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b(Zn,Nb)O_3-(Pb(Zn,Ti)O_3)_(1-x)(La_ySr_(1-y)MnO_3)_x固溶体系磁电特性研究
1
作者 胡州 张铭 +4 位作者 郑木鹏 邓浩亮 仲麒 朱满康 严辉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425-1428,共4页
采用常规陶瓷制备工艺制备了xLaySr(1-y)MnO3+(1-x)[0.2PbZn0.5Nb0.5O3-0.8Pb0.33Zr0.67TiO3](x=0.025、0.05、0.075、0.1、0.15、0.2,y=0.7、0.9)三元体系陶瓷,系统研究了不同成分LSMO掺杂对PZN-PZT磁学及电学性能影响。结果表明,掺入... 采用常规陶瓷制备工艺制备了xLaySr(1-y)MnO3+(1-x)[0.2PbZn0.5Nb0.5O3-0.8Pb0.33Zr0.67TiO3](x=0.025、0.05、0.075、0.1、0.15、0.2,y=0.7、0.9)三元体系陶瓷,系统研究了不同成分LSMO掺杂对PZN-PZT磁学及电学性能影响。结果表明,掺入不同比例的LSMO均溶解入PZN-PZT晶格,导致PZN-PZT峰位偏移;随着LSMO掺杂量的提高,陶瓷的矫顽场E及剩余极化强度Pr降低;原本分别呈现铁磁性和反铁磁性的LyS(1-y)MO3(y=0.7、0.9)磁性消失;随着LMSO掺杂量的提高,晶粒尺寸变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ZN-PZT陶瓷 复合材料 磁电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铁性BaTiO_3/La_(2/3)Sr_(1/3)MnO_3复合薄膜的制备及其强磁电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李廷先 张铭 +3 位作者 胡州 李扩社 于敦波 严辉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91-295,共5页
使用脉冲激光沉积技术,在(001)取向的LaAlO3(LAO)单晶基片上外延生长了BaTiO3/La2/3Sr1/3MnO3(BTO/LSMO)双层复合薄膜.电学和磁学性能的研究显示复合薄膜具有较低的相对介电常数(εr=263),优良的铁电和铁磁性能以及高于室温的铁磁居里温... 使用脉冲激光沉积技术,在(001)取向的LaAlO3(LAO)单晶基片上外延生长了BaTiO3/La2/3Sr1/3MnO3(BTO/LSMO)双层复合薄膜.电学和磁学性能的研究显示复合薄膜具有较低的相对介电常数(εr=263),优良的铁电和铁磁性能以及高于室温的铁磁居里温度(Tc=317 K).复合薄膜的磁电电压系数(αE)为176 mV/A,高于同类结构磁电系统一个数量级,相应的界面耦合系数k值为0.68,表明铁磁层和铁电层界面之间存在较大程度的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电效应 铁电/铁磁复合薄膜 脉冲激光沉积 界面耦合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_(0.9)Ho_(0.1)Fe_(0.95)Cr_(0.05)O_3陶瓷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2
3
作者 谢群锋 张铭 +3 位作者 胡州 邓浩亮 仲麒 严辉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2372-2375,共4页
采用传统固相反应法成功制备了Bi0.9Ho0.1Fe0.95Cr0.05O3(BHFCO)陶瓷。X射线衍射物相分析(XRD)表明,制备的BHFCO为纯相,具有菱方钙钛矿结构,属于R3c空间点群,晶格参数较块体BFO有所减小。介电常数与温度的关系曲线及差示扫描量热分析表... 采用传统固相反应法成功制备了Bi0.9Ho0.1Fe0.95Cr0.05O3(BHFCO)陶瓷。X射线衍射物相分析(XRD)表明,制备的BHFCO为纯相,具有菱方钙钛矿结构,属于R3c空间点群,晶格参数较块体BFO有所减小。介电常数与温度的关系曲线及差示扫描量热分析表明,BHFCO陶瓷具有明显介电弛豫特性,并在315℃附近存在反铁磁-顺磁相变。铁电测试表明BHFCO陶瓷具有饱和的室温电滞回线,剩余极化值为20.25μC/cm2。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表明BHFCO陶瓷中Fe元素仅以Fe3+形式存在。磁性测试表明BHFCO陶瓷具有饱和的室温磁滞回线,饱和磁化场强为2.290A·m2/kg,剩余磁化强度为0.476A·m2/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酸铋(BiFeO3) Ho、Cr共掺 介电 铁电 铁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硫石油焦煅烧脱硫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胡州 王双龙 +2 位作者 易礼伟 李发琼 张念炳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36-40,共5页
采用碳酸钠高温煅烧法,研究了煅烧温度、碳酸钠添加量和煅烧时间对高硫石油焦煅烧脱硫效果的影响,利用SEM、FT-IR和XRD等表征手段,对石油焦脱硫前后的微观形貌、化学结构和微晶结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煅烧温度1 300℃、碳酸钠添... 采用碳酸钠高温煅烧法,研究了煅烧温度、碳酸钠添加量和煅烧时间对高硫石油焦煅烧脱硫效果的影响,利用SEM、FT-IR和XRD等表征手段,对石油焦脱硫前后的微观形貌、化学结构和微晶结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煅烧温度1 300℃、碳酸钠添加量25%和煅烧时间70min的条件下,脱硫率可达69.73%;脱硫后石油焦表面变得疏松,断层结构增多,S元素含量减少;脱硫后(002)衍射峰更加尖锐,结晶度提高;煅后焦在478、744和863cm^-1处的特征吸收峰明显减弱,脱硫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硫石油焦 煅烧 脱硫 硫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