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北黑土区旱地土壤剖面除草剂残留及其影响因素
1
作者 刘汉强 李睿 +4 位作者 菅乐 胡文友 谢恩泽 黄标 赵永存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3-252,共10页
为探究除草剂在农田土壤中的纵向残留状况,以东北黑土区14个典型旱地土壤剖面(0~100cm)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深度土壤中57种除草剂残留进行测定,分析除草剂垂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除草剂施用策略主导了其残... 为探究除草剂在农田土壤中的纵向残留状况,以东北黑土区14个典型旱地土壤剖面(0~100cm)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深度土壤中57种除草剂残留进行测定,分析除草剂垂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除草剂施用策略主导了其残留特征.玉米地常用的烟嘧磺隆在0~60cm土层中的残留水平明显高于其他除草剂;除草剂辛醇~水分配系数与其在表层土壤(0~20cm)中的分布比例负相关(P<0.001),除草剂降解周期与其在深层土壤(80~100cm)中的分布比例呈正相关(P<0.05);在表层土壤中,土壤pH值与除草剂分布比例呈负相关(P<0.05).深层土壤中,土壤容重与除草剂分布比例呈负相关(P<0.05);夏季降雨促进了土壤剖面中除草剂的纵向迁移.研究结果可为我国黑土地农田土壤除草剂残留阻控与风险管理提供数据支撑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地 除草剂 土壤剖面 残留特征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便携式X射线荧光光谱速测的设施菜地土壤重金属污染诊断与评价 被引量:4
2
作者 邓源 樊亚男 +7 位作者 吴秋梅 胡文友 俞越明 王华 朱春梧 李汛 田康 黄标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4-186,共13页
土壤重金属污染快速诊断与评价是污染防控与风险管理的前提。以广东省典型设施蔬菜产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便携式X射线荧光光谱法(portable X-ray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PXRF)原位快速获取土壤重金属(镉(Cd)、铜(Cu)、铬(Cr)、铅(... 土壤重金属污染快速诊断与评价是污染防控与风险管理的前提。以广东省典型设施蔬菜产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便携式X射线荧光光谱法(portable X-ray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PXRF)原位快速获取土壤重金属(镉(Cd)、铜(Cu)、铬(Cr)、铅(Pb)、锌(Zn)、砷(As)、镍(Ni)及汞(Hg))含量,在传统实验室方法验证PXRF的准确性和稳定性的基础上,对广东省设施菜地表层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状况进行快速诊断,并对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异位PXRF法对土壤Cd、Cu、Cr、Pb、Zn、As及Ni的测定值与传统实验室方法测定值极显著相关(P<0.01),土壤Pb和As含量的PXRF原位测定值与传统实验室方法测定值极显著相关(P<0.01);(2)土壤含水量为150 g·kg^(-1)~200 g·kg^(-1)时,Cr、Pb、Zn和As的PXRF原位测定值与实验室测定值的相关性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3)土壤Cd和Cu的超标现象较为突出,其点位超标率分别为20.9%和10.0%。设施菜地土壤Cd的平均含量为0.21 mg·kg^(-1),约为露天农田土壤的1.2倍。珠江三角洲地区设施土壤中各重金属的含量整体较其他地区高;(4)土壤Cd、Cu、Cr、Pb、Zn、As、Ni及Hg的单项污染指数均小于1,由高到低依次为Cd>Cu>Pb>Zn>Cr>As>Ni>Hg,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的均值为0.69。就整体平均值而言,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处于清洁水平。PXRF实现了广东省设施菜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快速诊断,并快速识别出Cd和Cu为设施菜地污染风险较高的潜在污染元素,研究结果可为设施农业土壤重金属污染快速诊断与评价提供方法和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携式X射线荧光光谱法 设施农业 快速检测 空间分布 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典型黑土富硒区土壤与作物硒含量特征及影响因素——以海伦市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马婧萱 崔晓丹 +2 位作者 梁强 胡文友 黄标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01-1110,共10页
为探究东北典型黑土富硒区土壤–作物系统硒含量及影响因素,选择海伦市为研究区,调查分析了表层土壤的理化性质、全硒和有效硒含量,大宗农产品(水稻、大豆、玉米)可食用部分硒含量。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全硒含量水平相对较高,均值为0.30... 为探究东北典型黑土富硒区土壤–作物系统硒含量及影响因素,选择海伦市为研究区,调查分析了表层土壤的理化性质、全硒和有效硒含量,大宗农产品(水稻、大豆、玉米)可食用部分硒含量。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全硒含量水平相对较高,均值为0.303 mg/kg,有效硒含量均值为0.018 mg/kg,硒活化率(有效硒的占比)偏低;土壤全硒和有效硒含量都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布特征,高值区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西北部和中部(永和乡、爱民乡、向荣乡和长发乡);3种大宗农作物硒含量由高到低为水稻(0.028 mg/kg)>大豆(0.014 mg/kg)>玉米(0.007 mg/kg);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硒含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土壤有机质、全氮、阳离子交换量和粉粒含量,高有机质含量抑制了水稻和玉米对土壤硒的吸收。本研究为研究区开发利用富硒土壤提供了从区域选择到作物类型选择的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伦市 黑土 土壤–作物系统 硒生物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便携式X射线荧光光谱法原位测定梯度薄膜扩散技术提取的土壤有效态铜 被引量:1
4
作者 郭琳钰 洪志能 +6 位作者 徐海蓉 施杨潇潇 闫静 申佳 崔佳崎 胡文友 徐仁扣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204-4215,共12页
土壤铜(Cu)污染日益严重,铜的毒性主要取决于其生物有效性,迫切需要开展有效态铜的现场快速测定.本研究将便携式X射线荧光光谱法(pXRF)与梯度薄膜扩散技术(DGT)联用,首先用DGT方法提取土壤有效态Cu(Ⅱ),然后直接利用pXRF测定风干DGT固... 土壤铜(Cu)污染日益严重,铜的毒性主要取决于其生物有效性,迫切需要开展有效态铜的现场快速测定.本研究将便携式X射线荧光光谱法(pXRF)与梯度薄膜扩散技术(DGT)联用,首先用DGT方法提取土壤有效态Cu(Ⅱ),然后直接利用pXRF测定风干DGT固定膜中的Cu(Ⅱ),并与实验室传统洗脱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AAS)测定结果进行比较,以评估测定结果的可靠性.首先在标准溶液体系建立pXRF信号值与DGT提取的有效态Cu(Ⅱ)累积量之间的线性关系;进而在Cu(Ⅱ)、Pb(Ⅱ)、Cd(Ⅱ)、Ni(Ⅱ)、Zn(Ⅱ)多金属离子共存体系进行测定,以考察共存阳离子对测定的干扰情况.最后将DGT-pXRF联用技术应用于两种不同浓度Cu(Ⅱ)染毒老化的模拟污染土壤中测定有效态Cu(Ⅱ).结果表明,DGT提取的有效态Cu(Ⅱ)的pXRF直接测定结果与实验室传统洗脱法测定结果相关性好,相关系数达0.9963;pXRF可准确测定低至1.14μmol·L^(−1)(0.0724 mg·L^(−1))的DGT提取有效态Cu(Ⅱ)含量;共存于体系中的Pb(Ⅱ)、Cd(Ⅱ)、Ni(Ⅱ)和Zn(Ⅱ)不干扰DGT提取的有效态Cu(Ⅱ)的pXRF测定;pXRF与DGT联用技术应用于污染土壤时,pXRF直接测定获取的DGT固定膜中有效态铜浓度与洗脱法测定获取的有效态Cu(Ⅱ)结果一致.总之,应用pXRF直接测定DGT固定膜提取的土壤有效态铜的方法满足准确度和精确度的要求,pXRF与DGT联用可实现DGT提取的土壤有效态Cu(Ⅱ)的现场快速测定.该方法的应用与推广可极大节省实验室分析的时间、人力、物力等成本,并为野外现场直接测定有效态重金属提供了新的技术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携式 X 射线荧光光谱法 污染土壤 有效态铜 DGT 现场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图像技术反演中国东北黑土有机质含量
5
作者 王亚丹 张凤 +8 位作者 胡文友 于东升 迟凤琴 张超 徐英德 杨顺华 俞元春 姜军 徐仁扣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51-1056,共6页
以东北黑土为研究对象,利用数码相机获取黑土的数字图像,遴选与土壤有机质(SOM)含量相关的红(R)、绿(G)、蓝(B)颜色分量,并通过逐步多元回归(SMRM)和神经网络模型(NNM)建立基于数字图像的SOM含量预测模型。结果表明:黑土数字图像的各颜... 以东北黑土为研究对象,利用数码相机获取黑土的数字图像,遴选与土壤有机质(SOM)含量相关的红(R)、绿(G)、蓝(B)颜色分量,并通过逐步多元回归(SMRM)和神经网络模型(NNM)建立基于数字图像的SOM含量预测模型。结果表明:黑土数字图像的各颜色分量原始值与SOM含量的相关系数绝对值(r)依次为:R>G>B,分别为0.67、0.65、0.50。原始值经对数和开平方数值变换后,r增加,而经倒数和平方变换后,r降低。据此,基于数字图像R、G、B颜色分量的原始值和各变换值建立了预测SOM含量的SMRM模型,训练集和验证集决定系数(R2)分别为0.43~0.50和0.46~0.50,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1.28%~1.39%和1.31%~1.39%(P<0.001),其中基于对数和开平方变换值的模型拟合程度和预测精度更高。同时,利用NNM模型基于黑土R、G、B颜色分量的原始值反演SOM含量,发现多层感知器算法模型得到的黑土SOM实测值和预测值之间R2均为0.49,RMSE为1.31%和1.28%(P<0.001)。因此,SMRM和NNM均能通过黑土数字图像的R、G、B颜色分量反演SOM含量,其是快速获取中国东北黑土SOM含量的一套可操作的预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 有机质 数字图像 逐步多元回归 神经网络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映样点微域空间变异的多穴位黑土层厚度快速勘察与预测方法研究
6
作者 高张 马利霞 +14 位作者 于东升 胡文友 李德成 高磊 刘峰 张久明 姜军 匡恩俊 王鑫 宋洁 王桐 丁琪洵 王昌昆 迟凤琴 赵玉国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06-1523,共18页
黑土层厚度作为土壤质量的重要标志,在土壤可持续发展、粮食安全和生态功能中发挥着不可替代作用。然而,基于土壤剖面调查数据分析,往往样本数量少、代表区域范围小,多数仅依据点位数据统计,缺乏空间变异预测分析,迫切需要黑土层厚度快... 黑土层厚度作为土壤质量的重要标志,在土壤可持续发展、粮食安全和生态功能中发挥着不可替代作用。然而,基于土壤剖面调查数据分析,往往样本数量少、代表区域范围小,多数仅依据点位数据统计,缺乏空间变异预测分析,迫切需要黑土层厚度快速调查与高性能空间预测方法。通过新建调查样点黑土层厚度多穴位“浅层挖掘+深层土钻”快速获取方法,在黑龙江省获取357个样点的黑土层厚度系列样本数据;对随机森林预测模型参数进行优化,预测黑土层厚度空间变异及其不确定性;分析不同穴位观测值及其均值样本对优化模型预测精度及稳定性影响,评价模型空间预测潜能。结果表明,研究区耕地预测平均黑土层厚度为53.42 cm,新建黑土层厚度快速获取与预测方法行之有效,可替代剖面调查方法。优化随机森林模型预测黑土层厚度的空间变化解释力R2达到60%,可精细刻画黑土层厚度空间分异;样点单个观测穴位的随机性可改变模型预测协变量重要性数值,影响黑土层厚度空间预测分布;相较于样点多穴位观测均值的空间预测,单穴位观测值预测的空间分布不确定性评估的准确性较低,预测精度显著下降;交叉验证指标和散点图分析表明,优化随机森林模型对黑土层厚度具有稳定的空间预测潜能。本研究为黑土层厚度高精度快速调查与预测提供了新经验、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层厚度 多穴位勘察 随机森林模型 不确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便携式土壤多参数快速检测仪原位测量东北黑土pH
7
作者 张凤 胡文友 +6 位作者 王亮亮 李德成 张超 谢恩泽 严国菁 姜军 徐仁扣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68-1576,共9页
土壤pH是耕地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准确快速获取土壤pH对数字农业具有重要意义。以我国东北黑土地区耕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便携式土壤多参数快速检测仪(SHMI2000)对辽河平原和松嫩平原黑土pH进行原位测量,并将结果与实验室电位法(HJ 96... 土壤pH是耕地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准确快速获取土壤pH对数字农业具有重要意义。以我国东北黑土地区耕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便携式土壤多参数快速检测仪(SHMI2000)对辽河平原和松嫩平原黑土pH进行原位测量,并将结果与实验室电位法(HJ 962—2018)测定结果比较。结果发现:(1)实验室电位法测定我国黑土区表层和亚表层黑土pH分别为4.04~10.09和4.01~10.06,平均值分别为6.13和6.47,变异系数分别为19.64%和18.37%,属于中等变异强度。整体上,黑土呈现西南(黑龙江西部、吉林北部和内蒙古南部地区)偏碱,东部(三江平原)、北部(松嫩平原)和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南部偏酸的空间分布格局。(2)利用SHMI2000在野外原位测定了表层和亚表层土壤pH,与HJ 962—2018法测定的pH具显著相关,皮尔逊相关系数r达到0.81(P=9.11×10^(-52))(3)以0.2个单位的原位pH为步长,对两种方法获得的黑土pH进行移动平均处理后,皮尔逊相关系数r提高至0.93。因此,SHMI2000原位测定黑土pH准确可靠,适合东北黑土pH的快速获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 土壤PH 原位测量 电位法 移动平均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管理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54
8
作者 胡文友 陶婷婷 +3 位作者 田康 赵永存 黄标 骆永明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94-1109,共16页
农田土壤环境质量保护与管理是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田土壤环境质量退化和土壤污染问题逐渐凸显。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目前基本形成以"土壤污染防治法"和"... 农田土壤环境质量保护与管理是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田土壤环境质量退化和土壤污染问题逐渐凸显。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目前基本形成以"土壤污染防治法"和"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为核心政策,相关配套管理办法、标准和技术规范等为基础的土壤环境质量管理体系。本文简要梳理了我国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状况与污染成因,回顾了我国农田土壤环境保护及环境管理的发展历程,总结了我国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管理与标准体系建设的最新进展,对比分析了农田土壤环境管理的国际经验,针对性地提出了我国农田土壤环境管理的对策与展望,以期为我国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管理及污染防控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 环境管理 土壤污染防治 标准体系 国际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公害蔬菜生产中重金属含量的控制技术 被引量:20
9
作者 胡文友 祖艳群 李元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z1期353-357,共5页
综述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修复和调控的重要性及对无公害生产的影响,提出用农艺调控和植物修复技术来治理和修复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其中农艺调控措施主要包括施加化学改良剂、增施有机肥、离子间的拮抗作用、改变耕作制度、改变蔬... 综述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修复和调控的重要性及对无公害生产的影响,提出用农艺调控和植物修复技术来治理和修复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其中农艺调控措施主要包括施加化学改良剂、增施有机肥、离子间的拮抗作用、改变耕作制度、改变蔬菜布局和品种以及合理施用化肥,降低重金属从土壤向蔬菜中的迁移等,利用超累积植物吸收并去除土壤中重金属的植物提取技术是最有前景的植物修复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重金属污染 农艺调控 超累积植物 植物修复 无公害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典型设施蔬菜生产系统镉和汞累积的健康风险 被引量:27
10
作者 胡文友 黄标 +2 位作者 马宏卫 陈永 董騄睿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45-1055,共11页
选取南京市典型设施蔬菜生产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设施土壤-蔬菜系统中镉和汞的累积特征,评价了不同类型蔬菜中镉和汞的暴露风险,提出了基于健康风险的设施菜地土壤镉和汞的环境质量基准。结果表明:(1)设施菜地表层土壤中镉和汞产生了... 选取南京市典型设施蔬菜生产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设施土壤-蔬菜系统中镉和汞的累积特征,评价了不同类型蔬菜中镉和汞的暴露风险,提出了基于健康风险的设施菜地土壤镉和汞的环境质量基准。结果表明:(1)设施菜地表层土壤中镉和汞产生了明显累积,且土壤汞的平均含量超过了温室蔬菜产地环境质量评价标准;(2)叶菜类蔬菜对镉和汞的富集能力最强,部分叶菜中的镉和汞含量超过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3)研究区有约21.2%的蔬菜具有镉的潜在人体摄入风险,蔬菜中汞的风险概率约为1%,不同蔬菜镉和汞的人体摄入风险排序为叶菜>根茎>茄果;(4)不同蔬菜类型土壤镉和汞的环境质量基准值差异较大,因此在今后的标准修订时可考虑针对不同蔬菜类型分别制定设施菜地土壤重金属环境质量基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蔬菜产地 富集系数 健康风险评估 环境质量基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受体模型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土壤镉污染源解析 被引量:67
11
作者 瞿明凯 李卫东 +2 位作者 张传荣 黄标 胡文友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54-860,共7页
研究了武汉市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约150km2范围内土壤重金属Cd元素的含量分布和潜在来源情况.并利用主成份分析/绝对主成分分数(PCA/APCS)受体模型定量解析了土壤中Cd的来源,结果表明土壤中Cd的来源以源1为主(来源分担率为:源167%、源28... 研究了武汉市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约150km2范围内土壤重金属Cd元素的含量分布和潜在来源情况.并利用主成份分析/绝对主成分分数(PCA/APCS)受体模型定量解析了土壤中Cd的来源,结果表明土壤中Cd的来源以源1为主(来源分担率为:源167%、源28%、源316%,其他源9%).同时利用该受体模型得到了在每个采样点的源贡献量,并用地统计学方法插值了Cd的源贡献量的空间分布状况.结果显示,Cd各个源贡献量具有不同的空间分布状况,其中最大源1的高贡献值主要集中在研究区中部.结合PCA分析和源贡献量空间分布状况,初步推断源1可能为电子工业源,源2为城市大气沉降,源3应为成土母质.研究结果表明,将PCA/APCS受体模型和地统计学方法相结合可以有效地对土壤重金属隐性污染源进行定性识别及定量解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镉元素(Cd) PCA APCS受体模型 源解析 地统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生态风险评价的关键问题与展望 被引量:56
12
作者 陈春丽 吕永龙 +5 位作者 王铁宇 史雅娟 胡文友 李静 张翔 耿静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808-816,共9页
区域生态风险评价具有多风险因子、多风险受体、多评价终点、强调不确定性因素以及空间异质性的特点,它与传统的生态风险评价在风险源、胁迫因子和评价尺度上具有明显区别。尝试建立了一个基于陆地生态系统的区域生态风险评价框架,同时... 区域生态风险评价具有多风险因子、多风险受体、多评价终点、强调不确定性因素以及空间异质性的特点,它与传统的生态风险评价在风险源、胁迫因子和评价尺度上具有明显区别。尝试建立了一个基于陆地生态系统的区域生态风险评价框架,同时针对目前区域生态风险评价的研究现状,指出不确定性分析、尺度外推难、评价指标不统一、评价标准不统一、风险因子筛选及优先排序、区域内污染物复合、水生过渡到陆生生态系统风险评价、特殊的人为因素等是目前区域生态风险评价存在的关键问题及难点所在,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可能所需的工具、手段和理论方法突破。最后指出区域生态风险观测与数据采集加工、区域生态风险指标体系的统一与整合、区域生态风险评价方法论、区域生态风险的空间分布特征与表达以及区域生态风险评价反馈与管理机制5个方面是区域生态风险评价未来的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风险评价 风险评价 相对风险模型 风险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施蔬菜生产系统重金属积累特征及生态效应 被引量:42
13
作者 陈永 黄标 +2 位作者 胡文友 杨岚钦 毛明翠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93-702,共10页
研究土壤重金属的空间变异特征,可以揭示人为活动对土壤中重金属积累特征的影响,进而为土壤利用、污染风险评价提供重要的基础资料。选取南京市郊区一处典型的设施蔬菜生产系统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土壤、灌溉用水、肥料、蔬菜等介质中重... 研究土壤重金属的空间变异特征,可以揭示人为活动对土壤中重金属积累特征的影响,进而为土壤利用、污染风险评价提供重要的基础资料。选取南京市郊区一处典型的设施蔬菜生产系统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土壤、灌溉用水、肥料、蔬菜等介质中重金属砷(As)、镉(Cd)、铜(Cu)、汞(Hg)、铅(Pb)、锌(Zn)含量,研究了土壤中重金属的空间变异及积累特征,分析了积累产生的原因,讨论了系统中作物的重金属积累效应。结果表明:(1)与露天蔬菜地相比,设施蔬菜地土壤重金属Cu、Hg、Pb、Zn均产生明显的累积,且土壤中Cu、Hg、Pb平均含量超过温室蔬菜产地环境质量评价标准。(2)农用投入品的大量输入对土壤性质的空间变异产生了明显影响,而土壤Cu、Hg、Pb、Zn也呈现与之一致的空间变异特征,且这些元素与土壤性质存在显著相关性。(3)土壤性质的变化和重金属的积累对叶菜类作物重金属吸收影响较大,且前者更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蔬菜地 重金属 空间变异 人为活动 生态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见近红外高光谱的东北盐渍土盐分定量模型研究 被引量:23
14
作者 张晓光 黄标 +3 位作者 季峻峰 胡文友 孙维侠 赵永存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075-2079,共5页
为实现东北苏打盐渍土盐分的定量反演,利用光谱测量技术,建立了土壤反射光谱与土壤盐分含量之间的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探讨了利用反射光谱预测土壤盐分含量的可行性;分析了不同光谱处理方法、不同重采样间隔条件下建模的精度。结果表明... 为实现东北苏打盐渍土盐分的定量反演,利用光谱测量技术,建立了土壤反射光谱与土壤盐分含量之间的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探讨了利用反射光谱预测土壤盐分含量的可行性;分析了不同光谱处理方法、不同重采样间隔条件下建模的精度。结果表明:基于反射光谱进行土壤盐分的定量预测是可行的。平滑后的光谱预测精度比平滑前的预测精度明显提高。平滑后倒数对数变换能够有效去除噪声影响,所建立的模型预测精度最高(R2=0.6677,RPD=1.61)。能够满足盐分预测精度的最大的重采样间隔为8nm。为大规模卫星遥感监测盐渍化土壤时空演变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近红外光谱 高光谱 东北地区 苏打盐渍土 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便携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快速监测重金属土壤环境质量(英文) 被引量:32
15
作者 王豹 余建新 +2 位作者 黄标 胡文友 常青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735-1740,共6页
便携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PXRF)作为一种新型快速测试手段具有突出的应用前景,但也存在检测范围和检测限的局限,为此本文研究PXRF仪器在快速监测土壤环境质量中Cr,Ni,Cu,Zn,Pb,Cd,As和Hg等8种重金属元素的适用性,筛选仪器可检测元素,评价... 便携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PXRF)作为一种新型快速测试手段具有突出的应用前景,但也存在检测范围和检测限的局限,为此本文研究PXRF仪器在快速监测土壤环境质量中Cr,Ni,Cu,Zn,Pb,Cd,As和Hg等8种重金属元素的适用性,筛选仪器可检测元素,评价检测结果准确度。具体方法是使用仪器测试重金属污染土壤样品,测试结果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分析方法(ICP-MS)测试值进行对比,评判检测结果精密度,建立PXRF仪器测试值与ICP-MS仪器测试值的线性回归关系。结果表明:(1)在监测重金属土壤环境质量时,PXRF仪器可用于检测土壤中Pb,Zn,Cr和Cu含量,但不适于检测Ni,Cd,As和Hg含量。(2)Pb和Zn测试值稍低于ICP-MS测试值,Cu偏高,而Cr过高;PXRF仪器测试值需要参照标准分析方法进行线性校正。研究结论为:便携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适用于Pb,Zn,Cr和Cu等4种重金属的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是一种简单快速、准确可靠的低成本土壤重金属分析手段。该研究的创新之处是合理规避PXRF仪器的缺点,将仪器应用于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提高了测试结果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携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 快速监测 重金属 土壤环境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保护性耕作农田土壤有机碳变化速率研究——基于长期试验点的Meta分析 被引量:32
16
作者 田康 赵永存 +3 位作者 邢喆 孙维侠 黄标 胡文友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33-440,共8页
保护性耕作对于培肥地力、保障粮食安全、缓解气候变化等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搜集了1980~2012年8月有关中国农田保护性耕作的157个试验点的303对田间定位试验数据,采用Meta分析方法定量分析了保护性耕作下我国农田耕层土壤(旱地0~20... 保护性耕作对于培肥地力、保障粮食安全、缓解气候变化等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搜集了1980~2012年8月有关中国农田保护性耕作的157个试验点的303对田间定位试验数据,采用Meta分析方法定量分析了保护性耕作下我国农田耕层土壤(旱地0~20cm,水田0~15cm)有机碳(SOC)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与传统耕作(CT)相比,传统耕作+秸秆还田(CTS)、免耕(NT)和免耕+秸秆还田(NTS)三种保护性耕作均能显著提高SOC含量,变化速率分别为NTS(0.52 g kg-1a-1)>NT(0.35 g kg-1a-1)>CTS(0.22 g kg-1a-1);三种保护性耕作下SOC变化速率为水田>旱地,一年两熟制>一年一熟制;保护性耕作下,SOC积累与否及其幅度并不完全取决于其初始有机碳含量,短期试验(≤5a)SOC增加速率是长期试验(>5a)的1.75倍,如果仅采用短期试验结果可能高估保护性耕作的固碳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农田土壤 长期试验 有机碳变化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采样点数量下土壤有机质含量空间预测方法对比 被引量:26
17
作者 苏晓燕 赵永存 +5 位作者 杨浩 陆访仪 孙维侠 王火焰 黄标 胡文友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4-40,共7页
运用普通克里格、泛克里格、协同克里格和回归克里格4种方法,结合由DEM获取的高程因子以及土壤全氮和阳离子交换量(CEC),预测了黑龙江省海伦市耕地有机质含量的空间分布。不同样点数量下海伦市土壤有机质含量的空间变异结构分析表明,样... 运用普通克里格、泛克里格、协同克里格和回归克里格4种方法,结合由DEM获取的高程因子以及土壤全氮和阳离子交换量(CEC),预测了黑龙江省海伦市耕地有机质含量的空间分布。不同样点数量下海伦市土壤有机质含量的空间变异结构分析表明,样点数量多并不一定能够识别土壤有机质含量的结构性连续组分,最优化的布置采样点位置可能比单纯增加采样点的数量更重要。不同样点数量下的空间预测精度分析表明,以全氮为协同变量的协同克里格预测精度最高,能反映出海伦市土壤有机质含量空间分布的局部变异细节,并且能够解释超过50%的有机质方差;而普通克里格、泛克里格和回归克里格3种方法预测误差均较高,回归克里格并不一定能提高预测精度。获取与土壤有机质含量相关性高且完整覆盖研究区的辅助数据是提高有机质含量空间预测精度,降低采样点数量的重要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质 普通克里格 泛克里格 协同克里格 回归克里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样数量与空间插值方法对华北平原典型区土壤质量评价空间预测精度的影响 被引量:25
18
作者 张贝尔 黄标 +4 位作者 赵永存 张晓光 孙维侠 胡文友 杨劲松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40-547,共8页
空间插值方法的差异以及采样数量不同对土壤质量评价空间分布的预测精度会产生影响。本文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以山东省禹城市的土壤质量指数为例,从359个土壤采样点中抽取了340,170,90,50,30五个样本子集,通过普通克里格、简单克里格、... 空间插值方法的差异以及采样数量不同对土壤质量评价空间分布的预测精度会产生影响。本文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以山东省禹城市的土壤质量指数为例,从359个土壤采样点中抽取了340,170,90,50,30五个样本子集,通过普通克里格、简单克里格、反距离加权法和样条函数法4种插值方法,分别对其空间变异和布局进行了解析和预测。结果表明:不同插值方法对预测精度影响不显著,而采样点数量则显著影响了土壤质量指数空间分布预测的精度。本文提出在华北平原县域尺度上,以土壤质量评价作为调查目的的土壤采样中,90个样点是比较适宜的采样数量。同时,将我们的结果与Cochran最佳采样数量计算公式获取的最佳采样量比较后发现,Cochran方法获取的最佳采样数量明显偏低,若不考虑实际的空间变异情况,仅仅使用Cochran公式可能会导致土壤质量空间预测不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质量评价 采样数量 空间插值方法 空间变异 华北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嫩平原西部土壤盐碱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58
19
作者 张晓光 黄标 +3 位作者 梁正伟 赵永存 孙维侠 胡文友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32-338,共7页
大尺度的盐化和碱化特征及其关系研究,对于充分认识苏打盐碱土特征和农业高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松嫩平原西部典型县市为研究区,在采集126份土壤样品的基础上,测定其盐化与碱化指标,分析了该地区盐碱化特征。松嫩平原西部盐渍土... 大尺度的盐化和碱化特征及其关系研究,对于充分认识苏打盐碱土特征和农业高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松嫩平原西部典型县市为研究区,在采集126份土壤样品的基础上,测定其盐化与碱化指标,分析了该地区盐碱化特征。松嫩平原西部盐渍土盐分组成总体上以苏打(Na2CO3)和小苏打(NaHCO3)为主。Na+离子占土壤阳离子总量的比例多在70%以上,CO32–和HCO3–离子在阴离子中占优势。电导率(y)和土壤全盐含量(x)建立的回归方程为y=0.098 5 x+0.174 2(R2=0.941),用电导率来表示土壤含盐量具有可行性。采集的样品中,盐渍化土壤所占的比例比较大,pH强碱性土壤比例较高。pH与总碱度呈指数关系(R2=0.967 7),土壤盐化的同时发生着碱化现象。不同土壤类型,盐土的电导率最高,其次是碱土和草甸土,pH均较高。耕地的盐碱化程度好于草地。本研究可以为松嫩平原盐碱土改良与利用以及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嫩平原 盐碱化 表层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污染损失率法的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及经济损失估算 被引量:17
20
作者 刘静 黄标 +2 位作者 孙维侠 王志刚 胡文友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87-1093,共7页
半定量或定量估算土壤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对开展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以长三角典型区张家港市蔬菜地为例,在分析蔬菜地土壤中Cd、As、Cr和Cu4种重金属含量及其变化趋势的基础上,以该地区土壤重金属的基线值为基准,运用... 半定量或定量估算土壤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对开展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以长三角典型区张家港市蔬菜地为例,在分析蔬菜地土壤中Cd、As、Cr和Cu4种重金属含量及其变化趋势的基础上,以该地区土壤重金属的基线值为基准,运用污染损失率法,初步估算了重金属污染损失率(重金属污染对土壤的损害程度,%)和土壤进行蔬菜种植利用时的重金属污染经济损失量(万元·a^-1),并预测了未来10a和20a重金属污染经济损失量。结果表明,张家港市蔬菜地各单项重金属污染损失率在1.00%-1.67%之间,综合重金属污染损失率为5.02%,土壤重金属污染总体较轻,污染等级整体为Ⅱ级,属于尚清洁水平。但如果按照目前重金属积累的趋势发展下去,随着蔬菜种植年限的增加和种植面积的扩大,综合重金属污染损失率将呈不断增加的趋势,导致重金属污染经济损失量不断增加,2009年重金属污染经济损失量约为1998万元·a^-1,2029年将增加到5532万元·a^-1。因此,需要对蔬菜生产系统中重金属的来源进行有效控制,以降低土壤重金属的积累,减少由此带来的经济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污染评价 重金属污染损失率 重金属污染经济损失量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