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邢台地震空间分布随时间变化的立体图象与地震发生过程 被引量:19
1
作者 胡小幸 林邦慧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1-11,共11页
本文利用邢台地震台网资料研究了1966年3月邢台地震强震活动期间地震位置的空间分布随时间变化的过程。给出了一系列反映邢台地震序列强震孕育、破裂、应力场调整及地震构造的立体图象。进一步探讨了震区地壳介质中存在的障碍体与地震... 本文利用邢台地震台网资料研究了1966年3月邢台地震强震活动期间地震位置的空间分布随时间变化的过程。给出了一系列反映邢台地震序列强震孕育、破裂、应力场调整及地震构造的立体图象。进一步探讨了震区地壳介质中存在的障碍体与地震发生的关系。认为这种震区介质的非均匀构造所导致的邢台地震的破裂是一个沿北北东方向的断断续续的发展过程。较好地解释了几个六级以上强震的发生以及强震期后出现的中强余震“两头跳”现象。本文还对六级以上强震的破裂过程进行了讨论,并与已有结果作了对比,还考察了强震活动期间震源深度随时间变化与大震发生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空间分布 立体图象 邢台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66年邢台地区强震前小震的“密集—平静”特征及其初步解释 被引量:15
2
作者 林邦慧 胡小幸 周冉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348-356,共9页
本文利用邢台地震台网的地震目录资料,研究了邢台地区强震前小震的“密集—平静”特点及其空间分布的立体图象.研究结果表明: (1)1966年3月邢台地区发生的几个6级以上强震前小震均有“密集—平静”现象,但明显程度随时间减小.部份4.5级... 本文利用邢台地震台网的地震目录资料,研究了邢台地区强震前小震的“密集—平静”特点及其空间分布的立体图象.研究结果表明: (1)1966年3月邢台地区发生的几个6级以上强震前小震均有“密集—平静”现象,但明显程度随时间减小.部份4.5级地震前小震也有“密集—平静”现象,但因出现在6级以上地震后的余震活动背景上,情况比较复杂.相对平静期的长度,密集期中最大地震的震级均与相应主震震级之间有一定关系.一般来讲,主震震级越大,平静期越长,密集期中最大地震震级也越大. (2)3月22日7.2级主震前,小震的“密集—平静”过程在空间上有清晰的物理图象.3月8日6.8级地震发生后,3月20日在其余震区的两个端部中介质强度较弱的南西端首先达到破裂强度,发生一系列中小地震,对应于主震前的密集期.3月21日至22日主震前小震明显减少,是主震前的相对平静期,而且小震有由南西端向北东方向迁移的趋势.显示震区应力场在迅速地改变,应力由南西端向北东端进一步集中,并促使22日在北东端尖端部位失稳而发生6.7级及7.2级主震.3月26日6.2级强震前小震的“密集—平静”过程在空间上也有类似清晰的物理图象. 此外,本文对大震前小震的“密集—平静”特点作初步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活动性 图象 剖面图 邢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