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北学刍议 被引量:6
1
作者 胡斯振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1期26-34,25,共10页
我国西北,在汉唐时期,曾经出现过十分繁荣的丝绸之路,沟通了东方的中华帝国和西方的罗马帝国。在蒙元时期,经过三次西征,西北宗藩,近有察哈台、窝阔台领地,远的达到钦察和波斯。十七世纪,沙皇俄国东侵,八十年代支持噶尔丹割据,并兴兵南... 我国西北,在汉唐时期,曾经出现过十分繁荣的丝绸之路,沟通了东方的中华帝国和西方的罗马帝国。在蒙元时期,经过三次西征,西北宗藩,近有察哈台、窝阔台领地,远的达到钦察和波斯。十七世纪,沙皇俄国东侵,八十年代支持噶尔丹割据,并兴兵南进,康熙帝三次回击,粉碎其阴谋。可是鸦片战争之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同谋宰割中国,《北京条约》及其勘界等续约,使西北疆土,大片被沙俄侵占(共五十多万平方公里)。于是清朝一批文人学士,相继从事西北史地之学,打算以此共御外侮,挽救艰危。民国成立以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史地 西北地区 中华帝国 丝绸之路 蒙元时期 十七世纪 汉唐时期 地理 元史 西域水道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吉思汗逝世、发丧地点辨析
2
作者 胡斯振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89年第3期35-41,共7页
《元史·太祖纪》:成吉思汗“(二十二年)秋七月壬午,不豫。已丑,崩于萨里川·哈老徒之行宫”。这个地点,冯承钩译《多桑蒙古史》注云:“《元史》谓成吉思汗死于萨里川·哈老徒之行宫,此二名皆属蒙古语名,疑其士卒以此名名... 《元史·太祖纪》:成吉思汗“(二十二年)秋七月壬午,不豫。已丑,崩于萨里川·哈老徒之行宫”。这个地点,冯承钩译《多桑蒙古史》注云:“《元史》谓成吉思汗死于萨里川·哈老徒之行宫,此二名皆属蒙古语名,疑其士卒以此名名其汗身死之汉地”。可见早就使人有些迷糊。直到近年,也还有一些同志理解的不十分清楚。例如说:“1227年7月,成吉思汗在经略西夏时,病逝在萨里川·哈老徒的行宫,终年六十六岁”。又如说:“1227年,成吉思汗病逝于进攻西夏的征程上。《元史》记载:‘(二十二年)秋七月壬午,不豫。己丑,崩于萨里川·哈老徒之行宫’…”。这从文理上似乎说萨里川·哈老徒是西夏地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吉思汗 蒙古秘史 元史 六盘山 蒙古人民 蒙古语 贺兰山 蒙古史 灵州 清水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廓帖木儿——王保保——读史札记
3
作者 胡斯振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1期29-34,共6页
兰州黄河北有保保城,早年曾随谢再善先生等假日游访。当时所见,仅余一土岗而已。但本地老人能略道其故事:保保姓王,蒙古人(一说汉人),为元末名将,曾在兰州和明军对峙,故在河北筑城,后人称为保保城云。保保事迹如何?近日读史,偶有所得,... 兰州黄河北有保保城,早年曾随谢再善先生等假日游访。当时所见,仅余一土岗而已。但本地老人能略道其故事:保保姓王,蒙古人(一说汉人),为元末名将,曾在兰州和明军对峙,故在河北筑城,后人称为保保城云。保保事迹如何?近日读史,偶有所得,粗记如次。(一) 《明史》卷一二四《扩廓帖木儿传》:“扩廓帖木儿,沈丘人,本姓王,小字保保,元平章察罕帖木儿甥也。察罕养为子,顺帝赐名扩廓帖木儿”。察罕帖木儿来历如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察罕 刘福通 蒙古人 元史 河南 黄河北 纪事本末 札记 十七年 张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蒙哥汗石碑和宫殿的发现 被引量:2
4
作者 敖.那木南道尔吉 胡斯振 恩和巴图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3期23-36,共14页
1953年,蒙古人民共和国科学院科学考查队在库苏古尔省阿尔布拉格县第三巴格所属德勒格尔汗山南,,德勒格尔河(北岸一座叫阿勒坦·噶达斯“北极星”)的小石山稍北不远,发现了十三世纪蒙古蒙哥汗的石碑、宫殿遗址和城镇废墟。②……
关键词 石碑 蒙古历史 花岗石 人民共和国 蒙古人 宫殿遗址 成吉思汗 纪念碑 碑文 文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一世纪的墓葬遗存
5
作者 浩.浦尔来 胡斯振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1期31-34,共4页
一九五一年由科学院派出的考古调查队,在中戈壁省赛因查干县地方发掘了(熄灭了的火山)东布仁山上的两座墓葬遗存。据当地人谈,在大约六十年前,当地的人们曾经发掘过那两座墓葬。
关键词 墓葬 遗存 发掘 考古调查 世纪 坟墓 陵墓 戈壁 石头 铸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