长8油层组小层的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特征及演化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表明:①庄36区块长8油层组属... 为明确庄36区块沉积微相类型及沉积演化规律,在地层对比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地层厚度、砂岩厚度、沉积构造特征等单因素的分析,对研究区长8油层组小层的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特征及演化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表明:①庄36区块长8油层组属于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主要识别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分流间湾3种沉积微相;②研究区砂体分布稳定,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是最有利的储集砂体;③总体来说,长8油层组在长811时期,物源供给充足,研究区内水下分流河道广泛发育;长812到长821时期,由于湖侵作用,浅湖面积不断扩大;到长822时期,三角洲面积又开始扩大,水下分流河道较为发育。该研究成果对合水地区庄36区块长8油层组的油气勘探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庄36区块 长8油层 沉积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