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2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4年土地科学研究重点进展评述及2025年展望——土地工程与信息技术分报告
1
作者 胡振琪 刘熙会 +3 位作者 张子璇 孟令童 耿玉龙 汪晓 《中国土地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4-133,共10页
研究目的:归纳分析2024年国内外土地工程与信息技术领域的研究进展,展望研究趋势。研究方法:文献调研法。研究结果:2024年国内研究主要集中于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协同治理、生态功能导向的土壤重构、耦合视角... 研究目的:归纳分析2024年国内外土地工程与信息技术领域的研究进展,展望研究趋势。研究方法:文献调研法。研究结果:2024年国内研究主要集中于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协同治理、生态功能导向的土壤重构、耦合视角下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生态修复中的固碳增汇、土地覆盖分类方法的优化技术以及土地利用与规划的多情景模拟技术。国外研究主要聚焦于土地开发的综合管理与社会效益、土地整理中的地块碎片化与资源配置优化研究、保护性耕作与微生物共生对土壤改良的作用、生态系统稳定性与功能恢复、土地信息智能提取技术、土地覆盖变化预测与多情景规划技术。研究结论:2024年土地工程与信息技术领域在土地开发高效利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和土地信息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2025年将重点关注资源优化与利益平衡机制、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中的关键机制与多维协同研究、土地信息技术中的数据融合与智能化应用等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开发 土地整理 土地复垦 生态修复 土地信息技术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3年土地科学研究重点进展评述及2024年展望——土地工程与信息技术分报告
2
作者 胡振琪 张帆 +2 位作者 张子璇 孙煌 钟安亚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6-126,共11页
研究目的:归纳分析2023年国内外土地工程与信息技术领域的研究进展,展望研究趋势。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研究结果: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土地综合开发模式与运行机制、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潜力机制及路径、碳中和背景下的土地复垦与生态修... 研究目的:归纳分析2023年国内外土地工程与信息技术领域的研究进展,展望研究趋势。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研究结果: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土地综合开发模式与运行机制、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潜力机制及路径、碳中和背景下的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土壤—植物—微生物模式下的复垦土壤重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差异化分区与格局构建、土地信息智能化监测技术与信息提取方法、数字化国土空间规划技术、基于GIS的土地管理技术。国外研究主要集中在农业用地土地整理模式、基于土壤改良的矿区土地复垦、土壤—植物—微生物协同修复作用机制、基于社会经济和生态指标的生态修复、土地信息监测与预测技术、基于人工智能的土地规划技术、土地管理系统优化技术。研究结论:2023年土地工程与信息技术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土地复垦与土壤重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土地信息监测与管理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结合当前科技需求,2024年及未来重点关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和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碳中和目标下的矿区土地复垦、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土地集约利用和低效用地治理、土地信息可视化技术和土地信息智能化处理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开发 土地整理 土地复垦 生态修复 土地信息技术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矸石规模化生态利用原理与关键技术 被引量:10
3
作者 胡振琪 赵艳玲 毛缜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78-987,共10页
煤炭是我国主要能源,是能源安全的压舱石。煤矸石作为采煤和洗煤加工过程中的必然产物,每年产出量达7亿t以上,亟需规模化、生态化利用技术,以破解煤矸石作为企业发展绊脚石的难题。在分析煤矸石大规模利用中的生态损伤机理的基础上,提... 煤炭是我国主要能源,是能源安全的压舱石。煤矸石作为采煤和洗煤加工过程中的必然产物,每年产出量达7亿t以上,亟需规模化、生态化利用技术,以破解煤矸石作为企业发展绊脚石的难题。在分析煤矸石大规模利用中的生态损伤机理的基础上,提出煤矸石规模化生态利用原理,从技术视角探讨了环境安全的规模化生态利用具体解决途径,提出了酸性煤矸石山原位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和煤矸石地面充填造地两大规模化生态利用方式关键技术。结果表明:(1)煤矸石规模化生态利用的关键是环境污染的防控,通过对矸石的可利用性和经济性评价,结合风险管控手段,可实现煤矸石规模化生态利用。(2)对已堆积的矸石山采用原位污染控制基础上的植被恢复以实现生态化利用,提出了污染源头诊断-防灭火与污染阻隔-植被恢复一体化的生态利用技术。基于矸石氧化产酸产热导致污染的机理分析,采用热红外与测绘技术相耦合进行煤矸石山深部燃点(氧化点)定位;研发了杀菌剂与还原菌耦合的氧化抑制剂并结合惰性材料覆盖碾压进行抑氧隔氧污染阻隔;对自燃区采用喷浆控火与注浆灭火结合的安全灭火技术;氧化抑制剂结合惰性材料覆盖碾压的长效防火技术;提出以乡土草灌为主的防燃型植被恢复技术,可实现酸性煤矸石山的原位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3)通过地面充填生态化利用可行性分析、充填生态化利用技术和维护管理长期监测,可实现煤矸石地面充填造地的生态化利用。其关键是矸石材料筛选的污染风险分析、地面充填场地选择的可行性分析以及充填全过程的环保措施,包括充填前的场地底部防渗阻隔、渗滤液导排等安全环保措施,充填中的分层充填技术、防火控酸的污染防控和土壤剖面重构技术,充填后的侵蚀控制、植被恢复等技术。煤矸石规模化生态利用不仅解决了矿区固废堆存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还通过对新、旧矸石的科学合理利用,打造矿区生态修复的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 规模化 生态利用 污染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矿区土地复垦关键政策实施情况调查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胡振琪 郭家新 +1 位作者 赵艳玲 王振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1,共11页
研究目的:调查土地复垦4项关键政策的实施情况,判断政策失灵与否,并分析其失灵原因,为相关政策修订提供科学支撑。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研究结果:(1)三类受访者认为“谁损毁,谁复垦”政策不完善的比例为65.30%... 研究目的:调查土地复垦4项关键政策的实施情况,判断政策失灵与否,并分析其失灵原因,为相关政策修订提供科学支撑。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研究结果:(1)三类受访者认为“谁损毁,谁复垦”政策不完善的比例为65.30%,其中第三方不完善比例高达92.02%,同时三类受访者一致赞同应由政府牵头复垦。(2)在编制土地复垦方案方面,三类受访者表示“不完善”(49.74%)略高于“赞成”(47.01%),其中第三方不完善的比例高达89.57%;矿山企业认为方案实施率较高,但政府部门(26.74%)和第三方(3.07%)表示方案落实不力。(3)矿山企业高度赞成采矿临时用地政策,但三类受访者一致认为政策执行率低,其中“0%执行”比例中政府为22.40%、矿山企业为23.92%、第三方高达91.41%,表明该政策执行率较低,需要改革和完善。(4)三类受访者赞成“边开采、边复垦”比例为43.59%、“不完善”为53.68%,其中第三方认为不完善的比例高达77.30%;政府和矿山企业都表示执行率较好,但第三方认为执行率仅为11.65%;政府(52.80%)和矿山企业(74.41%)不了解“边采边复”技术是政策实施不力的原因之一。研究结论:(1)“谁损毁,谁复垦”、编制“土地复垦方案”、“采矿临时用地”和“边开采,边复垦”4项关键政策的总体失灵度分别为51.11%、56.92%、89.23%和50.43%,均高于50%,同时第三方认为失灵度分别为92.03%、96.93%、98.77%和88.35%,表明4项政策都需要完善和革新;(2)4项政策均受到内部和外部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执行率较低,需要从综合角度进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复垦 关键政策 调查分析 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生态指数的淮南矿区生态环境质量变化分析
5
作者 徐燕飞 胡振琪 +3 位作者 陈永春 崔瑞豪 苗伟 冯占杰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5-202,共8页
为系统监测淮南矿区采煤沉陷积水区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工程实施成效,采用2016—2024年间Landsat系列卫星遥感影像数据进行多维度评估。首先基于随机森林分类算法实现研究区主要地表覆被类型的高精度提取;继而通过遥感生态指数(RSEI)模... 为系统监测淮南矿区采煤沉陷积水区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工程实施成效,采用2016—2024年间Landsat系列卫星遥感影像数据进行多维度评估。首先基于随机森林分类算法实现研究区主要地表覆被类型的高精度提取;继而通过遥感生态指数(RSEI)模型量化各年份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并采用0.2阈值间隔的截断分级法进行生态质量等级划分。研究结果表明:矿区耕地生态环境质量维持稳定,而沉陷积水区则呈现显著生态退化特征;2016—2024年间,淮南矿区的生态环境质量整体呈下降趋势,特别是在积水区域,这种变化更加显著;空间异质性分析揭示,城镇建设扩张、采矿活动扰动及地表形变引发的积水区扩展是导致生态质量空间分异的关键驱动因素;基于矿井单元的空间异质性评估表明,朱集东矿、丁集矿、潘四东井和顾桥矿等4个矿井单元在工程干预下维持相对优良的生态质量水平。研究为矿区生态修复工程绩效评估提供了科学方法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复垦 生态修复 采煤沉陷区 RSEI Landsat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井工煤矿边开采边复垦技术 被引量:116
6
作者 胡振琪 肖武 +1 位作者 王培俊 赵艳玲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01-307,共7页
针对传统采煤沉陷地稳沉后复垦恢复土地率低、复垦周期长等弊端,在分析讨论我国采煤沉陷地非稳沉复垦技术研发历史的基础上,提出了边开采边复垦(简称边采边复)的概念,探讨了边采边复的内涵、基本原理、技术分类与关键技术,基于实例阐述... 针对传统采煤沉陷地稳沉后复垦恢复土地率低、复垦周期长等弊端,在分析讨论我国采煤沉陷地非稳沉复垦技术研发历史的基础上,提出了边开采边复垦(简称边采边复)的概念,探讨了边采边复的内涵、基本原理、技术分类与关键技术,基于实例阐述了边采边复技术的优越性。实例研究表明:采用边采边复技术比传统复垦技术提高复垦耕地率最高达37.59%。论文还分析了该技术的适用范围和推广应用前景,适用于边采边复技术的平原高潜水位地区包括十四大煤炭基地中的5个,通过使用边采边复技术,可以及早地拯救将要形成积水的土地,将增加土地面积约6 680.8 k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采边复 井工煤矿 煤炭开采 土地复垦 开采沉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煤灰防治煤矸石酸性与重金属复合污染 被引量:38
7
作者 胡振琪 张明亮 +2 位作者 马保国 王萍 康惊涛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9-83,共5页
采用柱状淋溶模拟试验,分析添加粉煤灰防治煤矸石酸性和重金属污染的效果及机理.结果表明:煤矸石淋溶液具有典型的酸性矿山废水特征.在粉煤灰处理中,淋溶液的pH值呈中性或微碱性,重金属浓度显著下降.这主要是因为:①粉煤灰促进了Fe等氢... 采用柱状淋溶模拟试验,分析添加粉煤灰防治煤矸石酸性和重金属污染的效果及机理.结果表明:煤矸石淋溶液具有典型的酸性矿山废水特征.在粉煤灰处理中,淋溶液的pH值呈中性或微碱性,重金属浓度显著下降.这主要是因为:①粉煤灰促进了Fe等氢氧化物沉淀和多种重金属的共沉淀;②生成的Fe沉淀具有包被作用,阻隔黄铁矿的氧化;③碱性环境抑制了氧化亚铁硫杆菌的生长和对黄铁矿的微生物催化氧化.研究表明,粉煤灰直接覆盖可以明显地抑制煤矸石中硫化物的氧化并提高煤矸石淋溶液的水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酸性煤矸石 黄铁矿 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DAS在土地整理土方量计算中的运用 被引量:30
8
作者 胡振琪 高永光 +3 位作者 李江新 刘文新 于来双 王建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0-54,共5页
研究目的:为了实现土地整理中土方量计算的准确、快速、方便和自动化。研究方法:应用数字高程模型(DEM)原理,结合土方量计算的方格网法,借助ERDAS IM AGINE遥感图像处理软件,建立土方量计算模型。研究结果:以江西省九江县港口街镇土地... 研究目的:为了实现土地整理中土方量计算的准确、快速、方便和自动化。研究方法:应用数字高程模型(DEM)原理,结合土方量计算的方格网法,借助ERDAS IM AGINE遥感图像处理软件,建立土方量计算模型。研究结果:以江西省九江县港口街镇土地整理项目为例介绍了计算的详细步骤,计算结果比专家论证批复的项目设计土方量大4.4%。研究结论:该方法计算土方量是可行的,能够实现土方量的计算机辅助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复垦 土地整理 土方量 ERDAS IMAGIN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煤矿区生态环境的自修复、自然修复和人工修复 被引量:166
9
作者 胡振琪 龙精华 王新静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751-1757,共7页
煤炭开采不可避免导致矿区生态环境的破坏,过去大多数研究和实践都是侧重人工修复,如何区分和合理选择及应用自修复、自然修复和人工修复,对经济合理地修复矿区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在阐述矿区生态修复概念的基础上,分别对人工修复、自然... 煤炭开采不可避免导致矿区生态环境的破坏,过去大多数研究和实践都是侧重人工修复,如何区分和合理选择及应用自修复、自然修复和人工修复,对经济合理地修复矿区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在阐述矿区生态修复概念的基础上,分别对人工修复、自然修复和自修复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讨论和分析,提出成本效益型矿区生态环境修复战略。研究表明:对矿区损毁的生态环境通过人工或自然的力量恢复的过程分别称之为人工和自然修复;生态系统的自修复、自我修复都是依靠自然界自身的力量,统称为自然修复。矿区生态环境的自修复是指采矿驱动力在对地表生态环境造成损毁的过程中,又自动修复部分生态损毁的现象和过程。基于开采沉陷学原理,揭示了煤矿区自修复的机理。矿区生态修复应该首先根据损毁的自然条件,分析是否存在自修复和自然修复的可能性并尽可能发挥自修复和自然修复的作用以节约修复成本;科学划分自修复、自然修复和人工修复的区域并采用相应的修复对策;对生态脆弱区尤其要重视自修复和自然修复,尽量减少人工修复,最终实现生态系统的自然演替和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自修复 自然修复 人工修复 采煤沉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煤灰充填复垦土壤理化性状研究 被引量:68
10
作者 胡振琪 戚家忠 司继涛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39-643,共5页
为了进一步搞清粉煤灰充填复垦构成的复垦土壤的理化性质,指导今后的复垦工作,通过选取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复垦土地的样点,采用室内外测试化验手段,对其进行了细致的研究.结果认为:复垦土壤入渗率小于农业土壤,土壤容重和土壤含水量大... 为了进一步搞清粉煤灰充填复垦构成的复垦土壤的理化性质,指导今后的复垦工作,通过选取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复垦土地的样点,采用室内外测试化验手段,对其进行了细致的研究.结果认为:复垦土壤入渗率小于农业土壤,土壤容重和土壤含水量大于农业土壤;复垦土壤pH值大于8,碱性过强.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全氮含量低,速效磷含量低.全钾含量和速效钾含量充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复垦 土壤 理化性质 时空变异性 矿区 入渗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粘土矿物对重金属镉的吸附研究 被引量:70
11
作者 胡振琪 杨秀红 高爱林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3-55,共3页
通过等温吸附试验 ,研究了粘土矿物膨润土、海泡石、凹凸棒石对Cd2 + 的吸附情况 ,并与土壤对Cd2 +的吸附情况进行了对比。试验表明 ,几种粘土矿物对Cd2 + 有很好的吸附作用 ,可用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治理。
关键词 粘土矿物 重金属 等温吸附试验 PH值 土壤污染 吸附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土地复垦目标与内涵扩展 被引量:70
12
作者 胡振琪 赵艳玲 程玲玲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2004年第3期3-8,共6页
研究目的:对照中国土地复垦工作与国外的差别和中国加入WTO的要求,提出中国土地复垦概念与内涵扩展的必要性和具体建议。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归纳分析法。研究结果:中国对土地复垦的界定和真正重视始于20世纪80年代,复垦一词来源于国... 研究目的:对照中国土地复垦工作与国外的差别和中国加入WTO的要求,提出中国土地复垦概念与内涵扩展的必要性和具体建议。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归纳分析法。研究结果:中国对土地复垦的界定和真正重视始于20世纪80年代,复垦一词来源于国外,由于国内外复垦的重点有所不同,加之国外资料的缺乏和深入理解分析不够,对土地复垦概念与内涵的理解产生了很大差异,有的甚至希望更名或认为已经发展到生态重建阶段。研究结论:中国土地复垦目标与内涵应按照国际通行的概念与内涵进行扩展并与国际接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土地复垦 目标定义 内涵 土地质量 耕地保护 生态恢复 土地生产效能 土地整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积沙区采煤沉陷地裂缝分布特征与发生发育规律 被引量:113
13
作者 胡振琪 王新静 贺安民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18,共8页
煤炭开发可能加剧对生态脆弱区环境的损伤,风积沙区地下煤炭开采对地表环境的影响主要是沉陷地裂缝,且目前的研究缺乏对地裂缝从发育到湮灭全过程的研究,笔者通过井上下相结合的空间坐标控制体系和自主研发的动态地裂缝监测方法,对... 煤炭开发可能加剧对生态脆弱区环境的损伤,风积沙区地下煤炭开采对地表环境的影响主要是沉陷地裂缝,且目前的研究缺乏对地裂缝从发育到湮灭全过程的研究,笔者通过井上下相结合的空间坐标控制体系和自主研发的动态地裂缝监测方法,对补连塔12406综采工作面地裂缝进行持续动态监测,提出了边缘裂缝的分布规律和动态裂缝的发生发育规律及其与地质采矿条件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①动态裂缝超前于当前工作面向前发展,裂缝超前距与工作面日进尺量呈现明显的线性正相关,平均的裂缝超前距为10.359m,超前裂缝角为近似垂直角;②高强度开采动态地裂缝的两侧无明显落差,裂缝的宽度值在采动过程中有显著的周期性变化,呈“M”型双峰波形,且第1个峰值明显大于第2个峰值,峰值比为1.4—3.8;裂缝发育周期T包含两个时长近似相等的“开裂-闭合”过程,约为18d,在此基础上,结合地质采矿条件,建立了T的通用函数模型,表明动态地裂缝具有快速闭合的自修复特征,不需要人工修复;③边缘裂缝以“带状”、“O”形圈的形态分布在工作面开采边界的内侧,裂缝带宽为46~50m,裂缝带整体向内收缩,临近工作面采动会减轻原有地裂缝的影响,减轻约40%,开采结束后边缘裂缝仍然存在,是主要地表环境损伤区和重点人工修复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采沉陷 地裂缝 生态损伤 风积沙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硫酸盐还原菌对煤矸石硫污染的修复作用 被引量:22
14
作者 胡振琪 马保国 +1 位作者 张明亮 王萍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00-404,共5页
利用从黄土中分离的硫酸盐还原菌修复煤矸石酸性污染,以乳酸钠作碳源,探讨了加不同量碳源和不同接种量情况下硫酸根的去除率,并对煤矸石浸液的pH值、氧化还原电位和电导率的变化作定量测定,研究了硫酸盐还原菌的几种影响条件.实验结果表... 利用从黄土中分离的硫酸盐还原菌修复煤矸石酸性污染,以乳酸钠作碳源,探讨了加不同量碳源和不同接种量情况下硫酸根的去除率,并对煤矸石浸液的pH值、氧化还原电位和电导率的变化作定量测定,研究了硫酸盐还原菌的几种影响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利用硫酸盐还原菌来修复煤矸石酸性污染的思路可行,向煤矸石中接种硫酸盐还原菌硫酸根最高转化率可达95.5%,可提高煤矸石浸液的pH值,降低其氧化还原电位和电导率,从源头上抑制酸矿水的产生,能有效控制含硫煤矸石在降雨酸性淋溶的环境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盐还原菌 煤矸石 硫污染 生物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沉陷地复垦技术 被引量:12
15
作者 胡振琪 贺日兴 +4 位作者 魏忠义 龚乃勤 闫传召 李太启 罗翔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7-19,共3页
结合皖北煤电公司土地复垦实践 ,介绍国内一种新型沉陷地复垦技术———拖式铲运机复垦技术的应用条件、技术特点和施工工艺。与其它复垦工艺相比 ,拖式铲运机复垦技术具有速度快、效率高、工期短的优点 ,在土地复垦过程中发挥出明显的... 结合皖北煤电公司土地复垦实践 ,介绍国内一种新型沉陷地复垦技术———拖式铲运机复垦技术的应用条件、技术特点和施工工艺。与其它复垦工艺相比 ,拖式铲运机复垦技术具有速度快、效率高、工期短的优点 ,在土地复垦过程中发挥出明显的时间效益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陷地复垦 复垦技术 施工工艺 托式铲运机 矿区复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山复垦土壤重构的概念与方法 被引量:125
16
作者 胡振琪 魏忠义 秦萍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12,共5页
本文从土壤学角度出发,对矿山土地复垦实践中的土壤重构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了复垦土壤重构的概念,界定了土壤重构的内涵,对土壤重构进行了系统分类与概括,并提出了煤矿区土壤重构的一般方法。同时强调指出:土壤重构是土地复垦的... 本文从土壤学角度出发,对矿山土地复垦实践中的土壤重构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了复垦土壤重构的概念,界定了土壤重构的内涵,对土壤重构进行了系统分类与概括,并提出了煤矿区土壤重构的一般方法。同时强调指出:土壤重构是土地复垦的核心内容;土壤剖面重构是土壤重构的关键;土壤重构需要与具体采矿工艺相结合;重构土壤的质量是检验土壤重构或农林草复垦成败的主要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区 土壤重构 土地复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泥沙间隔条带式充填采煤沉陷地复垦技术及实践 被引量:22
17
作者 胡振琪 邵芳 +3 位作者 多玲花 武善元 李星宇 Kevin McSweeney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57-566,共10页
为研究黄河泥沙充填采煤沉陷地复垦新技术,选取山东省德州市邱集煤矿采煤沉陷地为研究对象,提出了间隔条带式充填采煤沉陷地复垦技术工艺流程并进行实践,通过研究复垦农田地貌景观、土壤剖面、复垦土壤理化性质以及复垦农田生产力,揭示... 为研究黄河泥沙充填采煤沉陷地复垦新技术,选取山东省德州市邱集煤矿采煤沉陷地为研究对象,提出了间隔条带式充填采煤沉陷地复垦技术工艺流程并进行实践,通过研究复垦农田地貌景观、土壤剖面、复垦土壤理化性质以及复垦农田生产力,揭示复垦新技术工艺的优越性。结果表明:黄河泥沙间隔条带式一次性充填采煤沉陷地复垦技术可行,土地复垦率为100%,耕地面积恢复率可达95.12%;技术实现表土和心土的分别剥离与回填,构造出与原有农田相似的上部60 cm土层结构,具有较好保水性和持水性,但在覆土过程中存在机械压实情况,具有较高的密度和较低的孔隙度;复垦农田覆盖土壤p H值较高,覆土层属于中度盐土,其基本不缺全磷、全钾(中高水平),轻度缺少速效钾状态(中级水平),缺少速效氮、有效磷、有机质(低级水平)和严重缺少全氮(极低水平),因此在复垦农田耕种过程中注意施加氮肥和有机肥;实地测产发现,复垦农田玉米产量(11 961.07 kg/hm2)与对照农田产量(13 032.80 kg/hm2)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复垦当年即可达到原有农田产量。通过山东省邱集煤矿采煤沉陷地黄河泥沙充填复垦的实践,验证了黄河泥沙间隔条带式充填采煤沉陷地复垦技术的可行性,并可为该技术在其他地区的推广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复垦 采煤沉陷地 黄河泥沙 土壤重构 农田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4年土地科学研究重点进展评述及2015年展望——土地整治分报告 被引量:21
18
作者 胡振琪 余洋 付艳华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3-21,共9页
研究目的:对2014年国内外土地整治研究进展进行梳理,展望了2015年国内研究趋势,为土地科学进一步研究提供借鉴。研究方法:归纳分析法,文献资料综述法。研究结果:2014年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土地整治规范化与制度化建设、农用地整治、村庄... 研究目的:对2014年国内外土地整治研究进展进行梳理,展望了2015年国内研究趋势,为土地科学进一步研究提供借鉴。研究方法:归纳分析法,文献资料综述法。研究结果:2014年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土地整治规范化与制度化建设、农用地整治、村庄土地整治、工矿建设用地整治以及土地复垦等方面,研究成果丰富。研究结论:土地整治是土地科学的重点研究领域之一,2015年《中国土地科学》在本领域的关注重点将主要集中在:推动土地整治与经济建设协调关系研究;不断推进土地整治工程技术研发与应用研究;坚持开展以加强土地权属管理为目标的土地整治研究;加快完善土地整治监督管理机制,从而落实土地整治的共同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治 土地复垦 综述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点火源模型反演测算煤矸石山着火点深度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胡振琪 高杨 +2 位作者 苏未曰 夏清 曾纪勇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4-137,20,共5页
针对传统煤矸石山自燃过程中深部着火位置不明,且缺乏简单有效安全的测定着火点深度方法等问题,以简单稳态线性模型理论为基础,基于单点火源模型的反演方法,建立了煤矸石山着火点深度反演的数学模型。通过计算表面特征温度点之间的温度... 针对传统煤矸石山自燃过程中深部着火位置不明,且缺乏简单有效安全的测定着火点深度方法等问题,以简单稳态线性模型理论为基础,基于单点火源模型的反演方法,建立了煤矸石山着火点深度反演的数学模型。通过计算表面特征温度点之间的温度比值,采用拟合逼近真实值的方法进行数值求解,得到煤矸石山着火点深度。应用该方法对王庄煤矿煤矸石山南坡着火点深度进行测算,结果表明,其与钻孔测温得出的着火点深度相比误差为13 cm,可以满足煤矸石山自燃防治的需求,为判定煤矸石山自燃时着火点深度的获取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山 着火点深度 点火源模型 表面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煤沉陷地夹层式充填复垦原理与方法 被引量:55
20
作者 胡振琪 多玲花 王晓彤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98-206,共9页
充填复垦是提高耕地恢复率的有效途径。现有充填技术采用一次性充填方式,形成典型的"土壤层+充填层"双层土壤剖面构型。在覆盖土壤厚度不足的情况下,复垦土地的生产力低,为此,提出"土壤层+充填层+夹层+充填层……"... 充填复垦是提高耕地恢复率的有效途径。现有充填技术采用一次性充填方式,形成典型的"土壤层+充填层"双层土壤剖面构型。在覆盖土壤厚度不足的情况下,复垦土地的生产力低,为此,提出"土壤层+充填层+夹层+充填层……"的夹层式多层土壤剖面构型,并以黄河泥沙充填复垦采煤沉陷地为例,从夹层式充填复垦的原理和方法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根据不同充填材料土壤质地情况,在充填材料层中设置与其质地相异的夹层,可以改善充填材料的水分和营养元素状况,改良了"土壤层+充填层"的双层土壤剖面构型存在的弊端,提高复垦耕地的质量。提出了一种充填复垦采煤沉陷地交替多层多次充填土壤重构方法,通过条带间交替充填工艺和多次充填与土壤回填,实现了夹层式土壤剖面结构重构的连续施工作业。在山东省邱集煤矿进行了实践,夹层式土壤剖面构型的小麦产量可以当年达到甚至高于对照农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填复垦 采煤沉陷地 土壤重构 土壤水分 充填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