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片罐变薄拉延凹模最佳锥角
1
作者 胡成武 邹安全 《包装与食品机械》 CAS 1998年第3期7-9,共3页
用能量法推导出两片罐变薄拉延时材料变形抗力最小的最佳凹模锥角
关键词 两片罐 变薄拉延 凹模锥角 易拉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酵母在肉鸡日粮中的应用效果初探 被引量:15
2
作者 王学东 呙于明 +3 位作者 姚娟 谭斌 朱金林 胡成武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24-26,30,共4页
选择1日龄岭南黄肉雏鸡1000羽,随机分成5个处理组,每组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50羽(公母各半)。各处理组肉鸡日粮分别添加活性酵母菌0×107(对照)、0.5×107、1×107、2×107、4×107CFU/g。结果显示,肉鸡日粮中添加活... 选择1日龄岭南黄肉雏鸡1000羽,随机分成5个处理组,每组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50羽(公母各半)。各处理组肉鸡日粮分别添加活性酵母菌0×107(对照)、0.5×107、1×107、2×107、4×107CFU/g。结果显示,肉鸡日粮中添加活性酵母1×107CFU/g或2×107CFU/g可显著提高肉鸡肠道淀粉酶、脂肪酶和胃蛋白酶的活性(P<0.05)。活性酵母显示出提高肉鸡平均日增重、降低耗料增重比的作用,但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盲肠内容物微生物检测结果提示,日粮中添加活性酵母有改善肉鸡肠道微生态环境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鸡 活性酵母 生产性能 消化酶 菌群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卧式砂磨机分散盘的结构改进及仿真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吴德意 胡成武 +3 位作者 孙晓 谢元斌 于柳 雷张文 《有色金属(选矿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6-93,共8页
针对现有卧式砂磨机中分散盘结构存在搅拌效率低的问题,对现有砂磨机进行分析,得到了研磨的主要参数及模型,利用最降速曲线的特性,创新了分散盘的设计,并结合RNG k-ε湍流模型以及SIMPILE算法进行了仿真验证。通过对卧式砂磨机腔内的流... 针对现有卧式砂磨机中分散盘结构存在搅拌效率低的问题,对现有砂磨机进行分析,得到了研磨的主要参数及模型,利用最降速曲线的特性,创新了分散盘的设计,并结合RNG k-ε湍流模型以及SIMPILE算法进行了仿真验证。通过对卧式砂磨机腔内的流场进行数值仿真模拟,分别得到了研磨腔内的速度、速度矢量、湍流动能、剪切率以及黏性耗散能的分布规律。结果显示,新型的分散盘结构各方面的指标在原有的分散盘上均有一定量的提升,具有更高的研磨性能。并通过试验表明,新型分散盘在相同的时间内可使得最终的粒径更小,验证了新型分散盘结构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卧式砂磨机 分散盘 研磨效率 CF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诱食剂在水产饲料中的应用 被引量:8
4
作者 刘玉林 周永奎 +1 位作者 胡成武 吴承力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2-63,共2页
关键词 水产饲料诱食剂 应用 水产养殖业 诱食成分 鱼用饲料 集约化生产 工业化生产 人工养殖 水产动物 饲料工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衡栽培技术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叶建春 黄世礽 +5 位作者 王慧芹 胡成武 施春婷 梁玉祥 农振平 刘向红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19期6184-6185,6187,共3页
水稻平衡栽培技术是水稻高产高效的综合技术,涵盖地力改造、品种选择、培育壮秧、抛插质量、高产施肥、晒田控苗、水气平衡、病虫预防等集成技术,通过平衡栽培,促使禾苗全田平衡健壮生长,在拔高个体水平的同时兼顾群体质量,达到整田整... 水稻平衡栽培技术是水稻高产高效的综合技术,涵盖地力改造、品种选择、培育壮秧、抛插质量、高产施肥、晒田控苗、水气平衡、病虫预防等集成技术,通过平衡栽培,促使禾苗全田平衡健壮生长,在拔高个体水平的同时兼顾群体质量,达到整田整片平衡增产的目的.2011~2013年,在钦州市钦北区、钦南区、灵山县、浦北县开展水稻平衡栽培法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钦北区,该方法前期分蘖快,后期苗总体下降数量少,有效穗数较常规栽培高45万穗/hm2以上;稻田病虫总体发生较轻,全年两个生育期防治次数较常规栽培减少2次;与常规栽培相比,结实率高5个百分点以上,千粒重高0.3g以上,晚稻实割产量11 557.5 kg/hm2,创全市最高单产纪录,高出常规栽培2 403.0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平衡栽培技术 茎蘖动态 病虫害防治 产量及其构成 钦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穴栽苗数对水稻Y两优900生育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施春婷 黄勇 +5 位作者 叶建春 刘向红 胡成武 刘维文 农振平 梁玉祥 《农业科技通讯》 2017年第8期70-73,共4页
选用Y两优900超级稻品种,设计在亩栽插1.9万穴的栽插密度下,穴栽基本苗数分别为2株、3株、4株、5株、6株、7株共6个处理,进行水稻生育特点和产量构成因素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穴栽苗数的增加,水稻生育期缩短;株高、千粒重等指标受... 选用Y两优900超级稻品种,设计在亩栽插1.9万穴的栽插密度下,穴栽基本苗数分别为2株、3株、4株、5株、6株、7株共6个处理,进行水稻生育特点和产量构成因素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穴栽苗数的增加,水稻生育期缩短;株高、千粒重等指标受穴栽苗数的影响较小,而穗长、每穗总粒数和实粒数等指标均呈随穴栽苗数的增加而降低的趋势;虽然亩有效穗和亩最高茎蘖数均随穴栽苗数的增加而增加,且处理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但成穗率却随穴栽苗数的增加而降低;穴栽苗数对水稻产量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增产效果表现为单穴栽插5株>4株>6株>3株>7株>2株基本苗,以每穴栽插5株基本苗的产量最高,达720.89 kg/亩,其次是每穴栽插4株基本苗的处理,产量达710.71 kg/亩,每穴栽插2粒和7粒基本苗的产量最低,分别为632.30 kg/亩、654.66 kg/亩。从节约生产成本及水稻产量考虑,建议单穴栽插4株基本苗最佳,其次是单穴栽插3株基本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穴栽苗数 产量构成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